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鸢吧 关注:0贴子:467
  • 3回复贴,共1

饮酒相关习题练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沙子这是你要的练习!!


1楼2012-03-05 21:43回复

    一、解释下列词语:
    1.喧:吵闹的声音。
    2.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3.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4.辨:说明。
    5.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楼2012-03-05 21:44
    回复
      2025-05-15 02:01:44
      广告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3.散读课文。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洁身自好不受尘俗的烦扰。起句应读的平静些,转折句也可处理为平静的读法,但体现出得意感。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何能尔”设问,尔,代前句,写出了反常,与众不同,故应读重音。
      “心远地自偏” 此句为全篇之骨,要读出一份自豪,体现出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读这两句之前,应有个停顿。因为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这两句是颇有意境的诗句,要读出你的想象和联想来,要读出“见”字的“悠然”、怡然自得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朗读时应想象林中美景,想象相与归巢的鸟儿的自在快乐。
      


      3楼2012-03-05 21:44
      回复
        谢谢鸢姐,姐姐真好!!


        5楼2012-03-06 19: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