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吧 关注:82,964贴子:205,357

文昌帝君惜字功过律(爱剪纸的朋友要仔细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吕祖师谕
民国辛丑年十二月初三夜降于泰京宏德堂,
近世以来关于文字蹂躏特甚。虽屡降敬惜之训。而日久玩忽视为具文。能恒久遵行而不辍者能有几人。遂致文字大遭其劫。名为读书之士,而亦用字纸裹物。名为作善之流,而亦将文章践踏。或者惜其纸之有用,而忘其字之可尊。
此无他,皆以为小善而不屑为。习然不察,而未明事理者也。
上方瞋怒。顷已议出重罚之条。除惜字条例及
玉律所载各罚科外,又增极重极惨之条,加入此次疫劫之内。凡家有糟踏字迹者,必罹疫劫毫无挽救。自兹以后,我门下弟子,及修持之士。凡笃信吾言者。
即从今以后,永勿再用字纸裹物,或轻用字迹。如随便开单写条等事。凡事已无须用文字者。概以言语处理之。庶可少作此业,而招天谴也。
此关重开太平之机兆。移风易俗之先声。望尔诸生,身体力行,切勿再事悠忽,视同壁上观也。知关重条,特以传告。其各凛遵. 勿违为要.



1楼2012-01-04 12:05回复
    曾子劝敬惜字纸
    盍闻古圣人制成文字。卦画龟形,而分鸟迹,是文字也。
    深有益世道人心。固人人不可不知,亦人人不可不敬也。士而无字,诗书奚可以学。农而无字,四时奚可以耕。商而无字,贸易奚可以通。工而无字,艺术奚可以精。
    字纸乃圣人之血脉。字纸可不惜乎。惜字纸之功大矣哉。奈何今之世人,昏昏眛眛。以字纸裹物。任男女之践踏。掷下于污池。靡知后日将谁归。以致子孙愚蠢,而为无用之人。或双眼失明,成为废疾。斯时也,悔之已晚矣。吾今临堂,略举世人弊端,以劝戒群生。愿至急回头顿悟。是余之所深望也夫。
    


    2楼2012-01-04 12:05
    回复
      季路夫子论敬惜字纸之功
      溯为上古,世无文字,文明未肇,人皆穴居。文字者乃古圣仓颉夫子奉 黄帝之命,而广集禽鸟兽类之足迹与龟文等,苦心孤诣,研究而制成者也。俾使万世免结绳之苦,其功莫大也。
      古昔之记事今观书典而可悉知。河山远隔之遥,以文字可通彼我之情。而今之世,胸罗万卷,博学高才之士,随意任笔挥毫成章成词,或编法律以治世,或印标志以宣传,士农工商无不藉字以宏扬而收其效也。
      唐太宗亲驾远征过海,忽起波浪滔天。帝即御书『免朝』大字焚落于海中而告浪平。文字之用者,广而大也。奈何于此三期末运,文明昌盛,反而道德衰微。视文字不知敬惜,任意散撒路上,由人践踏,而无人捡拾。或以包货,或以裹鞋,或以拭粪渎圣迹,其罪重而大矣。屡见文人学士,既读圣贤之书,而偏背圣贤之训。不惜敬字纸,罪加一等。根据金科玉律记载,不敬惜字纸者,重者盲目折寿。轻则削福减禄。愿尔世人,当思 古圣制字之苦心。路见字纸,随即捡拾。如字纸染污者洗而曝之,焚而藏之。聚集一箱敬送海中,则获福无穷。家道昌盛。兰桂腾芳。敬而惜之,珍而重之,功莫大焉。
      


      3楼2012-01-04 12:06
      回复
        文昌帝君惜字功律二十四条
        ⊙平生以银钱买字纸至家,香汤浴焚者。万功。增寿一纪。得享富贵。子孙贤孝。
        ⊙平生偏拾字纸至家,香水浴焚者。万功。增寿一纪。长享富贵。子孙荣贵。
        ⊙多收字纸,字灰深埋净地者。一千功。安乐不流离。子孙昌盛。
        ⊙刊刻惜字书文,偏传世人者。五百功。永无是非。多生贵子。
        ⊙抄写敬重字纸书训,阖门令其珍惜者。三百功。子孙发达。
        ⊙见惜字文留示子孙,及己身敬信供礼者。百功。安乐无祸。
        ⊙化人银钱,买字纸浴焚者。百功。寿增一纪。施财人永远富贵。
        ⊙劝世人惜字。并焚怪异**等书者。百功。本身增寿。子孙昌盛。
        ⊙僧道不以有字之幡幕作囊杂用。能自戒劝人者。五十功。德名光显。
        ⊙见人作践字纸。能以素纸换焚。或以他物换焚者。五十功。百病不生。转祸为福。
        ⊙禁人不以字纸拭秽者。五十功。其人昌盛。
        ⊙凡人有难。或急或缓。见字纸必焚浴者,万字十功。即得平安。
        ⊙劝人不以字纸及钱,放床褥下者。十功。一生永得平 安。
        ⊙偶遇秽处,见字纸即收起,不轻忽者。十功。一生平安。
        ⊙禁人马上有文字及钱不骑者。十功。永得安乐。
        ⊙不以字纸及书,夹鞋样。自戒内眷及劝人者。六十功 。子孙智慧。不忤逆。
        ⊙劝人不以书字。置湿处霉烂。并扯碎毁践者。十功。必得名寿。
        ⊙生平不轻笔乱写,涂抹好书者。十功。永无凶事。
        ⊙刮洗器物门壁上字者。十功。眼目光明。
        ⊙赞扬敬字文为功德者。十功。获福必多。
        ⊙见人以字纸封盖荤臭器皿。换取浴焚者。十功。无恶事相遇。
        ⊙遇字纸污秽,漂净水中。百字一功。免诸疾障。
        ⊙以字纸焚香炉中者。五功。得享吉祥。
        ⊙代人收采浴焚字。万字一功。得享清福。劝人多惜报应如例。
        


        4楼2012-01-04 12:06
        收起回复
          宥悔遂报例
          ⊙无子者,如于灶神前,家堂前,文帝案前,申文发愿 。终身敬惜字纸。及印送惜字书籍。上富万部。中富五千部。下富千部。贫者二百部。准于生子聪明富贵,增福增寿。
          ⊙倡立惜字会。或独立惜字社。或劝设惜字会。得有一项成立。而本身能令合家敬惜不懈,或化及一方一邑 者。准于求子得子,求富得富。求福得福。求官得官 。以及病者求安得安。凡有所求无不遂愿。
          ⊙购赠惜字篾篓百只者。增寿三年。多者依此类推。永不患眼疾。
          ⊙购置木质字篓百只,或洋铁簏百只。悬挂街头巷内者。增寿五年。不遭恶事。多者依此类推。
          ⊙募印惜字书籍五千部以上者。赐福增寿。子孙贤达。
          ⊙独立捐资印送惜字书籍千部以上,而不为求子者。准于合家消灾获福。益寿延年。
          


          6楼2012-01-04 12:07
          回复
            惜字懈灾
            榆王者香字筱兰。青囊济世。贫者施以药,活人无数。创立惜字社。砌造字纸库,收买焚化,灰送长流。一朝四邻失慎。独王宅未遭回禄。后匪过王宅数次,亦无损失。有人告王曰:『火起之时,见火上有人执旗保护君宅。又匪过时听匪令曰。毋许损害。此乃先生惜字之功。所以神钦人服。』其人欲入惜字社,王许之,并曰:小善报近。大善报远。施不望报。请勿多言。其后王寿九十。子孙俱显。同社之家,皆兴盛焉。
            江苏扬州甘泉县。高明字厚夫。乏嗣。遂发心立惜字会。收买字纸焚化。又墙上招贴,如有揭下之碎字纸。提高收价。及每岁底春联抱柱之碎字纸,格外提高价值。并以收字纸多寡定节赏之轻重。雇工莫不争收。境内毫无遗弃。每年如此。生二子。贤孝发达。数世贵显
            。寿八十九无病而终。
            字灰安澜
            海舟载货。南北运输。每逢大风险及水面漩涡,则惊涛骇浪。高可数丈余,偶一遇此。其舟必覆。向无安全之法。航海之船。危险万分。往往罹此害者十之七八。后蒙 慈音佛大慈大悲示航海船家。各宜发心向善,忏悔前愆,敬惜字纸。如有风险。惟字灰多带。用油篓盛之。临时放下。即平稳无碍。各船叩谢鸿恩。遂遵行。果验。嗣后凡航海各船。无字灰竟不开行。并倡惜字社收买焚化。以为救命之宝。惜字功效。顾不大欤。
            


            7楼2012-01-04 12:07
            回复
              敬字大牌祛匪
              清江金宝盛。开典当铺于武定。一夜匪盗数十人,劈门蜂拥而入。偏寻金典主不见。将家人尽捆缚,搜索金银珠宝。饱载数车,将欲起行。忽红光满屋。门外似有兵数百人,喊声震地。匪盗闻之惊惶逃窜。带来之车马刀枪,尽弃而去。忽有一金甲神将出现。手持敬字大牌。光华闪灼。人皆见之,不知其故。询之典主。乃云我无他长,不过收买旧书残籍字纸焚化。历年票根赈簿不淮卖。检收焚之灰送于河。故得天神护佑之感也。
              埋葬字灰子孙显贵
              湖南孙贵生。敬惜字纸。污秽者洗以柏水。焚后灰埋净土。廿余年如一日。生二子,一团副,一将军。亲友效之。均皆显贵,子孙亦多。此系埋葬字灰之报也。
              


              8楼2012-01-04 12:08
              回复
                **画报
                福建许百川。画工笔人物。善彩色春宫,女子洗浴,**跳舞,摩拟秘戏,最新小说风流白话。一时名重价高。书坊争聘。自诩其长。一日忽然雷雨交作,一雷击其两手。妻妾媳女均不守妇道,日夜**。许曰:我作淫画,雷击我手,罪不能抵又令我妻女淫报。害人正所以害己也。突来数十匪盗。奸死妻妾,杀许与子。劫去财帛,掳去媳女放火将屋及淫画稿板,都付焚如,诚惨报也可不戒欤。
                污亵字纸致遭兵燹
                上海市闸南北于光复后工厂工人,以及居民多不爱惜字纸。或以之焚火,或以之拭秽。遍处飘扬,听其践踏,狼戾字迹达于极点。在民国二十年战祸未兴之前。忽有一童子于闸北市上歌曰:奇哉其灾,赤乌飞来,斯文有灵,闸北上海。言已。追之不见。未数月,果遭日本兵燹之祸,惨不可言。
                


                9楼2012-01-04 12:08
                回复
                  侵吞惜字公款致遭狱死
                  苏州西乡某乡长。以势力强入惜字社为经理。每岁鲸吞惜字公款。有一子三孙。未几乡长改选。父子沿门活动。请人联选。民众不但不选。且公呈诉控父子罪状。举出证据到县。一面另选公正人员充当乡长。一面公呈数起。嗣经县长鞠讯。渎职殃民情形属实。按法坐罪。于是前乡长父子恼羞成疾。遂死于狱。其三孙一盲。一哑。一夭死。观此殊为凛然。
                  燃字纸吸烟致遭二目失明
                  陈州陈一诚字上达。高小毕业。家贫不能升学。遂立私塾训蒙。一时束修丰厚。桃李盈门。先生常燃字纸吸烟。又不诫谕生徒。任其作践忽于五月十五日下午一点钟风雨大作。有一人雄冠偑剑。武装威严。突入馆内问曰。尔非文明人乎。何以不惜文字。须知明生于文。不文何明。尔既不惜。特来取尔之明。为读圣贤书依字养生而不敬惜字纸者戒。言毕。取桌上红笔点其二目。立时昏仆。良久苏醒。二目遂失明矣。
                  


                  12楼2012-01-04 12:09
                  回复
                    一言阻善幸悔获全
                    雍州邵秀才名全。法政毕业。有友人欲刻惜字书劝世。向之募助。邵曰。我岂吝财耶。无如世界文明。非但不敬。反而作践。谁之过欤。莫如不刻送为佳。一月之后。忽有一武人持春秋刀入室曰。吾奉 关玉皇之命来问尔罪。尔既读书。缘何阻人印送惜字书。使人相率效尤。尔罪大矣。快速前来试吾一刀。邵惧甚。叩头谢罪。武人曰。尔为文明人。作迷信事耶。邵叩头不已。曰。敬惜字纸。并非迷信。字养千口。民生必需。无字无文。国乃不昌。愿抄传刻印。立惜字会收买字纸焚化。并画 尊像朝夕叩拜。武人叱曰。姑照汝言复命。饶汝初犯。再观后效。遂出门而去。邵于是惜字十年。家业富足。常对人曰。一言获罪。莫甚于阻人为善也。尚 祈慎之。
                    绣字污亵发疔毙命
                    扬州宝塔湾贾姓女。机巧异常。嫁于苏州阊门顾绣店王姓之子为妻。满月后。日以针线为工。务喜绣正草隶篆等字于荷包。香袋。扇插。枕头等物。一时人争买之。系带腰间。枕卧床上。亵污字迹。日积月累。获罪匪浅。其妇常患头晕。又两手轮发疔疮。虽医罔效。一夜梦祖母责之曰。尔绣字污亵。其罪甚大。尔夭寿矣。醒即语众。人不之信。未数日。果疔发而亡。
                    


                    14楼2012-01-04 12:10
                    回复
                      侮辱佛典家败人亡
                      南京世家某。博学多才。喜花柳。性豪侈。纳娼妓为小。星期日坐笙歌花酒之前。如在天空。琼楼玉阁。巧样装饰。穷奢极欲。以黄金一付。题曰。色即是空空即色。卿须怜我我怜卿。自书自撰。自鸣得意。后因闲事缠讼。家业日消。歌台烟散。舞妓云亡。智者以为联字乃预谶云。且引佛经而为淫联。亵污孰甚。家败人亡。固其宜也。
                      教师秽亵雷击亡身
                      湖北东南乡于耀庭。初级师范卒业。充当小学教员。生平不惜字迹。或墨或铅或粉笔。无论桌上地上板上墙上。随笔写字。任意践踏。并且便溺看书。又用字纸烧茶拭秽。便
                      溺后又不洗手。检阅经典。甚至卧床看书。睡塾书垫身底。学生作践字纸。亦不之戒。忽患目疾。左眼不明。仍不知悔。一日忽遭雷击。未死。终日奔走市井。以及学堂书房。自白其罪。条分缕晰。某罪应如何果报。今我已犯不赦之罪。尔等不可效我之行。致遭如此显报。当以我为炯戒。不数日而亡。
                      


                      15楼2012-01-04 12:10
                      回复
                        污亵国宝惨遭雷击
                        有一女子骑驴。忽被雷击死路旁。识者知系周村魏家妇。秦家女也。细察雷击之故。该妇平时多以字纸覆瓶。塞瓶。糊窗。拭秽。此日正值经期。驴背有布袋。内置铜元数百元枚。其女坐跨驴上。致遭污秽国宝之报 。国宝即铜元。上有字。此事属曹州曹县。光复后也。
                        惜字三世出通儒
                        安南钱万字选青。国籍。其家三世敬惜字纸。子名化龙。硕学通儒。生两孙荣贵荣华。均有才名。一任政界。一任学界。当化龙未生以前。文昌帝君于北平善坛寄来谕文一道。启视之。训曰。安南钱选青。乃祖乃父敬惜字纸。共有三世。未敢蹉跎。丹桂籍上。注明非诬。尔子尔孙。应出通儒。累代显贵。张我版图。如再敬惜。福如江河。绵绵不绝。斯言允孚。钦此钦遵。毋违特谕。民国元年三月十五日。选青读毕。虽叩谢鸿恩。然于心究未深信。后二子果贵显。生孙五。俱聪慧过人。始信训谕之不虚。遂教子孙永远敬惜字纸。并载之家乘。垂示云礽。以征信也。
                        


                        16楼2012-01-04 12:11
                        回复
                          浴焚字纸老蚌生珠
                          广西某有才。敬重字迹。收买焚化。污者浴以香水或柏水净水。晒干后焚。行持二十年未敢少懈。某本无子。晚年得一子名德生。天资聪顈。不仅过目成诵。而下笔万言应试无不高标。著书立说。韦草江花。英华锦绣。人争羡之。大有洛阳纸贵之慨。其父喜不自胜。乃训德生曰。汝所以得有今日者。未始非吾平日勤惜字纸之报也。汝宜教后世子孙敬惜字纸。亦如吾之生平则世世必出一鸿儒。亦如汝之博学也。德生唯唯遵命而行。教子孙惜字。由是福寿益增。门楣丕振。岂不懿欤。
                          江西俞县长德政
                          陕西俞文宗字焕章。任江西某县县长。闻窑户于磁器上写字。或蝇头小楷。以壮美观。因此射利亦厚。沿成恶习。殊不知破碎必弃之粪土。俞公稔之此弊。下车伊始。即出示严禁各窑其文曰。为出示严禁事。照得字为国粹。关系文化殊深。昔仓圣造字以代结绳。而后世人群记事始备。文明进步。于此肇基。教化大行。赖此发展。任何人士俱应敬惜。国粹所关。文化所系。何彼无知窑户。竟敢于磁器上写字炫美。希图射利。可知磁器破碎。弃之粪土。终古不灭。污亵殊甚。本县长下车伊始。不忍不教而殊。合亟布告周知。从此一律严禁。毋许窑户于一切磁器上写字炫耀。傥敢故违。立即提究不贷。其各凛遵毋违。特示。遂终其任而市上无有字之磁器。俞公少时。虔诵惜字宝训。并敬惜字纸。在任时。公余逢人劝化。并印送各种惜字书万部。公之子孙均显达。而公亦得寿考之征。
                          


                          17楼2012-01-04 12:12
                          回复
                            保存经版获福
                            嘉兴西乡方子俊字秀夫。富而悭吝。中年得一子。痴呆多病。妻董氏。甚贤淑。力劝其夫广行善事。敬惜字迹。收买残籍淫丨书。夫乃允。遂照行。好游山水。偶见古庙厢屋内存旧板数堆。残缺不全。泥污朽烂。询之住持僧以无主答之。俊与住持说明将旧板运回。全者并之一箱。箱外题明某经之板。烂者补之。造楼而藏。不正之板尽行焚毁。后子疾无药而瘥。不独不呆。且极灵敏。又生一子。得七孙。俱富厚显达。人仰慕之。
                            印送善书享大年
                            淮安柏敏字广学。有才名暗行阴德。人莫知之。喜收因果善书。抄录分送。破旧则黏补整齐。惜字如宝。并重印感应直解。惜字因果。八德善章送人。函索即寄。面索必恭而赠之。并劝以敬惜勿秽。慎勿高搁。如不阅则转送他人。力行数十年如一日。寿登耄耋。子孙繁盛。如此福寿。谓非惜字报乎。
                            


                            18楼2012-01-04 12:12
                            回复
                              字灰保险
                              近州康缙绅。出入带大小布袋系于腰间。拾取道路墙缝字纸。纳入袋内。污秽者另纳入一袋。归洗晒干焚灰。遇航江海船多托之带下江海。闻其船遇暴风将覆呼号无效。惟洒字灰则船稳风平。履险如夷。至今海船多喜带字灰保险。康寿九十四。子孙五世发达。惜字功效诚非浅鲜。洒灰尚有救命之功。拾取亦有显达之报。人恶可不惜字纸哉。
                              装运善事书巧博厚利
                              毫州汪登科字连甲。与兄登第。弟登瀛。同居一室。兄弟怡怡。创立惜字社。科第均贩货江南。只瀛弟为塾师。勤劝学生家长。捐资广印惜字功罪果报。并感应篇放生文各善书。请兄带至江南施送。因守书迟延三日。同业各船不守而去。嗣科船行至江南某处。满戴货物。适该处两日前火烧货栈数十家。科货到此脱当。其价提高。获利甚厚。货甫售空。又到几船。而该货复贱。同业不服。察科何缘。乃知系守善书。及平时惜字故耳。所以得遇此机。而获厚利。后同人均仿效。立社惜字。俱富裕焉。
                              


                              20楼2012-01-04 12: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