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绥和熹谥号的由来按照范晔《后汉书》的说法是直到汉献帝初平年间才由蔡邕追正谥号,由德变为熹。我以为这实是范晔对收录于《蔡邕集》的《和熹邓后谥议》一文的误解,此说错误。而邓绥逝世之后就由大臣讨论后谥号为熹,意为“有功安人”,而提出这一谥号的正是并充分阐述邓绥一生功绩的正是邓氏的政敌之一,后来参与构陷邓氏,造成冤案的前司空陈宠之子陈忠,而蔡邕的《和熹邓后谥议》一文只不过是详细介绍了邓绥逝后大臣讨论谥号的整个过程和陈忠的发言,并非是由蔡邕在初平年间才追正了邓绥的和熹谥号,可作为佐证的《东观汉记》在记述邓绥时也已和熹邓后称之,可知邓绥的和熹谥号不是直到初平年间才有。范晔在此处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也正如陈忠所说,虽然汉明帝是即以光烈谥阴丽华,但明德马后与章德窦后皆谥德,贤愚混同,正是邓绥逝后谥号问题的讨论以及最终谥为“和熹”,标志着从东汉开始的皇后追谥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正式确立,此文希望对邓绥和熹谥号的由来有所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