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古代虽长期为少数民族居住地,但与汉族接触时间早。据传说,诸葛亮南征时,他率领的部队就是翻越五指山,经(原)安全、鱼溪一带进入大凉山的。唐宋时,这里的少数民族称为夷都蛮。他们接受封赠和接受汉文化都较早、较深,元代即在此设沐川长官司。明洪武初,世居此处的少数民族首领夷德珉任沐川长官司(住中都)长官。永乐年间,德珉后裔夷庆因在中都修“皇城”而被革职。正统12月(公元1447年)其嗣夷靖又袭职。据屏山县志:“靖为黑龙土主后裔,字兰溪,号兰翁。好学,精通诗文。倡忠、孝、廉、节;在族中有极高之威德”。夷靖袭土司后,基本上汉化,包括风俗习惯。因以夷为姓,修夷氏宗祠,并在中都、太平、(原)白塔等地,修建了各种庙、宫、台、坊。较为出名的是丹霞洞,洞中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并有不少夷氏兄弟题书的匾额、诗文。说明他们的汉文化已相当高。在五十年初,中都场附近曾发现夷靖父名太平之墓被盗,出土残碑半块,上锈“沐川长官司承务郎夷靖……”今中都境内,尚有夷氏后裔,已分为夷、悦、夏三姓,均为大家族。
上述情况系本人收集而写,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上述情况系本人收集而写,如有雷同,实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