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王吧 关注:15贴子:887
  • 5回复贴,共1

什么是中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历史对民族的兴亡提出了三个严峻结论:民族是人类生存竞争的结晶体,是大浪淘沙的结果。任何一个能够自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曾经经历了种种严酷的生存考验。 无论大河民族、山地民族、岛屿民族、草原民族,只要她能够稳定的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并持续发展一定的时间阶段,她就获得了自立的根基。但是,纵然有了这个 根基,也并非每个民族都能够确保自己的文明不突然中断,不骤然消亡。稍微留意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我们就会看到许多令人不胜惋惜的民族消亡案例。
在 五六千年前就以法制文明规范社会生活方式的巴比仑人,可谓人类第一朵灿烂的文明之花。可是,她如今在哪里呢?三四千年前的希腊人,在爱琴海诸岛创造了辉煌 文明,其哲学、法学、神话文学至今还都是熠熠生辉的明珠。然而,那些“希腊人”如今在哪里呢?两千多年前的亚平宁山地人以绝对的尚武精神吞并希腊横扫欧洲 而建立了罗马帝国,可是,那些罗马人如今在哪里呢?(对历史无知而又骂口常开的新新人类们,可别将今日希腊、今日意大利当成了古希腊与古罗马)。在墨西哥 高原留下神秘踪迹,以至于被某些颇具想象力的“家”们说成是“外星人”的那个发达民族,如今在哪里呢?创造了金字塔与诸多伟大文明的古埃及法老们的族群, 如今在哪里呢?所谓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佛教文化,可是其中间几百年的历史却是一个中断的黑洞,今日印度人竟是忝居古印度人后裔的 光荣!蒙古人曾经横扫欧亚、统一中国,建立了其广袤无与伦比的草原帝国。可是,以国家实体为依托的古蒙古人,数百年间却国亡族破,至今仍然支离破碎。中世 纪的铁血帝国拜占庭、奥斯曼、神圣罗马,同样也是灰飞烟灭,其主体民族星散消亡于人类海洋了。还有那些绝对尚武的强悍王国,马其顿、波斯、波希米亚、大月 氏、西夏、辽、金、楼兰等等等等,一个个都成了供人凭吊的遗址,当时的主体民族也都星散融会,那些独有的文明也都成了漂浮于人类天宇的流星。


IP属地:广东1楼2012-01-18 22:38回复
    总结中国历史,这种抵抗艺术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强力反弹,有限扩张。面对强敌,坚决反击,此所谓强力反弹。反击胜利,适可而止,此所谓有限扩张。 从总体上看,中国民族在每次战胜大危机之后,都没有西方帝国或东方成吉思汗式的爆发扩张,而总是将胜利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这个“度”的把握,充分体 现了中国民族深邃的战略洞察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奋起反击不难,大胜之后适时刹车却极难。历史上举凡曾经强大而一朝覆亡的帝国民族,如古罗马、拜占庭、 西夏、辽、金、元、希特勒第三帝国等,莫不是不知进退而衰竭枯涸。否则,这种把握如何称得上艺术境界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兵书最多的国家。春秋战国的学问家流 派中,兵家堪称威名赫赫。在中国,知兵而成“家”成 “学”者,绝非浪得虚名。中国历史上的兵家有两个显著特点:
    其一,全部是文职军人出身(请注意,名将才是职业军人); 其二,同时都是身居要职的政治家。
    这两个形式特点,反向的说明了中国军事思想必然不会是单纯的军事攻防研究,而一定带有深邃的社会人文价值。假如不是历史尘埃的淹没,中国的经典兵书绝非只有《武经七书》。
    姑 且只说《武经七书》的作者:《六韬》的吕尚即人人皆知的姜太公,显然是个老学者。《孙子兵法》的孙武本是齐国名士。《吴子兵法》的吴起是鲁国名士。《司马 法》的司马穰苴是晋国的司马(文职国防部长)。《尉缭子》的作者是魏国国尉缭,同样是文职国防部长(请注意,中国古代的司马、国尉、太尉等,都是最高国防 长官,只有大将军、上将军等各种将军才是三军实际统帅)。《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的李世民不消说是个皇帝,就是李靖也是文士出身。另外,失传而重见天日的 《孙膑兵法》的孙膑,更是文人学子。《孟德兵法》的曹操,四言诗写得惊世骇俗。一言以蔽之,举凡中国留有军事著作的兵家,没有一个赳赳武夫。这样的兵家们 所锻铸的用兵原则,囊括了非凡的民族生存智慧。《孙子兵法》开篇就是《始计》——即庙算,即战略运筹。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 道,不可不察也。”这个论断代表了中国民族对战争的最高境界的审视。战争对军人而言,是死生之地,对国家民族而言,是存亡之道。惟其如此,战争才是国之大 事!《司马法》则开篇就提出“以战止战”、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警世格言……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民族在对待战争的问题上是冷静清醒的,是坚决排斥盲目性的。
    还是让我们具体看看中国民族“强力反弹,有限扩张”的历史吧


    IP属地:广东3楼2012-01-18 22:38
    回复
      这是四千多年来华夏民圝族被外敌入侵最深、历时最长的一次。不要因为这些胡人后来也化入华夏民圝族而讳言痛苦的历圝史,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大 败之后的晋贵圝族阶层,毕竟过滤出了些许精英人物,依靠他们激励民众支撑危局,但始终也没有北伐成功。危圝机的解除还是隋朝的事了。跻身于胡人政圝权的隋 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圝权,整军经武,驱赶胡人,统圝一了中国。隋的大反击,不但恢复了西汉版图,而且将胡人鲜卑的生存根据地又夺取了很大一部分,这包括 夺取青海地区,将河西走廊的细细咽喉扩展为数千里宽阔的纵深国土。但也丢失了西汉西域都护府的西部地区与北部、东部的一些地区。
      真正消除这场百年危圝机,对外来势力进行又一次大反击的,还是煌煌大唐。
      唐 与隋接踵,是一个南征北战夺取天下的强悍政圝权。唐初面圝临的最大威胁是西面的吐蕃、西北的回纥、北面的突厥三股强敌。历经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代不 断反击,中国领土有了很大伸展。西北到达咸海,直接于今日伊朗接壤,称陇右道;北边到达贝加尔湖与今日俄罗斯的赤塔地区,称关内道;南部包括全部越南,称 岭南道;东北远达今日俄罗斯的朱格朱尔山脉(包括库页岛),称河北道。
      随着国力消长,唐代的领土也有盈缩变化。我所说的是全盛时期的生存空间。
      第四次危圝机是宋明时期。这次是中国圝民圝族先处于守势而后大反击的一个时期,
      也 是在富裕状态下屈辱亡圝国而后东山再起的时期。按照宋朝的经济实力,完全应当振作。但是宋朝却偏偏背离中国优秀的军事传统,实行“将兵分离制”,过分崇尚 文职而压抑尚武精神,以致面对辽、金、西夏三个强大的军事小帝圝国和一个大理国,宋代一直处于防守状态。割地赔款,汉圝奸辈出,先丢圝了北方,又在江南最 后被元军消灭,中圝华圝国土终于第一次被外敌完整占领八十余年。宋朝政圝权也以屈膝卖圝国、残圝害主战派将领而被永远的钉在了历圝史的耻辱柱上。长久积蓄 之后的大反击,始于中国历圝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族入侵的民圝族大起圝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政圝府无圝能,人圝民自救!中国圝民圝族以这种遍地开花的红巾大起圝义,吹响了强力反弹的号角。但是,最终完成大反击的,依然是 有组圝织的国圝家政圝权与军圝队。这就是明朝初期的强力反弹。
      明初是中国历圝史上“将星如云,谋臣似雨”的时期之一。高 涨的民气、英明的君主、善战的军圝队、高超的谋略、出色的统帅,这时都奇妙的凝聚在一起,终于恢复了中国圝民圝族的固有领土。这次反击虽然最终扩张不大, 但却能在八十多年后夺回唐代五分之四的领土(没有夺回新圝疆,没有夺回蒙古草原),也可谓一次成功的大胜利。明朝之后,清王朝的出现是个特殊问题。满族原 于女真部族,其所居住东北地区至少在隋唐时期已经是中国本土,明代也是确定不移的中国领土 (称为努尔干都司),相当于一个军事特区。满族虽不是中国主体民圝族,但确定无疑的是中国人。满族强大而夺取全国政圝权,本质上是中国人的统圝一形式问 题。只是由于中国主体汉圝族第一次成了B角甚至C角,再加上满族初期入关的报复心理,将自己的外形特征(剃头留辫子)强加于汉圝族等高压政策,汉圝族才有 了亡圝国感觉。但是,随着满族对中圝华文明的认同与汉圝族进入中圝央政圝权人数的的不断增多,以及满族皇室的争气(请注意,满族皇室的勤奋明智与八旗部族 的腐圝败是大不相同的。清朝的十个皇帝个个都有危圝机忧患意识),以汉圝族文明为主体的中国文明终于认同了这个成功脱离了落后母体的少数民圝族的中圝央统 圝治权。所以,满族主政与中国历圝史上的外敌入侵有着本质不同。一个最起码的比较是与蒙古入侵后的政策比较。满族主政,在维护国圝家民圝族的生存空间方 面,同样出色的体现了“强力反弹,有限扩张”的大智慧。四面边患在清朝中期几乎完全肃圝清,西圝藏、台圝湾、蒙古、新圝疆, 全数回归中国!清朝全盛时期的中国,比现在的中国大了大约一倍还有余。


      IP属地:广东5楼2012-01-18 22:39
      回复

        想一想,法西斯主义为什么 没有在中国诞生?为什么偏偏诞生在自诩“最优秀种族”的日耳曼民族?而对这种邪恶“主义”的毁灭性失败,很少有人从其文明根源中去探询,却围绕战术与武器 找原因。这种卑劣与浅薄以 **民族为甚,至今还在喋喋不休的探讨“二战如果这么这么打,**就会胜利”。从游戏软件到研究文章,从靖国神社到天皇、议会、政府,无耻低能得令人齿 冷。一个强盗杀人放火而遭痛打,竟然一味埋怨自己跑得不快,否则如何能被捉住?却从不去想强盗行径本身的“原罪”。只要做强盗,一开始就注定了他必然的结 果,即或赢得了一场战争,这种被杀的结果总会到来。
        一个民族的文明中隐藏了邪恶与疯狂的基因,能说这个民族的文明是健全的高贵的成熟的么?
        对待周边民族文明,中国文明依然是以一贯之的国策,古人人称做“ 怀柔”“安抚”或者“绥靖”。实际上就是立足于和平共处的有限让步,从而获得文明共生。无论中国强大与贫弱,这个传统都没有大的偏离。对越南,对朝鲜,对蒙古,以及对周边更小的民族,几乎没有例外。
        这 种和平安边的久远传统,是中国消解文明冲突的基本国策之一。在历史上,她带给中国民族一种旷远持久的亲和力、感召力,使周边小民族产生了滚雪球式的归化效 应。最终,中国文明非但没有消亡,而且稳定的壮大为多民族文明的泱泱大国。一个具有强大消解能力的文明形态,必然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 个缺乏消解能力的文明,必然是踽踽独行,难以滚大。有人说,大了有什么好?统一有什么好?劝这些朋友去问问欧洲共同体那些竭尽全力追求欧洲统一的官员和有 识之士,富得流油的小国家小民族有何不好,偏要追求劳什子大欧洲统一?何况还在当代社会?再去问问西方与**那些专门研究中国分裂为 多少个“国家”合适的机构与学者,为什么如此卖力?中国“小”了对谁好?现在的大中国(尽管还是残缺的)对谁不好?一种汪洋恣肆的强大文明形态,如果同时 以统一国家的形式出现,其对民族的凝聚力与未来无可限量的竞争力的巨大意义,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高。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整体文明灭圝 亡后个体的悲惨命运是无须论证的。它已经被无数的历圝史事实所证明,绝不会因为世界发展到了“今天”,有了所谓人权理论而改变。时髦者们发发牢骚骂骂大统 圝一大文明何尝不可,然则千万别上脸当真。毕竟,惶惶若丧家之犬的日子谁也不会向往。看看我们那些海外的所谓“民圝运”人圝士,不惜游说美国国圝会断绝与 中国的一切贸易往来,彻底摧毁现政圝权,再造一个“民圝主中国”(魏圝京圝生可谓典型)!美国人嘲笑这是比冷战思维还要极端的极端观念,嘲笑一通之后,连 魏圝京圝生的“办公桌”都被端了。且不说这并不是美国人有伟大的文明胸怀。即或真如魏圝京圝生所言,彻底打烂重来,可能么?一旦打烂,重来的机会何圝在? 统圝一文明的框架一旦解圝体,虎视眈眈的列圝强们岂容你“重建”更伟大的更有力的文明框架?
        文明的发展,本质上是渐进的。中国文明在当代的境遇,如同濒临泥沼悬崖的巨大的战车,只有一丝一丝的从旧日泥沼中拔起,一丝一丝的脱离临渊之危,稳健渐进的驶入快车大道,才是唯一的选择。任何投鼠不忌器的莽汉们,都会导致中国圝民圝族与文明的整体毁灭


        11楼2012-01-18 22:42
        回复
          楼主写的不错


          12楼2012-01-19 09: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