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吧 关注:12,740贴子:58,269
  • 8回复贴,共1

荔枝生产的气象条件分析和区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要:在对广东省荔枝生产气象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暖冬温度条件下,只要冬季气候干旱并有一段较长时间≤10℃的低温过程,且过程出现在1月中旬前,荔枝花芽分化仍可成功的新观点,同时对广东省荔枝生产进行了区划。


1楼2012-02-22 23:49回复
    荔枝是广东的4大水果之一,经济价值高。近年来,随着"三高"农业的发展,荔枝种植面积在我省迅速扩大,一些原来没有种植荔枝的地区也开始引种,有的地方甚至不顾荔枝的气候生态规律,盲目种植,导致了严重失败的后果。1999年12月下旬的强寒潮降温过程,使我省中部地区的荔枝受到了严重的冻害,有的果园的荔枝甚至全部冻死,西南部地区的部分荔枝也不同程度受到了伤害。气候条件是荔枝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条件,气候条件不仅决定了荔枝的分布和品种布局,还是决定产量丰欠和品质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了解荔枝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布置和指导荔枝生产,做到趋利避害,是促进荔枝生产发展的重要保证。      1 荔枝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荔枝原产我国亚热带地区,喜高温多湿,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但又要求一段时间的适当低温。在我国年平均气温18℃以上的地方有分布,而以年平均气温21~25℃,年雨量1300mm,年日照时数1600h以上的地区栽培品质较好。      1.1 光照      1.1.1 光照强度对荔枝的影响   荔枝为喜光果树,俗话说"当日荔枝,背日龙眼"。花期要求适当光强,以日太阳总辐照1.214×107~1.383×107J/m2为宜,有利于加速花药成熟和花粉散发,幼果发育至果实成熟要求光强逐步增加。但光强过大,日太阳辐照量超过2.304×107J/m2,加上高温干旱,则易引起裂果。广东地区纬度较低,太阳辐照较强,可满足荔枝生长要求。   


    2楼2012-02-22 23:50
    回复
       1.1.2 日照时数对荔枝的影响   日照时数对荔枝生长发育的各阶段都有影响,但在花芽分化阶段更明显。据林可涛等人分析[1],12月至1月的日照时数与荔枝产量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5。该期间晴天数越多,产量越高,因为日照充足,有利于细胞液浓度提高,抑制生长素合成,而间接抑制梢的生长,增加淀粉累积,有利于诱导花芽形成。广东秋冬季的睛好天气多,日照时间较长,对翌年产量提高有利。      1.2 温度   温度是直接影响荔枝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重要条件,不同的生育期,不同的器官对温度有着不同的要求。      1.2.1 根系生长的温度条件荔枝根系在土温10~12℃时开始生长,土温23~26℃时最适根系生长,土温31℃根系生长转入缓慢甚至停止。      1.2.2 枝叶生长的温度条件   当温度在10~12℃时叶片开始缓慢生长,24~32℃时生长最快。我省荔枝栽培区,一年四季都有枝梢抽生。叶片在不同时期对低温的反应不同,幼嫩叶片抗低温能力最弱,0℃时开始受冻害,-2℃时受害严重,老熟叶片抗低温能力较强,-2℃时受害还不是十分严重,-4℃时才会冻死。幼树和正在生长的成龄树,在-3℃时严重受冻,-4℃时几乎全部冻死,一般认为,-4℃是荔枝的致死温度。荔枝的耐寒性还与冬季的综合气象条件和降温特性有关。如果秋冬日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增强干物质累积,促进组织成熟老化,可提高荔枝耐寒能力,反之,若阴雨连绵,抗寒能力就会降低。越冬期若降温比较平缓,受冻害则比较轻;若遇强寒潮,降温剧烈,或前期长期处于高温湿润的天气,忽遇低温过程,则冻害更为严重。荔枝植株冻害温度,是确定荔枝分布北界的主要指标,一般极端最低气温-2℃是荔枝分布北界的指标。   


      3楼2012-02-22 23:50
      回复
        1.2.3 花芽分化的温度条件   荔枝花芽分化是由结果母枝顶芽或由靠近顶端的腋芽转化而成,是荔枝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结果。这种转化需要适宜的外部条件,适当低温、低湿和充足阳光,其中温度起主导作用,正如群众谚语:"年底冷,梢变花;年底暖,花变梢"。花芽分化时间依品种、地区不同而异。早熟品种一般在10月开始花芽分化,中、迟熟品种则12月才开始花芽分化,一直延续至次年1、2月份,但若营养条件及外界条件恶化,分化即中止。一般认为,冬季温度0~10℃时,如能持续一段时间,虽嫩叶有轻微冻伤,但有利于花芽分化,并能促进花穗分枝多,雌花比例多,是丰年之兆。11~14℃花和叶都可同时缓慢发育成为有经济价值的花穗,14℃以上则不利于花芽分化和发育。在适宜的低温范围内,低温持续时间长短比低温频率更重要,一次长的低温过程比几次短的低温过程对诱导枝梢顶芽进入休眠和花芽分化更为有效。不同品种花芽分化对低温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早熟种在较高温度下也可形成花芽,而迟熟种则需较低温度才利于花芽分化。


        4楼2012-02-22 23:51
        回复
          花芽分化对低温的要求,是决定荔枝分布南界的主要指标。但是,从1998年和1999年两年的情况看,花芽分化的条件仍值得进一步探讨。因为这两年冬春都很暖和,以我省荔枝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地区高州市为例,1997年12月、1998年1月和2月的平均温度分别为17.8℃、16.7℃和17.7℃,最低温度Tm≤10℃的天数有10d,极端最低温度为7.5℃;1998年12月、1999年1月和2月的平均温度分别为17.7℃、16.5℃和18.9℃,Tm≤10℃的天数有15d,极端Tm为6.0℃。按照过去的观点,这样的暖冬年是不利于甚至不能实现花芽分化的,但是,1999年是大丰收年,而1998年则是大减产年。为什么?进一步分析1998年与1999年度的冬季气温有3个不同点:(1)1999年冬异常干旱,从1998年12月至翌年2月降水量只有14.8mm,而1998年冬季同期降水较多有92.3mm;(2)1999年低温过程出现较1998年早,1999年的低温出现在1月3~17日,Tm≤10℃的天数也较长,有15d,极端Tm为6.0℃,而1998年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18~27日,Tm≤10℃的天数为10d,极端Tm为7.5℃;(3)两年的低温过程后都有一个较强的回暖过程,1998年回暖过程有8d的最高温度≥26℃,其中有2d≥29℃,而1999年有两次回暖过程,一次9d,一次5d,极端最高温度比1998年的稍低,为28.9℃。通过这两年冬季天气条件的比较,有如下新的认识:(1)类似1999年冬季的暖冬温度条件,仍可实现花芽分化,这个温度临界条件比原来认识的要高得多;(2)1999年花芽分化成功,主要是干旱,干旱抑制了母枝的营养生长,可见干旱对于花芽分化也起重要作用;(3)1998年减产主要是花芽分化失败,其原因一是冬季温度高;二是低温过程来得迟,已超过了大多数品种的花芽分化期;三是冬季有一定的降水量,不足以抑制营养生长;(4)低温过程后的回暖天气不是造成1998年花芽分化失败的原因,因为1999年也有相类似的回暖过程,花芽分化仍然成功。      1.2.4 开花结果的温度条件   温度是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低温不利于荔枝开花,小花要在10℃以上才开始开放,18~24℃开花最盛,29℃以上开花减少。能够开花,不一定能授粉,因为花粉萌发与开花要求的温度不完全相同,小于16℃花粉不萌发,22~27℃萌发率最高,30℃以上萌发率明显下降。另外,22~27℃荔枝花蜜分泌最多,是蜜蜂最活跃的气温。综合花粉、开花、蜜蜂活动三方面的要求,22~27℃对荔枝开花授粉最为有利。荔枝开花期最怕遇到低温或低温阴雨天气,这种天气对开花、授粉受精及座果极为不利,不仅延迟花期,还可能造成花而不实。花期温度过高,最高温度大于30℃,尤其是高温干燥天气,对开花授粉也不利。果实的生长发育要求温度在15℃以上,15℃以下低温常引起严重落果,因为在低温阴雨天气下,光合作用效率低,难以及时补充幼果发育所需营养物质,从而造成落果。   


          5楼2012-02-22 23:51
          回复
             1.3 水分   荔枝有较好的耐旱性和耐水性,但要提高产量及品质,还必须正常供应水分,及时排除积水。不同品种对水分需求有所不同,三月红、圆枝、黑叶等较耐涝,喜欢生长在水分充足,较湿润的地区;糯米糍、桂味、怀枝等则较耐旱,称为山枝,宜于山地种植;禾荔等则既耐旱也耐湿。荔枝树根系在土壤湿度9%~16%时生长缓慢,23%时生长最快;枝梢萌发、生长对水分需求较多,为了培养健壮的秋梢成为良好的结果母枝,放秋梢期一定要对土壤灌水并对树冠叶喷水,保持高湿度,以利于秋梢生长、展叶及转绿;花芽分化期要求土壤适度干旱,有利于促进花芽形成。因为在花芽分化临界期前适度干旱,抑制冬梢抽发,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细胞液浓度。但是,在花穗、花器官的发育期又要求土壤较湿润,否则根系生长吸收弱,光合效能低,养分不足,造成落叶,影响花器官发育,使花期延迟;开花座果期要求晴朗、湿润、微风天气。花期忌雨,特别是连续低温阴雨危害更大。雨多则烂花,因为花穗上集大量雨水,呼吸窒息而出现沤花现象,使整个花穗腐烂,花而不实。阴雨天还导致花药不开裂散粉,雄蕊凋萎、雌蕊柱头分泌物被冲刷,昆虫活动受影响,无法授粉受精和座果。雨多排水不良,根系处于窒息状态,吸收力弱,也导致大量落果。但花期空气过份干燥和阳光强烈,花粉和柱头易干枯,也影响授粉受精;果实发育期要求较多的水分,春旱影响荔枝幼果的发育,导致落果。果实发育的中后期正值我省前汛期,一般不缺水,要注意排水,以防水分过多造成大量裂果。保持水分的均匀供应,是提高座果、产量、品质的必要措施。      2 荔枝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      2.1 冻害   荔枝不耐低温,当冬季温度降至0℃或有霜冻时,就会受到冻害,首先是嫩叶嫩梢干枯,渐及枝条和树皮爆裂,影响翌年生长和结果,-2~-4℃时,严重受害,枝干冻死。我省冬季受寒潮影响,经常发生冻害,因此,冻害是我省荔枝生产的重要威胁。例如1999年12月下旬,受北方强冷空气持续南下影响,全省出现了历史少有的低温天气,我省大部地区的最低温度创下历史记录,中南部最低温度达到0℃或接近0℃,北部地区温度更低,出现结冰;这次低温给果树造成重大损失,不少地方的荔枝叶冻死干枯,树皮冻裂,大片树叶变红色,更严重的是局部地方6、7年树龄的植株地上部分几乎冻坏,只能拦腰锯断,要几年后才能恢复生产。这次灾情严重程度出乎预料,主要原因是:(1)低温强度大,且昼夜温差大;(2)前期暖和,荔枝生长茂盛,抵抗低温能力降低;(3)这次降温来势不猛,气温逐日缓慢下降,未能引起人们足够警惕,防御不足。   


            6楼2012-02-22 23:51
            回复
               2.4 大风   8级以上大风,尤其是台风、龙卷风等,可将荔枝树吹倒,枝叶打断,造成大量落花落果。我省是热带气旋登陆较多的地区,夏季常受热带气旋大风袭击,因此沿海地区在种植荔枝时应选择避风地,造防护林,以减轻风害。      3 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      3.1 根据气候规律,搞好荔枝生产区划我省地处低纬,夏季温度高、热量足、降水丰富,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寒燥冷空气的影响,温度低而干旱,发展荔枝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我省南北纬度相差大,分属于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等多个气候带;地形复杂,有山区、平原和丘陵,气候条件相差比较大。因此各地在发展荔枝生产时,应因地制宜,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布局,在适宜种植的区域种植最佳的品种,以发挥品种优势,做到合理利用土地、气候资源,切忌盲目发展。根据荔枝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以及我省的气候特点,可划分出荔枝生产的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图1)。      在封开、广宁、清新、佛冈、龙门、紫金、五华、大埔一线以北地区,本区年极端最低气温在-4~-7℃之间,荔枝在该区域种植难以越冬,除局部小气候环境外,不适于经济栽培。      次适宜区      在罗定、高要、花都、从化中部、增城北部、博罗、揭西、潮州北部一线以北,不适宜区一线以南的地区。本区气候条件基本能满足荔枝生长发育需要,但秋旱和冬季寒害较严重,春季低温阴雨结束迟,应以耐寒、稳产的迟熟种为主栽品种。   适宜区      在次适宜区一线以南的地区,本区年极端最低气温在-1℃以上,冬季有适当低温,对荔枝花芽分化非常有利,这是我省荔枝生产的最佳区域,是建立荔枝商品生产基地的主要地区。由于中部冬季温度低,春季雨量比较多,低温阴雨也结束得晚,因此在生产上中部以发展迟熟和中迟熟优质品种为主;东部和西南部冬季温度比中部高,春季回暖早,因此,应利用此气候上的差异,重点发展优质早中熟品种;南部的雷州半岛冬季平均温度高,1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只适宜种植早熟品种,因此生产上应以发展早熟优质荔枝为主。这样各个产区的荔枝可依次上市,错开上市高峰期,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使早、中、迟各熟期品种相配套,延长鲜果供应期。


              8楼2012-02-22 23:53
              回复
                 3.2 提高气象监测预测水平,积极防御气象灾害   我省荔枝生产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同时气象灾害也很突出:冬季北方的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造成严重冻害,低温程度中部又比南部严重,如1999年就是典型的例子;夏季又容易受到热带气旋的袭击,造成落花落果和严重摧残;此外,还常受春旱和夏季暴雨洪涝危害,灾害的种类多,频率大。因此,要重视对气象灾害的防御,首先应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提高监测预测水平,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达到稳产高产。      3.3 利用山区气候资源,发展反季节荔枝   我省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山区地形复杂,形成多样化的小气候资源,主要特征是温度随高度而降低,每上升100m约降低0.5℃左右,因此,在山上气温回暖迟,夏季凉爽,如果在某一山区高度栽培某特殊品种(如耐寒、迟熟)的荔枝,在满足其冬季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它开花结果至成熟的时间就会比平原的迟,这对延长荔枝上市时间、提高其价值是有意义的,值得试验研究。


                9楼2012-02-22 23:53
                回复
                  吧主好文章,果断收藏


                  IP属地:上海10楼2024-11-29 09: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