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斗吧 关注:20,170贴子:322,733

【普及】 政戏·兵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前做的了,当时就没统计完。一点一点整理吧。


1楼2012-02-19 15:01回复
    1.雁行阵
    古代阵法,兵力配置如大雁飞过的斜行,以充分发挥射击兵种的威力。
    而且覆盖面较大,也可以用来包围敌军,但是冲锋能力不好,如遇到锥形阵,突破中军则容易全军大乱。
    冷兵器时代以白刃战为主,雁行阵较为少用,但也应结合具体的情况。
    


    2楼2012-02-19 15:03
    收起回复
      2025-07-10 13:41:28
      广告



      3楼2012-02-19 15:03
      回复
        2.鹤翼阵
        古代阵法,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以重兵围护,左右张开如鹤的双翅,是一种攻守兼备的阵形
        战术:左右包抄是鹤翼阵的战术思想。鹤翼阵要求大将应有较高的战术指挥能力,两翼张合自如,既可用于抄袭敌军两侧,又可合力夹击突入阵型中部之敌,大将本阵防卫应严,防止被敌突破;两翼应当机动灵活,密切协同,攻击猛烈,否则就不能达到目的。

        


        4楼2012-02-19 15:05
        收起回复
          3.鱼鳞阵
          鱼鳞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

          


          5楼2012-02-19 15:06
          收起回复
            鱼鳞阵战术思想:“中央突破”。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己方优势时使用,阵形的弱点在于尾侧。
            4.方圆阵
            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防,长枪、弓箭在外,机动兵力在内,与优势敌军交战时使用。
            战术思想:密集防御。方圆阵的队形密集,防御力强,因队形密集限制了机动,缺少变化,敌军败退亦难以追击,攻击性较差。
            (没图……谁有图帮忙贴上吧。)


            6楼2012-02-19 15:08
            收起回复
              5.长蛇阵
              长蛇阵是古代阵法之一,就是把军队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并根据情况变化。长蛇阵是根据蛇的习性推演而来,长蛇阵共有三种变化。由此三种变化,长蛇阵运转,犹如巨蟒出击,攻击凌厉。
              6.罗马方阵
              (其实这个……可以给人以启发的。)
              由两个百人队组成一个基本战术单位——小队,一个百人队实际为60-80人。一个小队通常有120-160人,若为成年人小队,则只包含一个百人队。
              三个小队组成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大约有450-570人。包含大约120-160名少年兵,120-160名青年兵,120-160名壮年兵,60-80名成年兵,同时含有一队30人的骑兵。
              十个大队组成一个罗马军团,一般由4500——6000人组成。同时,一个罗马军团配有一个附属军团,也称联合军团。两者的建制类似,但是附属军团的骑兵为600人。
              两个罗马军团与两个附属军团共同构成了执政官(也是保民官)统帅的集团军,由一名执政官指挥。
              


              7楼2012-02-19 15:10
              收起回复

                7.车悬之阵
                车悬阵的与方圆阵相似,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设,不同之处在于,机动兵力在外,结成若干游阵,临战时向同一方向旋转,轮流攻击敌阵,形如一个转动的车轮。其意义在于:向敌军的一部不断地施加压力,使其因疲惫而崩溃,己方则因为轮流出击而得到补充和休整,恢复战力。不容质疑,这种战术是很优秀的。车悬阵受地形的制约大,要便于机动;要求大将有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应善于寻找战机和在军队的轮换中避免疏漏;战力持久却不利速决。

                


                8楼2012-02-19 15:11
                收起回复
                  2025-07-10 13:35:28
                  广告
                  8.云龙阵
                  所谓云龙阵是一种与主帅留有空位,而半包围主帅的战斗队形,向前是倒“V”字形,后方也有“V”形来保护两翼骑兵和后方的安全,也可作突破敌军之用。
                  9.伏地阵
                  伏地阵又名卧虎阵,每遇敌人来追时,退却到水穷山阻的地方,由统将发令。特别适合冷热兵器交杂的时代进行正面作战。因为伏地可以减少正面投影,减少敌人远程火器的杀伤。
                  这是太平军同清军作战时用的阵法。伏地阵又名卧虎阵,每遇敌人来追时,退却到水穷山阻的地方,由统将发令,忽地一面大旗仆倒,千旗齐仆到,瞬息万人几千人都贴伏在地上,寂不闻声,积蓄士气。敌军追到,看不见一个太平军,正在诧异徘徊,疑神疑鬼的时候,太平军一声号令,忽地一面大旗扬起,千旗齐起,万人几千人风涌潮奔,呼声雷吼,转面急趋,向敌猛扑,转胜为败。太平军曾在长沙、南昌、武昌等地屡用这一个阵法大败清军。而个人认为,这一战阵也特别适合冷热兵器交杂的时代进行正面作战。因为伏地可以减少正面投影,减少敌人远程火器的杀伤.
                  10.螃蟹阵
                  太平军作战时三队并列的战斗队形。左右两翼人众,中路人较少,形似螃蟹状,故名。战斗中,能根据敌军队形,灵活变成左右两队或四队、五队。中路小队应战,两翼大队包抄,是太平军常用的克敌致胜战法。另有记载说,太平军常用两翼钳形合围战法,名为蟹鳌阵,战法与螃蟹阵类似,或为其异名。


                  9楼2012-02-19 15:13
                  收起回复
                    不错。


                    11楼2012-02-19 16:16
                    回复
                      来个八门金锁。


                      来自掌上百度12楼2012-02-19 19:57
                      回复
                        还没系统的研究过阵法。今个学习了


                        IP属地:湖北13楼2012-02-19 23:18
                        回复


                          14楼2012-02-20 19:32
                          回复
                            ……


                            16楼2012-02-23 19: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