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区
@水色流岚日本至今不能生产高性能炮钢,所使用的坦克炮神官毛坯和内膛加工均是由德国工厂进行生产,这个车所用的依然是沿袭了90坦克的L44坦克炮,没有任何突出之处,而在弹药方面,日本更是技术匮乏,至今依然在组装和使用德国DM23和33,从历年国际武器交易信息看,没有进口新型弹药的合同,所以说这个炮的穿深依然是500级别的,这个深度,面对周边国家的三代车,说它打不动说错了吗?其次,日本虽然没有公开其装甲技术,但是其整体水平还停留在非约束状况,日本也承认90式坦克的防护仅仅是位列世界中流水准。日本在本世纪初提出要研制以钛合金和碳纤维为基础的约束陶瓷装甲技术,而这项技术在十五年前就已经在苏联和东亚某过开始应用,按照目前国际装甲水平的发展判断,以40吨车重想抵御穿深在600以上的脱穿的打击,是不可能做到的。有些东西,即使没有官方资料,但是我们是能够得出结论的,说这个车防不住,也没有说错什么吧。。。。。。
觉得没深度?那就深入一点,看这个车的首上(日10式)沿用了欧式设计,靠78度跳弹进行防护,车体主要是首下迎弹,首下设计的角度较为靠近垂直,加之负重轮的位置判断,首下应该是非复式结构。这个位置的中弹概率为10%左右(具体的我以前讲过统计数据,这里不重复)而近乎垂直的结构决定除非采用大厚度非约束结构的硬质芯板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这个和苏制坦克大多采用22度首上的装甲结构原理一样,本菜也多次讲过,可以回去翻以前的帖子)但是付出的代价就是巨大的重量
以所谓的模块化设计是不能替代主装甲防护的,车体装甲更是如此。说完了车体,看看炮塔。楔形前端,想必是空心结构,和豹2那个罩子一样,要是实心结构,那就成了大倾角结构,而这个结构是不能采用目前的复合装甲结构的(这个问题更是讲了无数遍)所谓的模块化,都是在主装甲外面挂上形形色色的附加件,称之为模块化。。。。。靠这个去顶大口径脱穿?不是白日做梦是什么?看看炮长镜到炮塔前部的距离,就算鬼子搞成了钛合金约束陶瓷装甲,有了1.0的系数,这个厚度才多少?相比现在三代坦克动辄600的厚度,别说日本的装甲技术逆天,也别说火星,更别说日本在装甲技术上落后世界水平N年,就这么个烂货,还有人吹捧?
(泥轰坦克炮)没有核心技术,性能的提高就要依赖于莱茵,而没有好弹,炮性能再提高,也打不出好成绩,在坦克火力方面,世界五大流氓还是比较垄断的。。。。。。
弹药就更不说了,连炮钢都搞不定的,弹芯就更没戏了,再加上其他基础行业的支持,除非全面发展否则根本搞不定。。。韩国就是例子,至今120炮弹还停留在组装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