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人民日报》报道:去年4月8日,平阴县政府把300辆统一型号、统一颜色的公务自行车分配到全县32个机关单位的网点。此后,又投放电动车100辆。平阴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廉玉波介绍,平阴县推行公务自行车、电动车,县委、县政府倡议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外出在5公里以内的,尽量骑公务自行车。 这是在一个小县城发生的小小的举动,但却牵动着一些人们的神经,引起诸多猜想,尤其是在公车改革日渐深入、已到攻坚克难关键时节点,公务自行车的推行更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公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诚然,一些改革举措每到关键节点,便是对已往体制机制的突破、提升、创新、扬弃,最为关键的,还是观念、意识、头脑问题,观念的更新、转变和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思维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对于公务自行车的推行来说,也是如此。一开始一些人放不下架子,觉得骑自行车办事与公务员身份不符,有失面子,然而在党委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尤其是在一些领导干部的身体力行之下,现在的效果应该是不错的,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形成共识,从干部、职工到普通群众、市民,对此都已经普遍赞同、认可,在极大节约办公经费、倡导“绿色出行、低碳办公”理念的同时,还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党群的距离,这一点应该是更大的收获。 冷观平阴县的公务自行车推行情况,尽管效果不错,但是氛围却不很浓厚,这里就需要一个助力、推力、动力,把推行公务自行车从认识上、行动上进一步加以提倡、引导、激励,以便把目前所取得的效果进一步巩固、扩大、提升。这里首要的,就是要在政策、制度层面予以重视,从鼓励、引导到制度规范,从自觉自发到行为习惯,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发力,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把推行公务自行车的成果予以固定、升华,同时加以配套的考核,我想公务自行车的进一步普及指日可待。 推行公务自行车不是多大的事,因为有企业赞助,政府只要建车棚即可,可是,却在观念的改变、转变、提升上迈出了一大步。如果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能够把思想观念再进一步转变一下,把架子再放一下,真正实现从官本位思维向平民思维的彻底转变,也就是说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能率先骑公务自行车或电动车外出办事,并且打心眼里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自觉自愿地放下架子、看轻权力、摆正心态,那么,推行公务自行车活动的积极意义就更大了,如果这样,公车改革的目标何愁不能尽快实现?
作者:于治国
作者:于治国
![](http://hiphotos.baidu.com/%D5%FD%B0%E6%CD%F5%D5%DF%B9%E9%C0%B4/pic/item/9a98a585f3b73aaebd3e1e3b.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