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娘宛心》里面的慧明(也是我喜欢的人物之一)像急了巴金《家》里的觉慧的形象,他们追求自由的恋爱。都是最后离开那个有着自己伤心的大家庭的地方。 他们那同样的性格,不卑不亢,追求自己人生理想的信念!
巴金的《家》中也有三个兄弟,他们的性格也都不同。
看一下巴金《家》里的三个兄弟的形象:
在整个家中,觉新表现得非常矛盾,既受新学影响又不敢公然反对旧礼教旧专制,而觉慧在这方面则表现得义无返顾,无所顾忌。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兄弟间的这种差异呢?
觉新觉慧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觉新是大哥,以下依次是觉民和觉慧。父母亲早又由于克文一房是长房,年幼的觉新便自然担起了“承重孙”的身份,同时作为一家之主担负起照料上有继母下有弟妹的家庭的责任。觉新念书时候也深受西方新思想影响,同时在他的生活中也饱受旧礼教迫害:先是被迫不情愿的辍学,继是因家庭反对失去了深爱的梅,然后是爱妻被“血光之灾”的妄言致死.按理说,觉新 应该比觉慧更激进,更痛恨旧家庭旧礼教。但是,觉新是“承重孙”,是老大,是家庭的顶梁柱,同时又处在高公馆整个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众目睽睽下。在旧势力占主流的高公馆,觉新如果强烈抗争,其结果必将是导致守旧的其他房伯`婶们更明显,更有充分理由的责难与攻击。在这个时候,觉新为了弟妹的生活,为了自己这一房的安宁,不能不权衡利弊,“打掉牙和血吞”,换激烈的抗争为平和的“打躬作揖”。因此,觉新的作为尽管体现了长子和大哥应有的责任,但他却是高公馆里活得最累最痛苦最郁闷的少爷。
觉慧是老三,父母死时他还年幼,并未直接承担生活的重担。因此,旧家庭中的责难.排挤.艰难并未直接落到他头上。他反对旧家庭.旧礼教起源于书本知识的启迪,大哥不幸的婚姻和痛苦深化了这种认识,而鸣凤的自杀则直接刺激了他,增加了他反抗的勇气和决心。但更主要一点在于他是老幺,他对旧家庭的攻击和质疑,多被不屑一顾或懒得理睬。即便太激烈的言论引起了其他房的不满,人们也不会直接找他算帐,而会去向觉新“讨个说法”并向觉新施压。觉慧感受不到内中苦楚与利害关系,可以放开手脚,坚决反抗旧礼教.旧家庭,成为反封建的斗士,并最终在大哥支持下逃离旧家庭,奔向新生活。
对于觉新和觉慧的形象,巴老因起丰富的生活和阅历,刻画得真实.生动.感人。觉新和觉慧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因素作用的结果,但结合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我们会发现老大和老幺的身份差异仍是其中关键的原因。
这些也只是本人自己的观点 海豚的一滴泪 2006.9.29 14.51
巴金的《家》中也有三个兄弟,他们的性格也都不同。
看一下巴金《家》里的三个兄弟的形象:
在整个家中,觉新表现得非常矛盾,既受新学影响又不敢公然反对旧礼教旧专制,而觉慧在这方面则表现得义无返顾,无所顾忌。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兄弟间的这种差异呢?
觉新觉慧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觉新是大哥,以下依次是觉民和觉慧。父母亲早又由于克文一房是长房,年幼的觉新便自然担起了“承重孙”的身份,同时作为一家之主担负起照料上有继母下有弟妹的家庭的责任。觉新念书时候也深受西方新思想影响,同时在他的生活中也饱受旧礼教迫害:先是被迫不情愿的辍学,继是因家庭反对失去了深爱的梅,然后是爱妻被“血光之灾”的妄言致死.按理说,觉新 应该比觉慧更激进,更痛恨旧家庭旧礼教。但是,觉新是“承重孙”,是老大,是家庭的顶梁柱,同时又处在高公馆整个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众目睽睽下。在旧势力占主流的高公馆,觉新如果强烈抗争,其结果必将是导致守旧的其他房伯`婶们更明显,更有充分理由的责难与攻击。在这个时候,觉新为了弟妹的生活,为了自己这一房的安宁,不能不权衡利弊,“打掉牙和血吞”,换激烈的抗争为平和的“打躬作揖”。因此,觉新的作为尽管体现了长子和大哥应有的责任,但他却是高公馆里活得最累最痛苦最郁闷的少爷。
觉慧是老三,父母死时他还年幼,并未直接承担生活的重担。因此,旧家庭中的责难.排挤.艰难并未直接落到他头上。他反对旧家庭.旧礼教起源于书本知识的启迪,大哥不幸的婚姻和痛苦深化了这种认识,而鸣凤的自杀则直接刺激了他,增加了他反抗的勇气和决心。但更主要一点在于他是老幺,他对旧家庭的攻击和质疑,多被不屑一顾或懒得理睬。即便太激烈的言论引起了其他房的不满,人们也不会直接找他算帐,而会去向觉新“讨个说法”并向觉新施压。觉慧感受不到内中苦楚与利害关系,可以放开手脚,坚决反抗旧礼教.旧家庭,成为反封建的斗士,并最终在大哥支持下逃离旧家庭,奔向新生活。
对于觉新和觉慧的形象,巴老因起丰富的生活和阅历,刻画得真实.生动.感人。觉新和觉慧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因素作用的结果,但结合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我们会发现老大和老幺的身份差异仍是其中关键的原因。
这些也只是本人自己的观点 海豚的一滴泪 2006.9.29 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