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版式
明代进士登科录的版式相对较为固定。从上海图书馆、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及其续编等所标识的几种进士登科录来看,明代进士登科录有如表一所示的一些版本特征。
由表1可知,明代进士登科录的版式固定之中略有变化,但通常是每半页10行,每行20字,框高在21.9~26.Icm之间,宽在14.1~15.6cm之间。多为粗黑口,单鱼尾,四周双边,一册一函。其实,表1所言每行20字也不甚确切。明代进士登科录包括“玉音”、“恩荣次第”、“进士家状”、“制策”和“进士对策”五部分,其格式虽然严整,但各部分的字体大小及字数多少各不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占进士登科录相当篇幅的“进士对策”部分通常是每行20字。
二、结构
明人张朝瑞《皇明贡举考》载:“进士登科录,首玉音,次恩荣次第,次进士家状,次制策,终进士对策”。明代进士登科录的结构较为固定,通常按顺序分为五部分:(1)“玉音”,即礼部尚书关于本科殿试的奏疏、皇帝圣旨及读卷官、受卷官等各类执事官的官职姓名、表字、籍贯、功名。(2)“恩荣次第”,是殿试、传胪、张榜、上表谢恩、诣孔庙行释菜礼及国子监立石题名等一系列活动日程。(3)“进士家状”,是进士登科录的主体部分。按名次先后排列进士姓名,列出其籍贯、成分、治何经典、字、行、年龄、生辰,曾祖、祖、父名及其官职,母某氏,封赠情况,祖父母、父母健在情况,兄弟名及其官职,娶某氏,某省乡试第几名,会试第几名。(4)“御制策问”,即殿试策题。(5)“进士对策”,即第一甲三人进士殿试对策。但也有特殊情况,如《皇明贡举考》卷一所言:“进士对策,洪武二十一年登科录初刻进士对策(《登科考》)。按:对策刊刻一甲进士三篇,只有永乐二年、四年,嘉靖十四年兼刻二甲进士对策。若正德三年(1508)取二甲三甲各第一名对策刻之,则逆瑾之行私电”。由此,我们知道:明初洪武四年、十八年前两科进士登科录根本就没有录载进士对策,永乐二年、四年两科兼录第二甲进士对策。正德三年,大学士焦芳为其子焦黄中能见录,串通权阉刘瑾,所以当年《进士登科录》除刻一甲三人对策外,又刊第二甲第一名焦黄中、第三甲第一名胡缵宗二人对策。《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登科录》录载第一甲三名、第二甲前九名共十二份进士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