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ranberry吧 关注:11贴子:1,613
  • 10回复贴,共1

【深坑剧透慎入】记录一下我看过的那些推理小说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正月里的第一个主题帖,1L就给年兽吧


IP属地:加拿大1楼2012-02-05 17:54回复
    这坑应该不会tj,只要我还在不断看各种推理小说,我就会在此更新。
    零碎地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也为了便于统计自己看了多少本推理小说。
    为了提供一些更新的动力,自己厚颜无耻地加精了哈。
    


    IP属地:加拿大2楼2012-02-05 17:56
    回复
      ---------------------------------起始的分割线------------------------------
      先从奎因的作品说起吧,这样可以给我一点底气。顺便备注一下,提及作者的时候,为了方便用其笔名——奎因称呼。
      我一直觉得,奎因是及其自信的,更确切地说,共同称为奎因的这两兄弟,都是及其自信的。从技术层面上,先说说设计故事主干的那位,是如何一再用他的可爱的大脑皮层挑战甚至挑逗读者的。读了十多部奎因的小说,如果连他的短篇集的故事也包括在内的话,发现奎因笔下的案件有一个最最显而易见的特点,我们用坦然这个也许并不恰当的词来形容,即谋杀永远是停止了腰板毫无怯懦地站在读者面前的,它们从不会披着意外的外衣,甚至也难得穿着自杀的吊带裙(我指的是希腊棺材之中的桥段之一)。所以,凶手的自信来源于作者的自信。
      大多数故事们,都是一个个形状各异的大染缸。中国橘子之谜、美国枪之谜、荷兰鞋之谜在这点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哦,对了,还有Z的悲剧。这些隐私或者丑闻以及私密的存在与被揭发,增加了故事的复杂度,因此解谜的时候,往往可能性指向的答案,可信度则远胜于动机指向的答案。因为,在有的故事里,看似清楚其实最不明晰的就是动机,当然,这其中还有我至今没有想通的奇怪的动机,但是故事就基于这些元素建筑了,摊手= =
      


      IP属地:加拿大3楼2012-02-05 18:28
      回复
        2. X的悲剧/Y的悲剧 ★★★★★
        平心而论,X的悲剧中我其实是很同情那个凶手的,那是一种何等强烈的复仇动机使得整个故事有了一种史诗般的色彩。我已经不记得书中的凶手用了多长时间来策划着一项复仇的活动,但是双重身份的精巧和假扮的售票员伍德之死,确实是一个巧妙的布局,因此,这个史诗般色彩的案件,有了它更加明晰的轮廓,像一个英雄的故事一般,揭开死者和复仇者龌龊或无辜的历史,只可惜,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那个X,有他的阿喀琉斯之踵,雷恩先生的突破的开始,也就是那个射向阿喀琉斯之踵的箭矢——售票员伍德的阑尾手术出卖了他,伍德未死是本案柳暗花明的根源。其实按照雷恩先生的分析,在朗斯特里特死时,案情就会明了,因为那样特殊的场景下,特殊的线索——手套,这个也往往会被忽略的线索,确乎指向了售票员的,只可惜如果那时终结,那就不是X的悲剧了,而会是福尔摩斯的短篇或者名侦探柯南的桥段。
        个人认为,最精彩的当属最后一位死者的离去,在文字情节上,那个X作为一个dying message被赋予了甚至带有淡淡宗教色彩的定位,但是此处情节的精巧和紧张,确实在我回忆起来达到了顶点的。另外,我不知道在侦探的眼皮底下做出复仇的举动,是不是对于复仇者有一种特别的欣快感呢,但是雷恩先生的自责,确是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了,从本质上,让我将总是自信的雷恩先生和总是自信的波洛先生(阿婆笔下的大侦探之一),开始区别对待了。
        顺便,Y的悲剧改天再写,搬砖去咯~~


        IP属地:加拿大6楼2012-02-23 09:27
        回复
          继续回来Y的悲剧。
          每位作家总要有一些跳脱于一般的作品外,更加伶俐精致甚至是匪夷所思的作品吧。Y的悲剧就被我冠以了这样的称呼,至少在我看过的十来部奎因的作品中,确切地说是基本囊括了奎因早期作品的范畴之内。
          总体而言,Y的悲剧在发现案情和揭示谜底的过程中,并没有背离雷恩先生一贯的性格特征和习惯特点,从一些细节出发剥茧抽丝直达靶心。但是Y的悲剧本身,就是一个近乎离奇的故事,这才称得上是一种跳脱的表现,我想,这也就像异邦骑士之于岛田庄司一样吧,至少是我认为可以这样类比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回到故事本身,我总觉得故事设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即约克家的大宅子里。不知道其他推理小说控们有没有同样的心理,总之我自己会将这种封闭性不可抑制地和暴风雪山庄模式联系起来。对,就是这种老套而最容易分辨出真凶的暴风雪山庄模式,给我以《童谣谋杀案》一般诡异的联想。也许,这种封闭幽暗还夹缠着怨怼的环境,原本就是恶之花滋生的最好的温床吧。也许我是害怕了故事中的封闭,所以最最不喜欢的出了暴风雪山庄外就是密室模型,也许有一天我会试图用自己可怜的心理学知识去进行解释这种稚拙的心态。
          再推敲Y的悲剧,无论是之于提倡人伦的道学家还是懦弱善良的妇孺,恐怕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出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因为从人们心底里,对剥夺生命行为的认知,复仇不如谋财和灭口值得叹息,这二者又不如情杀和手足之残来得让人扼腕跳脚,当然,最惨不过亲人相残,更何况故事里犯事的是那个疯狂的小男孩呢,而严密的计划背后却是对自己也许已经不在人世的爷爷的手稿的模仿。于是,弄不清的是,到底文学来源于生活还是生活取自于文学。这种桥段,竟让人无从置评,所以确乎是悲剧了。
          我就不说故事严谨,出乎意料云云,但是那种看到最后心力五味杂陈的感觉,怕是不会忘却了。


          IP属地:加拿大7楼2012-02-28 12:47
          回复
            3. Z的悲剧/雷恩先生的最后一案 ★★★★☆
            就那个空的五角星当当做0.5颗星吧。
            从这个排名可以看出,我对悲剧系列的评价还是蛮高的。因为悲剧系列是一个很完整的体系,从X的悲剧中雷恩先生的精神矍铄、恍如谪仙的出场,到最后一案中像古希腊悲剧中的英雄一样戏剧性地去世,人物的发展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其中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是Y的悲剧和最后一案,其中最后一案是雷恩先生直接参与的一个事件,是的,关于他本身在这个事件中的角色,最后还是让我惊叹和唏嘘了一阵子。也许,很多人、很多事都是这样,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感叹。
            Z的悲剧放大了一个细节,就是可怜的德奥是左利手还是右利手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同时,还是雷恩先生人性光辉展现的又一个过程。但是除却案件本身的设定之外,我还是不能接受典狱长是凶手的结局,因为动机实在是太弱,解决缺钱的问题有很多种可能,但是Z的悲剧中典狱长的所作所为,无疑是下下策。不过这个故事非常典型,是一个嵌入在复杂背景下的经过精密设计的谋杀,更何况还是一个连环谋杀案呢。这个和中国橘子之谜的情形是非常相似的。总体来说,我对Z的悲剧的感觉就是案件的设计还是一如既往的精密,但是整个情节和人物思想线索却是有些唐突的。
            至于最后一案,无论我对雷恩先生本人的行为支持与否,我都认为这个结局和这样的故事展开,无疑是为这个事件结尾的一个不错的篇章。更重要的是,这是悲剧系列四部曲中关于雷恩先生的一个大悬念,整个悲剧系列看下来,整体感很强。其实我对最后一案中案情本身已经不是非常的专注,而转向了关注人物,所以在我看来最后一案是展现雷恩先生本人特性的最有代表性的篇章了。
            


            IP属地:加拿大8楼2012-03-09 16:15
            回复
              假期,必须继续填坑,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
              先列个list。
              奎因的还有:
              1.国名系列:罗马帽子,法国粉末,西班牙披肩,中国桔子,荷兰鞋。
              2.半途之屋。
              3.其他各种短篇集,以及不定期重新拾起来的一些书目。
              阿婆:
              ABC,无人生还,东方快车,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还有各种想起来看过的。
              岛田:
              占星,异邦骑士。
              东野:
              X的献身。
              卡尔:
              犹大之窗,九因谋杀成十。
              还有各种零零碎碎的,相当啥写啥吧。


              IP属地:加拿大9楼2012-07-03 10:52
              回复
                I will try to update it in English.


                10楼2012-07-05 13:12
                收起回复
                  继续补充东野的三部:白夜行、放学后、恶意。


                  IP属地:加拿大11楼2012-08-20 19: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