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是我国民系分布最广、情况最复杂的地区,包括广府系全部,客家和福佬系大部,都以岭南为居地。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他们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岭南文化及各个亚文化。即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福佬文化,各有自己文化特质和风格,在各个层面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区域差异,使所在地区形成不同社会经济而貌,也是制约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深刻认识和揭示民系文化差异和联系,对发扬各自文化优势,实现区域文化互补和整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岭南民系地理分布
以共同的文化为根本原则,岭南汉人被划分为广府、客家、福佬三大民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他们的分布地域不断变化。时至今日,若以使用粤方言为广府民系主要标志,则其人数约4000万,广东占70%,为2800万,广西占30%,为1200万。在广东,纯粤语或以粤语为主地区在粤中和粤西南,包括 47个县市,约占全省面积1/3。在广西,粤方言主要流行于桂东、桂南及个别城市,包括25县市。在海南岛西北部、西部和南部流行的“儋州话”,与粤方言接近,使用人数有几十万,他们也可属广府民系范围。此外,使用粤方言的华侨华裔约1500-2000万,全世界使用粤方言人数约7000万〔1〕,岭南占了 57%,是广府民系大本营。
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最主要文化特质,广布于我国南方,使用人数约3700万〔2〕。其中在广东(合海南)约有1150万,主要分布在粤东、粤北20多个县市,另有79个县市为客家人散居地。在广西,客家人约有350万〔3〕,分布在全自治区64个县市,以桂东南、桂中、桂东北至为集中。两广客家人为 1500万,约占国内客家人总数的40.5%。岭南也是客家民系最大居地。
闽方言同样是区别福佬与其他民系主要标志。闽方言一支闽南语在广东(合海南)使用人数约 1800万〔4〕,占全省人口 32%,为广东第二大方言,主要集中分布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沿海,包括全省38个县市。我国使用闽方言人数约6573万,岭南约占28%,故也是福佬民系一个重要分布区。
按以上方言分布并综合有关资料,岭南各民系现有如下分布格局。
岭南民系人口和地区分布
分布民系人口覆盖面积
百万人占%万km2占%
广府400054.816.0959.2
客家150020.57.3727.1
福佬181024.73.7113.7
总计7310100.027.17100.0
资料来源:①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第182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②李新魁:《广东的方言》,第27-449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③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编:《中国行政区划手册》,第106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
④未含港澳人口、面积。
广府民系拥有河谷平原、三角洲平原、山地丘陵以及河口近岸、海湾等多种地形,地域上联成一片,呈地带性和板块性或两者相结合分布。而福佬民系主要沿海岸线走向分布,但不连续,中间为珠江三角洲隔开,呈板块分布,并拥有沿海平原或丘陵、台地,面临大海。客家民系深处内陆山区,既有大集中,又有小分散分布。民系分布格局,使人们对环境认知、资源利用,以及精神文化各个层面都有较大差异,成为各民系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不同的地理基础。
二、岭南民系文化特质差异
作为广府民系形成重要标志之一的粤方言,是土着古越语与中原、吴越、荆楚等语融合的结果。据语言学研究显示,到南北朝时代,粤方言已发展为一支独特的方言而与后世的粤方言没有多大的差别。如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记南人所称五敛子(即洋桃),现代粤语仍保持这种称谓,说明当时粤语某些词语已与现代一致。又按民系划分一条原则,即在一定时空背景下,某一稳定居民共同体,其人口数量一般不低于同样背景下土着居民人数。通常使用“客户”概念表示这两者关系。虽然客户是指没有土地农户,但外来移民初时几乎是没有土地的。以此比较,到北宋元丰年间,广州、端州、南恩州,以及广西融州、浔州等,即珠江三角洲、漠阳江和西江流域,客户占当地人口总数过半以上,成为当地居民主体。后世珠江三角洲居民每称自己祖先来自南雄珠玑巷,说明他们是宋以来经大庾岭道南下定居三角洲的。故普遍认为广府民系和相应的广府文化基本上形成于唐宋时期。
一、岭南民系地理分布
以共同的文化为根本原则,岭南汉人被划分为广府、客家、福佬三大民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他们的分布地域不断变化。时至今日,若以使用粤方言为广府民系主要标志,则其人数约4000万,广东占70%,为2800万,广西占30%,为1200万。在广东,纯粤语或以粤语为主地区在粤中和粤西南,包括 47个县市,约占全省面积1/3。在广西,粤方言主要流行于桂东、桂南及个别城市,包括25县市。在海南岛西北部、西部和南部流行的“儋州话”,与粤方言接近,使用人数有几十万,他们也可属广府民系范围。此外,使用粤方言的华侨华裔约1500-2000万,全世界使用粤方言人数约7000万〔1〕,岭南占了 57%,是广府民系大本营。
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最主要文化特质,广布于我国南方,使用人数约3700万〔2〕。其中在广东(合海南)约有1150万,主要分布在粤东、粤北20多个县市,另有79个县市为客家人散居地。在广西,客家人约有350万〔3〕,分布在全自治区64个县市,以桂东南、桂中、桂东北至为集中。两广客家人为 1500万,约占国内客家人总数的40.5%。岭南也是客家民系最大居地。
闽方言同样是区别福佬与其他民系主要标志。闽方言一支闽南语在广东(合海南)使用人数约 1800万〔4〕,占全省人口 32%,为广东第二大方言,主要集中分布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沿海,包括全省38个县市。我国使用闽方言人数约6573万,岭南约占28%,故也是福佬民系一个重要分布区。
按以上方言分布并综合有关资料,岭南各民系现有如下分布格局。
岭南民系人口和地区分布
分布民系人口覆盖面积
百万人占%万km2占%
广府400054.816.0959.2
客家150020.57.3727.1
福佬181024.73.7113.7
总计7310100.027.17100.0
资料来源:①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第182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②李新魁:《广东的方言》,第27-449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③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编:《中国行政区划手册》,第106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
④未含港澳人口、面积。
广府民系拥有河谷平原、三角洲平原、山地丘陵以及河口近岸、海湾等多种地形,地域上联成一片,呈地带性和板块性或两者相结合分布。而福佬民系主要沿海岸线走向分布,但不连续,中间为珠江三角洲隔开,呈板块分布,并拥有沿海平原或丘陵、台地,面临大海。客家民系深处内陆山区,既有大集中,又有小分散分布。民系分布格局,使人们对环境认知、资源利用,以及精神文化各个层面都有较大差异,成为各民系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不同的地理基础。
二、岭南民系文化特质差异
作为广府民系形成重要标志之一的粤方言,是土着古越语与中原、吴越、荆楚等语融合的结果。据语言学研究显示,到南北朝时代,粤方言已发展为一支独特的方言而与后世的粤方言没有多大的差别。如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记南人所称五敛子(即洋桃),现代粤语仍保持这种称谓,说明当时粤语某些词语已与现代一致。又按民系划分一条原则,即在一定时空背景下,某一稳定居民共同体,其人口数量一般不低于同样背景下土着居民人数。通常使用“客户”概念表示这两者关系。虽然客户是指没有土地农户,但外来移民初时几乎是没有土地的。以此比较,到北宋元丰年间,广州、端州、南恩州,以及广西融州、浔州等,即珠江三角洲、漠阳江和西江流域,客户占当地人口总数过半以上,成为当地居民主体。后世珠江三角洲居民每称自己祖先来自南雄珠玑巷,说明他们是宋以来经大庾岭道南下定居三角洲的。故普遍认为广府民系和相应的广府文化基本上形成于唐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