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吧 关注:368,032贴子:28,685,781

袁隆平称农民种1亩地仅赚7.5元 政府应高价收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网
  “我今年的建议是政府要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然后以平价出售粮食。这样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价格的平稳,又大大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收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2日晚在驻地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不顾旅途疲惫的袁隆平委员拿着自己的《关于粮价的建议》,一字一句地大声念给记者听:“粮食是宝中之宝,粮价是百价之基。粮食价格的上涨,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百物的价格上扬,它一涨其他东西都要涨,甚至引起社会动乱。粮价涨不得!”
  “但是另一方面,粮价偏低则谷贱伤农,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袁隆平委员说。
  “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出台和实施了多项惠农政策,如粮食最低保护价、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对促进粮食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力度不够大,种粮农民的收入仍然相当微薄。”袁隆平委员说。
  袁隆平委员指着建议后附的一份表格对记者说:“根据湖南省物价局调查统计,2010年农民种植每亩水稻的纯收益是186.2元,但其中包括104.1元的国家粮食直补,实际上不含补贴农民纯收益只有82.1元。2011年,由于生产成本上升了121.6元,农民种植每亩水稻纯收益仅有116.6元,除去 109.1元的国家粮食补贴,农民纯收益只有7.5元。”
  “农民可怜呀!”袁隆平委员激动地说。这位受人敬爱的老人心里装着阡陌纵横的中国良田,和千千万万农民兄弟的利益。
  “此外,现行的种粮补贴政策是按田亩为单位计算的,高产田与低产田没有差别,甚至抛荒田也能得到补贴,很不合理。这样会影响农民积极性。”袁隆平委员说。
  “国家要对粮价政策做出根本性改革。我这个建议希望得到高度重视。”袁隆平委员说。



1楼2012-03-04 22:57回复
    不能吧...要是这样地应该包不出去呀。


    IP属地:江苏2楼2012-03-04 23:05
    收起回复
      2025-07-19 16:42:33
      广告


      3楼2012-03-04 23:15
      回复
        老实说,我们老家哪里现在都是靠种甘蔗,养蚕养家,种田就为了口粮罢了~这年头种田不赚钱甚至亏本


        IP属地:广西4楼2012-03-05 21:00
        回复
          这么夸张?


          6楼2012-03-06 22:02
          回复
            还得继续减少农业人口


            7楼2012-03-06 22:06
            回复
              国家确实应该高价收粮啊,但是不能高价卖粮


              IP属地:河北9楼2012-03-06 22:42
              回复
                除非大规模、科学化管理,机械化种植
                外加一定的运气
                否则现在种粮根本不赚钱,甚至赔钱


                IP属地:湖北10楼2012-03-06 22:55
                收起回复
                  2025-07-19 16:36:33
                  广告
                  城里人不会答应滴


                  11楼2012-03-07 11:58
                  回复


                    14楼2012-03-07 13:35
                    回复
                      按我家的帐看,不算自家人工成本的话,种一亩地大概应该有1500的纯收益吧,至少不会低于1000。


                      15楼2012-03-07 13:52
                      回复
                        只种小麦和玉米的话,是很省力气的,我们那边租地一年至少要三四百,还有,农业补贴不会给租地者,而是给土地主人的,也就是光出租耕地每年都至少有五六百的纯收入,自己种地如果比这个收入少的话,是没人种地的,而华北的普遍现象是,绝对没有一寸土地撂荒。


                        16楼2012-03-07 13:57
                        收起回复



                          17楼2012-03-07 15: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