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mson_wings吧 关注:35贴子:2,175
  • 7回复贴,共1

【发现萌物】在灰灰的贴吧里发现好多机云相关~XD~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并搬过来!!一楼机哥云弟


IP属地:浙江1楼2012-01-21 14:23回复
    【睡前抽一下】“笑疾”算是一种魏晋风度么……
    BY:灰灰
    首先直称“笑疾”者汉唐正史中仅有一例,所以说这是陆云独有的风姿并不为过。
    其次,士龙的“文弱可爱”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被记入了《世说新语》。刘注则称他“性弘静,怡怡然为士友所宗”,“文弱”“弘静”,在这样还算沉稳安静的性格描述下,突然知道他有笑这个癖好总会眼前一亮的。8过这也是相对而言,其实“可爱”“怡怡然”“弘”这样的词还是比较容易让人脑补那个哈哈哈大笑不止的士龙。
    第三,从现存的资料看。士龙笑疾都是在极为严肃场合下,陆云虽然出身大姓,却几乎采取了和他行礼如仪的阿兄相反的作风。要知道,“笑疾”这个词是陆机首先提出来的,那他是真觉得自己的弟弟有毛病吗?- -作为一个机云本命党自然不敢苟同。如果要我解释,我想“笑疾”这一“创见”大概是机哥不知所措时的自我安慰吧= =因为云弟和自己不大一样,机哥又不大喜欢弟弟像自己这样苦逼兮兮得甚至有些个痛苦来着,因为处在压抑的环境下心境中,也许有时他是能看开礼法这样的问题,所以想想云弟这样无拘无束的有什么不好呢。但是他转念一想自己的作风,自家的家风向来都是属于非礼不动那一型的,如此一来在众人都凭轩涕泗的时候,士龙却不适时地来了个仰天大笑落水去,他自然也不大好赞成。那么,如何才能和解其中的矛盾呢?最后他找到了一种办法,就是说士龙的笑是一种“疾”,反正他自己也控制不住,和那个在服丧期间还要故意用长柄葫芦调戏下咱的刘道公是不一样的,你还能怪他么?这样,他就为云弟的笑不得止找到了被谅解和宽恕的理由……XD所以YY了这么多我还是倾向笑是士龙性格的一个方面,讲得苏一些也就是真情流露了,不想理解成一种“疾病”吧~
    最后,我主要还是受了王夫之的启发,他说陆云“云间自赏,向水大笑,风神孤往,何知张华一伧父哉?”这样的评价简直让人拍案叫快有木有。他认为笑疾就是一种风神……和机哥那句“未敢自见”的描述不一样,是一种旷达、率真、自赏的风度,于是不知不觉就把人引到魏晋风度的思路上去了。他不是不伤心,我们都知道。只是在伤心的时候偏偏不巧看到了自己觉得很可笑,忍俊不禁的东西,干啥忍着不笑?不笑白不笑,所以别的事先扔一边,所以也没顾及很多不自觉就把自己即刻的真情实感全甩出来了。他和他那位在作风方面还算无懈可击的哥哥不大一样,但你也不会觉得他这样很过分,有时甚至觉得这是种享受。因为那似乎是陆家在内部精神上最为失落的一个时期,真的需要笑疾出现,需要士龙这样的孩纸出现~娘娘那句歌词写得好啊“云蔼蔼有风,习习吹过行思的路……”虐得我好舒服……
    【翔哥敬业地吐槽:笑疾真的很萌~】


    IP属地:浙江2楼2012-01-21 14:28
    回复

      【机云】《浮海难为水》
      曲:独酌
      词:若为雄才
      (括号里著名典故出处,机云原作是最大的后妈。五言诗真是太美了,有时恨不得原句搬上呢。。)
      【陆云】(《华亭石》、《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其三》、《拟明月何皎皎》)
      经年稠 念韶光无声流
      鹤唳衡门山更幽
      枕清流 宿昔北辰醉清眸
      今夜月 别时月 依旧
      【陆机】(《叹逝赋》、《春咏》、《与弟清河云诗》、《拟迢迢牵牛星》)
      天地运流都已看够
      命数尽难挽留
      起兵骤 故城阙 落荒丘
      堂构零落凭谁挽救
      三春琼蕊自幽柔
      一径遗风骨凉透
      企予望川泪难收
      【陆云】(机《赠弟士龙》、《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其一》)
      安能相携手
      歌尽人散后
      佳年流景难坚守
      梦醒后寤言复何求
      【陆机】(《世说新语 简傲》一些个资料)
      伊人相惜 一世
      辗转却堪问情仇
      拼却韶华已无关对否
      【陆机】(《赠弟士龙》)
      三江逝水兀自空流
      临壶觞动离忧
      漫卷愁 酌清酒 难入喉
      【陆云】(机《短歌行》、《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其三》)
      弃捐莫陈悲歌绸缪
      棠棣离析转蓬游
      一怀愁绪一杯酒
      凭谁问相见时候
      【合】【陆机主】(《拟明月何皎皎》、机《为顾彦先赠妇》、云《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其三》)
      北堂月入牖
      河桥万行柳
      苦向缁尘埋素服
      秉心金石 乱世依旧
      【合】【陆云主】(机《拟西北有高楼》)
      飞陛高楼 守候
      续弦抚瑟为君留
      踟蹰流连不怨伫立久
      【陆机】(云《答兄平原诗》、云《芙蓉诗》、机《为顾彦先赠妇》)
      惊梦回几许 空有
      【陆云】
      故游
      【合】
      蓦然回首
      行迈忽悠悠
      落英散河岫
      皓月千山映泊湫
      风尘过后
      再见时候
      愿携手芙蕖洲
      【陆云】(云《答张士然诗》)
      到歌罄时候
      单影无侣俦
      多少流年浮心头
      音容髣髴谁曾堪忧
      【合】(云《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其四》、云《答兄平原诗》)
      浮海游林 再许
      多情曾为系归舟
      神往同逝 参商悲形留
      【他】(捷克苏自行YY顾荣和张翰= =)
      别梦收
      绝远逝重壤厚
      对酌相悲各罢酒
      【敬业吐槽:这歌词好有内涵……各种化用霸气】


      IP属地:浙江3楼2012-01-21 14:40
      回复


        前日观习,先欲作《讲武赋》,因欲远言大体,欲献之大将军。才不便作大文,得少许家语,不知此可出不?故钞以白兄。若兄意谓此可成者,欲试成之。大文难作,庶可以为《关雎》之见微,谨启。

        往日论文,先辞而后情,尚洁而取不悦泽。尝忆兄道张公文子论文,实自欲得,今日便欲宗其言。兄文章之高远绝异,不可复称言。然犹皆欲微多,但清新相接,不以此为病耳。若复令小省,恐其妙欲不见,可复称极,不审兄由以为尔不?《茂曹碑》皆自是《蔡氏碑》之上者,比视蔡氏数十碑,殊多不及,言亦自清美,愚以无疑不存。《三祖赞》不可闻。《武帝赞》如欲管管流泽,有以常相称美,如不史,愿更视之。小跛几而悦奕为尽理。云今意视文,乃好清省,欲无以尚意之至此,乃出自然。张公在者必罢,必复以此见调,不知《九愍》不多,不当小减。《九悲》、《九愁》,连日钞除,所去甚多。才本不精,正自极此,愿兄小为之定一字、两字,出之便欲得,迟望不言。谨启。

        云再拜:仲宣文,如兄言,实得张公力。如子桓书,亦自不乃重之。兄诗多胜其《思亲》耳,《登楼赋》无乃烦,《感丘》其《吊夷齐》,辞不为伟,兄二吊自美之。但其「呵二子小工」,正当以此言为高文耳。文中有「于是」、「尔乃」,于转句诚佳,然得不用之益快,有故不如无。又于文句中自可不用之,便少亦常。云四言转句,以四句为佳。往曾以兄《七羡》「回烦手而沈哀」结上两句为孤,今更视定,自有不应用时,期当尔。复以为不快,故前多有所去。《喜霁》「俯顺习坎,仰炽重离」,此下重得如此语为佳,思不得其韵。愿兄为益之。谨启。
        一〇
        云再拜:尝闻汤仲叹《九歌》,昔读楚辞,意不大爱之。顷日视之,实自清绝滔滔。故自是识者,古今来为如此种文,此为宗矣。视《九章》,时有善语,大类是秽文,不难举意。视《九歌》便自归谢绝思。兄常欲其作诗文,独未作此曹语。若消息小佳,愿兄可试作之。兄复不作者,恐此文独单行千载。常谓此曹语不好,视《九歌》,正自可叹息。王褒作《九怀》亦极佳,恐犹自继。真玄盛称《九辩》,意甚不爱。
        一一
        云再拜:顷得张公《封禅事》,平平耳,不及李氏,其文无比,恐非其所作。欲见此公《刘氏世颂》,有信愿付。云顷又为辅吴、奋威作颂,欲愈前颂。然意并不以快。遣信当送《九愍》三赋,脱然谓可举意。假彼颂便有怯处,想无又间便可耳。大类不便作四言五言。谨启。
        一二
        云再拜:诲二赋佳。久不复作文,又不复视文章,都自无次第。文章既自可羡,且解愁忘忧,但作之不工,烦劳而弃力,故久绝意耳,在此悲思,视书不能解。前作二篇,后为复欲有所作,以慰小思,虑便大顿极,不知何以乃尔。前登城门,意有怀,作《登台赋》,极未能成,而崔君苗作之,聊复成前意,不能令佳。而羸瘁累日,犹云逾前二赋。不审兄平之云何?愿小有损益一字两字,不敢望多。音楚,愿兄便定之。兄音与献彦之属,皆愿仲宣须赋献与服繁。张公语云云,兄文故自楚,须作文,为思昔所识文。乃视兄作诔,又令结使说音耳。兄所撰,愿且可付之。此有书者,更校,善书送,信还望之。谨启。
        一三
        云再拜:疏成高作未得,去省《登遐传》,因作《登遐颂》,须臾便成。视之复谓可行,今并送之,尚未定刊,及此信,今更有何所损益?后八人了无事,合会之才得二篇耳。索度是淫鬼,无缘在此中,故不可作颂。愁邑忽欲复作文,欲定前,于用功夫,大小文随了,为以解愁作文,临时辄自云佳。小久报不能视,为此故息意尔。今视所作,不谓乃极,更不自信。恐年时间复捐弃之,徒自困苦尔。兄小加润色,便欲可出极不?苦作文,但无新奇,而体力甚困瘁耳。谨索幼安在此,令之草,今住。一弘不呼作工。谨启。
        一四
        云再拜:诲颂,兄乃以为佳,甚以自慰。文章当贵经纬,如谓后颂,语如漂漂,故谓如小胜耳。《九愍》如兄所诲,亦殊过望。云意自谓当不如三赋。情难非体中所长,欲遍周流,云意亦谓为佳耳。然不云其逾于与《渔父》,吾今多少有所定,及所欲去留粗尔。今送本往,不审能胜故不?意亦殊未以为了。南去转远,洛中勿勿少暇,愿兄敕所遣留为当尔,可须来不佳,思虑益处,未能补所欲去。“彻”与“察”皆不与“日”韵,思惟不能得,愿赐此一字。云作文,如兄所论,已过所望,况乃当敢?今兄有张蔡之怀,得此乃怀怖也。谨启。
        


        IP属地:浙江5楼2012-01-21 14:46
        回复

          二一
          顷曰“极勿勿”,病,“一十当出”,略通;曰“在马上”,此不可谐。又恐信不及兄。今以因休祖致。又力作,无锡书,极无赖,甚不备具。如是更白问于中。
          二二
          云再拜:尔乃使熊罴之士,鸠阚之将,雄声泉踊,逸气风亮。超三军以奔厉,贾馀勇以成壮。兆洪音于寂寞,先无声而高唱。元兵时纷若屯云,焕若积波。授教斯谧,静言勿哗。严鼓隐其云戒,万夫翕而咸和。治安步以止立,应金奏而靡戈。进总干以乘言,退挥旅而星罗。礼既毕,归旅将振,寻荣员转,因濑盖旋。若疾流之绕骏沈,惊飚之靡狂尘。羊肠转时,命屏翳以夕降,式飞廉而朝兴。涂蒙雨而后清,景带天而先澄。陪畯臣于雕辂,列名僚于后乘。猛将起而虎啸,商风肃其来应。士凭势而响骇,马嘘天而景凌。
          二三
          云再拜:省诸赋,皆有高言绝典,不可复言。顷有事,复不大快,凡得再三视耳。其未精,仓卒未能为之次第。省《述思赋》,流深情至言,实为清妙,恐故复未得为兄赋之最。兄文自为雄,非累日精拔,卒不可得言。《文赋》甚有辞,绮语颇多,文适多体,便欲不清。不审兄呼尔不?《咏德颂》甚复尽美,省之恻然。《扇赋》腹中愈首尾,发头一而不快。言“乌云龙见”,如有不体。《感逝赋》愈前,恐故当小不?然一至不复灭。《漏赋》可谓清工。兄顿作尔多文,而新奇乃尔,真令人怖,不当复道作文。谨启。
          二四
          云再拜:《祠堂赞》甚已尽美,不与昔同,既此不容多说。又皆一事,非兄亦不可得。见《吊少明》,殊复胜前,《吊蔡君》清妙不可言,《汉功臣颂》甚美,恐吊蔡君故当为最。使云作文,好恶为当,又可成耳。至于定兄文,唯兄亦怒其无遗情而不自尽耳。《丞相赞》云“披结散纷”,辞中原不清利。兄已自作铭,此但颂实事耳,亦谓可如兄意,直说事而已。若当复属文于引,便当书前铭耳。谨启。
          二五
          云再拜:诲欲定《吴书》,云昔尝已商之兄,此真不朽事。恐不与十分好书。同是出千载事,兄作必自与昔人相去。《辩亡》则已是《过秦》对事,求当可得耳。陈寿《吴书》,有《魏赐九锡文》及《分天下文》,《吴书》不载。又有严、陆诸君传,今当写送。兄体中佳者,可并思诸应作传。彼见人[讠赞]叙者,当与令伯论吴百官次第、公卿名伯,略尽识,少交当具。顷作颂,及吴事,有怆然。且公传未成,诸人所作,多不尽理。兄作之,公私并叙,且又非常业。从云,兄来作之,今略已成,甚复可惜事少,功夫亦易耳,犹可得五十卷。谨启。
          二六
          义高家事正当付令文耳,弟彦长(先?)昔作《吴事》,云三十卷,可令钦求。谨启。
          二七
          云再拜:《吴书》是大业,既可垂不朽,且非兄述,此一国事遂亦失。兄诸列人皆是名士,不知姚公足为作传不?可著《儒林》中耳。不大识唐子正事。愚谓常侍便可连于尚书传下。书定自难,云少作书,至今不能令成,日见其不易。前数卷为时有佳语,近来意亦殊已莫莫,犹当一定之。恐不全。此七卷无意复望增,欲作文章六七纸,卷十分,可令皆如今所作辈,为复差徒尔。文章诚不用多,苟卷必佳,便谓此为足。今见已向四卷,比五十可得成。但恐胸中成<疒尔>尔。恐兄胸疾,必述作人,故计兄凡著此之自损,胸中无缘不病。作书犹差易,赞叙亦复无几。年岁根之,犹当小复。谨启。
          


          IP属地:浙江7楼2012-01-21 14:47
          回复

            二八
            云再拜:一日会公大钦,欣命坐者皆赋诸诗。了不作备,此日又病,极得思,惟立草,复不为。乃仓卒退还,犹复多少有所定,犹不副意。与颂虽同体,然佳不如颂,不解此意可以不?王弘远去,当祖道,似当复作诗,构作此一篇,至积思,复欲不如前仓卒时,不知为可存录不?诸诗未出,别写送。弘远诗极佳,中静作亦佳,张魏郡作急就诗,公甚笑,燕王亦似不复祖道,弘远已作为存耳。兄《园葵诗》清工,然犹复非兄诗妙者。云诗亦唯为彼,一语如佳,先已先得,便自委顿,欲更作之。昔如已身先此篇诗,了不复仿佛识有此语,此语于常言为佳。谨启。
            二九
            云再拜:久不复作文,了无复次第。真玄昔屡闻周侯至论,前比霖雨。此不人亦作《愁霖赋》,好丑见敦,又因人见督。自愁惨,又了无复意。此家勤勤,难违之,亦复毒此雨,忧邑聊作之,因以言哀思。又作《喜霁》。今送。云作为易得耳,穷不好,故都绝意。此间人呼作者皆休,故不得有所送。不审此何成。已出之,故为存不弃耳。谨启。
            三〇
            云再拜:一日视伯喈《祖德颂》,亦以述作宜褒扬祖考为先,聊复作此颂。今送之,愿兄为损益之。欲令省,而正自辄多,欲无可如省。碑文通大悦愉,有似赋。愚谓小复质之为佳。前作此颂,书之,行欲遣信以白兄。昨闻有赋消息,愁愦无赖,既冀又然。又已成书,聊以付信耳。寻得李宠《劝封禅草》,信自有才,颇多烦长耳,令送。间人又有张公所作,已令写,别送。临纸罔罔,不知复所言。谨启。
            三一
            近得洛消息,滕永适去二十日书,彦先访为骠骑司马。又云似未成,已访难解耳。敬属司马参军,此间复失之,恨不得与周旋。戴允治见访大司马,谨启。
            三二
            云再拜:君苗文,天才中亦少尔。然自复能作文。云唯见其《登台赋》及诗颂。作《愁霖赋》极佳,颇仿云。云所如多恐,故当在二人后。然未究见其文。见兄文,辄云欲烧笔砚,以为此故,不喜出之。曹志,苗之妇公,其妇及儿,皆能作文。项借其《释询》二十七卷,当欲百馀纸写之,不知兄尽有不?李氏云:“雪”与“列”韵,曹便复不用。人亦复云,曹不可用者。音自难得正。谨启。
            三三
            近日复案行曹公器物,取其剔齿纤一个,今送以见兄。
            三四
            于道有古方泉,其铭如此。不审兄颇曾见此书“种稷”不?近因鲁,引以问秘书中。谨启。
            三五
            云再拜:令送君苗《登台赋》,为佳手笔。云复更定,复胜此不?知能愈之不?其人能推兄文不可言,作文百馀卷,不肯出之。视仲宣赋集《初征》、《登楼》,前耶甚佳,其馀平平,不得言情处。此贤文正自欲不茂,不审兄呼尔不?真玄亦云:“兄文当作宣辈,宣得此巍巍耳?”《愁霖》、《喜霁》,殊自委顿,恐此都自易胜,谨启。
            三六
            云再拜:诲颂,兄意乃以为佳,甚以自慰。今易上韵,不知差前不?不佳者,愿兄小为损益,今定。下云“灵旆电挥”,因兄见许,意遂不恪。不知可作蔡氏《祖德颂》比不?景猷有蔡氏文四十馀卷,小者六七纸,大者数十纸。文章亦足为然,然其可贵者,故复是常所文耳。云顷不佳,思虑胸腹如鼓,夜不便眠,了不可。又以有意兄,不佳文章,已足垂不朽,不足又多,谨启。
            


            IP属地:浙江8楼2012-01-21 14:48
            回复
              【祥瑞御免】【原创】孙权的祥瑞竹简(附孙皓的死亡笔记)
              BY:灰灰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这是陈寿在三国志吴主传里对孙权的一段评价。由于受到青训盟友睡睡的启发,偶今天想针对“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做一个展开,整合一下孙权一辈子酿造一系列主要冤案、血案,具体直白地解读一下陈寿的这段评价。
              但是,此帖只作整合叙述,至于具体杀人动机,需要经过长期的资料采集整合与分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得。偶的青训文里针对动机有专版做解读,暂时无法公布,敬请期待。~\(≥▽≤)/~
              想要指出的是我的手头只有无裴注三国志。电子资料由于今天眼睛酸痛不能常看细看,所以正史原文成了唯一资料。所以偶的整合多有疏漏,欢迎补充。
              第一部分:孙仲谋制造的悲剧
              【盛宪】
              吴郡太守。是孙策平定江东后想重用却又不合作的士族+豪强。《会稽典录》载:“孙策平定吴、会,诛其英豪,宪素有高名,策深忌之。”后为孙策孙策系狱,史书虽无记载但可以推测盛宪参与筹划许贡谋诛孙策一事。孔融与盛宪交善,曾上书曹公请求招引盛宪,制命未至,盛宪已为孙权所杀。
              【谢夫人】
              吴主孙权谢夫人,会稽山阴人。起初孙权的母亲吴夫人聘娶谢氏为孙权的妃子,孙权对其宠爱有加。后孙权又纳姑母的孙女徐氏,想让谢夫人居于徐夫人之下,谢夫人不肯,由此失宠,郁闷早卒。(其实徐夫人最后结局也很比较悲惨,因为生性好妒,孙权废其名号,将其安置在吴县居住。OH,不得不提孙登真是一好儿子,哪怕后来徐夫人遭受废黜,孙登亦不忘养母徐夫人的哺育之恩。)
              【王夫人】
              吴主孙权王夫人,琅邪郡人,孙和之母。孙和被立为太子之后,孙权准备立王夫人为后。后全公主屡屡谮毁母子儿子。值孙权寝疾之时诽谤说王夫人容有悦色,孙权大怒,对王夫人痛加斥责,王夫人忧惧而死。
              【王夫人】
              吴主孙权王夫人,南阳郡人,孙休之母。孙和立为太子之时,和母贵重,因此孙权的其他宠姬全部被迁出宫外。王夫人被迁徙到湖北**县,死在了那里。(估计是失宠郁闷而亡……)
              【虞翻(多次= =未遂)】
              会稽余姚人,脾气粗疏率直,是渣权屡次想要亲手砍死的人。好在前期渣权从谏如流,不像后期那样脑残。所以虞翻多次化险为夷,倔强地活到了七十岁,吼吼……
              接下来重现渣权杀人未遂现场:
              现场一:虞翻任骑都尉时屡次犯颜进谏,孙权不高兴,再加上虞翻天性不肯随俗苟合,遭到许多诽谤诋毁,因此获罪被流放到丹杨泾县。不久吕蒙谋袭关羽称病返回建业,以虞翻精通医术请求让他跟随自己并趁机使虞翻免罪释放。虞翻战中出谋划策,被孙权比作东方朔,该案就此了结。
              现场二:孙权任吴王。欢宴之末,孙权亲自起身给诸臣敬酒,虞翻佯醉不应,等到孙权离开,虞翻又起身回到原位。于是孙权大怒提剑想要亲手杀了虞翻⊙o⊙|||只有幸臣刘基(~\(≥▽≤)/~)起身抱住孙权⊙o⊙苦谏,并以曹操杀孔融之事作譬才使得虞翻得以免死。不过结局还是不错的,事后渣权自我反思并告诫左右从此往后如自己在醉后命令杀人,均不得执行。
              现场三:这一次真的是虞傲娇违和了。孙权与张昭谈论神仙之事,虞翻酒后言行失礼,指着张昭说:他自己都是死人一个还谈神仙,世上怎么会有神仙呢?虞翻这次真正触怒到了孙权,再加上积怨已深,于是将他流放到了交州。于是虞翻就在南方流徙生活中与经书为伴度完了其余年。
              【卫温、诸葛直】
              黄龙二年(230年)春正月,孙权派遣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渡海攻取夷洲及亶洲。由于亶洲绝远,没法到达,只到了夷洲,且战绩不佳,唯俘数千人而还。回都后,两人因“违诏无功”入狱被杀。
              


              IP属地:浙江10楼2012-01-21 14:52
              回复

                【陆凯一家(非命案 但还是想写)】
                陆凯任左丞相时期。忠壮质直,进谏言辞严厉毫不留情,多次与孙皓起正面争执。再加上何定的诋毁,孙皓对其怀恨在心,但碍于陆家势力难以用法令制裁。陆抗去世后,孙皓将陆凯家属流放至建安。(不过最后陆胤、陆式、陆祎还是被招回来了= =||)
                【张布、濮阳兴】
                孙休时期,濮阳兴任丞相,张布任左将军,多施劳役,内外勾结。孙休死后,废黜孙休嫡子迎立孙皓。孙皓即位后多忌讳,好酒,杀人,二人悔立。万彧趁机告发。孙皓将二人拘捕,流放至交州,并于半途中派人追杀二人,夷三族(张布之女为孙皓宫内美人也惨遭杀害)。
                【王藩】
                孙皓时期中常侍,为人品格高尚,不阿谀奉承。与万彧同官,万彧以王蕃轻己多次排挤毁谤王蕃。甘露二年群臣大宴,王蕃喝得酩酊大醉,孙皓疑其佯醉便令车舆拖出。当时万彧与陈声均为孙皓嬖臣,趁机诽谤王蕃,加上王蕃威严自若令孙皓极为不满,当即下令殿下斩杀王蕃。王蕃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楼玄、楼据(楼玄之子)】
                楼玄,清正之士,正身率众。处理事务秉公执法,应辞恳切直率,多次违背孙皓的意愿。后有人诬告楼玄诽谤讥笑国家政务,遭受追问及斥责,遣送至广州。华核上书保明楼玄,反使孙皓更加愤恨其名声。孙皓再次将楼玄及其儿子流放,交与交阯将领张奕,让父子二人在战争中自行效力,同时暗下诏令,将父子二人处死。楼玄以礼待张奕,张奕为之动容,不忍心杀死父子二人。后张奕猝死,楼玄在遗物中发现诏书,回营后自杀。
                【贺邵】
                中书令,兼任太子太傅。多次上疏,奉行公事坚贞正直。孙皓幸臣共通诬告贺邵同楼玄毁谤国事,贺邵因此受斥责,赦罪复职。后患中风,离职多月,孙皓疑其佯病,便拷打上千次,最终遇害。
                【韦曜】
                侍中,兼任左国史。多次同孙皓在孙和作纪立传问题上起冲突,常引起孙皓的恼怒与斥责。后又因朝内多毁谤,因此只讲示难受责问的经义言论,孙皓认为其不从诏令,加上积怨,下令拘捕韦曜。华核及韦曜本人皆上疏求情。孙皓终不许,处死韦曜,并流放其家属。
                【华核】
                徐陵亭侯。曾对孙皓重修宫殿一事上疏劝谏,不被采纳。针对国事提出许多有益建议,已失本。天册元年因小过失被免职(估计又是积怨),几年后去世(估计是郁郁离世=-=)。
                ----全文完----
                


                IP属地:浙江13楼2012-01-21 14: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