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吧 关注:959贴子:5,688
  • 2回复贴,共1

在这发了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6-10-15 07:15回复
    另类可爱的信陵君^_^公子无忌


    2楼2006-10-15 07:16
    回复
      窃符救赵,是让信陵君的名字,
      在战国末年纷繁的舞台上首次写入了主演名单的事。

      曾见到说,侠义信陵君,是以信义名于天下,
      窃以为不妥。

      窃,是未经人同意取人之物,
      这本身就是背弃了信义的一种行为。
      所以后来唐且才对他说,
      窃符救赵,于赵你是恩人,
      于魏你就是罪人,
      你又有什么好骄傲的呢?

      然,窃符,是以自己失信于主君,
      不救赵,是以魏失信于天下。
      他一生主张扶助弱韩,联合赵楚,共抗强秦。
      然世间多此事,
      有得必有失,有取必有舍。
      安釐王畏惧秦人的要挟,
      发兵境上又不下令进攻,
      公子无奈之下,只好集结门下宾客,凑集战车,
      打算同秦军决一死战,不任赵灭而独苟活,
      经过东门,遇到了正在值班的侯先生。

      人的一生,纵有多次不幸,
      也总有几次是幸运的。
      对公子来说,在他不算得意的一生里,
      恐怕最幸运的事,便是遇见了侯先生。
      这一去,若是没有带着窃符调兵之计,
      就这么兵单势弱,赤裸裸地去了,
      可谓是悲壮有余,谋数不足,
      真是还不够给秦军塞牙缝的。
      不仅性命难保,
      自己还要落个纨绔子弟,愣头愤青,
      头脑发热,自不量力的名声。
      虽说他敢于决一死战,
      事先也应该有过大略的谋划,
      但这终归是以卵击石的无奈之举,
      是别无他选的下下策。
      所以有时候觉得,
      说是侯先生成就了公子战国兵家的名号亦不过分。
      在他走在悬崖峭壁的边缘,
      一只脚就要迈入峡谷深渊的时候,
      是侯先生拽了他一把。
      这一拽,虽不置使他从此平步青云,
      至少阻止了他落入会让人彻底绝望的幽谷。

      侯先生迎上来,言,
      公子这如此浩荡,是要去往何处?

      公子心中苦闷,只得据实相告。

      先生听罢,未动声色。
      他还要再考验这位年轻的主人一次。
      想自己活到七十多岁,
      此身虽无贵命,亦非贱骨。
      士为知己者死,也得看是否值得。
      我侯赢的命为大义而舍,算不了什么,
      可如果人家不想要,
      又何必自找没趣送上门去呢?
      于是毫无犹豫状回道,
      既然如此,那就请公子多多努力吧!
      老臣身子老了,恕不能随行。
      说话时口气虽淡,
      但凭他的了解,
      接下来的事该如何发生,
      心里也早有了盘算。
      于是望向公子离去的背影,悠然地微微一笑。

      公子坐车行在路上,心中益加不顺。
      想自己平素待宾客,不可谓不信不诚不厚,
      况且这位侯先生又是自己曾亲自迎于东门的上宾。
      今天自己落得如此境地,
      他竟能无动于衷,
      莫非是自己还有什么没想到,
      或者诚意未至之处?
      顿时越想越郁闷,越想越想不通,
      越想越觉得自己一定得回去问个明白,
      否则这一路上也是个心事,
      就算要去打仗也根本没法打。

      说实在的,为什么我想到要写他的可爱之处?
      对一个出生在王族世家,
      有一生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的公子来说,
      最明显的标志恐怕不是物质上的如何奢侈,
      而是精神上的优越感。
      在一种周围充满了华美的赞誉,绝对的服从的环境下长大,
      大多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没人应该对不起我的感觉。
      就算是对一般人而言,
      你对人以诚相待,
      却换来对方的不冷不热,
      心中顺其自然而生的,
      恐怕也不是对自己过失的检讨,
      而是对对方不解的怨恨之情吧?
      而魏公子信陵君,
      在自己受到不公的回报之后,
      仍能把自己的过失凌驾于对别人的怨恨来考虑,
      我只能想,谦卑不是他笼络门客的手段,
      而是天性?
      想起见某大人一评,
      兄弟二人,一有王命而无才,一有才而无王命,
      盖不疑乎?笑……

      公子驾车遂返,
      向先生请教自己是否有遗失疏漏之处,
      得先生笑言,
      老臣早知公子必返。
      于是避开旁人,同公子密谈,
      献上了窃符之计。


      4楼2006-10-15 07: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