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
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这里告诉你,双眼的神和面部
的骨骼是论相的第一要点。他家指得是一般的江相派,靠著一点骗人的
把戏唬人的,从古至今,我们曾家对於正道就非常坚持,从此看出。
(6)「相家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目光的清浊
如何看?就是看他的瞳孔到底是清澈有光、有神韵、神气,还是浑浊不
堪,无神兼无力,这个还是比较好认的,比较难认的是邪正,从一个人
的眼神中看出这个人是正派的还是心存邪念。
(7)「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水发;静若无人,动若赴
敌,此为澄清到底。」先论好的、正直的眼神,静得时候,眼睛演像珠
子含在里头似的,大家去佛寺看看,佛陀的眼神都是三分眼,一般人大
约五分眼,眼睛在里头正直、清亮,则可为静若含珠,静若无人类似这
个意思。而动若水发和动若赴敌,则类似,眼神看人观物,要炯炯有神
,不是随处乱看,水发则是笔直的出去,威严中有柔和。
(8)「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
思,」静止的时候,眼睛隐隐发出泪光,很像少女漫画中的闪亮眼,眼
神动的时候,像流水一样,柔软却无正气,这种人静静的时候,好像要
睡著似的,动的时候,又很像过动而,跟他讲话,他老是不专心,故左
右而言他,眼神四处飘汤,这是差的眼神。
(9)「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二清,不可不辨。」这两种人都
可以是眼神清的人拥有的,但是一个是败类,一个是隐士,两者要好好
分辨,否则会交错朋友。
(10)「凡精神抖擞时易见,断续处难见,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
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接下来我祖先说明如何看人的相之外,还看
出他精神中隐藏的心性。他说精神好时,正直的人和败类的人的模样都
可以给人很好的感觉,但是在私底下休息的时候,就可看出来一个人的
心性,因为休息时,神会为之松弛,这时候,就可以好好观察这些人到
底是真的正值还是假的, 曾子曰:「君子慎独。」就是这个道理。
(11)「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
之舒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
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表面上做事小心翼翼的人和表面上看起来
粗枝大叶的人,我们不能以此断他的好坏,还要看他做事情的态度。一
个人看起来很小心,但是做起事来却是稀稀松松的,不牢固,那麼他的
谨慎是假的,一个人看起来行事大胆、率直,但是他所拟定的计画和做
出的成果却都非常周备,那麼他只是外在情态大方,非内在情性疏散。
(12)「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最后我祖
曾国藩说,这两者是从内处看,如果光看外表,你很容易错估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