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遗风吧 关注:48,133贴子:69,665
  • 2回复贴,共1

【诗词】绝句的章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绝者裁也。所谓绝句,不过两联,离尾即首,离首即尾,其章法也是起承转合。通常,起承在一二句,转在第三句,是绝句最为着力之处,结通常要有独特的意义。
刘熙载《艺概》云“绝句取径贵深曲,意盖不可尽,以不尽尽之。”
一 起承
绝句的第一联,一般都是写实、写景、叙事、议论等。那么就要求首句起得响亮,第二句承,承什么呢?为首句做补充啊,或者再发展推进一点啊等等。
举个熟悉的例子,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首联:“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第二句对第一句补充说明。
而第一联总体上是为了第三句服务的,是一个铺垫,如此,才有“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 转合
上面已经说了,第三句的转,可谓是全诗最着力的地方,唯有转得好,才能翻出新意来,如此绝句的神韵才能绽放出来。杨载云:“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述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为顺流之舟矣。”
事实上,好的绝句的确如此。
刘长卿《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张俞的《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
绝句的起承转合需要经常借用虚词作为关联词,以表达开阖、正反、递增、呼应、因果等等诗境的发展。如李贺的“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些虚词的运用,既是技巧,也算章法。



1楼2012-01-27 19:16回复
    下面谈谈绝句承转的手法
    1 顺接顺转
    如毛奇龄的《览镜词》:“渐觉铅华尽,谁怜憔悴新。与余同下泪,只有镜中人。”
    2 顺接反转
    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 由景转情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4 由情传景
    如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楼2012-01-27 19:16
    回复
      绝句的合,就是指结句,是画龙点睛之笔。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从风格上可以分成两种
      1 回归题意,直截了当地点出要说的
      如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2 言之不尽,余味不绝
      如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孤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3楼2012-01-27 19: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