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吧 关注:4,083贴子:174,510
  • 6回复贴,共1

读《盐铁论》——西汉中期儒法两家的一场大论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1-13 00:12回复


    盐铁会议一开始,那些贤良、文学们立刻气势汹汹,赤膊上阵。他们集中攻击的目标,就是汉武帝时盐、铁等业的官营政策,从表面上看,攻的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怀有险恶的政治用心。因为实行盐铁官营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的一项重要措施,打掉了它,就打掉了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制一系列内外政策的一个物质基础。
    贤良、文学们叫嚷说,盐铁官营,违背古代“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盐铁论·错币》)的原则。这样做,“与民争利”(《本议》),闹得国富民穷,是“民间”一大“疾苦”。同时,“末盛则本亏”(《本议》),破坏了农业生产,伤了国家的元气。你看,他们振振有词,俨然是一群忧国忧民的正人君子。
    什么“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这不过是从孔老二反动思想武库里捡来的破烂。当年的孔丘就口口声声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其实,孔老二狂热鼓吹君子之“义”,就是维护和复辟奴隶制统治的反动精神,代表着一小撮没落奴隶主贵族最狭隘的私利;他拚命攻击小人之“利”,则是为了反对新兴势力的政治经济利益。这就是儒家的“义”、“利”观的反动实质。贤良、文学们打着“义”的幌子来反对“利”,其目的是反对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妄图改变法家的政治路线。桑弘羊同他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公开阐明自己反孔尊法的政治立场,理直气壮地说盐铁官营“有益于国”(《非鞅》),并举出大量历史事实,热情赞扬法家的变法革新,指出商鞅“内立法度”,“外设百倍之利”,(《非鞅》)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终于统一了六国。而孔孟之流大谈仁义,“危不能安,乱不能治”(《殊路》),终究挽救不了奴隶制度的灭亡。从而对贤良、文学们所鼓吹的“义”、“利”观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贤良、文学们果真是要义不要利吗?这是一个弥天大谎!对于那些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孔孟之徒从来是贪得无厌的。不是“有酒食,先生馔”(《论语·为政》)吗?孔老二在这方面,称得上是个黑样板。在陈蔡被围、饿扁了肚子的时候,学生弄来一点酒肉,孔老二不容分说,抢过猪肉就啃,抓起酒杯就灌。虽然他反对搞商业,但周游列国的经费却仍然要靠当大商人的学生子贡掏腰包,而且是多多益善。他的徒子徒孙贤良、文学们,也正如桑弘羊所揭露的,是一帮“洁言污行”、“鸡廉狼吞”的巧伪人。汉代的那些儒生,没有一个不是削尖了脑袋想升官发财的。在暂时捞不到油水时,他们对别人得利眼红得要命,却装着不屑一顾。一旦有利可图,他们就象饿狼那样,张开血盆大口,恨不得把什么都吞下去。这就是贤良、文学们要义不要利的真相!


    3楼2012-01-13 00:13
    回复
      2025-07-15 00:50:23
      广告
      话说是搜“人民日报”吗这些资料?


      IP属地:上海8楼2012-01-13 04:28
      回复
        @风起云涌100
        来,正统法家看看这个儒攻击法险恶用心的说法水分到底有多少。


        9楼2012-01-13 08:08
        回复
          红卫兵,我来了。托小普的福,我竟成了正统的法家人士了。呵呵,先自嘲下,请见谅!!我就是一法家学徒,愿和你讨论下儒法之争的问题。有不足之处,请多包涵!有谬误之处,敬请指正!


          IP属地:北京来自掌上百度10楼2012-01-13 17:17
          回复
            首先你选的这个事件就有些问题,儒法之争在这里是小事。重要的是桑弘扬一派和霍光争权才是真的,儒法之争呵呵只是后代杜撰的!!要看儒法之争,就要看先秦战国时期,儒家与法家的辩论了。


            IP属地:北京来自掌上百度11楼2012-01-13 17:21
            回复
              奥,把你也给忘了哈……忘了汉家治天下的原则了……


              IP属地:北京来自掌上百度13楼2012-01-13 1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