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_sherry吧 关注:153贴子:10,858
  • 5回复贴,共1

太阳我想问你个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好像问过你关于王安石的人格问题,你好像对他很看待,可是今天我读宋史,里面有很多非议他的地方,比如依附韩吕大族;党同伐异,对异己者尽加逐放;连认同改革的欧阳修,吕公著等人也不能幸免,最多宋史作者干脆借苏洵的话把他比喻成"大奸",他执政近六年,光他的传记里罢黜的大臣就多达三四十人之多,其中不乏极其著名或权贵的人物.一边是王安石一个人,另一边却是欧阳修,司马光,苏洵,苏轼等许多重要人物.如此绝大的反差很难让人看出宋史作者对王安石有什么偏见.
另外,我听说别人改革只是最初有些困难,撑过两三年就顺利了,可没听说过一个优秀的改革家会改革到六年后举步维艰的境地.宋朝本来国泰民安,可是变法后却流民散地.我觉得失败的改革家这个称呼很适合他,著名或者卓越的改革家跟他搭不上什么边.
虽然我也是江西人,也很喜欢他的诗词文章,但是我对他的变法很不喜欢,我一直觉得他对北宋灭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我只知道点宋朝的皮毛史实).另外我不喜欢失败的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这句话对我并不适合~


IP属地:浙江1楼2012-02-11 21:37回复
    我不懂宋史 如果要深究可以问宋朝吧的大神们 我只能说说我的看法
    王安石变法的最明显效果 是在经济方面 不是解决民生问题 而是富国 变法使国用富饶 一举解决之前的财政赤字 还有留下五十二座元丰封桩库
    至于变法效果 北宋末年有言“余财羡泽,至今蒙利”
    至于政治、军事上 倒不是作用特别大
    王安石及其变法缺点 至少有三
    一 变法操之过急
    二 很多很好的措施在自上而下执行过程中变了味 比方青苗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 免役法“纵富强应役之人,征贫弱不役之户,利于富不利于贫”
    三 用人不当


    2楼2012-02-11 21:51
    收起回复
      其实改革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创收。神宗要开边,没有钱怎么行?至于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走样我觉得几乎难以避免。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2-02-12 00:31
      回复
        就是没有杀人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7-09 21:27
        回复
          我认为王安石不应该被称为失败的改革家。他的变法虽然没能挽救宋朝衰亡的命运,但至少为宋朝续了几十年的命。
          在改革之前,宋朝中央财政年年赤字,府库空虚;民间贫富分化严重,无数百姓揭竿而起,盗匪一波多过一波而官兵不能剿;边境上则是对西夏毫无办法,西夏军队在陕西如入无人之境,甚至一度威胁到了潼关。可以说在任何朝代这几乎都是一副王朝覆灭的景象。
          但是通过王安石变法,府库逐渐有了积蓄;地方上的盗匪或被剿或被抚;陕西边军的战斗力也逐渐提高,不仅阻止了西夏的不断入侵还完成了河湟开边,增加了大宋的国土。
          当然,王安石的改革很不彻底。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宋神宗意志不坚定。当年秦国的变法在秦孝公坚定不移的支持下持续了近20才初见成效。宋朝疆域数倍于秦,变法若要成功理应需要更长的时间和君王更坚定的支持才行。宋神宗在任期间虽然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是每当改革遇挫他总是会退缩,因此王安石两度罢相,他领导改革的时间不过8-9年。再加上宋神宗年轻气盛总想尽快见到改革成效,使得许多改革政策尚未完善便施行,因此导致了改革并不彻底。
          2 对反对派打击力度不够。王安石改革期间,许多坚定的反对派(如文彦博,司马光等)并没有被彻底罢官而仅仅是让他们离开中央到地方上去担任封疆大吏。这些人到任后,利用他们的威望和地位联合地方上的反对派曲解改革政策,使善政变恶政,破坏变法。
          3 用人不当。许多王安石任命的改革派官员都是政治投机者。他们主要是为了做官才参与了改革。他们到任后,想着的不是如何改革而是如何保住甚至是提升自己的官位。王安石对这一点认识不够,对于他们过于信任。
          现今,许多人认为王安石的改革导致北宋朝堂分裂为互相倾轧两派,进而令国家政策无法统一,最终致使北宋王朝覆灭,但其实这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其一,党派之争历朝历代从未消失过,互相拖后腿的事情即使到了今天依旧屡见不鲜。即使没有新党旧党,也会有别的什么党;其二,即使没有改革宋朝的军事实力也不如的辽国,金人能够轻松灭掉辽国说明其军事实力远在当时宋朝之上,故而席卷河北,攻陷开封实在是实力差距巨大而非其他别的原因。
          相反,我认为改革其实延续了宋朝的生命。其一,在改革之前宋朝已经是一副王朝即将覆灭的情景了,没有王安石改革,也许宋朝根本不用等金人来攻就灭亡了;其二,王安石的改革使得宋朝军队特别是陕西军队的实力大有提升,而正是这支军队成功将金军挡在了四川之外,为南宋保留了一个赋税重地和最后一支正规军,可以说为南宋的建立提供了军事和财政的保障;其三,王安石的保甲法使得中原许多农民受过一定的军事训练并拥有一定的装备,所以才能形成一支又一支的抗金义军(岳飞就是从义军中起步的)分散了金军的兵力迟滞了金军往江南的进攻,为南宋的建立提供了军事保障;其四,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抑制并逐步削减了原本地方上愈来愈多的盗匪流寇,使民心依旧向宋,为南宋的建立提供了法理的保障。如果没有王安石的改革,宋朝也许就像后来的明朝一样,在内部的农民起义和外敌的双重夹攻下轰然倒塌,连偏安江南亦是不能


          5楼2016-08-25 06: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