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my龙子吧 关注:82贴子:7,029

这货是理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货是理综。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01-15 13:45回复

    物理 黄金代换公式 gR^2=GM
    生物 叶绿素实验 碳酸钙的作用是保护叶绿素 二氧化硅是为了增加摩擦
    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化学 玻璃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IP属地:北京2楼2012-02-04 22:46
    回复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让你拿满分(全)


      IP属地:北京3楼2012-02-04 22:52
      回复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IP属地:北京5楼2012-02-04 22:53
        回复
          实验三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 制片 低倍观察 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IP属地:北京6楼2012-02-04 22:54
          回复
            实验五 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考点提示:
            (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六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步骤:
            (1)提取色素 研磨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 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考点提示:
            (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
            绿色、最好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 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 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 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
            (8) 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 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
            (9) 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
            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
            (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
            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IP属地:北京8楼2012-02-04 22:55
            回复
              实验七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4、结论: 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质壁分离复原
              知识概要:制片 观察 加液 观察 加水 观察
              考点提示:
              (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
              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
              (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 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 动物细胞会吗? 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
              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2) 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 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IP属地:北京9楼2012-02-04 22:56
              回复
                实验八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6→CO2 + 12H2O +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装置:(见课本)
                3、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IP属地:北京10楼2012-02-04 22:56
                回复
                  实验九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讨论:(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
                  


                  IP属地:北京11楼2012-02-04 22:56
                  回复
                    实验十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
                    (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3、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IP属地:北京12楼2012-02-04 22:56
                    回复
                      实验十一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 要求: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 方法: 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
                      3、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被调查人数×100%
                      4、讨论: 所调查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发病率是否与有关资料相符, 分析原因.
                      


                      IP属地:北京13楼2012-02-04 22:57
                      回复
                        实验十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培养酵母菌(温度、氧气、培养液):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
                        2、计数: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培养液厚0.1mm)
                        3、推导计算 4、讨论:根据7天所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推测影响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实验十四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2、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
                        


                        IP属地:北京14楼2012-02-04 22:57
                        回复
                          实验十五 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要求:(1)水族箱必须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2)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各生物成分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
                          实验十六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原理: 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步骤: 将含酚酞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正方体, 放入烧杯内,加入
                          NaOH溶液,10min后取出,用纸巾吸干,用塑料刀将琼脂块切成两半.观察切面,测量每一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
                          分析: 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也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结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限
                          制了细胞的长大。
                          


                          IP属地:北京15楼2012-02-04 22:57
                          回复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方法体系。
                            1、常用器材和**的使用方法。
                            NaOH: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 Ca(OH)2:鉴定CO2
                            HCl:解离或改变溶液的pH。 NaHCO3:提供CO2
                            滤纸:过滤或纸层析。 纱布或尼龙布:过滤
                            斐林试剂:可溶性还原性糖的鉴定。 碘液:鉴定淀粉。
                            苏丹Ⅲ、Ⅳ:脂肪的鉴定。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的鉴定
                            二苯胺试剂:鉴定DNA。 柠檬酸钠:血液抗凝剂。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 NaCl:配制生理盐水及其它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可用于动物细胞内液或用于提取DNA。
                            琼脂:激素或其它物质的载体,用于激素的转移或培养基。甲基绿:对DNA进行染色;
                            亚甲基蓝:用于活体染色或检测污水中的耗氧性细菌(细菌的氧化可使之褪色)。
                            酒精:用于消毒处理、提纯DNA、叶片脱色及配制解离液。
                            蔗糖:配制蔗糖溶液,用于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健那绿:对线粒体进行染色。 吡罗红:对RNA进行染色
                            


                            IP属地:北京16楼2012-02-04 22:58
                            回复
                              高中生物复习的十个常见误区
                              1. 认为变形虫的分裂生殖是无丝分裂。其实,变形虫分裂过程中有核膜解体、纺锤体和染色体形成等过程,是典型的有丝分裂。
                              2. 认为在生物体内所有的反应都需在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其实,在生物体内有些反应是不需要酶的,例如“水的光解”,只需光和叶绿素分子,没有酶的参与。
                              3. 认为试管婴儿是从试管中培养出的婴儿。其实,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即在体外的一定培养液中让精子与卵结合为受精卵,受精卵进行分裂,发育成一个多细胞胚,再将这个胚移植到母体培养,最终发育为成熟的胎儿。
                              4. 认为动物都具有线粒体。其实,蛔虫、绦虫等体内寄生虫不含线粒体,因为它们长期适应寄生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缺乏游离氧气的环境中,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5. 认为腺体都是内胚层发育而来。其实,汗腺、皮脂腺、乳腺、气味腺、垂体等腺体均由外胚层发育而来,肾上腺、精巢、卵巢等腺体却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6. 认为原核细胞中没有细胞器。其实,原核细胞内有核糖体,只是无其他细胞器的明显分化而已。
                              7. 认为人体的体液只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其实,脑脊液、胸腔液、心包液,消化液、汗液和尿液等都是体液
                              8. 认为酶都是蛋白质。其实,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酶可以分为三大类:①绝大多数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②有些酶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③有些酶是由核酸组成的。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9. 认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充当生产者。其实,已发现自然界中大约有500个种食虫植物(属于绿色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当它们捕虫时则以狰狞的消费者面貌出现。
                              10. 认为“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多倍体”。其实,多倍体应是“由合子发育而来的,体细胞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如普通小麦是六倍体,由其花粉经离体培育法获得的新植株,体细胞内虽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由于不是合子发育而来的,所以不是三倍体,而是单倍体。


                              IP属地:北京17楼2012-02-04 2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