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青年志愿者协会吧 关注:21贴子:540

回复:『铜仁青年志愿者协会吧』物理数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十四、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 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 ;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 I1/I2=n2/n2; 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见第二册P190〕/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见第二册P193〕。


16楼2012-01-08 19:11
回复
    十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1.LC振荡电路T=2π(LC)1/2;f=1/T {f:频率(Hz),T:周期(s),L:电感量(H),C:电容量(F)}
    2.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00×108m/s,λ=c/f {λ:电磁波的波长(m),f:电磁波频率}
    注:
    (1)在LC振荡过程中,电容器电量最大时,振荡电流为零;电容器电量为零时,振荡电流最大;
    (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磁(电)场;
    (3)其它相关内容:电磁场〔见第二册P215〕/电磁波〔见第二册P216〕/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见第二册P219〕/电视雷达〔见第二册P220〕。


    17楼2012-01-08 19:11
    回复
      十六、光的反射和折射(几何光学)
      1.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i:入射角}
      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 /sin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 :入射角, :折射角}
      3.全反射: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sinC=1/n
      2)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注:
      (1)平面镜反射成像规律: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沿平面镜对称;
      (2)三棱镜折射成像规律:成虚像,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像的位置向顶角偏移;
      (3)光导纤维是光的全反射的实际应用〔见第三册P12〕,放大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4)熟记各种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利用反射(折射)规律、光路的可逆等作出光路图是解题关键;
      (5)白光通过三棱镜发色散规律:紫光靠近底边出射见〔第三册P16〕。


      18楼2012-01-08 19:11
      回复
        十八、原子和原子核
        1.α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α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ν=E初-E末{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
        5.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α粒子是氦原子核)、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α衰变与β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ΔE=Δmc2{当Δm的单位用kg时,ΔE的单位为J;当Δ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Δ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
        (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
        (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
        (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19楼2012-01-08 19:11
        回复
          理综各科学习方法
          关键词 物理
            物理是很灵活的科目,学好物理不仅需要对概念的完全理解,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所以多多联系、多多总结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上新课的时候老师会举一些例题,这些例题使用的方法一般都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最好能记下。还有一些习题书的例题,也是经典题型,做题前先看看例题一定受益匪浅。
            归纳是学物理中很重要的一点。物理解题方法有很多,每个定理都有各自应用的范围和方式,归纳可以让我们做题目时不会束手无策或者盲目使用一些不该用的定理,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找到方向。
            平时要多做题,但不是盲目的题海战术,而是需要挑些经典题目训练自己,到最后通过做题能构建出物理框架,在看到题目时条件反射似的就知道用什么方法。是否构建出物理框架是物理成绩好坏的关键。
            除了计算,还应该记住一些定理、一些概念,物理的选择题是多项选择,经常会有一些让人模棱两可的选择,有没有真正理解定理和概念就会在这些题目中体现,也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
            物理学习方法的关键,是在成绩不佳时,就要想想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有问题,多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流,是改善自己学习方法的很好途径。
          


          21楼2012-01-08 19:12
          回复
            ----化学篇----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整理
            1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24楼2012-01-08 19:20
            回复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25楼2012-01-08 19:20
              回复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26楼2012-01-08 19:20
                回复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28楼2012-01-08 19:21
                  回复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29楼2012-01-08 19:21
                    回复
                      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加热后的**,先冷却,后称量。
                      


                      30楼2012-01-08 19:22
                      回复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31楼2012-01-08 19:22
                        回复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32楼2012-01-08 19:22
                          回复
                            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33楼2012-01-08 19:22
                            回复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34楼2012-01-08 19: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