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资的流入,使拉丁美洲国家成功地避开了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衰退,使该地区在1974年之后仍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1974~1980年,拉丁美洲整体的经济增长率高达5%以上(见表1)。尽管这个地区在1974~1980年的增长速度比1956~1973年期间要低,但却比同期工业化国家高得多。这一功绩不能不归于“负债增长”战略的实施。
(二)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均GDP上升。1980年,拉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950年的5倍。据美洲开发银行提供的25个拉美国家的统计,1980年拉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288美元,详见表2。
(三)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其它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截止1980年,拉丁美洲人口数为3.59亿,其中城市人口占65.5%,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同时,拉美国家的国民教育普遍有了很大的发展。拉美小学注册率到1980年达到82.3%,其中部分国家已达到或接近100%。中学教育发展速度实际上比小学更快,其中拉美所有大、中国家的发展速度尤为明显。大学(18~23岁)注册变化更加引人注目。1980年,大学适龄青年入学率超过10%的国家已有20个,其中11国达到20%~45%。1980年,拉美15岁以上人口文盲比例已降为23%。[1]
表1 拉丁美洲国家1974到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国别 1974-1980 国别 1974-1980
拉丁美洲 5.1 海地 4.2
阿根廷 1.8 洪都拉斯 6.4
玻利维亚 4.2 墨西哥 6.3
巴西 6.1 尼加拉瓜 -3.1
智利 5.6 巴拿马 5.0
哥伦比亚 4.5 巴拉圭 10.2
哥斯达黎加 5.4 秘鲁 1.9
厄瓜多尔 6.7 多米尼加共和国 4.6
萨尔瓦多 2.4 乌拉圭 4.9
危地马拉 5.4 委内瑞拉 2.9
(资料来源:拉美经济委员会根据各国官方资料统计)
表2 1980年拉美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美元
国别 年份 1980 1980
阿根廷 2752 洪都拉斯 873
巴哈马 7941 牙买加 1999
巴巴多斯 3591 墨西哥 2734
玻利维亚 1268 尼加拉瓜 1025
巴西 2486 巴拿马 2434
哥伦比亚 1277 巴拉圭 1964
哥斯达黎加 2149 秘鲁 1374
智利 2463 多米尼加共和国 1432
厄瓜多尔 1416 苏里南 3363
萨尔瓦多 1032 特立尼达多巴哥 3439
危地马拉 1613 乌拉圭 3085
圭亚那 974 委内瑞拉 3408
海地 387 拉丁美洲 2288
(资料来源:美洲开发银行)
二、危机的频繁爆发及其原因
1.1980年代债务危机的全面爆发及原因分析。1982年8月,墨西哥因无力偿还到期外债本息而诱发了一场席卷整个拉丁美洲的严重的债务危机。这场危机的爆发标志着拉美地区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经历的漫长的增长期的结束,并引起持续的衰退,以致整个1980年代,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被看成为拉美地区“失去的十年”。
如前所述,由于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1970年代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实施了“负债增长”战略。这一战略的成效不能低估。对其成效,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的评价是:“这种战略利用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形成的特殊条件,以便吸收大量的、迅速增长的外部储蓄,由于这些资金流入,也由于1976~1980年期间拉美出口量的持续增长,拉美地区得以持续地、大量地增加进口。于是,拉美地区在这个阶段保持了它的经济增长速度。”[2]国外大量低息贷款的流入,使拉美国家对经济形势做出了不正确的判断,纷纷采取扩大公共开支(包括日常开支和公共投资)的政策,尤其是墨西哥等石油输出国更是如此,扩大公共开支刺激了国内总需求的上升,带来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二是引起进口急剧扩张,贸易赤字连年加大,靠外债来填补,从而对外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在流入拉美地区的资金中,私人银行资金占的比例急剧上升,这就更决定了资金输入的不稳定性。在流入拉美地区的外资中,私人银行资本由1966~1970年期间的12%增加到1970年代末期的70%。1982年底,拉美地区的外债余额超过3000亿美元,其中80%属欠私人银行债务。1981年,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国际私人银行对这些国家的态度立即发生变化。国内许多人也看到形势不妙而纷纷将资本向国外转移,立即引起外汇储备迅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