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竺小招版柳毅传书之剧情篇】
尽管君子的《柳毅传书》在我心目中是神一样的存在,对于新版我还是调整心态,奉行客观公正宽容尊重的观戏态度。看完拒婚时已经觉得槽点密集,淤堵于胸,谁知此时一折“见三姑想三娘”横空出世,看得我满腔愤恨浑身鸡皮,前情种种就根本是相形见绌顿化浮云了。不由得我武断地说一句,此版《柳毅传书》完全是将君子版去其精华再加以糟粕拼凑而成。
然对于改编我抱着尊重的态度,但是确实不太理解,在竺派只完整地留下这一出有音有像的保留剧目,四十年没有搬上过舞台的情况下,未谈复排先作改编还改编了三版是何道理怎样传承?说“小招不是水招,老虎也不是君子”这个借口十分牵强。什么叫保留剧目,难道不是定本定稿,故事人物都已深入人心了么?难道竺小招就一定得意气风发赴京赶考?就演不来下第而归中心惆怅?就一定要情至上就不能义为先?因此在此情形下不可不严肃地比较新老各版,这并非是有意对小招老师不敬不公。唉,罢罢罢,“休难过,莫伤情”,且淡定,看你如何改来吧。可以说两个版本在一切重点问题上都产生了分歧——柳毅在什么情况下传书,如何说服洞庭君发兵,在什么情况下拒媒,如何爱上公主,为何辜负公主,如何处理与公主的感情,如何对待三娘,公主如何露真等等等等。待我各个击破。
1. 传书。1) 水招君子在下第归家途中,小招老师在赴京赶考途中遇到龙女,仗义传书。据百度百科上说原《柳毅传》即是赴考途中。我倒是比较偏爱下第途中传书,一是赶考途中传书有故意拔高柳毅之嫌,“救人不惜行万里”变成了两难境地单项选择,作为观众我心纠结,行侠仗义并不一定非得沉重才显得出分量;二是既是赶考途中送信,后来怕母亲惦记急急切切要回转故里就不那么顺理成章。2) 新版传书之“义”也值得推敲。君子柳毅想的是“见死不救理不当,难道说世间无有热心肠,相逢何必曾相识,急公好义岂能忘”“燃眉之急须相济,救人何惜行万里”,而新版柳毅想的是“贤公主侠肠义胆人钦仰,为她传书理应当”,我觉得这里的差别很大。在后者的思考和决定过程中,传书对象是什么样的人占很大比例。而君子则是绝对的无差别待遇,全从情境——“燃眉之急”出发。
2. 如何说服洞庭君发兵。先看洞庭君为何不肯发兵——“到那时是非难分,有理难讲,女儿难救,罪愆难当,家务小事变成了大祸一场”。因此他不是不救,是怕救了还不如不救。君子说“劝大王一旅义师到泾阳,拯救公主除强梁。”先定下了“义师”的基调和一箭双雕的好处。“一来是伸雪龙女牧羊恨”动之以情,“二来是泾河百姓得安康”晓之以理,“三来是大王仁德传天下”——捧,“为什么见义不为却彷徨”——诘。条理分明,面面俱到,暗含激将又不失尊敬。新版则演了一出戏,先是要洞庭君写封信她再送给公主,待纸笔拿来她道不用写了,我“送回这无字家书一纸信。上写着双亲为你泪淋淋,上写着欲救娇儿愧无能,上惧玉帝雷霆怒,下怕是非毁名声,为保龙庭安稳坐,劝你凡事忍忍忍。孽龙肆虐你莫管,黎民死活你休问,皮鞭抽身你承受,荒滩牧羊免悲声。从此莫再传书信,须记住,血书千钧重,骨肉一纸轻。”如果单作一出折子戏,这一段倒也差强人意。但放进剧中就是另一回事了。虎柳毅唱得畅快,我听着却不这么舒心。总觉得实在刻薄,不及君子仁爱敦厚之万一。同样是请兵,君子的出发点是为洞庭君消除顾虑,话中含义是你放心救女,不但玉帝不会怪罪,而且你大王的仁德还会传遍天下;而新版其实仅仅占据在“骨肉之情”这个道德制高点上趾高气扬地讥笑骂龙王懦弱不顾亲情。既没有提出办法还耍小聪明而大不敬。孰优孰劣,高下立见。
3. 在什么情况下为何拒媒。这也是很让人诟病的一出。1) 首先不堪的是那四个名副其实的龙套。之前有人吐槽绍百版《情探》莫名其妙地加上四个嫖客在徼桂英跟前说些不三不四的闲言碎语,我看这四只龙套又加上一无身份二无立场两大问题,简直是魔高一丈。2) 其次,君子的柳毅倍受尊重和礼遇,与公主的婚事广受支持,钱塘君是受托说媒,而且专程请柳毅到府,柳毅在此情形下拒媒钱塘君恼怒很正常。新版么是钱塘君看这二人在金殿宴会上看对了眼,没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莽撞提议,这个媒说了个所有人措手不及。先有洞庭君不允,围观者嘲笑,仙界法律条例不支持,再有柳毅拒婚,钱塘君此时质问柳毅为什么不答应就很牵强,更合理的反应难道不是先骂那四条龙,再跟他哥吵一架?3) 第三,老版的拒婚是写柳毅的义,而新版似乎只是在强加矛盾冲突和行为动机,这完全回到一对男女冲破旧礼教势力的老路上了啊。我万分之不明白,老版里柳毅说“我若娶了公主,人道我杀人之夫,纳人之妻,非为君子,实为小人也”。不仅理由简直太充分了,而且可以说也是后半段的核心设定、原《柳毅传》的精髓所在,湖滨惜别和龙女化身都又是从这一点上自然发生。新版里为什么把这么重要的一点给改掉?!而且还改成仙凡不能联姻这种三流情节。最经典的“借花献佛”一段虎柳毅赤裸裸唱出“凡人门第尚有别,何况仙国有天规。自古来,仙凡联姻难上难,柳毅我怎留水国永相随”,往下合理的情节应该是龙女如何争取天规支持吧?如果天规不支持化身渔姑也没有用处,哪个仙女不是化身民女隐居民间相夫教子最后被天庭揪回去的?而如果天规支持了化身渔姑就完全是多此一举了。
尽管君子的《柳毅传书》在我心目中是神一样的存在,对于新版我还是调整心态,奉行客观公正宽容尊重的观戏态度。看完拒婚时已经觉得槽点密集,淤堵于胸,谁知此时一折“见三姑想三娘”横空出世,看得我满腔愤恨浑身鸡皮,前情种种就根本是相形见绌顿化浮云了。不由得我武断地说一句,此版《柳毅传书》完全是将君子版去其精华再加以糟粕拼凑而成。
然对于改编我抱着尊重的态度,但是确实不太理解,在竺派只完整地留下这一出有音有像的保留剧目,四十年没有搬上过舞台的情况下,未谈复排先作改编还改编了三版是何道理怎样传承?说“小招不是水招,老虎也不是君子”这个借口十分牵强。什么叫保留剧目,难道不是定本定稿,故事人物都已深入人心了么?难道竺小招就一定得意气风发赴京赶考?就演不来下第而归中心惆怅?就一定要情至上就不能义为先?因此在此情形下不可不严肃地比较新老各版,这并非是有意对小招老师不敬不公。唉,罢罢罢,“休难过,莫伤情”,且淡定,看你如何改来吧。可以说两个版本在一切重点问题上都产生了分歧——柳毅在什么情况下传书,如何说服洞庭君发兵,在什么情况下拒媒,如何爱上公主,为何辜负公主,如何处理与公主的感情,如何对待三娘,公主如何露真等等等等。待我各个击破。
1. 传书。1) 水招君子在下第归家途中,小招老师在赴京赶考途中遇到龙女,仗义传书。据百度百科上说原《柳毅传》即是赴考途中。我倒是比较偏爱下第途中传书,一是赶考途中传书有故意拔高柳毅之嫌,“救人不惜行万里”变成了两难境地单项选择,作为观众我心纠结,行侠仗义并不一定非得沉重才显得出分量;二是既是赶考途中送信,后来怕母亲惦记急急切切要回转故里就不那么顺理成章。2) 新版传书之“义”也值得推敲。君子柳毅想的是“见死不救理不当,难道说世间无有热心肠,相逢何必曾相识,急公好义岂能忘”“燃眉之急须相济,救人何惜行万里”,而新版柳毅想的是“贤公主侠肠义胆人钦仰,为她传书理应当”,我觉得这里的差别很大。在后者的思考和决定过程中,传书对象是什么样的人占很大比例。而君子则是绝对的无差别待遇,全从情境——“燃眉之急”出发。
2. 如何说服洞庭君发兵。先看洞庭君为何不肯发兵——“到那时是非难分,有理难讲,女儿难救,罪愆难当,家务小事变成了大祸一场”。因此他不是不救,是怕救了还不如不救。君子说“劝大王一旅义师到泾阳,拯救公主除强梁。”先定下了“义师”的基调和一箭双雕的好处。“一来是伸雪龙女牧羊恨”动之以情,“二来是泾河百姓得安康”晓之以理,“三来是大王仁德传天下”——捧,“为什么见义不为却彷徨”——诘。条理分明,面面俱到,暗含激将又不失尊敬。新版则演了一出戏,先是要洞庭君写封信她再送给公主,待纸笔拿来她道不用写了,我“送回这无字家书一纸信。上写着双亲为你泪淋淋,上写着欲救娇儿愧无能,上惧玉帝雷霆怒,下怕是非毁名声,为保龙庭安稳坐,劝你凡事忍忍忍。孽龙肆虐你莫管,黎民死活你休问,皮鞭抽身你承受,荒滩牧羊免悲声。从此莫再传书信,须记住,血书千钧重,骨肉一纸轻。”如果单作一出折子戏,这一段倒也差强人意。但放进剧中就是另一回事了。虎柳毅唱得畅快,我听着却不这么舒心。总觉得实在刻薄,不及君子仁爱敦厚之万一。同样是请兵,君子的出发点是为洞庭君消除顾虑,话中含义是你放心救女,不但玉帝不会怪罪,而且你大王的仁德还会传遍天下;而新版其实仅仅占据在“骨肉之情”这个道德制高点上趾高气扬地讥笑骂龙王懦弱不顾亲情。既没有提出办法还耍小聪明而大不敬。孰优孰劣,高下立见。
3. 在什么情况下为何拒媒。这也是很让人诟病的一出。1) 首先不堪的是那四个名副其实的龙套。之前有人吐槽绍百版《情探》莫名其妙地加上四个嫖客在徼桂英跟前说些不三不四的闲言碎语,我看这四只龙套又加上一无身份二无立场两大问题,简直是魔高一丈。2) 其次,君子的柳毅倍受尊重和礼遇,与公主的婚事广受支持,钱塘君是受托说媒,而且专程请柳毅到府,柳毅在此情形下拒媒钱塘君恼怒很正常。新版么是钱塘君看这二人在金殿宴会上看对了眼,没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莽撞提议,这个媒说了个所有人措手不及。先有洞庭君不允,围观者嘲笑,仙界法律条例不支持,再有柳毅拒婚,钱塘君此时质问柳毅为什么不答应就很牵强,更合理的反应难道不是先骂那四条龙,再跟他哥吵一架?3) 第三,老版的拒婚是写柳毅的义,而新版似乎只是在强加矛盾冲突和行为动机,这完全回到一对男女冲破旧礼教势力的老路上了啊。我万分之不明白,老版里柳毅说“我若娶了公主,人道我杀人之夫,纳人之妻,非为君子,实为小人也”。不仅理由简直太充分了,而且可以说也是后半段的核心设定、原《柳毅传》的精髓所在,湖滨惜别和龙女化身都又是从这一点上自然发生。新版里为什么把这么重要的一点给改掉?!而且还改成仙凡不能联姻这种三流情节。最经典的“借花献佛”一段虎柳毅赤裸裸唱出“凡人门第尚有别,何况仙国有天规。自古来,仙凡联姻难上难,柳毅我怎留水国永相随”,往下合理的情节应该是龙女如何争取天规支持吧?如果天规不支持化身渔姑也没有用处,哪个仙女不是化身民女隐居民间相夫教子最后被天庭揪回去的?而如果天规支持了化身渔姑就完全是多此一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