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表现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的顺序排列。从描绘的景物判断,表现的对象应为圆明园。画面以山水楼阁为主,建筑描绘细腻,其中既有中式园林建筑,又有西式亭台楼阁,更有中西合璧者,画面的景观可能是画家以圆明园的建筑结合自己的想象而创作的。圆明园是雍正作皇子时的封赐,他解释说“圆明园”的赐名大有深意:“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圆明园兴修一新之后,雍正皇帝经常在园中居住并在此办理公务,他明谕百官“每日办理政事与宫中无异”。这12幅行乐图展现了其在圆明园生活的各个场景,也表现了12个月的不同节令风俗。
这组板画,以珐琅彩绘画雍正与其子女在圆明园内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场景宏大,人物和建筑浑然一体,绘画细腻,无一败笔。板画胎质洁白坚致,结构紧密,细腻似玉,酥油般滋润的釉面散发出庄重典雅的皇室气息。以姜黄色基调为主线的处理方式张扬地传达历代皇帝所持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这一切都显示了清代御窑器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十二幅珐琅彩瓷板组画所展示的圆明园风光让我们依稀看到了已经消失的圆明园原来的真实面貌。八国联军的入侵,使圆明园再也不可能复生。然而人们通过这套瓷板画可以领略中国古代园艺工程的伟大。圆明园中的经典建筑也许可以就此永远保存在中国国人的脑海中。
这组板画,以珐琅彩绘画雍正与其子女在圆明园内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场景宏大,人物和建筑浑然一体,绘画细腻,无一败笔。板画胎质洁白坚致,结构紧密,细腻似玉,酥油般滋润的釉面散发出庄重典雅的皇室气息。以姜黄色基调为主线的处理方式张扬地传达历代皇帝所持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这一切都显示了清代御窑器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十二幅珐琅彩瓷板组画所展示的圆明园风光让我们依稀看到了已经消失的圆明园原来的真实面貌。八国联军的入侵,使圆明园再也不可能复生。然而人们通过这套瓷板画可以领略中国古代园艺工程的伟大。圆明园中的经典建筑也许可以就此永远保存在中国国人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