四知堂吧 关注:186贴子:2,278
  • 5回复贴,共1

[原创]诊治三阴病发烧的一点体会

收藏回复

  • 121.27.98.*
 
[原创]诊治三阴病发烧的一点体会 
  
 
作者: 7224162  发布日期: 2006-4-05    查看数: 14822   出自: http://www.37tcm.net/bbs 
 
  
笔者在日常的门诊中,最经常遇到发烧的孩子。母亲对孩子稍有受寒就发热很是担心,一测体温超过三十八度就必急于求医。到私人诊所或公立医院的急诊科、儿科,要么是退热,要么打针输液。抗菌素是免不了,也不管是否有“炎症”的确切证据。逢热必消炎已成为医生的一种思维定式,患者家属也坦然接受,就诊时急于问医者:“炎症厉害吗?”、“有没有肺(扁桃体……)炎?”。好象发热没有发炎就不正常,家属认定发热必要用消炎药。有炎症抗炎理所当然,即使没有炎症用消炎药是预防感染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中医院校毕业的同道中人难得有几个会相信单纯用中药可以退热、不会反弹,而且还可解决诸多其他症状。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把他们培训成扁桃体红肿或化脓必是热,体温计升高或是血证的出现如鼻衄就是风温或是肺热壅肺的当然的确切证据,中间或因无知或因思维习惯省去了理法方药的辨析过程,最终的疗效可想而知。所以有的家长屡用西药不效或是知晓可能造成的副作用,要求中医职称的医生开中药时,他们自已没有信心,在这种情况中西医结合就堂皇登场了:有了中医、西医的双保险,医患者似乎都可以放心,中医无效西医来凑,西医有副作用中医来弥补。在医者的心中真实的想法还是要依激素、抗菌素来发挥作用,中医中药仅仅是点缀而已。

中医的正确治疗是主动开门逐邪,调动自身力量破寒除疾,西医却是要关门留寇,压制和破坏自我修复能力以营造和平假象。一个要开门,一个要关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我的观念里,治疗上没有中西医结合这一说。

记忆中,孩提时邻居一家孩子七个,父母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一时的头痛脑热。孩子出现发热了照常玩得不亦乐乎,有咳嗽鼻塞流涕咽痛了也不当一回事,过了半天或一两天或七八天也就好了。作为一起的玩伴,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什么时候生病或任何生病的迹象。一家人中其中有三个孩子人中处常年挂着一条黄色的鼻涕,旁人提醒说你有鼻炎了,还不去看看,孩子就用手一擦了事。父母习以为常,见孩子吃拉睡都正常,没听到他们说有何不适,就不去管了。几年下来都是如此,长大后再一见面,也没说有什么慢性鼻炎等的病证。高中时,同学一时受寒脸红发热了,精神状态都还好,上了体育课或是打一场蓝球,流了一身汗就好了。2002年在外进修时,同宿一室的一位室友,受寒发烧了,没有用任何药,在床上睡了三天,也好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孩子或是自已一受寒就困了焉了,一有发热或是咳嗽就急于用药,而且必要上抗菌素。一位孩子经常感冒发烧,母亲问县医院儿科主任该如何是好,这位儿科主任竟然告诉母亲家里常备再林(一种抗菌素),一有感冒的症状就服用。稍有点医学常识的人就可知这是如何荒谬至极!我们是否有这样的疑惑,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药的普及不是让我们的身体日益强健,而是越加脆弱;科技的进步、抗菌素的更新换代却让我们和大自然越来越不相容,各种新发疾病一个接着一个。癌症和疾病谱的增多不要仅归罪于环境的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医外因素,现代医学的乱治误治和错误观念的误导真该好好反省反省了!

笔者所在地的一位移民到澳大利亚的澳籍华人,之前孩子在我地一有发热或是咳嗽必是退热止咳、消炎输液,家长已习以为常,潜意识里认为早上生病,就要立即用药,且只认西医。药后下午就症消才是解决问题的最高明步骤,否则就是舍近求远。当他们因孩子发烧第一次在西医的源产地就诊时,医生做了必要的检查后,仅是告诉他们回去多喝水,不必用药,他们不能接受,竟然是跪在地上求医生给他们的孩子立即退烧。民众之心理和对发烧的错误认识可见一斑。

病在三阳者,特别是体质壮实的第一次发热病在太阳,用了退热药可立竿见影。诸多西药的解热镇痛剂也仅适用于体质壮实太阳病的麻黄汤证而已,对于其他方证的发热用了此类药就是误治。又用了消炎药就是引狼入室了,必有内寒潜伏。于是下一次发热就难得见到单纯的三阳证了,往往就是三阴证或是三阳方加附子汤证了。这种三阴病再用西药只能是治到元气打无还手之力为止,烧才会暂退,症才会表面消失,却不知就因此而埋下了病根和遗有后患:或是脸色苍白,或是食欲不振,或是从此晨起排便的习惯改变或是遗尿等等。



1楼2006-11-03 19:45回复
    • 121.27.98.*

    在一段时间里,当晚上接到患者打来的电话,家长告知孩子现在的体温已达多少度时,我在充分了解了元气所处的位势和君主的安危情况后,一般是很确定地告诉孩子父母们:别担心,发高烧烧坏脑子是错误的治疗而不是高热,本末不要倒置。到了凌晨五时以后再测体温就会降下来了。孩子一晚上咳个不停或处在高烧的状态,你就让他咳吧,让他烧吧,这是元气在与寒邪交战或是调兵遣将誓与寒邪大战,且在目前的战况来看最终的结局必有胜果。这样处理的结果都能如笔者所料,但带来的副作用是家人因此而提心吊胆,笔者在电话中交待完医嘱并嘱咐好注意事项,个别人还给予定心丸时,下面就轮到家人的惶恐不安,在一旁数落笔者的轻易许诺。二者难两全,再者有部份患者就是要让医者表态,责任由医者全权负责的情况频频出现。现在我只是晓之以理,告诉家长或患者在出现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至于是坚持纯中医治疗还是中西医结合或是转投西医由患者自已决定。

    这样做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在高热至三十九度五以上时,家长对笔者的治疗产生怀疑或是对发烧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必要急于到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就诊,西医接诊医生一边是要求行血常规X线检查,甚则CT,一边必要输液,要求家长将孩子的衣服全部解开以散热,却不管半夜时分常人还穿着羊毛衣。更夸张的是要吸氧吸痰,甚则要住院,并反复告之可能是肺炎了,没有输液十天以上恐难以痊愈。对于为父母者在孩子已高热至如此程度还能镇静,并要求不必输液不必吸氧觉得不可理解。家长对医生小题大做很是反感,或是认为没有必要。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虽说体温计测出的温度是高达四十度或是超过四十度,但孩子一切还如常,感觉告诉家长不应是医生想的那么严重。三阴病经过这种的治疗,除了是住院连续错误地压制症状者可才热退,但症不消。否则第二天必会反弹。而且热更高,因为经过西医之手后只是添加寒邪,所以元气必要增加兵力才可破寒。热更高就在情理之中了。现在,对于这类患者,权宜之计,我学习三七先生的用药经验,备一剂麻黄理中汤,嘱患者在超过四十度时服用,但因此就可能热退而不能让元气淋漓尽致地将陈寒一并祛之于外,而仅是新寒和元气原定计划内的部份陈寒。

    三阴病的发热除外虚阳外越(发热属虚阳外越未经误治者,停留在少阴枢阴阶段时间短,且一般无明显热象)者,已过太阴开而处于少阴枢阴阶段,必有高热或是诸多明显的热象。此时医者要把握的是如何依元气之势而增加服药次数或是增加药量,让阳明合尽早出现,而不是逆着元气蓄积能量之势而强行退烧、降温或是清热。在此阶段有多高的温度必有多少的元气出来应敌,有多少的热象即是有多少的元气能与寒邪抗争,预示着此次元气要祛除多少寒邪。医者要做的仅是让患者及家属心平气和地接受并平心静气的等待阳明开机应时顺利出现。可以肯定地说,只要阴阳辨别准确,方证确定无误,那么阳明合机必然会出现,只不过因于元气此次能量的多少,要祛除寒邪的轻重,是仅除新寒还是兼破陈寒,所以滞留在少阴枢阴阶段短仅半天,长可达两三天、四五天,如果医者一时糊涂而改弦易辙,急于消症状或是降温,原本三天就可进入阳明合,则可能要延至五天或六天。一七一八的春季体质者因其元气所处之位势决定了在排(新)陈寒时元气的蓄积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台阶,所以进入少阳枢阴到阳明合出现的时间较长,医者和家长都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三阴病患者并不是常人所认为一帖药热就退体质就好,结果也好,发热延至五六日才退体质就差,结果必不好。有时事实恰恰相反,后者元气较之前者为足,不仅能除新寒,还可破陈寒,此次的治疗一并将既往用西药压制的寒邪排出了一些,日后体质必有或显或隐的改观。

    至目前为至,笔者遇见过三例在下午一时至五时,即太阳经值经时高热的年龄一七一八,病在三阴的孩子出现幻听、幻觉、幻视和烦躁之证。一例是五周岁,在下午二时左右突然从床上坐起,指着窗帘对母亲说有飞机还有孙悟空,接着出现幻听,持续了三分钟左右消失,与笔者联系时,笔者嘱以原方四逆汤,加龙牡两味药。母亲带孩子上街买药,孩子一切如常,傍晚时分排了一次稀溏便就热渐退。一例是三周岁的孩子高温至四十度一,但脸色苍白,突然无所指地大叫“我不要吃青菜要吃拌面”,买来拌面,孩子就真的不吃青菜了,过了不过一刻钟,流鼻血。当父亲与笔者联系时,笔者嘱再测一下体温,已降至三十八度八。还有一例是笔者的女儿,七周岁。发热高峰期刚过,午睡后爱哭烦燥,当时的体温在三十八度五左右,突然说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来,且双手向前在抓一些虚有的东西,估计是有幻视,过了两分钟恢复常态,此后体温就慢慢降下来了。
    


    4楼2006-11-03 19:45
    回复
      2025-05-12 22:59:50
      广告
      • 121.27.98.*
      上述三例都是在少阴枢阴阶段出现的,所以笔者理解为一七一八的孩子为稚阳之体,在少阴枢阴时段元气与寒邪相争出现的一过性“烦躁”之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前两例孩子的母亲对笔者有着充分的信任,既往孩子因同样发热之因就诊都经历过热更高的过程,最后都得以热退,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所以在出现此类情况时心神不安是必然的,但通过与笔者电话联系,最后都能坚持不轻易用退烧药。笔者的孩子在出现上述情况时只有笔者在孩子身边,孩子的母亲和奶奶不在一旁,笔者也未将此事告知她们。因为如果她们知晓这种情况,可能限时退烧最后通牒令又要下达了。如是遇到温病学派,“热入心包”、“肝阳上亢”、“痰火上扰”、“火盛伤阴”等等之词恐又要卷土重来了。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无非就想告诉大家:作为家长或患者,能够正确地面对发烧,从容地接受中医治疗,接受必要的疗程和经过,孩子或自身的体质才有可能逆转,结束此起彼伏的战争,重新夺回被占领土,和平年代才有可能真正来临!
      作为医者,能够正确认识发烧、冷静成功地对处理发烧,对元气、对阴阴之辨、对六经辨证、对君相火、对开合枢就会有感性的切身体验,再治其他内科杂病就会容易些。



      不少网友仅看到上一篇,未看到继篇。帖在一起,方便一起阅读。



      [原创]诊治三阴病发烧的一点体会续篇

      我们先来看三阴病发烧患者得正治或未经误治未用药前可能出现的食、饮、睡眠、精神状态、二便的情况:

      食——平时食欲很好,有的零食不断,正餐还能吃一大碗,发烧时却不吃一口饭,有的仅是一两餐,有的是三四天。我遇到最长时间是,发高烧的孩子连续四天,每天在父母亲的要求下很勉强地要么喝几口豆浆,要么只是吃几口稀饭。或是在同一病程中前几天还粒米不粘,如今又食欲大开。
      饮——虽已高热至四十度,且持续在三十八度以上达五六天之久,孩子却不渴,对父母亲端来的水每次只是喝一两口而已。即使是有出汗有多尿也没有明显口渴和饮水要求,在旁人看来饮水量与排出量明显不成正比。也有的患者确为阴证,却有烦渴多量饮水之证。
      睡眠和精神状态——有一发病就陷入“但欲寐”状态,不管白天黑夜都是昏昏欲睡,孩子变得娇气、粘人、爱哭、烦燥。笔者遇见过发烧七周岁的孩子烧退之前整日昏睡,连续六天都是躺在床上,没有下床一步。或是虽还在发热或是剧烈咳嗽,却能和常人一样玩得很开心,甚则到了应该休息时间仍精神不倦,玩个不停,或是过了午夜十二点仍没有半点睡意,或是到了下半夜二点醒来就嚷着要起床,自个儿在一旁玩玩具。
      大便——有连续六天不排大便,却无腹胀纳呆之象;有一天排了十几次的稀溏便,连续两三天,却无脱水之征。
      小便——有在短短一小时之内,连续小便三四次,有连续十二小时以上无尿意。

      我们接着来看出现上述情况时,患者本人或是为父母者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的:
      食——“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一两餐还可以理解。三四天几乎没什么进食,而且还一碗一碗的中药日三至六七次地喂服,人怎么受得了?常人不吃一餐就饿得慌,更何况是正在发高烧的病人或是才几岁的孩子。这是民众的想当然认识,所以看到孩子几餐没有进食,为父母们就开始着急了,心里担心或怜惜,强迫孩子多少要吃一点,不想孩子勉强吃下又吐了。稀饭不吃,就面线,要不就味厚的方便面,或是水果,或是奶油蛋糕,总之是变着法子想让孩子吃一点。
      饮——感冒就要多喝开水,一是可以发汗降温,二是可以补充因高热或汗出多尿腹泻消耗的水份,所以屡屡要孩子喝水,甚则是强迫孩子喝水,或是让其喝牛奶、娃哈哈或是饮料,而且不是一两瓶,有求必应。
      在喝水这个问题上,很难得会遇见患者或家长遵从元气的本愿而投其所好,大多是逆其所愿而强人所难,走两个极端,要么就屡喝水,要么在元气需要水时又控制其进水量。
      睡眠精神状态——孩子整天昏睡担心是否有“暗病”或脑袋是否会烧坏了,要么几天很晚才入睡,睡眠时间明显减少而疑惑于孩子的身体是否受得了,却将孩子还能在一旁嬉戏如常置之不理。到了晚上十一二点,父母实在困得不行,加之为孩子生病操心,心情烦燥,本也是阴寒之体,就打或骂孩子,孩子号啕大哭一阵辛苦了才疲倦地睡去,不想到了下半夜又睡来或是第二天又故态复萌。
      


      5楼2006-11-03 19:45
      回复
        • 121.27.98.*
        不论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某一次大战后的间歇期,元气及时进行补充粮草而食欲开启,食量明显增加,还是最后取得全胜后,元气喜食糜粥,多睡以调养生息生精增加库存,都是元气谆敏之性的表现形式。前者是因为“取敌之利者,货也”(《孙子兵法·作战篇》)和“以饱待饥”(《孙子兵法·军争篇》);后者是“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孙子兵法·形篇》)、“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兵法·九变篇》)。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则争利则辎重捐”(《孙子兵法·军争篇》),“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则止”(《孙子兵法·九地篇》),是该“举军”还是“委军”,是“动”是“止”,元气自会安排得进退自如、天衣无缝、合情合理。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顺其自然,一七一八孩子在生病状态下其身体是听从于元气的指挥,所以是不会有妄作之举,不吃任何东西和主动要求吃某种东西都是因于战争的需要,但待热退神清之时,后天之识就开始占上风,可能会要求喝牛奶、饮料,吃油腻之物,这时家长就要适当加以制止或控制。成年人更易犯类似的错误,只不过他们往往不认为是因为饮食而致的食复或病程的延期,而是去寻找客观上的原因!

        饮——元气在积蓄能量破陈寒,是不会发出加水添寒的助敌灭已的错误指令。多量饮水属相火不位的是因为相火欺君篡权,唯恐天下不乱。口渴大量饮水是因为处在少阴枢阴和阳明合交错阶段欲破、在破陈积之寒时,君主必不会视而不见,而是及时向外求援大量饮水以之为载体将体内的寒积排出。
        相火不位之渴是由不得医患者可以强制不饮水或少饮水的,可以以药代水少量多次频饮,一般相火不位得正治后相火归位时间不需太长,渴证就会得到缓解,君主当权后就不想喝水了。一七一八孩子的非相火不位之三阴病发热,不渴或渴而多饮证的出现绝对是身体发出的正确指令,而在成年人身上就存在着阳奉阴违之举,明明不渴且喝水后腹中胀闷不适口中淡而无味甚则清涎多,还是坚持多喝水。原本是冰天雪地,经过正治后冰雪消融,变为水乡泽国,已成涝灾,赶紧要排涝除水,祷盼的是阴转睛,而不再是阴雨绵绵和消防车来灭正气之热。这时医者就有必要作详细解释以纠正其观念上的错误,而且绝对不能输液,中药汤剂每服量也要量少为佳。

        睡眠和精神状态——发烧时整日昏睡是因元气知晓“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孙子兵法·军争篇》)、“锐卒勿攻”(同上),在“以静待哗”(同上)、“以佚待劳”(同上)、伺机待发,以“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同上),因敌军“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孙子兵法·军争篇》)。
        发烧时精神不倦,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是因为元气知晓“(故)兵贵胜,不贵久”(《孙子兵法·作战篇》)、“(故)杀敌者,怒也”(同上)、“(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孙子兵法·势篇》)。
        正确的处理方法也是顺其自然,想睡就睡,能睡多久就睡多久,千万不要因为要喝药或是到了吃饭时间而强行将正在酐睡的患者叫醒,而到了患者自已醒来、不想睡了就顺其意,有时可能是在下半夜。但在成年人身上,医生之嘱他们会当作耳边风,所以体质的改善和旧病复发就无从谈起。
        一七一八的孩子生病了,身体上出现的任何成年人看来异常的表现都是元气谆敏之性的体现,决没有半点勉强和欺骗性,所以在战争结束,迎来了和平,即使是百业待兴,一片废墟,孩子大多会立即恢复常态,所以可能早上还发着烧,午后腹泻热退,傍晚就可以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

        大便——大便多日未排是因为元气在积蓄能量,“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孙子兵法·势篇》),处在造势的阳明能合之前的春夏季。大便一日多行量多势急质稀味臭是因为元气破寒能量的宣泻,“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孙子兵法·势篇》)、“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兵法·势篇》),处在顺势借势的阳明能合阶段的秋季。排除方药的应用和药量的多少有误的因素,便秘时间不会超过七天,腹泻绝不会出现脱水。
        


        7楼2006-11-03 19:45
        回复
          • 121.27.98.*
          患者没有便意不要硬蹲厕所或是主观上暗示自已或孩子排便。元气欲破陈寒或重寒时,有的患者没有经历少阴枢阴阶段是不会有大便的,即使有也是量极少,属君主一时糊涂的强制性结果。腹泻在大便仍味臭色黑或质粘时说明体内的寒邪还未排尽,继服药直到大便味臭减、量和次数趋少、色转黄时说明战争接近尾声,如是持续排稀水样便,没有进入太阳开、心肾相交阶段,医者就要注意是否有阴竭或药误的因素。

          小便——小便量多次多、出现一过性的血尿和蛋白尿,是因为“围师必阙”(《孙子兵法·军争篇》),出现旧病复发是“并敌一向,千里杀敌”(《孙子兵法·九地篇》)。
          患者出现小便量多次多或是太阳病解之一途或是六行运行至太阳开阶段,后者还可能出现小便超过十二小时以上不排是因为大战后寒邪溃败后的心肾相交之象。至于血尿和蛋白尿等尿常规的异常仅是作为在中医意义上的病证消除后是否痊愈的参考指标,不以之作为更方加减药物的依据。

          三阴病发烧患者在服用阳药治疗的过程中,食饮睡便精神状态等都会有不同于常人所认定常象的一些变化,这是身体在进行良性调整过程中的必然经过。医者要观其证,顺其势用药,让其沿着六气运行,必有胜利的来临。但在具体的治疗过程,即使医者在初诊时阴阳、六经病、方证判定无误,也有可能出现如下之“危”: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九变篇》)
          解:
          “必死,可杀也”——军事上是指只知道死拚蛮干,就可能被诱杀。医者疗疾治病,是指不顾及元气、精的不足,虽有重寒袭来,冒然使用大剂量姜附剂,而有壮火食气之过,“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孙子兵法·谋攻篇》)、“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孙子兵法·地形篇》)。是在元气发出固守大本营的警报时,医者仍一味以排病反应作解而只进不退,“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孙子兵法·地形篇》)。
          聪人用势,愚人用力。善于用势者必胜,只知用力者必败。“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孙子兵法·作战篇》)、“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孙子兵法·形篇》)。

          “必生,可虏也”——军事上是指只顾贪生活命,就可能被俘虏。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是指在患者身上出现元气蓄积证和排病反应证时,如体温持续高热,或是腹泻日十几次,患者以利为祸,乱投他医,医者不分敌我,不辨虚实,以正为邪,急于用西药或临阵倒戈,前攻尽弃,寒邪卷土重来。或遇急危重症,以中医只能治慢性病为由和虑及病治之棘手而推诿西医或他人,甘当配角,宁保已之医名,而不愿为中医正名以发扬光大。“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孙子兵法·地形篇》)。
          医者当通晓利害,趋利避害,“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孙子兵法·九变篇》)、“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孙子兵法·九变篇》),在接手危重症,处在不战则死的紧急关头,破釜沉舟,三军并举(针药灸等多种方法齐上),绝地反击。

          “忿速,可侮也”——军事上是指急躁易怒,就可能中敌人轻侮的奸计。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医患者不明元气敦敏和身体自我疗能的作用,发病之初仅是感冒发热就诊,在元气本想趁此次发热之机一并将陈寒破除,所以元气蓄积时间较长,体温渐升,症状增多,经历排病反应后,又出现了剧烈的长时间的咳嗽,医者疑于用药的失误,患者或家长心理上不想忍受这么长时间的痛苦,就转用治标缓急之药,正中寒邪下怀,寒邪趁机反扑,重新建立根据地。
          医者当善于借势,勤于造势。势一是指借用现成的时势,另一种是不具备可以借用的形势,由医患者造成可用的时势。前者是指医者指导患者养病,元气借天时之势而除陈寒,如夏季遵从夏三月养生之道,入秋后未用药,出现的一过性腹泻,或是元气在冬季潜伏休养,精足锐蓄,春天到了,出现了旧病复发或未受寒的发热或皮肤出现痒疹痘疮等,用药助元气一臂之力。后者是指面对强敌的突袭,元气寡不敌众,就避其锐气,先予造势,医者顺其势用药,出现发烧多日不退,六气运行多次反复运行,但腹泻的排病反应始终未出现,此为元气面对重寒,采用了“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孙子兵法·军争篇》)的战略:在元气蓄积阶段即是元气诱之以利的过程,元气蓄积时间较长或六气运行反复多次进行即是迂其途,“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孙子兵法·九地篇》)。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元气蓄积证后才一泻千里,旗开得胜,“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孙子兵法·九地篇》)。虽“后人先”(是指受寒在先,敌强我弱),但“先人至”(指最后到达胜利的彼岸必是元气,敌亡我胜)。
          


          8楼2006-11-03 19:45
          回复
            • 121.27.98.*

            “廉洁,可辱也”——军事上是指,一味廉洁好名,就可能入敌人侮辱的圈套。治病过程中是指,医者在面对强敌进攻,当用大剂姜附剂,却明哲保身,不敢违药典之规,只能以轻剂应之,“卒强吏弱,曰驰”(《孙子兵法·地形篇》)。或是当患者出现元气蓄积证或是排病反应证时,不明医理者就以消症状以求暂时的平安无事,“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孙子兵法·地形篇》)。
            医者当敌变我变,灵活应变,能攻善守,是为致胜。“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虚实篇》)、大敌当前“(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孙子兵法·地形篇》)。

            “爱民,可烦也”——军事上是指,不分情况“爱民”,就可能导致烦劳而不得安宁。治病过程中是指,元气经过与寒邪激烈的交战后,双方都有兵力的伤亡,寒邪部份溃败外逃,元气也付出了代价,但还没有迎来最后的胜利,处在黎明前最黑暗之时,患者出现了脸色苍白、体重下降、困而思睡等证,医者就急于偃旗息鼓,或是处在元气蓄积阶段时间较长,症状多,程度重,医患者或家属担心患者或孩子身体受不了,于是就赶紧挂起了免战牌或转投他医误治。却不想因此让寒邪有了喘息的机会,重新站稳了脚根,逐步得以壮大势力,可能就此错过了一次很难得遇见的破陈寒机会,从此后或是纳呆,或是精神不振,或是脸色青白……,无有终时。“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孙子兵法·地形篇》)。
            一方面,医者在患家对已信任时要全力以赴,“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孙子兵法·行军篇》);另一方面患者对可能出现的元气蓄积证和排病反应证有疑虑,对医者的治疗产生怀疑或不遵从医嘱,脚踩两只般时,不必苦心挽留。“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子兵法·计篇》)。
            综上所述,医者的一举一动关系到人之生命安危,具体治疗时是助元气奋起抗争、一战到底,还是为虎作伥,或是隔岸观火、明哲保身等更是体现了一个医者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所以医者除了要博极医源,勤求古训,还要具备“智、信、仁、勇、严”五德,医患配合,才有可能取得与病邪交战的最后胜利。

            特别说明,上所述仅是征对三阴证,非三阴证或是医者阴阳、方证之辨或用药量有误的情形,请诸位看客不要对号入座、张冠李戴、吹毛求疵!另一方面,只要是断为三阴证,勿论是禽流感、非典,或是麻疹、肺炎等各种西医命名的新病或老病,一视同仁。
            读者会注意到名为三阴病发烧,文中更多的是提及孩子,当然上述也适用于成年人的三阴病发烧,只不过,诸位学友们回想一下,除外传染病疾病,你多久没发过烧了?如发烧能超过三十九度五吗?超过三十九度五能持续三天时间吗?不论是否得正治能维持在三十九以上不降也超过三天吗?即使上述问题你都能作出肯定的回答,你能如孩子那般听从于元气的指挥而言听计从,毫无怨言吗?正因为得到的大多是否定的答案,我们作为成年人的元气都太虚了,所以临证时遇见成年人的发烧较之于青春期前的孩子少多了。

            原帖见: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 ... E%C8%FD%D2%F5%B2%A1

            [ Last edited by 7224162 on 2006/6/24 at 20:24 ] 
             
              

            Google提供的自动广告 与 "民间中医" 立场无关  
             
              
             
              
            【论坛浏览】 【发表回复】 【打印】 【大】 【中】 【小】 【关闭】 
              
            相关评论 
            作者: 7224162  发布日期: 2006-4-05 
            附:关于发烧的其他医家的一些认识
            1、于改善过程中,小孩子很快就会进入发高烧的阶段,因为小孩子不论他的体质有多虚弱,可是他仍有如一部新机械,虽然炉火不旺,但燃料非常充足,只要给点助燃剂后就即烈火腾腾,不像老年人犹如日落西山,有仅炉火不炽,燃料已快耗光,因此欲使老年人进入发高烧的阶段,不仅给予助燃剂,而且还需补充燃料,所以年纪愈大,尤其抗体也愈弱的人,欲使其发高烧则愈不容易。现在中国内地实施优生优育政策下,使全家人的心血都集中在未来的小生命上,可是由于现代营养观念的错误,导致“有心栽花花不开”,尤其沿海一带经济愈繁荣的城市里,婴儿一出生就成耳聋、哑巴、眼瞎、不能行走的现象愈来愈多,我每次见到这一类型的小孩时,我经常以非常肯定的口吻告诉这些孩子的家长:“您的小孩于改善过程必须发高烧和上吐下泻后,这些毛病才会消失,也只有如此,小孩才能脱胎换骨重获新生。”尤其是曾经企图以药物抑制小孩发高烧,可是由于小孩的抗体太强,使药物无法抑制,由于人体的抗体很强又想把这些突增的药物毒素排毒,无奈人体不论抗体有多强,也无法排除西药的化学毒素,可是人体却有不把这些化学毒素排除而誓不罢休,终于因发烧过度而成为白痴;(……略……)
            


            9楼2006-11-03 19: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