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吧 关注:351,234贴子:2,037,529
  • 13回复贴,共1
风光摄影,是以展现自然风光之美为主要创作题材的原创作品(如自然景色、城市建筑摄影等) ,是多元摄影中的一个门类。从摄影术诞 生那天起,风光摄影就独占鳌头。人类第一张永久性摄影作品就是风光(1826年,法国人埃普斯拍摄了他自家窗外的景物《鸽子窝》)。风光摄影是广受人们喜 爱的题材,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最全面,从作者发现美开始到拍摄,直到与读者见面欣赏的全过程,都会给人以感官和心灵的愉悦,能够在一定主题思想表现中,以 相应的内涵使人在审美中领略到一定的信息成分,由此也将使人凭添些过目不忘的情趣。
风光摄影的手法可归纳为四个字:知、观、表、现(即知其时、观其势、表其质、现其伟)
知其时
“时”在意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从广义来讲,是指季节性的春、夏、秋、冬。大家都知道,把大自然装点得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它们的孕育、茁长、枯落,无不随着天时气候的变迁而变化。因此同一地点的风光景物,四季就有不同的景色特点(如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等), 还有跟随着季节气候转移而呈现着各种不同的姿态,变幻莫测。就连浮游在天空的云,都是展现在眼前的一幅幅壮观的奇景,而直接与这云有密切关系的就是雨和 雾。这些都是大自然的一般景象,但云和雨的形与势,实际上也是四季不同的。因此为要表现大自然,而又要具典型性的风光,对这广义的“时”,便不能不细加分 析、深入了解,才能有效地予以恰当的时机和把握。 而狭义所指的“时”,是一天里自早晨至黄昏,甚至晚上。摄影最主要的条件是光源,而拍摄大自然风光所靠的光源,却是唯一的阳光。因此,应把这唯一的光源,非摄影者能主宰的,得以恰当的利用。首先对季节性光的方向来源和可能投射到的地方和位置要了解,一般只知太阳东升西 落,而实际上升降的方向都是随季节而移动的,因此光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画面的效果,冬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是偏于南,而投射偏向北;夏天的太阳却升自偏北,下 地是射向偏南。两者位置的变易,都是移动很少的,正如一年太阳从正东升起一样,只有两天(三月二十一春分、九月二十三秋分),每天变化0.258度。
光源对景物产生的效果,纵然只是一线之差,但都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拍摄大自然的风光唯一可靠的阳光,关于它的升降位置的投射方向,不仅是必须清楚,而且绝对重要。
观其势
   是指观察拍摄景物的整个环境和形势。大家知道,当我们身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满眼都是景物,撩乱杂阵,那些应该删去,那些应该取舍,至于采景的位置,最 佳角度等也不是仓促间能够作出决定的。为此,必须细心有耐性地、不大厌其烦、不畏其劳地,从任何位置和角度去探讨。深观而默察,结合积累的经验,选取认为 理想的角度去拍摄心目中已打好草稿的景物,随之再加以细致的剪裁。所谓剪裁是要对最微末的地方也要注意,不容疏忽。不管一草一石,一枝一叶,都要列入需要 推敲的范围。因为秀多时在开阔的情况下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和毫不重要的地方,当在一张作品的完美要求上,每每起着建设和破坏的极端作用。因此,选景与拍摄 是要相当细致的。画家黄宾虹说: “纵游山水间,既要有天以腾空的动,也要有老僧补衲的寻静。”意思是说我们对眼前的景色要有无比的热情,不辞劳苦的四处奔跑、观察、寻景,跟着就是要总代 表地去思考,去认识眼前的景色,从而了解这些景色。画家们又讲:“山峰有千姿百态,所以气象万千,它如人的状貌,百个人有百个样。”所以我们观察山、景, 不是停留在表面上,更多注意的是山景的气势与当地的特色,五代时期的画家荆浩说:“搜妙创真”。妙是指客观的存在,搜是作者主观的努力。这些都是前人的艺术家们的体会,对我们是一个教侮。
表其质
谈到表其质,我们都知道万物都有它的独特的本质,尤其拍摄大自然风景的,对于充满整个大自然环境的花、草、木、石、泥的本质更要深切认识,然后熟悉和掌 


1楼2012-03-09 10:51回复
    握它的本质,使其有效地重现于画面中、照片中。在我们摄影的述语事所谓“质感”,质感的意思就是要求在表现景或物的时候,不是徒具其形貌的轮廓,重要的目 的要表现到有质的感觉,既有骨,又有肉。
    现其伟
       这个“伟”字涵义很广,好像雄伟、奇传等等。拍摄崇山峻岭,参天乔木等,大可运用镜头角度去达“伟”的章法,也可以衬托对比方法,去把“伟”更易彰明。 而“伟”的另一种意义,也可以引申为美,把景色最美之处给以突出,亦是现其“伟”的一个范畴内。那么,我们拍摄风光照片如何去观其“伟”呢?关键是在于抓 景物的特点、气派。   如黄山,有四个特点:云海、云雾、奇松、怪石。但是我们把视野放到大处,便有各具奇景,各具奇险的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若把视界略放,更有不少郁郁苍苍的茂林、清幽深还的岩谷。再把视线带回身边,便有许多自由自在的小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令人心醉神迷。
    至于峨眉山之得名,在于苍秀,青山可称得是清幽。至于五岳亦不过是雄伟巍峨,险峻磅礴而已。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甚至比桂林不胜的阳朔,亦不过在于山的峭拔、水的澄澈。因此,当我们进入名山大川的时候,是要凭自己的眼力和经验,但这经验是前期的艺术修养,缺乏这些修养,便不能把景物最美的一面发现。利用摄影镜头的动能,把景物的特景尽收镜头只能得到一些曾到此一游这类的纪录片。
    1.吸引人的景物影
      构图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找一个吸引人的景物。摄影不是简单地拿起照相机按快门,在按下快门之前,你要问自己,这个景物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是颜色? 云彩?倒影?还是落日?确定了主体后,下一步就是怎么去表现它了。通常,主体要有足够的尺寸,才能引人注目。主体太小,就不成为主体,这时候就要用长点的焦距,或后期剪裁来处理了。
      自然间的奇异现象很容易就成为吸引人的主体。这是一个有雨的傍晚,作者留意到西方落日的地方没有云,所以我就猜想到可能会有彩虹出现,于是赶到公园里,拍下这个难得的场景。
    2.避免居中
    初学摄影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最吸引人的景物放在正中间。的确,在正中间的景物是最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的,但是,一张好的照片应 该是在吸引读者的目光后,能够引导读者的目光到其他地方去的。如果,吸引人的物体放在正中间,很容易只让人专注在那个物体上,而令画面变得呆板。同时,尽 量不要把水平线放在画面的正中间,因为那样的话容易导致主次不明显,不知道重点是要表达天空还是地面。但有时候在天空和地面同样重要时,也会把水平线放在 中间。
    3.构图三分法则
     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谓的“三分法则”(rule of the thirds),也称“黄金分割”,“九格宫”。“三分法则”是构图的基本的规则,意思是:把画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水平线,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垂直线,然后把景物尽量放在交点的位置上。
    留意这张照片,前面的那头牛的位置在画面右1/3,下1/3的位置,如果把它放在正中的位置,就会使它太引人注目,而让画面变得呆板。这张照片的水平线有点居中,作者觉得对构图影响不大,因为云和下面的草地和牛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4.前景
    因为我们有两个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三维,但照片是两维的,要在两维的照片里表达出三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大的物体是比较 近的,小的物体是比较远的,所以,通过物体大小在照片里的对比,就可以让人感觉出出距离。 在摄影的世界里,长焦拍摄效果是把景物‘压缩’在一起,而广角的效果则是缩小了远处的景物,让人产生距离感。所以,在这种场合,我们一般使用广角。
      如利用沙滩边的一跟枯木作前景,利用它同时它也起了“导入线”的作用,带领读者目光到远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个前景,画面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了。
    


    2楼2012-03-09 10:51
    回复

      5.简单
        有人说摄影是‘减法’,就是说画面上跟主题无关的物体最好全部去掉,越简单就越好。我同意这个观点,特别是对初学者,构图更是应该从简单开始
      这张照片的构图很简单,就是雪地上的一棵树,前景的一些条纹和麦杆使画面简单而不失单调。
      6.导入线
      “导入线”顾名思义就是带领读者的目光进入画面的路径,导入线是一条小径,一条小桥,一条小河。。。或任何导入画面的物体。通常,导入线应该引导读者到 画面最吸引人的地方,应该尽量避免引导读者出去了画面外面。导入线是画面的一部分,所以导入线本身也应该是吸引人的,而且应该和画面其他部分很协调的。
        前景,导入线等概念在风景摄影里非常重要,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些好的作品,学习作者是如何处理前景和导入线的.
      7.天空  在风景摄影里,天空是很重要的部分,很多时候天空是构图的主要部分,而自然界的很多自然想象的美就足以让人震撼。所以,好的摄影爱好者,应该要时常留意天气的变化,这样就会总结到一些自然的规律,例如雨后的晚霞是最漂亮的,雨后如果出太阳,你就会见到彩虹等等。
      这是加拿大多仑多的湖边的一次日出:早上看到黑压压的云一大片,就去到湖边等日出,这是我在这个湖边看到最壮观的日出了,天边的一个火球犹如外星碰到地球的感觉。
      8.纹理
      世间万物都有纹理,美丽的纹理很容易能把人吸引,每讲到美丽的纹理,总让我想起沙漠的纹理,可惜我还没有机会到沙漠拍摄.
      漫山遍野的秋天黄叶组成了有趣的纹理,另留意山顶上也是很漂亮的纹理,加上金黄色的光线,构成了一个漂亮的画面。
      9.负空间
      负空间(negative space)是什么?简单来说,负空间就是物体之间的空间,负空间在摄影里通常是表现孤立的一种手法。
      《来自:百度知道》
      10.参照物  单凭照片里的景物,有时候我们很难判断物体实际的大小,而通过我们熟悉的参照物,对比后我们就能‘感觉’到景物的大小了。这种参照物通常用来表大自然的雄伟,壮观。
       总结:不管是什么规则,所以的规则的目的都是让画面的显得‘平衡’,至于什么为之‘平衡’,可 以这样理解:画面是的所有物体都是有‘重量’的,通过合理地安排,分布他们,就可以或得较平衡的画面,不管用了什么规则,好的照片的整个画面总是显得平 衡,和谐的。 有句话说得好:规则是用来打破的,所有的规则都不是死的,比如说:拍湖面倒影的时候,有时候就不可避免就需要把水平线放在中间。


      3楼2012-03-09 10:51
      回复
        跟大师好好学习--


        IP属地:河北4楼2012-03-09 12:40
        回复


          5楼2012-03-09 12:59
          回复
            因为这个吧很多黑尼康的,所以说用技术性内容把那些垃圾内容压下去,使其沉下去


            6楼2012-03-09 13:30
            回复


              7楼2012-03-09 17:53
              回复
                收藏,学习


                8楼2012-03-09 18:28
                回复
                  来图的说


                  IP属地:山西9楼2012-03-09 18:56
                  回复


                    


                    10楼2012-03-10 00:36
                    回复
                      收藏,学习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2-03-11 12:02
                      回复
                        mark,学习了!!


                        来自掌上百度12楼2012-03-11 21:49
                        回复
                          很有内涵的贴子,学习了!


                          13楼2012-03-13 07:18
                          回复
                            收藏了先


                            14楼2012-03-13 11: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