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椎管内,是脑干向下的延伸部分。其上部在枕骨大孔处于延髓相连(以C1脊神经根的最高根丝发出之处为界),下端形成终丝,终于第一尾骨的骨膜。
脊髓呈微扁圆柱体,全长42-45cm,自上而下发出31对脊神经:
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对、尾神经1对。
脊髓也相应分成31个节段,但表面并无节段的界限。
脊髓有两个膨大:称颈膨大和腰膨大。
颈膨大(C5-T2):发出支配上肢的神经根。
腰膨大( L1-S2):发出支配下肢的神经根。
(见图—脊髓外形)
脊髓表面有六条纵行的沟裂
腹面:前正中裂,深达脊髓前后径1/3,脊髓前动脉在此通过。
前外侧沟(左右各一),脊髓前根由此出脊髓。
背面:后正中沟,深入脊髓背索,将脊髓对称地分成左右两部分。
后外侧沟(左右各一) 脊髓后根由此入脊髓。(见图—脊髓沟)
脊髓由三层结缔组织的被膜所包围: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
最外一层为硬脊膜,是硬脑膜在椎管内的延续。
最内层为软膜,紧贴于脊髓表面。
硬膜与软膜之间为的薄而透明的为蛛网膜。
椎管内有三个腔
硬膜外腔:硬脊膜与椎管骨膜之间的空隙称为硬膜外腔,其中有静脉丛和脂肪组织。
硬膜下腔:硬膜与蛛网膜之间为硬膜下腔,其间无特殊结构。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其间充满脑脊液与脑蛛网膜下腔相连。(见图—脊髓的内外结构)
脊髓与脊柱的关系:(见图-脊髓与脊柱的关系)
在12周时的胎儿,脊髓充满整个椎管全长。随着胎儿的生长,脊椎的生长速度大于脊髓的生长速度,因此,在初生婴儿脊髓已不充满整个椎管。
成年时,脊髓下端只达到第一腰椎的下端,仅相当于椎管全长的2/3(成年脊髓全长为42-45cm),这使脊髓节段与脊椎节段不在同一平面上。脊髓节段的位置比相应的脊椎位置高,所以在定位诊断时须注意到这一差异,不然会导致重大的定位误差。
颈髓(C1-C8) 较颈椎高1节椎骨,
上中胸髓(T1-T8) 较相应的胸椎高2节椎骨,
下胸髓(T9-T12) 较相应的胸椎高3节椎骨,
腰 (L1-5) 相当于T10-12
骶髓(S1-5) 相当于T12和L1
为了临床方便,可以从以下公式,从已知脊髓的病变的节段,来推算脊椎的节段。
颈椎节段=颈髓节段-1
胸椎节段=上中胸髓节段(T1-T9)-2
胸椎节段=下胸髓节段(T10-T12)-3
腰髓位于 T10-T12
骶髓位于 T12 和 L1
脊椎的表面标志
C7棘突 颈部第一个高出的棘突
T3棘突 两肩胛冈内端的连线
T7横突 两肩胛下角的连线
L3横突 脐平线
L4棘突 两髂嵴最高的连线
S2椎体 两髂前上棘的连线
脊髓的内部结构: (见图—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横断面上,可见有灰质和白质两种组成。
灰质:主要有神经细胞和一部分胶质细胞组成,位居中央,
呈“H"形或蝴蝶形,分前、后角、侧角、前联合、后联合
前角:内含运动神经细胞,属下运动神经元。
后角:为传递痛、温觉和部分触觉的第二级感觉神经细胞。
侧角:C8-L2、S2-4节段尚有侧角,为交感和副交感中枢。
C8-L2侧角:主要是交感神经细胞,发出纤维至前根交感
神经径路,至支配和调节内脏和腺体的功能
C8-T1侧角:发出纤维支配同侧瞳孔扩大肌、睑板肌、眼
眶肌、同侧面部血管及汗腺,病变后产生
Horner综合症。
Horner综合症:表现为病变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凹陷、面部不出汗
S2-4 侧角:为脊髓副交感中枢,
支配膀胱、直肠和性腺功能。
白质:包绕于灰质外周的结构,主要包含神经纤维及胶质细胞。
分为前索:位于前角及前根的内侧
侧索:位于前后角之间
后索:位于后正中沟与后角、后根之间
主要由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传导束组成。
下行传导束:皮质脊髓束(锥体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等上行传导束: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前后束、薄束、楔束等.
脊髓呈微扁圆柱体,全长42-45cm,自上而下发出31对脊神经:
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对、尾神经1对。
脊髓也相应分成31个节段,但表面并无节段的界限。
脊髓有两个膨大:称颈膨大和腰膨大。
颈膨大(C5-T2):发出支配上肢的神经根。
腰膨大( L1-S2):发出支配下肢的神经根。
(见图—脊髓外形)
脊髓表面有六条纵行的沟裂
腹面:前正中裂,深达脊髓前后径1/3,脊髓前动脉在此通过。
前外侧沟(左右各一),脊髓前根由此出脊髓。
背面:后正中沟,深入脊髓背索,将脊髓对称地分成左右两部分。
后外侧沟(左右各一) 脊髓后根由此入脊髓。(见图—脊髓沟)
脊髓由三层结缔组织的被膜所包围: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
最外一层为硬脊膜,是硬脑膜在椎管内的延续。
最内层为软膜,紧贴于脊髓表面。
硬膜与软膜之间为的薄而透明的为蛛网膜。
椎管内有三个腔
硬膜外腔:硬脊膜与椎管骨膜之间的空隙称为硬膜外腔,其中有静脉丛和脂肪组织。
硬膜下腔:硬膜与蛛网膜之间为硬膜下腔,其间无特殊结构。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其间充满脑脊液与脑蛛网膜下腔相连。(见图—脊髓的内外结构)
脊髓与脊柱的关系:(见图-脊髓与脊柱的关系)
在12周时的胎儿,脊髓充满整个椎管全长。随着胎儿的生长,脊椎的生长速度大于脊髓的生长速度,因此,在初生婴儿脊髓已不充满整个椎管。
成年时,脊髓下端只达到第一腰椎的下端,仅相当于椎管全长的2/3(成年脊髓全长为42-45cm),这使脊髓节段与脊椎节段不在同一平面上。脊髓节段的位置比相应的脊椎位置高,所以在定位诊断时须注意到这一差异,不然会导致重大的定位误差。
颈髓(C1-C8) 较颈椎高1节椎骨,
上中胸髓(T1-T8) 较相应的胸椎高2节椎骨,
下胸髓(T9-T12) 较相应的胸椎高3节椎骨,
腰 (L1-5) 相当于T10-12
骶髓(S1-5) 相当于T12和L1
为了临床方便,可以从以下公式,从已知脊髓的病变的节段,来推算脊椎的节段。
颈椎节段=颈髓节段-1
胸椎节段=上中胸髓节段(T1-T9)-2
胸椎节段=下胸髓节段(T10-T12)-3
腰髓位于 T10-T12
骶髓位于 T12 和 L1
脊椎的表面标志
C7棘突 颈部第一个高出的棘突
T3棘突 两肩胛冈内端的连线
T7横突 两肩胛下角的连线
L3横突 脐平线
L4棘突 两髂嵴最高的连线
S2椎体 两髂前上棘的连线
脊髓的内部结构: (见图—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横断面上,可见有灰质和白质两种组成。
灰质:主要有神经细胞和一部分胶质细胞组成,位居中央,
呈“H"形或蝴蝶形,分前、后角、侧角、前联合、后联合
前角:内含运动神经细胞,属下运动神经元。
后角:为传递痛、温觉和部分触觉的第二级感觉神经细胞。
侧角:C8-L2、S2-4节段尚有侧角,为交感和副交感中枢。
C8-L2侧角:主要是交感神经细胞,发出纤维至前根交感
神经径路,至支配和调节内脏和腺体的功能
C8-T1侧角:发出纤维支配同侧瞳孔扩大肌、睑板肌、眼
眶肌、同侧面部血管及汗腺,病变后产生
Horner综合症。
Horner综合症:表现为病变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凹陷、面部不出汗
S2-4 侧角:为脊髓副交感中枢,
支配膀胱、直肠和性腺功能。
白质:包绕于灰质外周的结构,主要包含神经纤维及胶质细胞。
分为前索:位于前角及前根的内侧
侧索:位于前后角之间
后索:位于后正中沟与后角、后根之间
主要由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传导束组成。
下行传导束:皮质脊髓束(锥体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等上行传导束: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前后束、薄束、楔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