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禧吧 关注:29贴子:75
  • 7回复贴,共1

《平家物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IP属地:北京1楼2012-02-06 19:59回复


    上图~我自个拍的,激动的手抖的厉害喵~


    IP属地:北京2楼2012-02-06 20:03
    回复

      作者: (日)佚名
      译者: 王新禧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2-1
      页数: 538
      定价: 53.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2754076


      IP属地:北京3楼2012-02-06 20:09
      回复
        皮厚的把自己的评论贴上了,太喜欢老师的这本新译著了


        IP属地:北京5楼2012-02-06 20:15
        回复
          《祈园精舍钟声响》
            【恳求诸位豆友一定看清楚版本再评论,这本是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12月王新禧老师译版,此前已经有N多豆友在《怪谈》误将其他译本做王老师的作品来评价,您的评价可能会造成很多人的误解,请一定慎重,不要辜负任何辛勤的作者与译者,不要误导后来的读书人】
          当这本书沉甸甸的压在手上时真是千言万语如鲠在喉,不知从何说起。若说如何数年如一日的期待这部煌煌之作的中译本问世,显是妄谈。从我开始接触王新禧老师的译著至今不过两年时间,且不具备骨灰级粉丝至少应做的将与偶像有关的东西尽皆搜刮一空类痴狂,王老师的作品我所有的不过《雨月物语 春雨物语》《怪谈》《方丈记 徒然草》以及这本日本后世至今的军旅文学都未能望其项背的《平家物语》,而这本译作自译好到能让读者展读前后跨度已将近一年的时间,真是令人唏嘘。不禁回想起此前的王老师所译足本《怪谈》中第一篇《无耳芳一》便是擅长弹唱“平家物语”的盲琵琶师芳一如何艺惊鬼神引得物语中的众主人公——平家亡魂延请为之献艺并险些丢掉性命的奇遇。如今这足本的《平家物语》问世,不知王老师手抚自己心血的时候怎样感慨,但我想,若是日本平安朝文学双壁《源氏物语》《枕草子》的作者紫式部与清少纳言再生发现这联系,想必也会于桧木扇后掩口浅笑,“敢是夙世因缘吧”“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事呢”……
          


          IP属地:北京6楼2012-02-06 20:22
          回复
              在我向诸位分享自己关于王老师的这本新作的浅陋感想之前,我想先向一个人致意。论起当世的日语杰出译者,林少华老师和王向远老师的大名不必多说,民间的代表当然就是我们尊崇的王新禧老师,数十年如一日躬耕自家后院却香飘远近惠及无数东瀛文学爱好者。然而,有那么一位译者早已于2007年悄然去世,至今早已湮没无闻的赵乐甡先生,他故去两年后,译著,也可算是遗著(此等谐音令人何等伤感)才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想起这本书还是因为王老师感叹此次的译作说道:这套书装帧强很多,银线线装不是胶订。手感很好,所以是值得等待的。赵版《万叶集》亦是今已罕见的线订精装巨著,同是佚名大著,同为不求闻达于外只求不愧己心的杰出译者,百感交集,不禁要向仍将为我们奉献出更多译作与著作的王老师和已仙去的赵乐甡老师致以敬意、谢意。
              转回文本,王新禧老师的译作之所以为真读书人追捧不仅是译文本身的精良美质,更难得的是每本译作前的译序。不少译者没有这个本事写,看他们译出来的东西就知道。有的译者有这个本事,却因袭成规倩人代作,另一部分则是懒于动手,其实懒的不是手,而是心。唯有王新禧老师的每篇译序都隽永雅致,耐读直可单行面世。从不在译序中空谈一元二元或胡吹海擂,国事风月,四处扯来还自当文采风流。在如今的文坛里,这样的风节不多见矣。不妨借用一下王老师这篇译序中的话:……根据其身份和所处的环境,或半文言、或白话,力求使译文既古雅又不失畅晓……(P15)“古雅又不失畅晓”,这短短一句,非古典文学爱好者不能窥见其中功力。回忆起自小从语文老师那里接受的关于可怜的文言翻译知识,大多数人都只能想起“信”“达”“雅”三个字,少有人细问,这三个字作为文言翻译的信条是否足以概括或分解清晰,不仅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历来缺乏质疑权威的勇气,更在于我们血液中与生俱来的“视而不见见而不思”。“达”既具有信的真实传达原文本意又和雅所指向的传神逼肖有相当程度的重合。所以,相形之下,“古雅畅晓”在面对日语翻为中文,文言译为白话的双重翻译中更明确的证明了,不,体现了王新禧老师的翻译功力,不经意中还流露出愿和读者共同分享的一片素心。怎能不叹服,不由就想起金庸《倚天屠龙记》中赵敏冒充张无忌前往武当山向张三丰寻衅的那一幕,当年的八臂神剑方东白已改名阿大,沦为下等的走卒,然而听见张真人要临时传授张无忌太极武功时的老实木讷,正是那做作不来的“愚直”暴露了他,盖世武功如何,难得的是武林耆宿的大家风范!!!
            


            IP属地:北京7楼2012-02-06 20:22
            回复
              买了一本,但是还是想下一本电子书方便看,不知道有没有


              IP属地:四川9楼2012-03-24 00:47
              回复
                有书在手还看电子书多没劲啊,这年代难得一见的线订书了呢


                IP属地:北京10楼2012-03-24 17: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