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根据我对伯符,仲谋的真谛后深入的想法
从历史出发看问题,历史上说过的那是jq
历史上没说的,那是为了jq而保留的想象空间~
秉着这个原则,我们来看一看
孙坚(155-191)
孙策(175-200)
孙权(182-252)
因此
孩子们看好了
坚叔死时
孙策16~17岁
两人差八岁(真是美好的年龄差)
孙权8~9岁
而坚叔人生最后的两年里(190~191年)都忙着打董卓~~~(坚叔威武)
所以
孙大符,孙二谋这两个如此……个性的字是否出自坚叔之手还不明确
某只人为的可能是这样的
在那一年
第一个儿子快成年对于第一次经历这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坚叔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何况那还是个有乃父之风的孩子
孙爸左思右想的给孙策取了一个很个性的字,
伯,(三国取字流行字,为什么?你翻翻三国志,多少个孩子叫伯 X )
伯仲叔季里排行第一,长幼有序不可更改
符,兵马调度,为将之身份威严
坚爸一直认定着:“我的位子必须是伯符滴!”
可即便如此,孙伯符这个名字给人第一映像就是
孙 大 符 或者我该说 孙·大·福?
没想到刚想到老大的字没取多久,坚爸就领了便当
于是孙家老大的成人仪式上,身为一家之主的阿策就勉为其难的把家里所有弟弟的字都取了!
孙策不善内政,所以重用张昭
孙权不善打仗,所以重用周瑜
所以不善内政的孙策同学把同父同母的弟弟孙权取字为孙仲谋
仲:老二
老大去打仗
老二管家权
世界上再也没有这么美好的未来了
所以仲谋这个词,只是为了充分展示出孙策的美好愿望而出现的
或者我们该说
既然我的字不好听,嘿嘿咱哥俩就有难同当吧
于是就有了孙 二 谋 或者我该说 孙·二·某?
于是这就是 孙大符和孙二某的故事
或许我该说这是 孙伯父和孙肿么的故事……
===================================
看到最后的是好孩子……
从历史出发看问题,历史上说过的那是jq
历史上没说的,那是为了jq而保留的想象空间~
秉着这个原则,我们来看一看
孙坚(155-191)
孙策(175-200)
孙权(182-252)
因此
孩子们看好了
坚叔死时
孙策16~17岁
两人差八岁(真是美好的年龄差)
孙权8~9岁
而坚叔人生最后的两年里(190~191年)都忙着打董卓~~~(坚叔威武)
所以
孙大符,孙二谋这两个如此……个性的字是否出自坚叔之手还不明确
某只人为的可能是这样的
在那一年
第一个儿子快成年对于第一次经历这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坚叔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何况那还是个有乃父之风的孩子
孙爸左思右想的给孙策取了一个很个性的字,
伯,(三国取字流行字,为什么?你翻翻三国志,多少个孩子叫伯 X )
伯仲叔季里排行第一,长幼有序不可更改
符,兵马调度,为将之身份威严
坚爸一直认定着:“我的位子必须是伯符滴!”
可即便如此,孙伯符这个名字给人第一映像就是
孙 大 符 或者我该说 孙·大·福?
没想到刚想到老大的字没取多久,坚爸就领了便当
于是孙家老大的成人仪式上,身为一家之主的阿策就勉为其难的把家里所有弟弟的字都取了!
孙策不善内政,所以重用张昭
孙权不善打仗,所以重用周瑜
所以不善内政的孙策同学把同父同母的弟弟孙权取字为孙仲谋
仲:老二
老大去打仗
老二管家权
世界上再也没有这么美好的未来了
所以仲谋这个词,只是为了充分展示出孙策的美好愿望而出现的
或者我们该说
既然我的字不好听,嘿嘿咱哥俩就有难同当吧
于是就有了孙 二 谋 或者我该说 孙·二·某?
于是这就是 孙大符和孙二某的故事
或许我该说这是 孙伯父和孙肿么的故事……
===================================
看到最后的是好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