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凌岳吧 关注:13贴子:714

回复:好的句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为时代不同了。女性再不能容忍没有情感的婚姻,不能容忍一个不参与家庭情感的老公,一个不参与家庭情感的爸爸。
  没错,我很现实,我看中物质,没有物质基础谁都知道婚姻会苦,但是我只是把物质看成是很正常的一部分。光物质怎么可能铸成家庭。
  我还看中情感,婚姻中的情感。如果一个女人不再从婚姻中确定她的最深的情感对象,那么她到哪里去幸福,她怎么不会扭曲,怎么不会索取,她连安全感都没有。在一个家庭里,核心一定是情感,从眼神的交流,到耐心的陪伴,到激烈情绪的安抚,家庭里并不需要一个自以为赚钱就行了的自恋狂老公和自恋狂老爸。
  可惜,我们的上一代的家庭里有很多人没有情感能力,很粗糙,能理解,生活压力造成对物质欲望的极度关心,无论是经验,想像力还有勇气都很缺乏,造成对情感能力的无知。
  幸福在我理解就是达成情感的交流,这是能给人滋润的积极人际关系,能否在面对专门铲掉梦想的现实生活的大铁铲上,建立这种婚姻,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人生是否成功的标识。
  尽管现实情况是爱情,婚姻因为人人参与,人人有份,搞得好像人人都能说上一番,就像心理学,我懂啊,就是心理的感觉。
  建立情感交流的现代意识的婚姻其实是要求蛮高的,没错,生活确实是一地鸡毛,情感确实是变幻莫测,可是没有这番曲折,你怎么能够认识自己,健康婚姻的起点就是起码双方都很能识别自己,这里面有两个清醒的人。


57楼2014-03-19 18:53
回复
    “人会长大三次。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58楼2014-04-01 05:57
    回复
      百年前共产主义风靡全球,多少热血青年为此抛头颅洒热血。可是经过百年的实践,证明此路不通。他们的牺牲真令人叹息。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利益在什么地方。搞清楚自己的利益在哪里,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哈耶克在70年前写了《通往奴役之路》,凯恩斯也说过:通往地狱的路上铺满着鲜花。


      59楼2014-04-02 17:31
      回复
        有些东西,你可以计较,但别过甚,多了会磨损心性;有些痛苦,你可以沉浸,但别太久,长了会消减斗志,迷失你的方向。不属于你的,不要拒绝放弃,那其实是一种胸襟与气度;与你有缘的,不要轻易放手,让自信和坚持成为一种品质和内涵。在意多了,乐趣就少了;看得淡了,一切皆释然。


        60楼2014-04-03 05:26
        回复
          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迷茫和窘境,其实就归咎于过去不愿面对的改变或多年来不曾根治的恶习。别给自己找太多放弃的理由,因为比你好的人还在坚持。而这个世上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祝我们再遇见,都能比现在过得更好。—— 张皓宸 《世上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


          61楼2014-04-04 03:26
          回复
            人生在世,要想过得开心,就要有佛经说之“忍辱”的能力。心胸狭窄、善妒的人,很容易觉得受到侮辱、别人在针对他。所谓EQ,除了自控能力,更大的是较广阔的胸襟,和可以放低怨愤的情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认为什么是侮辱;每个人心态都有不同跨步:可以将那种程度之障碍,视为过去。—— 麦成辉


            62楼2014-04-04 03:28
            回复


              63楼2014-04-13 15:02
              回复
                人虽然离不开物欲,但是更重要的到最后,归根结底,你承认不承认,其实人活的是一种精神,精神的依赖和动力甚至暗示,才是影响你一切的根源。肉体是辅助,只是在你肉体安康的时候你不这么认为。所以还是那句话,珍惜生命,珍惜爱。 —— 徐颢菲 《生命的抉择》


                64楼2014-04-28 05:54
                回复


                  66楼2014-05-03 15:38
                  回复
                    我觉得如果人生很难用成功与否衡量,如果能达到物质与精神都和谐的状态,就是最好的人生了。
                      如果一个人带有很强的优越感,就很难去理解和自己不同的人。我一直觉得,情商就是理解别人的能力。年纪越大,就越需要情商,家庭和工作都需要。
                      优越感强的人,人生的路会越走越窄,尤其是,当优越感来自一个辉煌的公司招牌,或者来自“一是一,二是二”道德观,岁数大了以后,会活得很拧巴。


                    67楼2014-06-10 00:21
                    回复
                      《冯仑与年轻人闲话人生》
                      回到我们从容的话题上,很多人以为有钱才能从容,其实不然。从容是建立在对未来有预期,对所有的结果和逻辑很清楚的基础上的。你只要对内心、对事物的规律有把握,就能变得很从容。大人比小孩儿从容,男人比女人从容,老人比年轻人从容,掌握资源多的人比掌握资源少的人从容,皆是如此。对未来的东西越有掌握、越理性,你就会变得越从容。
                        比如你创业,你要想从容,就不能只盯着钱,你必须知道钱以外的很多道理,否则你遇到一些事情,总会觉得很委屈,觉得世界上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如你所愿,总是跟你对着干。原因很简单,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不是为你一个人准备的,地球几十亿人,中国十几亿人,所以你作为几十亿分之一,你一定要有对未来的看法和眼光。
                       在奋斗中遇到挫折必须要熬。为什么要熬呢?人生有时候前进不得倒退不得,就待在那儿。比如在你遇到特别纠结困难的时候,像还不起钱,别人就来要账,出什么招的都有,比如说带着孕妇来,吐在你那折腾你,你必须得熬。但是你要告诉他们你肯定会还钱的决心。我们遇到那样的阶段,就总跟合作伙伴讲,我们现在不是态度问题是能力问题,我们是有诚意的,但是目前的确没能力。后来还有来要账的,最后到一些不是太有灯光的地方,然后非得要我们把个人账户给他们看,看到底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像这类事情过去十几年经常遇到,我们必须要挣扎、忍耐着面对并正确地处理。
                        因此,“熬”是直面问题,我们不是直面惨淡的人生,而是要直面问题,我特别烦那种装孙子的状态。我总在讲,如果有一个问题,去解决它,最坏还剩半个问题,没解决完;如果躲就变成两个问题了。比如说我们欠钱,如果你躲,他们会说这个孙子跑了,又成两个问题了。
                        另一方面,“熬”强调的是一个时间过程。在《野蛮生长》里我说过,决定伟大的有两个最根本的力量,时间就是其中之一,时间的长短决定着事情或人的价值,决定着能否成为伟大。例如,我端杯子喝水是正常行为,连喝50个小时叫行为艺术,如果我这动作保持5000小时,就成了雕塑。从这个角度来说,伟大就是靠时间磨出来的。阿拉法特做了45年首领,国家还没有建立,但45年的坚持已经成为一个成就,一个传奇。所以当你要做一件你希望它伟大的事情时,首先要考虑你准备花多少时间。如果是一年,绝对不可能伟大,20年则有机会。这么长时间怎么过?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肯定要熬。


                      68楼2014-07-08 05:15
                      回复
                        平静是最好的状态,无论是平静的拼尽全力,还是平静的等待结果。


                        69楼2014-07-10 03:44
                        回复
                          艰难到没有什么,就怕艰难,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70楼2014-07-16 02:33
                          回复
                            【转】你越出色,小城市的面目就越可憎:年轻人为什么要去大城市作者: 鲍鲍
                            文/ 专栏作家 叶克飞
                            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回小城市过相对安逸的生活,这是一个近年来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可是,它真的是一个大问题吗?
                            几年前的一天,我去某地开一个无聊的会。入会场前,我顺手在副驾座位上拿了本杂志,其中有一篇刘大任的《柏克莱那几年》。幸有此文,让我不至于选择早退。
                            上世纪六十年代,刘大任从台湾去美国求学,恰在柏克莱遭遇了自由言论运动风潮。最终,他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成为了“乌托邦的寻找者”。
                            尽管刘大任的左翼思维与我并不相投,但不妨碍我被其文字打动。这位如今已垂垂老矣的小说家写道:“也正是直接参与运动的亲身体验,因‘柏克莱人’而感染的 ‘寻找乌托邦’旅程,接受了残酷考验,所有事业梦想全部报废,学位自动抛弃,人生大转弯,甚至对人性的本质产生了难以解决的怀疑,然而,直到今天,扪心自问,没有一丝一毫后悔。”
                            他还写道:“对于今天十八九岁的大孩子,我还是可以问心无愧说这句话:任何机缘,当乌托邦出现在你的人生轨道上,即使玉石俱焚,千万不要放弃。因为,人活着,不为这个,为了什么?”
                            他还提到了有名的《呼伦港宣言》,开篇是那个著名的句子:“我们这一代的人,孕育于至少是相当舒服的环境,安置在各地的大学殿堂里,不安地看着我们继承的世界……”
                            这多像个预言,如今的中国年轻人,不也是身处一个“至少相当舒服的环境”,但又不安地看着这个世界吗?只是,比起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如今的中国更加物质化,甚至使得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屈从于生活压力。但反过来说,如今这种琐碎的物质化生活所遭遇的种种问题,在旧日的风起云涌面前也注定是小儿科。换言之,如果你是一个能为“寻找乌托邦”放弃一切的人,那么“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式的问题根本不值得一提——如果你能听到并听从内心的声音,任何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有显而易见的优缺点:大城市生活丰富,工作机会多,如果是非体制内领域,还相对更注重能力,尤其是在创意产业、科技产业等上年纪的人基本无 法进入的新兴领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重业务多于重人际(但人际同样重要)的氛围,缺点是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小城市生活成本低,日子相对安逸,但工作机会少,又普遍是人情社会,任何事都得靠关系,又因人际关系复杂,隐私空间常被侵犯。
                            这些优缺点并非绝对,它往往会随着个体自身的特点而转化。比如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工作主要依靠网络传递,那么小城市的低房价就显得诱惑,但如果他又特别喜欢丰富的生活和多元的资讯,那么大城市的高房价也不会阻挠他。
                            正如有人所说,世间所有的选择,到最后其实都是五个字——你想要什么?


                            71楼2014-11-10 02:07
                            回复


                              72楼2015-01-19 02: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