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佛教初始传入中国,要想在中国“发扬光大”,它的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经过了很久撮合,佛教不但把儒家的忠孝节义等思想拌和进去,甚至把道家的养生医术、图谶运命、阴阳五行、拳艺功法等都加以吸收。在理论上把“空宗”和“玄学”中类似的观点,尽量发挥。将一个印度的佛教,改头换面,变成了一个崭新的、不太和中国人基本思想抵触的“中国佛教”。同时强调“三世因果”、“天堂地狱”,把实证性格的儒家“不谈鬼神”的态度、道家“现世现报”思想的不够周延的地方,突现了出来。佛教的“转世回轮”给了人们无边际的浪漫和想象力;“布施赎罪”、“诵经超度”给了人们贿赂天神地只的取巧机缘;“念诵阿弥陀佛的佛号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允诺给了人们最简单方便的高升门路;利用了“浮屠道”的掩护,避开了许多不必要的排外打击。于是才一帆风顺地发展起来,乃至到了晋代,遂造成了喧宾夺主之势,是所谓佛史里所谓:“汉魏法微,晋代始盛”的发展过程。就在晋惠帝时期,激出了王浮道士的一部《老子化胡经》来。虽然《化胡经》的内容不过是再次补述传统中国人对佛教对看法,但由此证明:那时佛教已非当年的“吴下阿蒙”,势力已经大到不再“忍受”那种对“佛教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