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太楼吧 关注:139贴子:4,694
  • 6回复贴,共1

学不会乐评汇总(无责任转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给黑黑们
有专业乐评人的,有纯路人的,有粉装路人的
姐就是一转载的,有乐评拖了各天王天后天团来比较的概不负责



IP属地:广西1楼2012-01-12 00:07回复
    林俊杰《学不会》:表里如一的创作型上品
    2012-01-09 14:47:40 来源: 网易娱乐专稿
    林俊杰的味道很淡——这个字用来形容他的人,而非音乐。音乐的情绪当然可以是浓烈的,不论深挚剖白的抒情或激昂震撼的摇滚,林俊杰一直有尊重音乐、尊重自我的厚重情感。但在“人”的层面上,林俊杰的形态却不是低调、朴实足以形容。 曾有这样一个的观点:一张成功的唱片封面,已经让专辑赢了一半。这说法似有夸张,但就流行唱片来讲,封面往往是最具象化的唱片主题。所以,聪明的歌手会利用这个直观的宣传平台来表达一整张唱片的主题中心,或所有涉及到的、值得宣传的亮点与特色;而愚蠢的公司则会浪费这免费的广告方寸,做些风马不及的花哨噱头叨扰听众,最终落得表里不一的惨烈下场。这本该是非常易懂的道理与逻辑,就算不能将十几首歌的全貌统统印上封面流水做账,也要将最重要的方向坦率地指给听众,这才是最漂亮的手法。如林俊杰新专辑《学不会》的唱片封面,乍一入眼就能使人联想到许多事物——浪漫的旅途、静止的时间、遥远的距离,抑或纯粹的自我、透明的心灵、深铭的爱情。当视觉捕捉到的一切纵贯融合,又与谛听入耳的音符纹丝合缝时,你真的无法不爱这样的唱片。
    林俊杰的味道很淡——这个字用来形容他的人,而非音乐。音乐的情绪当然可以是浓烈的,不论深挚剖白的抒情或激昂震撼的摇滚,林俊杰一直有尊重音乐、尊重自我的厚重情感。但在“人”的层面上,林俊杰的形态却不是低调、朴实足以形容。想起去年金曲奖上,他抱着夺金无望的翻唱创作精选辑默默注视舞台,瞬间眼睛流露出对他人获奖的由衷赞许竟被镜头捕捉,那宽厚大量的姿态真是令人感慨不已。我们不常称赞一位歌手对自己的音乐有多么诚挚,也不常真心表扬他们的作品有多少真实的根源,或因成长的年岁让我们懂得太多,或因现实的步伐与音乐歌颂的一切总在冲突。但是,林俊杰与他的音乐不沾染那些混乱的逻辑,令人不得不承认。唱片总是持有表里如一的特性——大概就因他自身的简单。如此,就算他的没有整齐划一的曲风,张弛有度的结构起伏也依然使人感到顺畅与通透。
    序曲《独奏》展开这张唱片所要讲述的自我世界。静溢、冷调的旋律与封面上的冰雪世界接洽融合,切身直入的第一印象很深刻。如果按照专辑文案所说,这张专辑是由林俊杰旅途的心得与灵感积累所成,那么这个旅途的概念或与“孤独”脱离不了关系。《独奏》吉他所营造的氛围也正是这样,略有沧桑而稳健的沉淀,急促的部分又带着些许紧张与不安,孤独和遗憾的心情不加保留地释放,紧接带出《学不会》起伏跌宕的电影式情绪。而《学不会》的基调整体优雅,虽然副歌部分有歇斯底里的表达、清晰刻意的换气掺杂悲戚的苦怨,但从并不直白的歌词中,看得到彼种疼痛却成熟的强韧心绪。虽然主歌很短,但必要的铺垫都已完成,引至大段副歌宣泄与剖白水到渠成,言之有物、感情细腻而真实,作为专辑同名主打曲目,做到了必要且符合期待的完整。《那些你很冒险的梦》客观来说旋律并不独特,与创作给他人的作品有似曾相识的感受,加上钢琴与弦乐又是种抒情常态,所以整首歌的辨识本不高。但副歌部分加进的Band提升了情绪层次,且由王雅君所作的歌词居然出现了“摺纸飞机/碰到雨天/终究会坠落”、以及“你却不想懂/只往反方向走”这样或有消极的字眼,令人意外,也为歌曲创造了一些可讨论性。唱片末尾部分《不存在的情人》操持的氛围也较为沉重,唱腔随编曲充满变化,整体架构复杂且带有神秘气息。更重要的是,在短短四分钟内居然饱含了古典与抒情摇滚转换的丰沛层次,频繁的高低起伏直至回归静寂的结尾,绚烂的视觉画面感令人深深难忘。
    除了抒情摇滚之外,追求曲风的多样性也向来是林俊杰所擅长。《故事细腻》保留了成熟的唱读结合特征,又通过多种角度综合表达了这一曲目的“故事性”。无论是异域情调的编曲、别种语言的念白,或是婉转不停更换的音阶,都不显得唐突或混乱。只是顾名思义般精致的细节,像精雕的工艺依旧有支撑中心的骨架,《故事细腻》在唱片中算得情调最为丰富的一首。其他如《白羊梦》者重点则在精神层面力求感染散播,编曲的轻重独特与否似在次要。专辑中有两首不得不着重欣赏的曲目,一是《灵魂的共鸣》,二是《Cinderella》。前者将古典与流行大幅整体贴合,电子节奏踩上古典音乐本不露白的连贯关节,在可听性与艺术创作性上均得到加分。而后者则是比较纯粹的爵士,不论林俊杰的实际驾驭度究竟如何,作为本就容易中枪的华语唱片,这一首可轻易封住习以突破说事之人挑剔的嘴。且在第六轨放置这样一首特别的歌,是打消听众惯常聆听疲劳的最强武器。但至于《We Together》的电子制作反而略显多余——电子在他者之流或是新鲜招数,但在林俊杰的唱片里不论编得多专业、多纯粹都会显得像填充物,效果完全不及略染中国风但依旧是电子作品的《白兰花》能给人更厚实的听觉享受。但整体来说,在曲风多样性的境界上这张专辑已趋近满分。
    在听过唱片之后再回到关于歌者的讨论,依然肯定所有歌曲都覆盖着一层特质的颜色——热情浓烈的音乐精神,却发自纯挚淡泊的简单立场,如最后一首《Love U U》的浅浅结尾,这便是林俊杰之所带来。像不必刻意说明、也能人人看懂的明显标识,欣赏如《学不会》此类唱片仿佛能深深地读懂一个人。关于时间与空间、收获与遗憾,创作者的心灵透明般展示,真是异常舒适的聆听旅途。如同我们都喜欢和表里如一的人交朋友一样,不单靠嘴说的诚挚,俨然是种音乐信用。这样真实的音乐,我们怎能不爱。


    IP属地:广西3楼2012-01-12 00:08
    回复
      林俊杰《学不会》:太多目标需要到达
      2012-01-09 14:12:28 来源: 网易娱乐专稿
      林俊杰消失在唱片架上的时间不短也不长,大概因为去年和海蝶结束宾主关系的缘故,若不是他在金曲奖担纲演出,很多关于他的讨论似乎一下安静了。而他和林秋离两个人的版权故事则可以看作为双方新作预热的好故事,也为《学不会》带来一些新鲜期待。 在好几年前,海蝶带着林俊杰成功进驻内地市场,成为当时中学生在周杰伦之外的另一个超级偶像。唱片店可以作证,但凡林俊杰发片,店门口拥挤的顾客几乎都想在第一时间拥有他的新作。这些年,歌迷们当然长大了,新的学生偶像陆续有来,但像林俊杰这样主打创作和演唱,同时又风靡的却不是太多。林俊杰自己似乎也和以前不可以比较了。
      因此或许可以说,《学不会》本身也应该是一个预告。承接着之前印象分不错的《她说》,是林俊杰原本要更成熟内敛的转变。不过真正听到专辑,还是和想象中不同。林俊杰的状况应该和许多华语流行男歌手一样,在而立之年,他们的唱片和他们本身的状态都互相产生不小的影响。
      《学不会》当然是一种转变,开篇即用演奏solo打破过往的既有印象,意在强调音乐内容。总体听来,这张专辑也的确比林俊杰在海蝶时期的作品减少了包装和产品味,就新东家华纳过去一贯作风比较,倒真有些意外,大约是想无为而为之吧。在过去的专辑里,海蝶常常将一些固有名词玩跨界,填成他的主打歌讨好学生听众。这样的歌坦白讲很强调时效性,听众很容易找到替代品。因此从第六七张个人大碟开始,林俊杰开始减少这样的出品,转向一些更普遍和生活化的情歌。但即便如此,《学不会》里还是有《灵魂的共鸣》这样的个例,承接住五年前在华语区翻天覆地的歌词风。
      当然,专辑内多数还是以平实内容为主。标题曲依旧请来姚若龙撰写歌词,意图以细节打动听众;林俊杰个人创作的音乐歌主打爵士元素,也大力炫耀演唱人的表演技巧;还有林秋离跨刀参与的《白兰花》,充满着陌生的怀旧味,大约跟制作人将有些拉丁味的旋律和东方式的元素混搭在一起有关。值得一提的是,林俊杰似乎也想表明自己并没有忽略国际流行乐坛的风向标。《We together》,《陌生老朋友》和《不存在的情人》都大量采用英美排行榜上的热门细节造就,电子音效和流行节拍依然透露出歌手对流行度的野心。
      要为林俊杰这样嗓音张扬和有攻击性的歌手打造专辑并不容易,因为在录音室专辑里,他会失去在舞台上的表演感染力,而一心要制造流行趋势的班底也想要兼顾太多层面的考虑。三十岁之后,林俊杰当然需要拓展自己的听众年龄层,但如果要成功,可能需要放下全创作的包袱,去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关系,擦出不一样的音乐火花。如果要坚守自己的创作风格,恐怕就要放弃一些市场野心,退到纯粹以音乐打动人的地步,又是唱片公司不太乐见的事。《学不会》大概也是这样的例子,林俊杰有了动机,不过依然还走在路上。
      


      IP属地:广西5楼2012-01-12 00:10
      回复
        林俊杰《学不会》:学到手的极致流行
        2012-01-09 14:45:36 来源: 网易娱乐专稿
        《学不会》专辑在大体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太突出的“创举”,不过是把林俊杰专辑的一体流行性质推向了另一个高峰。而也正是如此,专辑在风格的表现上才会显得更为丰富多彩,因此而让林俊杰在演唱上得到了更全面的发挥。
        林俊杰加盟华纳唱片究竟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想来这个时候讨论这个问题或许已经过时,也或许还为时过早。说已经过时那也是因为不加盟也加盟了,这也是既定的事实;而说为时过早,毕竟这一切也都还开始,华纳唱片是否能有助林俊杰在音乐事业上再上一个新台阶,那么一切还得让我们拭目以待。不过需要承认的是,人往高处走是必然的,林俊杰不自组公司那就更需要一个实力雄厚的唱片公司作为靠山。暂且不谈他加盟华纳唱片所推出的这张名为《学不会》的新专辑的音乐品质,只是从资源利用、投放,宣传规模、声势来看,就足以看出大公司的优势,当然这毕竟是林俊杰加盟华纳唱片的第一张作品,唱片公司的格外重视、不容有失也是必然之举。不管怎么说,华纳唱片的确是为林俊杰的《学不会》专辑开了一个好头,是成功地让林俊杰的《学不会》专辑成为了2011年岁末,2012年年初最受瞩目的华语专辑之一。
        林俊杰加盟华纳唱片公司,在某个角度上来说是绝对有利于其音乐的推广、个人知名度的进一步提高,但是从音乐的实质来看,终究掌舵之人还是林俊杰,音乐的自主性基本上还是掌握在他手中,纵然唱片公司会对音乐专辑的打造方向加以意见。那么换句话说《学不会》专辑倒也无关是不是加盟了华纳唱片之后才成行,而就事实上来说林俊杰在2009年年末就已经开始着实这张专辑中部分作品的创作。当然唱片公司在宣传引导上的作用的确不可忽略,从《学不会》专辑用以《学不会》、《不存在的情人》这两首歌曲苦情歌作为专辑的头两首主打,还是证明了唱片公司对于市场的摸索、对于林俊杰自身的特色还是有着较好的认知。一方面走以这样的主打路线合乎市场的需求,抒情情歌永远都不会是过时的流行品;另一方面,也算是从林俊杰自身出发,实际上以情歌作为专辑的主打并不是林俊杰过往专辑的惯例,不过事实却证明了,相比起其它风格作品,林俊杰的情歌作品(不管是写给自己还是写给他人)显然更容易深入人心,所以《学不会》专辑要一口气用两首苦情歌作为这张专辑的先锋部队也合情合理。
        当然,《学不会》专辑是不可能只死吊在慢板情歌这棵树上,按照林俊杰专辑的惯例,自然还有其它风格的音乐作品作为组成的部分。尽管来说相对于慢板抒情,多元化的音乐风格总是在传唱、流行方面稍有不足,不过在《学不会》专辑中,林俊杰并没有留力去打造这些多元的作品,甚至还让《学不会》专辑成为了林俊杰众多音乐专辑中风格包容性最强且尝试最多的一张作品。这其中既有时下流行的电音舞曲、也有讲究格调感的爵士乐、还有中国风、动听的R&B,甚至在一些作品之中还加入了古典的元素,尽显了音乐风格的多元化,丰富了整张专辑的可听性。那么就此可以说《学不会》专辑就是一张不折不扣、标准模式化的流行专辑。
        《学不会》专辑会走以基本的流行路线并不会太让人意外,本来林俊杰从前的音乐路线也基本是以此为基础,不过自是不如《学不会》在流行特色、性质的表现上更极致,特别是专辑的音乐结构很明显地就被划分成了两个部分。此外风格表现上的多元化也是林俊杰过往专辑所不能及的。不过并不见的任何风格都适合林俊杰的演唱,因此相对于有跟风流嫌疑的电子舞曲《We Together》,那么或许Jazz感的《Cinderella》又更显得新鲜而又味道;有中国风味道的《白兰花》也因为多种音乐元素的Mix而显得特别且不失韵味。而在创作方面,林俊杰的创作还是有所保证,特别这还是林俊杰这两年的心血之作,因此以旋律的流畅性、灵动性,以及旋律之间的辨识度作为标准,林俊杰倒也交出了不少优质的创作品,是保留了个人的风格特色,也加深了旋律线条的深度,做到了慢板作品动听而细腻,多元化作品精彩却不缭乱,既有市场的效应也没有失去自我的个性。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学不会》专辑在词作方面下了狠功夫,唱片公司特别找来了一众优秀的词作人参与专辑的填词工作,是尽可能地让专辑的音乐内容更丰富,更有深度、更有咀嚼性以弥补林俊杰过往专辑中词作表现过弱的不足。
        《学不会》专辑在大体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太突出的“创举”,不过是把林俊杰专辑的一体流行性质推向了另一个高峰。而也正是如此,专辑在风格的表现上才会显得更为丰富多彩,因此而让林俊杰在演唱上得到了更全面的发挥。不忌讳地说《学不会》专辑最大的特色就是流行,而流行也没有什么不好,更何况《学不会》专辑流行得还很极致,要知道极致的流行还不是今天任何一张流行专辑能拥有的特色。
        


        IP属地:广西6楼2012-01-12 00:11
        回复
          林俊杰的自我拯救
          来源:豆瓣
            在2000年左右出道的一大帮台湾歌手基本已经稳坐天王的位置了,经过近十年的音乐长跑,也留下了很多后遗症,各自已经步入瓶颈时期。所以,面对的批评就越来越多,比方说周杰伦、王力宏、包括之前的陶喆、都到了一个貌似过气的时期,他们的音乐也自然也难以让“七年级生”以及更年轻的一代亚文化群体继续信服。而作为唱作歌手不可避免的自我风格重复也成了很多专业人士以及媒体想颠覆的角色。林俊杰自然也逃不过这样的困境,所以如何自我拯救,在歌迷以及媒体找到一个讨好的出发点,就成了很多林俊杰在转签华纳之后的重要使命。
          JJ的套路,实际上有点含糊,虽然也贴上创作人的标签,但是无论是唱片公司还是JJ本人,都没有可以强调自己的创作才华。相反的,却是走上了一条歪打正着的不归路,初期《就是我》又跳又唱,《江南》的飘渺深情、到了中期《小酒窝》的卖萌装纯、《曹操》的气势恢宏、甚至他还有一些诸如《杀手》《第二天堂》有点暗黑系意味的作品。这样每一个时期的林俊杰,在定型上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奇怪的是,很多乐迷都不会察觉。或者说,察觉到了,但是没引起多大的注意。原因是因为每一张专辑里面,都会有有一首属于你自己的JJ慢板情歌,这是从出道以来从没变过的。其实不难发现,JJ的大部分主打虽然看似都是很大气的快歌,但撑着流行度的,还是那些小情小爱。中后期学着很多偶像歌手一样开始买胸肌,但是众人对于JJ影响,还是那个可爱乖巧的小男生。因为JJ本来就张着一副永葆青春的样子,你就算卖几块肌肉,歌迷也不过认为小孩子在玩玩。
          大概是因为很多资深乐迷都觉得主流歌手所发行的专辑在立意上都过肤浅,所以很多歌手现在都会在专辑里面放入一些独立音乐人或者所谓的小文艺歌手创作的作品,以此讨好一部分自命品味比一般歌迷卓越的粉丝。所以很明显的是这张专辑跟前面相比,明显就显得“气质”多了,专辑封面林俊杰深情回眸的淡淡忧郁。与钢琴家郎朗的跨界合作,产生灵魂的共鸣、吴青峰奉献《不存在的情人》漂亮的歌词,林夕依旧洞察世情,写下《陌生的老朋友》,还有林秋离填词的《白兰花》也脱离了传统流行中国风的表面化符号取巧。已是而立之年的林俊杰,告别了《小酒窝》《 被风吹过的夏天》这样的暖系作品,开始逐渐像一个成熟男人的转变。因为有之前几位过气天王的前车之鉴,这次的林俊杰,说不上带来多大的惊喜,但依旧看作是他水准线上的作品。
          市面上有一种合作,其实就是噱头,对于专辑的整体,起不到任何作用,更不用说什么画龙点睛。不过这个跟林俊杰合作的郎朗、包括吴青峰,都找到了适合的交接点。《灵魂的共鸣》把物竞天择、文艺复兴、轮回等内容一锅煮,古典与流行结合,相比于之前类似的《进化论》,显然靠谱多了。用比较常用的说法就是升级版或者加强版;吴青峰的《不存在的情人》,有别于起之前的JJ情歌,层层递进的情绪,到感情饱满之后爆发,林俊杰深情的演绎配合吴青峰的歌词,自然有闪亮之处。
          但是唯一让人含糊的还是,在海蝶时期对于林俊杰风格的探索,如今看来还是没怎么定型。所以每张专辑,JJ都会放入不同的曲风,然后用一首首林式的慢板抒情歌作为支撑起流行度的保留曲目。什么样的风格适合林俊杰?JJ唱过摇滚、中国风、JAZZ、电音,林俊杰除了用一首首K歌迎合大众口味以外,那些不胜枚举的曲风却遭到了冷落,他难以竖起一个鲜明的旗帜。其实,我们需要的,就应该是那个唱情歌的JJ。


          IP属地:广西8楼2012-01-12 00:12
          回复
            无招胜有招不等于乱来就行
            来源:豆瓣
            豆瓣是个不待见主流歌手的地方,这张碟没找到像样的乐评,想来也正常。不过全碟听完之后确实忍不住想找些有共鸣的观点,自己也愿意随便胡诌些什么。不想说什么听着谁谁谁长大的废话,主观因素跟评价一张专辑的质量何必总要混为一谈。
            这张碟整体给我感觉就是终于靠谱了。靠谱是个很神秘的词,没有硬性标准,但就像东施西施放在一起你一眼就能看出来西施是美女一样,不需要什么标准和理由。一直以来听林俊杰的歌都是比较轻松舒服的,不需要想太多,包括歌词都完全不会在意。首先,可能他的声音在我听来不适合说话但适合唱歌,流畅占了主导,同时也牺牲了详略轻重;其次,也是层次感的问题,比较平面,二维的波动起伏大,但是涉及不到更深的层次。所以像什么五月天、吴青峰、方文山、林夕、姚若龙、孙燕姿等等之类的作词参与完全激发不了我的兴趣;林秋离的拉低分也只是部分负面效果,没有太高权重。真正有致命杀伤作用的,就是定位包装,比如极其失败的玩非主流概念的《西界》,不但完全不知所云,而且连编曲和旋律这些主心骨都给玩飞了;再比如《陆》里面那些Rap之流,之后也玩过些爵士类的,确实花哨了丰富了,但不觉得好,只有赶鸭子上架的尴尬感,风马牛不相及的诡异感,这种感觉就好比你让郭靖去练《葵花宝典》的绣花,两方面都是有档次的,放在一起就难看了。而这张风格多样却不夸张离谱的《学不会》,更多令我想到了“行云流水,任意所至”的《独孤九剑》与令狐冲。
            首推就是《Cinderella》。同样是爵士风,说实话比他之前唱过的爵士(我甚至都记不起哪首了,听过一遍就丢),像那么点样子,作曲、编曲都过关了,歌词依旧只是点缀不去细究。但仅仅这样并不是出彩的主因。上面说过,他的声线比较流畅简约,缺少些抑扬顿挫的复杂度,唱爵士比曹格的腔调差很多。打动我的地方是某些林氏唱腔的颤抖,与很多爵士唱腔是有细微差别的,亮点就出在某些瞬间,而这首歌就“被独特”了。
            《故事细腻》,前奏很勾人。初听觉得最亮的还是前奏,多听几遍连Rap都接受了,是首很完整的作品。走深情路线,说着带些忧郁色彩的Rap,果然还是最符合声线的定位。旋律依旧深深打着林氏标签,但没走俗气路线。具象点,比如《杀手》就是林氏不俗的代表,《醉赤壁》就是林氏大俗的典型。
            主打歌《学不会》,作为一个很熟悉他的人,负责任地说,乍听觉得作曲甚至有毛病,不顺畅,可能是为了追求难度。因为是主打歌,从出来到现在,比专辑里其他歌多听了几遍,发觉难度上升倒能显得大气些,特别最后飙高音的时候,突然就畅快了,前面旋律的别扭瞬间忘了。不是首完美的作品,但总算沾上“大气”的边了,上一次给我这种感觉的还是遥远到仿佛一千年以前的《一千年以后》。
            标准乖孩子作品《那些你很冒险的梦》一点也不冒险,这种歌在林俊杰所有作品里出现频率最高,但同时也是他最拿手的风格。所不同的是这首歌的歌词出人意料的好,在我一再忽略歌词的情况下抓住耳朵,不简单。“当爱的故事剩听说”,“摺纸飞机碰到雨天终究会坠落”等词句实为亮点,尤其对于林氏情歌来说非常少见。再一看作词,王雅君,我记得这是J迷中间口碑比较好的作词之一。在林秋离折磨J迷的那几年里,很多人想起当初的张思尔和王雅君。我觉得林俊杰不需要方文山,林夕,姚若龙,只需要一个能懂他林氏情歌旋律与唱法的人,流畅简约即可,合适才是王道。就像方文山,离开Jay也是比较混乱的状态,有失水准的作品一抓一把。
            《白羊梦》,很白羊。欢快,热情奔放,简单又好听。
              《灵魂的共鸣》,类似《子弹列车》味道的Rap,很早期的穿越感,跟郎朗合作的新鲜感,其实不算动听,好在不俗。也与专辑的欧洲主题略契合,不显凌乱。
              《We Together》,现在的华语乐坛各种想要抱住国际的大腿,舞曲电音,不来点就奥特了一样。个人喜好,这首不错。林氏作曲的顺畅感表现出色。反感电音的可以无视。
              《Love U U》风格太熟悉了,《点一把火炬》《爱与希望》这类清淡型的,作为收尾,好听但不激烈,完成任务了。
            《陌生老朋友》《不存在的情人》这两首暂时无感,不大想评价。不过似乎蛮多人追捧,估计林夕和吴青峰喧宾夺主了吧,在我这儿林氏旋律表现不够优秀。
            《白兰花》,传说中专辑里最2的作品,又见林秋离。放在最后说,实在是因为又爱又恨。忽略歌词是首好歌。作曲很有,编曲更赞。副歌的鼓点震着耳膜,弦乐配合着高潮迭起,那叫一个舒服啊!可是同时还得忍受着如此二俗歌词,整个人都纠结抑郁了。
            除了开篇,似乎全说完了。每首歌都有亮点,各自丰富着又不抽离,林氏标签贯穿始终,不会被别人风格牵扯得束手束脚,可以说这是一种靠谱么?感谢华纳让他回归,同时又给予了合适的舞台令其才华得以施展。


            IP属地:广西9楼2012-01-12 00:13
            回复
              这张专辑最怕的就是草草听一遍就评分的人。
              来源:豆瓣
                 总是有很多人,听新歌的时候,一首歌不听完就急着关掉,专辑听一遍就坚定地去评分,就像习惯性地去网站上download文本小说,几秒钟就毁了别人几个月天天跟疯子一样的赶稿生活。
              不得不承认,喜欢他9年,前4年是狂热,后2年是过渡,最后3年是习惯。
                 这张专辑应该是完全跳脱他之前所有作品而独立的一张新碟,从第二章专辑开始,JJ就开始刻意强调概念,虽然红了《编号》红了《曹操》,连歌词俗烂的《不潮不用花钱》也红了,但是相比较下来,并没有给所有人留下一致的好印象,好评永远都是那些忠心的低龄段的粉丝,而稍微觉得自己文艺一点的青年们,必然不待见这种纯商业的歌曲。
                 初听第一首主打《学不会》,说实话是没感觉的,甚至我会拼命给自己塞进感觉,暗示自己“这是JJ的主打歌,一定要听出感觉来”,可惜在听了1 2遍后还是失败了,总觉得他那种嘶吼型的情歌不如慢慢的旋律,低沉的唱腔来的舒坦,包括现在听到全碟,第一遍过完,没有太过那种悸动的心情,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现在的心境不同了,经历得多了,面对感情那一个舒缓的维度,受过伤却也学会自我愈合,再听到这些所谓的爱的疗伤歌曲,并不能太多的感同身受。
                就连9年歌迷的我,在第一遍听到这张专辑的时候,脑子里居然也浮现过“失望”两个字。很多听众在这个时候,会分成两派,如果不是歌迷的就会草草到评论网站打三星甚至更低,如果是多年的歌迷他们一定会做同一个动作,就是把十二首歌放进播放器里,从《独奏》开始,一遍一遍循环。
                 从第二遍开始,应该就会发现惊喜。
                 我发现的惊喜就是,他终于不商业了,他也终于抛弃了那些刻意的概念而去做了一张全属于他自己心情的碟,也终于没有口水歌词,每一首歌都能保证质量了。
              一星给歌词,一星给唱功,一星给私心,一星给华纳,一星给创作,
                 你呢?
              


              IP属地:广西12楼2012-01-12 00: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