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吧 关注:81,585贴子:1,407,158

回复:赵云资料总编--整理版 收集整理:jj19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史略 清 朱堃撰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当阳之役,云身抱幼主,又保护甘夫人,且战且走,皆得脱。入汉中,云将数十骑出营。值操扬兵大至,云势逼,遂前直突其阵。操兵散复合。云亦陷阵复出。操兵追及营,张翼欲闭营坚守,云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操疑云有伏,且引去。云擂鼓震天,以劲弩射其后,曹兵自相蹂践,堕汉水死者无算。先主明日来云营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封永昌亭侯。
乾坤大略 清 王余佑撰
卷一 兵起先知所向
昭烈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将军赵云谏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斗,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良策也。”
史要 清 任启运、吴兆庆撰
张飞赵云破巴郡。获太守严颜。
操出军遮要以临汉中。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猝与相遇,前突其陈,且战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魏疑有伏,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劲弩于后射魏兵。魏兵骇,堕汉水死者甚众。先主旦来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为胆也!” 操还长安,备遂有汉中。
拟更季汉书昭烈皇帝本纪 清 黄中坚撰
驻月余日,得常山赵云,所失亡士卒亦稍稍来集。
及于当阳长坂,昭烈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人众辎重尽失。
孙权闻昭烈西上,遣船迎妹,而夫人欲将世子禅去,张飞赵云勒兵截江,乃得禅还。
召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
曹操运米北山下,兵卫甚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突前奋击,大败之。
于是王还治成都,立子禅为王太子,拔牙门将魏延为都督镇汉川,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遣费诗即授羽印绶,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进位有差。
初,帝忿权之袭杀关羽,将东征,赵云谏曰: “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虽死,子丕篡位,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良策也。”群臣谏者甚众,帝皆不能听。


28楼2012-01-16 16:57
回复

    季汉五志 清 王复礼撰(清康熙四十一年杭城尊行刻本){1}
    序(康熙甲戍九月既望遂安年家眷弟方象瑛撰){2}
    ......辑关壮缪事迹而并及昭烈、武乡、桓侯、顺平,名曰季汉五志......当阳之战、孙夫人之归,微子龙则后主将不免矣,故无论功烈才品逈出三国诸人之上,即其义之所至在,生死勿渝......而顺平则从祀汉庙外,无闻焉......
    顺平顺平侯世系赵云(顺平巳前,世次失载)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官镇东将军,封永昌亭侯。建兴七年卒,年岁失传,谥顺平。
    统,嗣侯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阵战死。(统广巳后,史不载,无可考)
    赵顺平年谱
    辛未:汉献帝初平二年,随先主至平原,为主骑兵,寻以兄丧,辞归。
    庚辰:建安五年,见先主於邺。
    辛巳:建安六年,从先主依刘表
    戊子:建安十三年,长阪救后主,护甘后,济沔。破曹操于赤壁。迁牙门将军。
    庚寅:建安十五年,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
    辛卯:建安十六年,领留营司马,勒兵断江留后主。
    癸巳:建安十八年,定江阳。拜翊军将军。
    巳亥:建安二十四年,大破曹操兵,军中号为虎威将军。
    癸卯:汉后帝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丁未:建兴五年,驻汉中。
    戊申:建兴六年,据箕谷。
    巳酉:建兴七年,病卒,谥曰顺平。
    赵顺平侯传
    赵顺平侯讳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今北直真定县)。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初平二年,为本郡所举,将兵诣公孙瓒。瓒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迷而能反。”侯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时昭烈依瓒,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侯遂随昭烈至平原。为主骑兵。寻以兄丧辞归,昭烈恐其不还,捉手而别。侯曰:“终不背德也。”建安五年,昭烈就袁绍,侯见于邺。昭烈与侯同席共卧,密遣侯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将军部曲,绍不能知。昭烈阴欲离绍,乃说绍连刘表,使糜竺与表相闻。表郊迎先主,侯因随往。
    十三年,操至荆州。昭烈南遁,有人言侯已北去者,昭烈以手戟摘之曰:“子龙不我弃也。”未几,侯至。昭烈为操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走。侯身抱幼主禅,并护甘夫人,相及济沔,得脱于难。及操军东下,侯随昭烈及周瑜等破操於赤壁,昭烈迁侯为牙门将军。十五年,昭烈定江南,以侯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侯。侯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也。”固辞不允。或有劝侯纳者,侯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 卒不取。范果逃去,侯无纤芥。侯尝与夏侯惇战於博望,生获夏侯兰。兰与侯同里閈,少小相知。侯因白昭烈活之,并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十六年,昭烈入蜀,侯领留营司马。先是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昭烈以侯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昭烈西征,遣舟迎妹。夫人欲以子禅归吴,亮使侯勒兵断江,留禅乃得止。
    建安十八年,昭烈攻刘璋。召亮,亮率众将兵溯流,分遣侯从外水定江阳,与亮会於成都。益州既定,拜侯为翊军将军。时议欲以成都中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侯驳之曰:“霍去病以边寇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边寇,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况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当归还,令安居复业,得其欢心,乃可役调。”昭烈从之。二十四年,操与昭烈争汉中地,运米数千囊于北山下。黄忠以为可取,侯兵随忠取米。过期不还,侯将数十骑迎忠。值操扬兵大出,侯前突其阵,且斗且却。操兵追至,而侯入营开门,偃旗息鼓。操疑侯有伏,引去。侯擂鼓震天,以劲弩后射。操兵自相蹂践,堕汉水死者甚众。昭烈明旦自来,观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侯为虎威将军。


    31楼2012-01-16 16:59
    回复
      章武元年,昭烈以羽故讨吴。侯谏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吴自服。今操虽毙,子丕篡位,当因众心公愤。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且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良策也。”昭烈不从,遂东征,留侯督江州。昭烈失利于秭归,侯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后帝建兴元年,以侯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亮驻汉中。六年,亮伐魏,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侯与邓芝为疑军,据箕谷,曹真举众拒之。侯兵弱敌强,失利,然敛众固守,不至大溃。军退,亮问邓芝曰:“街亭之败,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也?”芝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不但兵将不相失也。”时侯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侯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请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
      七年,侯病卒。景耀四年,追谥侯曰顺平。侯长子统嗣侯,官至虎贲中郎将,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阵战死。
      王复礼曰:“顺平真儒将哉!其律己也严,其接人也慎,其见理也明,其去私也力。若夫当阳救主,奋不顾身,汉水立功,威还似虎。语云胆欲大而心欲小,志欲圆而行欲方,其顺平之谓乎。”
      册封
      谥顺平侯册 汉后帝
      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
      书牍
      与兄瑾论赵子龙书 诸葛忠武
      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岸以北阁道缘谷一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
      又书 诸葛忠武顷大水暴出,赤堐以南,桥阁悉坏。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戍赤岸屯田,一戍赤岸口,但得缘岸与伯苗相闻而已。
      艺文
      吴山祭顺平侯文 王复礼
      维顺平侯,勇盖当世。通身是胆,护后救主。严重整齐,特任内事。初定江南,继平蜀地。不近夏侯,不娶樊氏。慎虑周详,超飞轶帝。田令归民,绢为冬赐。匪仅虎威,颇饶经济。谏止伐吴,忠言逆耳。箕谷虽奔,军资无弃。雄伟非常,贤慈孰此。全体将军,惟侯而已。南阳桂阳,黎烟守御。遥隔千里,徧考群书。无文以祭,爰作是辞。敬告五义,鳌峰巍巍。渐江弥弥{3}。神之格思,幽明一理。
      赵顺平祠记 王复礼
      吾闻诸夫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由是观之,从来勇者未必兼知,而知者又未必能勇,理固然矣。若夫以知济其勇,以勇副其知,而知勇克全者,于季汉诸臣中求之,惟顺平侯,其庶几焉。侯姓赵氏,讳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其生平出处,载在国史,无俟予言。独其随昭烈至荆州,为曹操所追,乃于当阳长阪,护后救主。博望之战,生获夏侯。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戎弩后射,贼伤甚多,军中号为虎威。昭烈壮其胆气,是其勇也。初投公孙瓒而私结昭烈,降赵范而不纳其婺,荐夏侯不用自近,夺后主勒兵截江。至若倡议归还蜀民田宅,力谏伐吴难平,绢帛以作冬赐,是其知也。则侯之为将军,宁易及哉。予修侯志,致书真定县佐王允吉。令其访觅故乡遗迹,了不可得。惟郡治南门月城有三义庙,门外有汉顺平侯故里一碑而已。余无知者,呜呼,稽之于礼,有道有德,于教于学者。死则为乐祖,祭於瞽宗。乡先生殁,则祭於社。今顺平崎岖跋涉,识真主於草昧。力扶帝胄,翊赞皇猷。善始善终,知勇兼备。而故乡无一席之地为之专祠,诚缺典也。徧考通志,侯祠有三:一在河南南阳治南三十里屯东;一在四川黎州大渡河守御所;一在湖广桂阳芙蓉山下,有祠而无记,不知其所创始。至其墓则在南阳府城南,省郡诸志皆同,殊可疑耳。夫侯卒于建兴七年,其时蜀尚无恙也,南阳之地,曹氏之所窃据也,胡为葬此哉。予作是记,盖补斯志之阕,并以表侯之足传千古者。具知与勇,为卓绝也。复系之以诗曰:
      天为季汉生将军,
      姿颜雄伟迥绝伦。
      终不背德归故君,
      经营筹画武兼文。
      一身是胆立奇勋,
      初平江南后蜀岷。
      欲扫僭窃清妖氛,
      吁嗟天意限三分。
      致令侯志未尽伸,
      在昔追谥慰元臣。
      柔贤慈惠彰令闻,
      克定祸乱表辛勤。
      不徒当日荣恩纶,
      千秋万载流芳芬。


      32楼2012-01-16 17:01
      回复
        关圣帝君圣迹图志 清 卢湛
        汉顺平侯赵子龙传
        赵云,字子龙,常山人,少读书,通韬略,有智谋,勇力绝众。初为郡将,兵诣公孙瓉。瓉曰:闻贵州皆愿袁氏,君何独迷而能反乎。子龙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为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时先主在瓉所,见而奇之。深加接纳。子龙遂从先主至平原。为主骑兵。
        建安十三年,先主兵屯樊。曹操追先主长阪。急,先主弃妻子,与子龙等数十骑走。子龙抱先主子禅,挺枪驰数十里,与关船会,得济沔。十六年,刘璋遣使迎先主西上。夫人东下,欲絜禅去,子龙与张飞复截江勒夺之。吴军莫敢御者。先主入成都,诸葛武侯与子龙等将兵溯流,克巴东,破巴郡,分遣子龙从外水定江阳犍为一路。或欲以成都名田宅分赐有功诸将。子龙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返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且益州人民, 初罹兵革,田宅皆当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调役,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先主善而从之。
        建安二十四年,操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过期不还。子龙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子龙遂前突其阵,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子龙入营开门,偃息旗鼓,魏兵疑有伏,引退。子龙乃以劲弩射魏兵,魏兵惊走,自相蹂贱,堕水死者甚众。相守积月,魏兵多亡,操乃引兵还长安。先主遂定汉中,为汉中王。
        及曹丕废帝自立,先主即位。耻关之殁,欲自将伐吴。群臣谏止不听。子龙抗议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虽毙,子丕篡位,当因众心公愤,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不应置国雠而先构吴怨,且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良策也。先主虽不从,倾听韪之。
        建兴六年,武侯以南征既平,北伐魏。马谡违其节度,败于街亭。时子龙与邓芝亦以箕谷兵败坐贬。武侯问邓芝曰: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也。邓芝曰:赵云身自殿师,军资什物,略无所弃,不但兵将不相失也。子龙有军资余绢,武侯使分赐将士。子龙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请颁十月为冬给可也。武侯大善之。越几月,子龙以疾终。武侯闻甚悼之,曰:丧此精锐,何以图敌耶。


        34楼2012-01-16 17:03
        回复
          论赞第二 评批论议一

          论选举疏 唐 薛登{1}
          至如武艺,则赵云虽勇,资诸葛之指撝;周勃虽雄,乏陈平之计略。若使樊哙居萧何之任,必失指纵之机;使萧何入戏下之军,亦无免主之效。斗将长于摧锋,谋将审于料事。
          {1}出自《旧唐书·薛登传》
          大唐平百济国碑铭
          赵云一身之胆,勇冠三军;关羽万人之敌,声雄百代。捐躯殉国之志,冒流镝而逾坚;轻生重义之(阙四字)而难(阙一字)心悬水镜,鬼神无以蔽其形;质过松筠,风霜不能改其色。
          大唐故东都畿汝州节度先锋兵马使兼押衙充阳翟镇遏兵马使中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合浦郡王太原郭府君(超岸)墓志铭 唐 陈颖
          气雄王霸,胆大赵云。功劳百战,不顾殊勋。

          三国杂事 宋 唐庚
          庞德公以孔明为卧龙,以士元为凤雏,则士元之齿当少于孔明。孔明卒时年五十四,而士元先卒二十有二年,则士元物故尚未三十也,岂不惜哉!建安二十四年,先主始王汉中,是岁关羽卒,明年黄忠法正卒,又明年张飞卒,又明年马超、马良卒。基业未就而一时功臣相继沦谢,如有物夺之者。明年后主践祚,而旧人独有孔明、赵云。后七年云卒,又五年孔明卒,而勋旧于是乎尽。正卒时年四十五,超四十七,良三十五,自余不著其年。《飞传》称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则飞卒年才五十许。霍峻年四十。此数杰者,皆以高才早世,而谯周至七十余而终,天不祚汉,明矣。
          江湖长翁集 宋 陈造
          王君廓十三骑却敌二万,赵子龙退魏兵,玄德谓一身是胆者,皆可为法矣。彼皆大不得已,所谓出死入生转败为功者。
          永嘉朱先生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 宋 朱黼
          昭烈之伐吴也,其说有二:荆州之地不复,则无以取中原;关羽之仇不报,则无以使群下。是以愤激不顾,刚决必行。虽有群臣之谏,孙权之悔罪请和,终莫之止也。
          善乎赵云之言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虽毙,子丕篡立,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可谓深切著明,知天下大体矣。以昭烈之明,曾不之听。而诸葛武侯之贤,曾不及是,何耶?
          国之将兴也,其贤哲材俊之士,无不在左右前后之列。辅佐弼谐之人,无不膺耄艾寿臧之祉。故能消除祸乱于兆朕之中,维持社稷为无穷之计。及其衰也,罔有耄寿材俊在厥服。既无老成,典刑亦废。惟奸邪庸妄之人,夤縁而切大位,或牢固而不拔,康宁而永年,此其所以不振欤。昭烈武侯之造荆蜀也,收拾人才,提策而器使之,非不尽力。一时智勇才力之士,足以维持国怍者,不过数十人而止。然徐庶黄权,隔绝在魏,关羽庞德沮戕于吴,庞统黄忠继逝于成都未下之日。张飞刘巴踵丧于章武建号之初,赵云杨洪邓艾陈震又相望凋零于建兴数年之内......
          沧洲尘缶编 宋 程公许
          蜀将如关、张、庞统,吴将如周瑜、鲁肃,志长命短,天下重惜之。而马超、黄忠、赵云、费祎、吕蒙、程普、歩骘、甘宁辈皆智勇绝伦,足以当一面。
          北海集 宋 綦崇礼
          臣尝闻事君者,国尔忘家,公尔忘私,惟无以家为者,然后可与语事君之忠......先主欲以屋舍及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赵云曰:“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
          随隐漫录 宋 陈世崇
          孔明之子瞻、孙尚战死,张飞之孙遵,赵云次子广亦战死,北平王谌哭于昭烈庙,先杀妻子乃自杀,魏以蜀宫人赐将士,李昭仪不辱自杀。禅不特愧于将士,亦且愧于妇人矣。

          历代通略 元 陈栎
          吴乃挟诈袭江陵,覆关侯。昧同仇之义,弱唇齿之势。昭烈不胜其愤,奋然伐吴,赵云、诸葛亮争之不能得,未几丧师,殂于永安。


          36楼2012-01-16 17:06
          回复
            叶八白易传 明 叶山
            而玄德死,关张死,赵云死,而孔明自将以出祁山,卒使英雄有满襟之泪,与然则君子于此奈之何。
            呜呼! 斯赵子龙所以艰难百战而求先主也。然则舜之於尧、禹之於舜、臯陶稷契之於禹、伊尹之于汤、太公之于武,幸之幸者也。孔明之于刘禅、陆贽之于唐徳、李纲赵鼎之于宋髙,其有良工之苦心乎。
            左氏兵法测要 明 宋徵璧
            张辽赵云出入敌垒,使敌披靡,以英风猛气自足慑敌,敌不敢害也,然非大将之道。
            西园闻见录 明 张萱
            故谋国利用众,持身利用独,用众所以为胜,用独所以为不败。郤克破齐,王翦伐楚,用众也。赵云文鸯,出入万众,单枪匹马,所向无前,用独也。
            增定二十一史韵 明 赵南星 清 仲弘道
            [昭烈起涿州。义结关羽张飞及赵云等]刘先主不特英雄已也,观其结关张于草莽,识子云(疑为子龙误)于座中。不忍取刘璋益州,不忍弃襄阳百姓。固己立心信义,志在安民者矣。
            新编汉唐通鉴品藻 明 戴璟
            汉中即虎牢之险,地有所必据,城有所必守而不可弃者也。故张飞击张郃以败其锋,赵云击曹操以败其后兵。而汉中之地,还复为备所取矣。
            读通鉴论 明 王夫之
            迨猇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老将如赵云与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冲主,以向北方,而事无可为矣。公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固不能自必也。
            向令先主以笃信羽者信公,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而徒流于猇亭乎?
            标题详注史略补遗大成 明 李纪
            余氏曰:昭烈以帝室国复,受天子之审诏......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迫事危而言不失道......合吴军之军人破曹操于赤壁,仗义兵伐刘璋于成都。用赵云而取汉中,遣关羽而攻樊城......
            洗心居雅言二卷 明 范檟
            玄德耻云长之衂,兴兵伐吴,盖忿兵也。且意周瑜死,吕蒙亡,吴臣悉非我敌。有骄志焉。赵云之谏,谓曹丕篡汉,当因众心,蚤图关中。不应置魏,先与吴战。义非不正也。而帝不悟......鱼水如孔明而不与筹帱幄,宿任爪牙如子龙而不与董戎行。秦宓天时之陈,黄权先驱之计,皆摒而不纳,直谓东吴易与耳......
            卧龙街三义阁记 明 陈仁锡
            为伐吴之役,忠武可以不谏,赵顺平可以谏不听,万乘不得不冒矢石,猇亭不得不败。
            古今人物论 明 程敏政
            或曰:昭烈伐吴,乃千古之失策而孔明略无一字之谏。当时武臣若赵云者,乃有“国贼曹操,非孙权”之言,然则孔明之智不足以及此乎?曰:非也。伐吴之失策,孔明谏之不听而昭烈悔之不及,人特未之知耳。何以知孔明之谏?孔明之初语昭烈曰:“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孔明之初意如此,后来之谏可知矣。何以知昭烈之悔?永安之昭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家,终定大事。”且昭烈方败于孙权,其惭愤以图再举,不言可知;而托孤之际,乃舍权而称丕,意必孔明之谏有如云(注:赵云)之言者,故昭烈至是乃悟其言而深恨始谋之不臧也。曾是而谓孔明之智不足以及此乎?
            蜀汉本末序 明 方孝孺
            夫昭烈至仁厚,孔明之忠顺,固可以为君臣师表;而蒋琬、费祎、董允之治国,关、张、赵、马之用兵,与夫诸葛氏之有瞻、尚,关氏之有彝,张氏、赵氏之有遵及广,推其所由来,昭烈、孔明之事,盖有出乎区区功业之外、成败之表者。
            纲目续麟 明 张自勋
            据陈志是时张飞孙遵为尚书,随诸葛瞻于绵竹,与邓艾战死.。赵云子广为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阵战没。其忠义之节,与瞻尚同,(注:瞻、尚皆大书死之)皆不愧祖父者。虽不获大书,宜载分注纲目,略而不录,(注:如新莽迎龚胜时又请孔休 为国师休托病自绝亦不载)非所以励忠孝也。
            史疑 明 张应泰
            今一旦趣壮缪图魏,而曾不虑吴之拟其后。是时庞士元法孝直即物故,而老成名将如子龙辈,尚亡恙也。
            秋士史疑 明 宋存标
            先主有有天下之德,孔明有治天下之才,而无有天下之时,其终于鼎足不能一统者,非人谋之不臧,天也。如谓巴蜀并其地,高祖不从巴蜀起王乎?左关张右马赵,亦不可谓无将也。
            卧龙山人集 明 葛芝
            虽大臣如费祎董允,名将如赵云关张之属类,多奉仰成规,未闻有捐而不与之意。
            明无名氏读三国史答问 佚名{1}
            客问:“子龙,先主称曰,子龙一身都是胆。全以胆胜乎?”答曰:“还是识胜,非胆胜也。盖胆从识生,无识而有胆,妄耳狂耳,非胆也。何以见子龙之识?如赵范寡嫂,殊色也,无识者谁不贪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及成都即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与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又昭烈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 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又箕谷之役, 云有军资余绢,丞相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此皆卓识,非寻常将军所能及也。至其勒兵截江,得还后主,并当阳之役,义贯金石,谥曰顺平,岂谥美哉?”
            或问:“子龙严重,昭烈特使任掌内事,孙夫人骄豪,不至大肆,且当阳长阪,保护甘夫人以得无恙,后主两番失所,俱得子龙抱持。若子龙者,真可托妻寄子之人也。”答曰:“亦其赵嫂一事,有以感动先主,故信心不疑,得臻大美。噫!丈夫何可为尤色所压哉?子龙真吾师也。”
            {1}明清各家演义批评本多有引。


            38楼2012-01-16 17:11
            回复
              鉴评别录 清 黄恩彤{1}
              书先主而因及关张而并及赵者,蜀之立国始于先主,而关张佐之,赵亦同功一体之人也。
              当时与先主同肝共胆者,关张而外,次则子龙,然魏臣程昱称关张为万人敌而不及赵,殆威名犹有轩轾欤。
              不以蜀为可以偏安而志在定天下,不以田宅为可以任据,而推以安蜀民,顺平之言何其大哉。
              {1}又黄恩彤作《三国书法》载当阳长阪事,言“云免后主于难,功之大者也,故特书之。”
              兼济堂文集 淸 魏裔介
              赵子龙论 论曰:昭烈崛起涿鹿,提一旅之师,崎岖于曹孟徳、袁本初、刘景升、吕奉先之间,卒能三分鼎足,创业西南。文武佐命,自以诸葛关张为先。然吾观赵顺平,大节磊磊,非特名将,诚可谓古之大臣也。当阳长阪之役,非顺平则阿斗母子不免于厄;北山之战,非顺平则不能有汉中。故昭烈称之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余谓胆者,忠义之聚也,非忠义发于性生,乌有如是之胆哉。而其不欲居成都田宅,引霍去病之言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故土,乃其宜耳。又其谏先主东伐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谓宜早图关中,因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其识尤伟。惜先主违谏自用以致败衂,王业中颓,良可叹也。倘用顺平之言,舍孙权而取关中,秦陇响应,汉室可兴矣。盖先主生平颇有知人之明,而用兵之识,暗于时势权谋,故其自将也,往往致败。而顺平之将略,亦未竟其所长。然先主能知顺平于微贱,以是终身感契,得自奋发,史册功绩,焜燿古今。陈寿以为灌滕之徒,果其俦乎。
              古乐经 清 文应熊
              [争汉中遇曹]与李广之遇匈奴略同。
              [谏伐吴]顺平有此深识,岂惟战将哉?观赵云之言,知此时鲁肃而外,吴无人矣。江陵之取,吴蜀不睦所由,同灭与魏也,恨哉。故予最不取阿蒙之才,而亦不著其战。
              历代名臣传 清 朱轼(可亭)、蔡世远(清雍正四年刻本){1}
              论曰:云与关张及马超黄忠,号五虎将。陈寿以其强挚壮猛,比于灌滕,此未足以尽云也。云智深而量雅,其应对公孙,有寇恂答使者之辞令焉;其结托昭烈,有邓禹游京师之先见焉;当阳之保护,过于麦饭豆粥之勤;汉中之权略,捷於转车张帜之巧;荐夏侯兰而不自近,岑彭之言韩歆可用,马武之不将旧部曲也;却赵范之婚,辞田园之赐,祭遵之忧国奉公,吴汉之怒妻子多买田宅也;要其訏谟硕画,尤在谏伐吴数言,盖与武侯平生用兵大指相类。使之尚在,大将军之任,不以属文伟伯约矣。
              {1}又朱轼《史传三编》云:故孙膑减灶而虞诩增灶,赵奢增垒而赵云开垒,虚实强弱之形,兵事固倏忽而异变也。
              读史兵略评释 清 胡林翼撰 刘瑞符评释
              谓其胆大,能以孤军折操大兵也。
              评:赵云将数十骑而遇曹操大军,前突其阵,此以进为退也。既入营而大大开门,偃旗息鼓,此张势示强也。操兵疑其有伏引去,云自后以强弩射之,雷鼓震天,此又张势以惧敌也。操兵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以为赵云所惧,不战而自溃败也。
              评:三国之势,曹魏最强。刘备果欲兴复汉室,当先联孙吴以制曹魏,故赵云谓为上策。诸葛亮在隆中,亦尝语备吴可为援,而不可图。然刘备耻于关羽之没及荆州之失,怒而兴兵,先行伐吴,策之失也。
              西招图略 清 松筠
              [出奇]一皆因敌变化奇正迭用也。若子龙之开门却敌:汉昭烈既遣黄忠斩夏侯渊,曹操来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黄忠谓:“可劫取,”并以子龙兵随往。过期不还,子龙将数十骑出营觇之,猝与曹遇,为其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阵,且斗具却,魏兵散而复合。子龙既还,趋营,而别将张著被创。子龙复驰马迎著归营。敌追至,时沔阳张翼在子龙营内,翼欲闭门自守,而子龙更大开门,偃旗息鼓,操将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死者甚多。明日,昭烈至营,视昨日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盖子龙用兵与武侯相类,营外早伏劲弩,是动止惟慎也,无论敌进与退,必为所败。


              40楼2012-01-16 17:14
              回复
                民国
                三国论 民国 陈迫强
                然当时贤才亦不为少。惜英雄无用武之地。又与表及其子琮不相得闻曹军至不获已弃樊走当阳。苟非张翼德霸桥横矛断其后及一身是胆之赵子龙抱弱子护夫人。则长坂之难几于不免岌乎。
                矫矫虎臣,有若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折冲御侮。
                通鉴纪事本末书后 民国 陈衍
                案,陆贾有言:天下危,注意将。蜀之立国,无一日不在危中,而将才衰乏。入蜀后,有日减,无日增。以立国且难,况欲以伐人乎。蜀惟关羽、赵云,差足语大将,张飞、马超,犹战将耳。羽则骄而忮矣,云则老矣。猇亭一败,国之精锐,尽于夷陵。
                《东汉文统》引邵(?)元祯曰:余谓子龙不特有将略,实有相才,当昭烈耻云长之没,欲伐孙权,云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虽毙,子丕篡立,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东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良策也”此等议论俱从学问中出。
                越南新志 民国 梅公毅
                为将之道,胆欲大而心欲细;胆大则勇,心细则智,所以能战胜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败涂地。三国时将材,可当此者,魏之张辽,汉之赵云而已。张辽营中,忽有反者,辽令不反者安坐,未几,其乱自定,此深知反者必系少数,但使不反者安坐不动,彼反者即无所混逞矣,此心细也。孙权突以大军攻合肥,辽之守军,不及敌兵十分之一,倘不出战以先声夺人,则困守而救不至,此自毙之道;自经辽掩袭,几获孙权,有此一役,使吴人丧胆,而合肥遂可徐守,以待魏之援师,此胆大也。赵云汉水之战,因黄忠劫魏军之米,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兵大至,云反前突其阵,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偃旗息鼓,魏兵疑有其伏而引去,此亦胆大而心细,有以致之。故次日刘备至云营,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为胆也。”诸葛亮街亭之败,诸军皆狼狈而回,云军则身自断后,军资什物,均无所弃,更非胆大心细者,不能致此。至刘备初得成都,欲以田宅分赐诸将,而云谏止之。荆州既失,备欲伐吴以复雠,云谏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是则更识大势,明大义矣。使守荆州之任,由云当之,未必失业。曹操戒夏侯渊曰:“将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诚知言哉。


                44楼2012-01-16 17:20
                回复
                  《史鉴节要便读》 清 鲍东里
                  蜀汉昭烈,涿人名备,帝室之胄,欲伸大义。三顾卧龙,聘莘何异,关张二臣,谊深同气。
                  不背刘表,信义愈明,与吴合纵,赤壁功成。从吴借荆,袭璋取益。夺操汉中,赵黄之力。
                  方国伐操,权乃袭荆,临沮既陷,恸丧虎臣。闻丕篡位,为献发丧,始称尊号,即位武担。
                  兴师南伐,败绩猇亭,永安晏驾,顾托得人。后帝名禅,任专贤相,五月渡泸,心战为上。
                  蛮不复反,吴好亦修,一意讨贼,内顾无忧。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汉烬不炎,大星忽坠。
                  继其相者,蒋董与费,皆无能为,卒于其位。维出无功,复因谗废,黄皓弄权,陈祗骤贵。
                  阴平失守,国灭于魏,君统二传,四十三岁。
                  读三国志 清 柯振岳
                  青虹入殿赤符熄,分裂山河号三国。丈夫济世患无才,有才失身堪太息。
                  当日关东起义兵,只有孙曹足抗衡。竖也横死策夭折,荆州一隅困斗争。
                  阿瞒河洛经营早,袁吕纷如落叶扫。唾手神区旦夕间,吁嗟昭烈依人老。
                  龙蟠凤逸尽飞扬,不谒曹公愿莫偿。号令情知非出帝,虚名谬喜附勤王。
                  就中最是荀文若,帷幄运筹王佐略。为汉不忠魏亦疑,白首子房竟焉托。
                  天下英雄惟使君,地无尺土孰为群。武侯眼自高四海,卓识吾还爱赵云。
                  将军帝室之裔胄,国贼曹操权可宥。大义昭然日月光,俯视余子真鸟兽。
                  纵使偏安阻益州,汉家正统系炎刘。顺逆不论论成败,今古人才貉一丘。
                  海珊诗抄 清 严遂成卧龙岗访武侯草庐(明宜德中就庐址建祠春秋以祭)
                  世尽眜大义,卓哉赵顺平。
                  大邑子龙庙七律两首 田酝可(诗作于五十年代)
                  白发雄姿尚俨然,岭云祠草碧于烟。松坡落照风尤烈,碣点苍苔篆自妍;
                  百代声威齐颇牧,千秋胆气壮山川。伐吴一谏关成败,难阻君王下峡船。
                  蜀汉防羌此驻师,至今山下有遗祠。雄才不为公孙用,胆气惟应先主知;
                  岭上风云犹作阵,庭前树老欲无枝。墓旁烈士新成冢,景物生辉胜昔时。
                  已未春初重谒汉顺平侯祠 当代 魏尧西
                  锦屏山下葬将军,及史犹疑补阙文,堂庑空存英气泯,龙藏于野抑藏云?
                  和魏尧西谒汉顺平侯祠 当代 卫复华
                  重游古庙吊将军,何处能寻旧碣文,人事沧桑俱一样,门栏徒椅望流云。
                  游子龙庙 卫复华
                  汉将英名在,陵园半已芜。寻芳探小径,访古问鸿儒。
                  阁自因山矗,洲原入水苏。难得酬众望,一起旧宏模。
                  咏史为鉴 当代 方旗
                  身后生前遭不平,关张之外论门庭。荆州若与将军守,吴魏岂能连手成。
                  一身英气勇超群,严谕三军活赵云。偏是刘郎等闲视,关张马赵有区分。
                  智勇双全赵子龙,桃园结义仅三名。将军汗马勤王室,难与关张列等同。
                  久随先主立奇功,未拜桃园终不行。冲陷折关子龙事,征吴何拒赵云声。
                  


                  47楼2012-01-16 17:25
                  回复

                    重修赵子龙庵记 清 辛良器
                    余观古来瑰文玮武之士,啧啧史籍者,后人乐得其迹而传之,往往有实无其迹,而袭侜为美者,宁有鸟影遗声而陆沉勿问者哉?安邑古无飞来峰,余下车之年,溯流赴澧,去城三里许,望其岸次,郁林密箐,虮然惟隗,有如刘禹锡所云“银盘”、“青螺”之意。
                    讯之,佥曰:此汉将赵子龙以武溪毒淫,移纛指戈,取道安邑时积篑而营之之故址也。今数百年,铜驼会在荆棘中耳。且其下不数十武,有金鸡冢,相传为汉伏波将军鸡鸣度关处。又其数武,则高僧屈弥高之墓在焉,石塔俱存。又其北畔有刘娥墓,其阿父曾秉铎邑中,旧有虞兮墓田之例附祏于庵中。夫此皆奇迹也,皆奇迹之足传者也。或曰:此兵燹之后,因虎而蘙,今因蘙而益虎耳。余笑而语之:赵子龙浑身是胆,岂以地见夺于菟哉?假令其堂楹璀灿,香火峥嵘,金波罗行当北渡矣。于是方村之内蕴崇者束炬而治之,不数日而斩木通道矣。
                    余乃捐俸重修。数月之间,屠苏钟鼓铿然考击。庵成,余与二三子跻峦而班荆焉。其林风稍月,山间湖上之致,宛然高卧百尺,振衣千仞。时也二三子相与带鞴鞠跽而饮,酩酊蹲舞而还。栏街《白铜鞮》,往往拍手则甚矣。山水须眉,存乎其人与后世登临者之手眼也。
                    重修赵常山庙序 清 王之佐{1}
                    尝读古名将传,而知常山公之为人也。其行必出于侠,而功必建于奇。至今读其书,未尝不想见其人,每思所以亲炙而礼貌之也,其道无由。
                    乃天子龙飞之三载,予来知此土,过俗所谓子龙庵者,云为公长坂鏖兵时所经临之地。夫公时以枝枪单骑抱婴儿,孤军深入百万师中,所向莫敌,卒保后主于无恙,而体亦竟完。迄今千年来,犹令志士生色,即在在庙食,亦所宜,然惜大地之不概见也,典亦甚缺矣。而乃于湖湘僻澨,尤见苍松翠柏于荒烟茂草,能不愀然慨古耶。兹者第存茅茨数椽。岁久剥落,而庙貌犹凛凛也。
                    嗟!嗟!汉季名将众矣,往往才不如德。间有存之而不皆传,传之而不皆久者。关夫子之下惟公一人,岂非其忠烈之概,有以相深于千百年之内而不知觉欤。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庙之存不存也,而予尤必以区区之念为之一构者,盖有慕之而不能自已,犹之乎慕关夫子之为人,而共仰止于无穷也。敢为先施,以为诸人劝。
                    {1}据安乡人李章甫言,王之佐将随任病故的女儿葬于庙旁。


                    49楼2012-01-16 17:27
                    回复

                      地方第三 县志一
                      同治辛未正定县志
                      县之来龙,发祖恒山。冈峦重叠,自阜平、行唐、灵寿至孔村入境。蜿蜒起伏,南行至曲阳,集发小鸣泉、大鸣泉。又西南行至雕邱,沙冈复起,绵亘于城之北,抱城之西,绕城之东,为城之外沙,此正脉也。其旁脉,上接灵寿白马冈至白店村入境,东南行至邵同村,冈尽而伏,至雕邱复起。与正脉合,郡之所以名恒山也。
                      滋河亘其北,滹沱绕其南,柏棠河带其西,旺泉河抱其东,滹沱西南坡为外岸,迥水堤为内岸,护城河为内堂水,山迥水绕气足神完。
                      面临滹水,背倚恒山,左接瀛海,右抵大门。正定表山带河连属三十余城,山水秀丽,邦鄙平夷,当燕赵之冲,雄于河朔,为京师辅郡,南北襟喉之冲。
                      常山故城在正定县东南本汉九门县。
                      坛庙
                      赵将军庙 祀汉顺平侯云。旧在南关滹沱河北岸,移建于城东北隅草场。道光六年,移建于关帝庙东,知府金洙为记。同治四年,与关帝庙一并重修,春秋二仲与关帝同日祭。
                      改建赵将军庙碑—-金洙
                      天下人虽乡愚妇孺,无不知古有赵子龙将军,亦无不知将军为常山正定人。往往夸耀将军征战事与枪马雄猛之状,如目观者。然而正定人犹尊奉亲爱,为其乡先贤最,树丰碑于闉闍,题曰:汉顺平侯故里。四方宾旅驱车往来,为之肃然敬而式之。及问侯之庙安在,则久废于霖潦或不能指其处。予恭守兹郡,访求遗址,得之城内东北隅。乱流业莽不可翦辟,时方葺修关帝庙。因度地庙左捐俸戊材,建新祠焉。侯虽生长正定,早去乡里,于天下豪杰驰逐。当公孙瓒时,持兄之服,暂归故园。旋委贽昭烈帝,相从而南,长驱入蜀,无以家为,故后人称其武功,而未稔其行己之大节。旧庙有康熙间余君所为撰论刻石,据陈志裴注补缀成,文虽叙言未详,而事迹粗具。揭诸新楹,俾乡人诵而传之。知侯奋身卫主,危险不二,有如是忠;拒色纳绢,纤分不私,有如是正;料敌制胜,保师全名,有如是智如是勇。及其辨国贼,谏伐吴,则明且违也;还成都民宅,荐同里夏侯兰,则仁而公也,岂徒以斩将搴旗为侯重哉?
                      侯与关帝并心协力恢复汉祚,勋德之盛,足以骖靳而肩随之。兹之殿宇比邻,于礼仪义为称。侯常自言须天下平,各返桑梓,归耕本土。呜呼,其志不遂矣,乡之人伏腊瞻拜,操鸡豚祝酒浆,相与说侯之为人,而奉以为宗法。则侯之神,固凛然常在斯也。是役也,合郡文武,出资助工,而总兵官舒公前在保定醵金尤多,正定县令赵君躬督绅士始终,其事后之,官若民必能保之,勿替矣。庙成,勒石记之,撰迎享送神之曲使各以祀焉,其辞曰:恒之山兮巍巍,侯去蜀兮不归。溯我心兮蜀江水,侯归来兮五千里。乘灵风兮渡滹沱,絷侯之马,弢侯之戈,新宫兮嵯峨,进椒醑兮乡味骈罗,侯不醉兮将待何。魏台吴馆兮今逝波,(迎神)君臣鱼水,友熊虎兮,维帝维侯。汉硕辅兮,神堂毗倚。联樽俎兮,愉愉衍衍。式歌且舞兮,帝为之宾而侯为之主兮。侯毋上升,乐乡土兮。福我乡人,万万古兮。(送神)
                      顺平侯祠——赵文濂
                      桑梓归耕愿未酬,驰驱戎马为安刘。功丛长阪坡前建,祠自滹沱水畔留。
                      箕谷勋名超众将,乡贤俎豆重千秋。岁时父老瞻依近,栋宇移邻汉寿侯。
                      顺平侯祠——王世弼
                      神威巴蜀著,此地拜将军。庙貌今朝焕,勋劳昔日闻。
                      汉家当未造,海内煽妖氛。秀毓滹沱水,才空冀北群。
                      心输昭烈帝,功类望诸君。敌忾忠贞竭,从戎战斗纷。
                      托孤长阪路,沈甲锦江濆。箕谷兵缠退,荆州乱孔殷。
                      中原须挞伐,江表复纷纭。仇在田休间,兵运鼎愈分。
                      陈词摅伟略,勒绩纪鸿文。剑阁遗踪托,常山旧德薰。
                      有祠供俎豆,无地吊邱坟。杰构门临水,高风社祀枌。
                      披图形宛肖,释菜意惟勤。骏望关张并,同铭不世勋。
                      赵子龙故里——刘秉琳
                      有谮子龙于昭烈者,抛手戟击之,其君臣相得者岂偶然哉。时人议以田舍分赐诸将,子龙驳之,其忘家忘身者,匪直一将之胆也。昭烈伐吴,别传载子龙之谏。武侯伐魏,后表惜子龙之亡。当日在蜀,固大有关系矣。
                      荆蜀都闻将略长,威声一振自当阳。心精早识真英主,胆大原包小战场。
                      谏上如逢法正在,出师惜与邓芝亡。成都盛日无旧舍,名并常山重故乡。


                      50楼2012-01-16 17:29
                      回复
                        乾隆大邑县志
                        祀祭汉顺平侯庙
                        汉顺平侯赵将军,字子龙,墓庙旧时未入祀典。国朝康熙间,邑令李德耀详宪批允,附载大邑祀典之内。(于戊祭日致祭)
                        祝文:维神浑身是胆,义勇凛然。昔扶汉祚,今奠全川。兹值仲春(秋),理应礼祀。尚飨!
                        陵墓
                        蜀汉顺平侯,镇东将军赵子龙墓 在县东郭一里许银屏山下,其於东路道旁竖有丰碑。
                        文记
                        汉顺平侯赵将军墓祠碑记 李德耀[1]
                        汉镇东将军墓者,汉顺平侯镇东将军赵侯,讳云,字子龙,以寿终,其君臣寮佐,瘗其遗骸于兹山[2]。虽然,将军在当日,固不自有其身者也[3]。惟不自有其身,故能搴旗斩将,百战称雄。当阳长阪,保幼主于万死一生中。迨后昭烈托孤于白帝,衍其祚于一再传,非将军曷以有此。乃将军不自有其身,而卒以其身恢疆慑敌[4],髦年正寝,马鬣遗封[5],传之千载,是非其忠贞贯金石,揭日月。有以致之欤!后世征人游士,以及田夫野老,往来瞻拜其下,吊古兴怀者,盖不知凡几。一旦金戈铁马,骚动川原,而画栋成灰,良田皆棘,而将军墓垄,亦寂寞荒烟蔓草间,良可悲夫!不宁惟是,当兵火未经之前,青山对峙,有望军楼[6],相传为将军镇此时阅兵处。曩者,城北皆有祠宇,岁时伏腊,游观之趾相错,其系邑人之思者为何如也!惜无能一一兴复之。而松楸在望,露濡霜降,伤心华表鹤来,又乌能已矣。今予为知县,捐俸经始,子来之谊,自在吾民。惟是泽鸿甫集,鼛鼓弗胜。爰思兴之,乃出俸金廪粟,雇倩工匠。邑曹胡君琏躬亲监督之劳,先为修筑坟茔,一切倾颓,仍旧完好,复建祠三楹,拜庭一宇。又念将军之功,历代崇祝,虽圣天子且春秋赐祭,苟蒸尝弗举,亦有司过也。具其状上请学宪张公含辉、臬宪宋公可发、藩宪金公俊,总督部院带管巡抚蔡公毓荣,佥曰:可。于是春秋祭祀,永著为例。顾将军之灵之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往而不在,将军不自有其身者也,宁必于身所归藏而右享之。然而陟降庭止,非神之必在乎是,而蔒蒿凄怆,僾然慨然,自出乎众志之诚,而莫之能止者。因祠落成,列其事之始末,勒于贞珉。虽然,榛芜乍辟,榱桷略具,若夫踵事增华,是有望于后之君子。时康熙十年辛秋九月。
                        [1]镶白旗人,清康熙十年大邑县令
                        [2]寮佐:属官。瘗:埋葬。兹山:银屏山,古称锦屏山。
                        [3]固不自有其身者也:本来不把他自己的身体视为私有的。
                        [4]恢疆:恢复疆域。慑敌:威慑敌人。
                        [5]髦年正寝:寿终正寝。马鬣:马颈上的长毛。遗封:前人坟墓。 马鬣遗封: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指坟墓。
                        [6]望军楼:在县东三里山中,相传为赵云镇守此地演兵之所,今不存。
                        平云亭记——-但像琦(本姓胥,字修儒,好益亭,大邑县人,康熙年间岁贡,曾任冕宁县训导)
                        ......凭槛而东,遥望华阳故园,如在云间。近睇赵侯丘垄,松楸蔚茂,华表依然。吊翊汉佐之勋,至今犹啧啧人口。
                        平云亭记——齐骙(字威如,号柱峰,大邑县城南门外王堂庙人,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举人。曾任新繁县教谕,松潘厅教授和云南同考官)
                        事物之兴废,何常之有?当其兴也,莫之为前。荒烟蔓草中,忽然亭榭翼然,或以为地之灵,人之杰也。及时移世易,而樵子,牧童,歌吟上下,几忘其所以兴矣。如邑北关外,行不数武,有静惠山,端平拱峙,一邑之气脉关焉。相传汉将军子龙赵公筑台於此观兵,千百年间,未有起而兴之者。历唐及宋,有范文忠公,倘佯於此,建其亭名曰平云。登台而望,烟火万家。绿野前,顷斜江,乾溪襟带交流,诚足以娱心志,悦耳目也。乃一顾而虚,再顾而虚。鬼磷瓦砾,虽颓垣断桷,无复有存,第山以人传,亭以名传焉耳。今邑侯张公,访其故址,建其亭,仍名之曰平云。复塑帝君之像,朱衣之神,以供香烟。且邑侯王公,宋公,更补葺而修培之。夫盈虚消息,亦常有也。乌知后之视今,不知今之视昔乎?余曰:汉将军为观兵而建。事过境迁,兵罢则已,吾固知其必废也。范文忠因倘佯而构,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孰为之继美?若兹诸贤侯之所建,非一时一己之事,实识远而见大也。夫帝君以一十七世衡文天上,广嗣人间,其灵昭昭也。仰观者咸生敬畏。可以发人至性之真,起人好恶之诚。接踵而来,匍匐而谒,不敢漫为游观之所。一兴而不废,盈虚之数,不得而拘之也。则兴废虽无常,而兹之亘千古而不替者,自见其有常也。后之君子,亦将有感于斯文。


                        53楼2012-01-16 17:33
                        回复

                          拜汉顺平侯子龙赵公墓——王俅士,明朝举人,邛州人
                          公随汉去千余载,石碣长流汉篆文。王室偏安亦定数,吾君有子信殊勋。
                          星罗雾岭横身胆,水下岷江报国心。萧瑟秋风还憾否?于今长坂寂无人。

                          子:指赵子龙
                          星罗:谓赵子龙镇守大邑,营寨布列稠密像天空的星星那样
                          水下岷江:喻赵子龙忠心报效蜀汉,如岷江水发,一走千里浩荡。
                          谒汉顺平侯子龙赵公墓——宋载(乾隆年间邑令)
                          虎将群推汉代良,屏山(耒昔阝)水共苍泱。
                          祚延后主身归蜀,威振高风胆自张。
                          自昔旌旗悬细柳,于今烟雨锁垂杨。
                          我来酹酒凭空望,独把勋名吊夕阳

                          屏山(耒昔阝)水共苍泱:赵子龙的美名如山之高,如水之长。
                          自昔旌旗悬细柳:县北里许静惠山昔公镇守斯土。汉周亚夫曾驻军细柳。军营纪律严明者为细柳营,比喻军纪严明的赵子龙军营。
                          题顺平侯墓——叶鉴(字慕庵,昆山人,今江苏)
                          银屏高耸墓周环,汉将英风尚可攀。百战全身扶赤帝,一坯埋骨近青山。
                          精灵想像松楸畔,胆气长留天壤间。叹息人亡移国祚,至今留憾水潺湲。
                          题顺平侯墓——金锡类(山阴人)
                          赤手曾携六尺孤,南阳心迹已同途。公忠早定三分业,胆气长留百战躯。
                          铁甲沉腥鱼鸟憾,青山埋骨葬榛芜。武侯灵爽遥相接,想见风云起阵图。
                          题晋原赵子龙墓 –------张凤翥(浙江上虞人,戌辰进士彭山县令)
                          晋原飒飒英风吹,子龙墓田高崔嵬。三国君臣若膻聚,不逢龙准将安归。
                          军门一见重委讬,同床夜语德岂违。弃瓒绝绍事真主,义师惨淡荆门旗。
                          奋臂独携赤帝子,千里受命宁辞危。长戈跃马经百战,怀中不泣呱呱儿。
                          呜呼!
                          汉家山川剩蜀土,再传犹赖将军武。武侯鞠躬力已疲,将军百战情弥苦。
                          长江浩浩不复东,犹忆将军截江横槊之沉雄。
                          楼樯倏已尽西行,顷刻顾盼嘶长风。灭璋擒颜蜀土定,鼎足不敢窥汉中。
                          可怜将星中道陨,武侯继殂国祚空。降幡一片出巫峡,英灵泪洒啼鹃红。
                          至今墓土精未撼,青山漠漠云霮霮。长楸永日洒英风,千古埋骨不埋胆。
                          谒汉赵将军墓——萧惟燿(天全州知州署邛州知州,孝感进士)
                          汉衰逐鹿最多雄,我爱将军名节终。义后桃园堪作季,情先鱼水将无同。
                          三分故国山河在,百战余威竹帛空。欲按行营惟芜垄,长留松柏响悲风。
                          秋日谒汉顺平侯子龙赵公墓——张城
                          英风秋共肃,驻马望银屏。冷雾藏元豹,长松下海清。
                          报刘延汉祚,全体慰亲灵。忠孝昭千古,精魂动日星。
                          秋日谒汉顺平侯子龙赵公墓——宋纪勋
                          屏山秋倍肃,古墓汉元戎。劲草寒威逼,疏林爽气通。
                          宝戈挥电影,羽扇近山风。长坂鏖兵日,何尝有厥躬。
                          志成,赋长句五十韵——-宋载
                          ......
                          银屏风烈合静惠,自古勋绩常烂然。 


                          54楼2012-01-16 17:34
                          收起回复
                            同治临武县志
                            卷之三十四 武功志
                            献帝建安十五年,先主收江南,以诸葛亮为军师守军将,督桂阳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公以桂阳郡所统临武等县边於南粤,乃表赵云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招慰临武诸县,以制南粤。先是,桂阳太守赵范出降,范有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以同姓,不纳。人劝之,云曰:“范迫降而,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故郡邑民服云智勇,相率迎降,终无叛意。
                            栾城县志
                            汉顺平侯赵将军庙,在南门内。按将军本常山籍,栾人慕其功立庙奉之。《鸿泥日录》谓,乃晋商所为。额题“赵老爷庙”,嘉庆中重修,易今额。
                            


                            61楼2012-01-16 17:42
                            回复
                              地方第三 通志二
                              畿辅通志
                              卷七十二 赵云
                              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先主为曹操败於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云抱后主,保护甘夫人,皆得免。忠勇特著,后以平川功封永昌亭侯,累迁镇东将军。卒,谥顺平侯。次子广,以战死节。
                              河南通志
                              卷四十八
                              五忠庙 在伊阳治西南,祀三国时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禹州
                              五虎庙 在宻县东五十里,三国时关侯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破曹操於此。后人为之立庙。
                              卷四十九
                              赵云墓 在府城南三十里。云,蜀汉将军。
                              湖广通志
                              卷二十三
                              子龙书院 在桂阳州东鹿峰下,因赵云驻此故名。久废。
                              卷二十五
                              英祠 在芙蓉山南,汉赵云立营于此,因庙祀之。宋进士黄照隣为立碑。
                              四川通志
                              卷六 赵云
                              字子龙,常山人。始事公孙瓒,后随先主,任主骑。及先主为曹操追于当阳长坂,云抱后主,并保护甘夫人,皆得免。迁为牙门将军。率兵取桂阳零陵诸郡。及攻刘璋,云与张飞等溯江西上,平定郡县。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
                              后主建兴五年,随丞相亮驻汉中。亮令云与邓芝往拒曹真,兵弱敌强,失利箕谷。然能敛众,固守不至败衂。七年卒,谥顺平侯。
                              卷二十五
                              静惠山 在县北一里,一名东山。上有平云亭,相传蜀汉赵云所筑。
                              卷二十八上 雅安县
                              顺平侯庙 在府西南,祀汉将赵云,清溪县亦有之。
                              顺平侯庙 在大邑县东二里,蒲江县亦有之,祀赵云。
                              二公祠 在清溪县西坡山顶,祀蜀汉将赵云姜维。
                              卷二十九上 汉赵云墓 在大邑县东二里,有石碑,上刻汉将赵子龙之墓。
                              蜀中广记
                              卷十三
                              静惠山 一名东山,山下土城相传是蜀汉将军赵云筑,盖云尝防羌于此,有云墓及庙存。
                              卷三十五
                              方舆胜览云 黎城中有汉越嶲太守任贵、蜀汉姜维、赵云、马忠诸祠。
                              卷六十九
                              刀剑录曰:蜀章武元年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一备自佩、一与太子、一与梁王理、一与鲁王永、一与诸葛亮、二与张飞关侯、一与赵云。
                              陕西通志
                              卷七十七
                              三月,曹操出斜谷,赵云击其军,败之。夏五月,蜀主取汉中。
                              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阵,且鬬且却。公军散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鼔,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擂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沔县志,汉中府志同)
                              云南通志
                              卷十五
                              五灵庙 又有三国汉镇军将军赵云,亦附祀于内,为碧山土主。
                              云南志胜
                              国初。黔王重建易今名,祀周厉王谏臣唐葛周三人,隋嘉州守赵昱,蜀汉将军关羽赵云。
                              云南图经志书 明 陈文景泰卷十
                              重修五灵庙记 壁山,盖蜀汉赵将军子龙,意尝偕孔明南征,有功德于此而崇祀。
                              新纂云南通志 民国
                              六年,爨习官偏将军爨习《诸葛武侯集》:街亭之败,亮请自贬。偏将军爨习同请自劾。
                              案:爨习以滇边大姓之人,得与武侯、赵顺平侯、蒋恭侯列名一疏,且永附名于《武侯集》中。可谓荣矣。
                              滇黔志略 清 谢圣纶
                              又诸葛元声《滇事纪略》云:“建兴三年五月,武侯渡泸水,进征益州,从征自赵云、魏延外,如张翼、王平、句扶及云长少子关兴即关索,尤以骁勇前驱,多建奇功。”


                              62楼2012-01-16 17: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