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筛子吧 关注:38贴子:22,652

[博雅] 似展龙鳞在一床 - 旋风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旋风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之一,亦称“旋风叶”、“龙鳞装”。
唐代中叶已有此种形式 。
其形式是:长纸作底,首叶全裱穿于卷首,自次叶起, 鳞次向左裱贴于底卷上。
其特点是便于翻阅,利于保护书叶 。





1楼2012-02-29 04:58回复
    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唐写本王仁 《刊谬补缺切韵》的装帧形式及历代诸家对此的称谓,又有一种说法,认为旋风装是卷轴装到册叶装的一种过渡形式。
    它的装帧方式,是以一幅比书叶略宽略厚的长条纸作底,而后将单面书字的首叶全幅粘 于底纸右端。其余书叶因均系双面书字,故以每叶右边无字之空条处粘一纸条,逐叶向左鳞次相错地粘 在每叶之外的底纸上。由于每叶都是粘在上一叶的底下,故右边粘连处看不出相错的粘连缝痕,而左边则形成上叶压下叶的错落相积的状况。
    收藏时,与卷轴装卷向相反,是从首向尾卷起。从外表看,仍是卷轴装,但内部书叶却逐次朝一个方向卷旋转起,宛如自然界的旋风,故古人称它为旋风叶子、旋风叶卷子,即旋风装。因其书叶鳞次栉比,貌似龙鳞,故又称龙鳞装。
    打开来翻阅时,除首叶因全幅粘裱于底纸上不能翻动外,其余书叶均能和阅览现代书籍一样,逐叶随意翻览。这种装帧形式既保留了卷轴装的外壳,又解决了翻检不方便的矛盾,是对卷轴装的一种改进。待到书叶摆脱掉粘 自身的底纸,册叶装便真正产生了。

    《刊谬补缺切韵》5卷,唐吴彩鸾写本,韵书.唐王仁煦撰,长孙讷言注,裴务齐正字.素笺厚纸本,
    龙鳞装.凡24页,首页单面书,余皆两面书,共47面,每面35行,自第9页“耕”起为36行,每行字数不等.朱栏.
    


    2楼2012-02-29 05:02
    回复
      2025-05-22 21:42:42
      广告
      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料,关于旋风装的形制,现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看法:
      一种意见认为,旋风装是将经折装的书再用一张纸一半把书的第一叶粘起来,另一半把书的最后一叶粘起来,整张纸把书的第一叶和最后一叶连同书背一起包起来。
      另一种意见认为,旋风装是抄书时,先一叶一叶的抄写,然后再依次序象鱼鳞一样一叶一叶地粘在一张卷轴式的底纸上,收卷时,书叶鳞次朝一个方向旋转,宛如旋风,所以又称为旋风卷子。


      


      3楼2012-02-29 05:09
      回复


        


        5楼2012-02-29 05:43
        回复




          


          6楼2012-02-29 05:47
          回复



            


            7楼2012-02-29 05:48
            回复





              


              8楼2012-02-29 05:50
              回复



                


                9楼2012-02-29 05:52
                回复
                  2025-05-22 21:36:42
                  广告








                  


                  10楼2012-02-29 05:54
                  回复
                    古籍装帧 - ⑴ 简策装
                    最早的书籍写于竹简之上,其装帧方式就是绳线编连及收卷。
                    《礼记·聘礼》中说:“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人写东西超过100字者,由于在方板上写不下,就要写在编连好的竹木简策上了。

                    东汉郑玄称:“策,简也。”唐代孔颖达称:“策是众简相连之称。”把这两个人的解释综合起来,那就是一根一根写了字的竹木片就称为“简”,将若干根简依文字内容的顺序编连起来就成“策”(册)了。

                    


                    11楼2012-02-29 06:02
                    回复
                      古籍装帧 - ⑵ 卷轴装
                      北宋欧阳修在其《归田录》中称:“唐人藏书,皆做卷轴。”元朝吾衍在其《闲居录》中称:“古书皆卷轴。”

                      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大批遗书,其中主要是写本佛经,除国内所藏外,现在主要分藏在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印度等国,总计大约4万多件。这些敦煌遗籍产生的时代,大约上起南北朝,下迄五代,即公元420至960年这500多年的历史跨度内。此时正是手写纸书的高峰期。

                      这些遗籍,有的就是简单的一卷,有的木轴犹存,证明唐五代及唐五代以前,纸书的确普遍流行卷轴装。

                      


                      12楼2012-02-29 06:05
                      回复
                        古籍装帧 - ⑶ 经折装
                        卷轴装在观书时多有不便,如需查阅文中任何一段,都需从头展开,读毕再卷回,很是麻烦。吾衍在《闲居录》中说:“古书皆卷轴,以卷舒之难,因而为折。久而折断,复为簿帙。”

                        清人高士奇在《天禄识余》中也说:“古人藏书皆作卷轴……此制在唐犹然。其后以卷舒之难,因而为折。久而折断,乃分为簿帙,以便检阅。”这是从长期查阅易折断角度来解释的,亦有道理。

                        到五代时,经折装就出现了,现能见到的最早经折装出自敦煌。上世纪初盗窃大量敦煌文物的英国学者斯坦因在其《敦煌取书录》中称:“又有一小册佛经,印刷简陋……书非卷子本,而为折叠而成……折叠本书籍,长幅接连不断,加以折叠……最后将其他一端悉行粘稳。于是展开以后甚似近世书籍。是书时为乾隆二年,即纪元后949年也。”从北宋开始,经折装成了佛教经典的专用装帧方式,直到明万历年间,《嘉兴藏》改用方册装,是一特例,不过到清代刻《龙藏》时,又改回了经折装。

                        


                        14楼2012-02-29 06:15
                        回复
                          古籍装帧 - ⑷ 梵装
                          梵装是古印度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的佛教经典所采用的夹板式以绳穿订的装帧形式。

                          隋朝杜宝《大业杂记》中说东都洛阳的“承福门即东城南门。门南洛水有翊津桥,通翻经道场。新翻经本从外国来,用贝多树叶。叶形似枇杷,叶面厚大,横作行书。约经多少,缀其一边,牒牒然今呼为梵”。

                          梵装在敦煌遗书中出现多件,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中,有一件唐写本《思益梵天所问经》,麻纸书写,长条形似仿贝多树叶,其装帧是典型的纸书梵装。

                          


                          15楼2012-02-29 06:16
                          回复
                            古籍装帧 - ⑸ 旋风装
                            又称龙鳞装。对于旋风装,流行两种说法:一说用一张整纸对折,一端粘于书的最前页的左边,另一端向右包到书背,粘在书的末页,这样不仅不会散落,而且阅读时可以从头翻到底,从最后一页翻到前面第一页,回环往复,有如旋风,故名。

                            一说将一长纸裱成手卷,将截断的页子都粘在底纸上,每张右端留有余尾,即将余尾自右向左逐页依次后缩,状如鳞次,故称龙鳞装。故宫博物院藏唐吴彩鸾《王仁(xv)刊谬补缺切韵》系宋代原装,全书共5卷24页,除首页是单面书字外,其余23页均为双面书字,共47面。其装帧方式是以一比书页略宽的长条厚纸作底,然后将书页粘在底纸上。除首页因只单面书字而全幅粘裱于底纸右端之外,其余23页因均是双面书字,故每页都只能以右边无字空条处,逐页向左鳞次相错地粘裱于首页末尾的底纸上。
                            北宋欧阳修在他的《归田录》卷二中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如吴彩鸾《唐韵》、李(hs)《彩选》之类是也。”清初藏书家钱曾称:“吴彩鸾所书《唐韵》,余在泰兴季因是家见之,作旋风叶卷子,其装潢皆非今人所晓。”可见古书称此书之装帧为“旋风叶卷子”。

                            


                            16楼2012-02-29 06:23
                            回复
                              2025-05-22 21:30:42
                              广告
                              古籍装帧 - ⑹ 蝴蝶装
                              简称蝶装。将每张书页反折,使版口朝内,单口向外,并将各页中缝背口以糊粘结成书脊,以硬纸包裹作为书面,阅读时若蝴蝶展翅飞舞,故称蝴蝶装。

                              其特点是除书背不易损坏外,其他三面如有损伤或霉湿,可以随时裁切,原书不会受损。

                              这种装帧形式,从外表看很像现在的平装书。蝴蝶装早在宋元时代即已出现,明代内府接收了许多宋元时期的典籍,这些书都是宋元时代原装帧,《明史·艺文志》序言中称这些书“装用倒折,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所描绘的装帧形式即是蝴蝶装。

                              


                              17楼2012-02-29 06: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