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16吧 关注:105贴子:3,518
  • 8回复贴,共1

语文选修一XTZ答案,复习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少16


1楼2011-12-29 20:45回复
    第三专题
    九、王选的选择【语文基础知识】 1.D 2.B 3.C 4.D 5.C 6.A 【课文阅读理解】(一) 7.一方面表明王选求知的渴望,关注科研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暗示了王选所关注的科研项目当时很少有人问津。 8.以“轮廓加参数”的数学描述方法,研究高倍率汉字信息压缩、还原、变倍技术,从而使机械部分变得简单的一整套技术方法。 9.选择了技术上跨越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二) 10.胸怀宽广、年事已高的王选回想起自己过去18年来刻苦钻研的每一件事情。 11.重用年轻人(或提拔青年人才、重用青年人才、提拔重用人才) 12.①完成了彩色调频挂网算法并实现高保真彩色印刷,从而实现了彩色技术的重大突破。 ②研究出新一代栅格图像处理器,进而开发出纯软件的栅格图像处理器。 ③将对传统广电业进行**性改造的数字视频的科研开发。
    


    5楼2011-12-29 20:50
    回复
      十一、火中的凤凰(节选)【语文基础知识】 1. C 2. B 3. D 4.B(A“十分”和“悬殊”语义部分重复,可删“十分”。C“以”含主动色彩,与“被”连用,不合逻辑;可改“以”为“因”。D“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主客关系颠倒,可改为:“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使中外游人倾倒”。) 5.C 6.有新闻价值,有形象效果,有现场气氛,有真情实感,有典型瞬间,有丰富内涵。【课文阅读理解】(一) 7.一方面表明县城美丽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表明县城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 8.和废墟形成鲜明的对照,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藏书阁楼被毁的愤懑和对藏书的哀思。 9.①齐卢之战时兵士将古书持作炊柴。 ②皕宋楼书十万银元卖到了日本。 ③海源阁的宋版书土匪部队用来烧饭,受到大破坏。 ④瞿家一楼的书处于轰炸底下,有被毁的危险。(二) 10.主要是通过心理活动、人物动作和环境烘托来表现他兴奋之情的。具体表现在: ①感觉太幸福,甚至喜欢得发疯似的;②要赶快去筹一笔款子,把书买下来; ③兴奋得失眠,让冷雨淋湿发烫的额头;④希望连夜跑到经理家,拉他一起看这部书。 11.主要是通过对比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同是失眠之夜,一个是由于兴奋,一个是因为不安。同时也体现了叙事故事的波澜。 12.B 13.前一个“火中的凤凰”指的是这部书,后一个“火中的凤凰”指的是所有蕴涵中国古代文化的而又不知下落的东西。这部书经过三百年兵火大劫,终于归于国家,它就犹如火中的凤凰一样获得了重生,但类似于这部书的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特点的许多国宝,还没有它们应有的归宿。
      十二、西行路上左公柳【语文基础知识】 1.C〔A耧(lòu) B垣(yuán) D怆(chuáng)〕 2.A(“绯”应为“菲”,“弦梯”应为“舷梯”:舷梯,指飞机、轮船等供人上下的活动梯子。B.“楔”应为“楔”:揳,动词,指把楔子、钉子等捶打到物体里面,如榫子缝儿里楔上个楔子。楔,名词,指插在木器的榫缝里的木片,可以使接榫的地方不活动。也指钉在墙上挂东西用的木钉或竹钉。C.“茏罩”应为“笼罩”。D.“从”应为“重”。) 3.C(①狙击: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可表示以防御手段阻止疾病或病毒等的扩散和进攻。②传颂:传布颂扬,往往与事迹搭配。传诵:传布诵读称道,往往与人或文学作品搭配。③樊篱:比喻对事物的限制。藩篱:比喻门户或屏障。④继而:副词,表示紧随着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 4.A(A任重道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且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B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相互照耀、影射。常用于形容各种美好的景象。C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为,用于“酒后驾车”程度过重。D付诸东流:把东西扔进东流的江水。比喻前功尽弃或希望落空。不能用于消除“烦恼、忧愁”。) 5.C(A.病因:成分残缺、暗换主语。应为:开展……的活动,这体现了……。B.逻辑顺序有误,应为筹资、管理和运营。D. “少数”与“普遍”在逻辑上有矛盾。) 6.D(①“创造了多少奇迹”承接上文中的“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蕴藏了多少力量”与下文中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相衔接。④所有分句(或成分)均以“人”做主语,使全句在表达上更为流畅。⑥“听不到……嘶鸣”,“更没有……荣耀”,“只有……浪花”,这种表述使各句句式一致,“拍打着岩石”与下文“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是合理的因果衔接。)【课文阅读理解】 7.B(呼应的前一次的辉煌应该是上文中丝绸之路上壮观的历史、地理、人文的景观。)D(作者的态度是为贫困导致滥伐而担忧。“西行路上不断有人告诉我:这是左公柳。”“风沙沿线的人民为三北防护林所奉献的人力与热情”的语句恰恰写出了西北人民感恩与奉献的精神。) 8.①“局部……改善”指三北地区建设了15年的防护林体系。(像“新栽杨柳三千里”,那种左宗棠式的实践。)②“整体恶化”指西北地区越来越严重的沙漠化趋势。③表明作者希望西北的绿色工程彻底完成,而不只是一时一地的尝试。(意思对即可。) 9.①“它所面临的困扰却与当年仿佛”:风沙的进逼(“随后的风雨”)/人民的贫困(“西北苦,甲天下”)。②历史的经验,也印证了坚持的困难:左宗棠的实践成果很快变得“寥寥”,建国45年来汗水浇灌的林场普遍萧条。(意思对即可。) 10.作者写亲身经历的西行路线时,与“华夏民族鼎盛时期的”丝绸之路作对比;写“有效地阻挡了风沙线推进的”左公柳时,与正在建设的三北防护林体系作对比。(意思对即可。)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也给人以振奋和希望。(言之成理即可。)【课外相关阅读】(一) 1.D(A“以脱离所有时间概念的形式表现的结构”是非线性结构。B线型结构可分为“单线、复线和环形”。C“一般线型结构”“叙—议式结构”都是单线结构。) 2.A(B空间布局结构的报告文学“淡化线型情节”而不是“无法表现情节的变化脉络及其组织关系”。C全景式结构类型除了复线结构外,还包括其他的线型结构,不一定都有主线、副线。D三段论式的空间布局是打乱“内在因果关系”的结构。


      7楼2011-12-29 20:51
      回复
        ) 3.①淡化人物的作用(人物只是片断性存在) ②弱化情节的连贯性(对情节连贯性的主观间隔) ③加入多种文体因素 4.①单线式报告文学与单线式小说相比,有更多的议论(不再简单模仿小说式的线型结构),不再过于直白。 ②全景式和非线型结构报告文学,与(复线式)小说相比,具有更强的叙述的主体性、文化批判性、文体的倾向性。(二) 5.激光照排技术。 6.一是把《王选传》一书改写成9篇短文,以《告别铅与火的拼搏——王选的故事》为题,在报上连载;二是配合王选派来的一位弟子,进行智能排版可行性调研。了解到王选和他的业绩,并领略到他独特的魅力。 7.跳过日本流行的第二代照版系统和美国流行的第三代照版系统,直接研究国外还没有商品化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最终实现了跨越式的创新和发展。 8.刺痛之一,是解放50多年了,中国除了火箭、卫星外,竟没有一项自主开发的民用高科技产业;刺痛之二,是世界高科技企业中不乏华人身影,而中国公司一直没能在世界百强中占有一席之地。(三) 9.B C 10.两位科学家不仅在科学创造方面同样成就斐然,而且在对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认识方面也有相似之处。 11.大艺术家的创作价值在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从而能使自己及其他人的生命都变得更有意义;有时,其在这一方面的作用甚至要超过科学家。例:陀思妥耶夫斯基。 12.①相通的,同为以不断追求为乐趣的事业; ②互补的,是从不同方面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 ③同质的,科学与艺术是美在不同的侧面的体现; ④同背景的,科学与艺术都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作为心理背景。


        8楼2011-12-29 20:51
        回复
          被度娘吞贴了啊。。。看来不祭度娘不会有好结果


          16楼2011-12-29 21:06
          回复

            第一专题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语文基础知识】 1.C 2.A 3.C 4.①A间或、断断续续B参与C夹杂、掺杂 ②A表示同意的应答词B擅长C善良、善事 ③A方圆、纵横B地方C才、刚 5.B 6.D 7.B 8.C 9.D 10.C 11.①A②C③B 12.(1)对……说;称作 (2)朝廷;朝拜 (3)认为;凭借 13.门庭若市 14.(1)省略句 (2)判断句 (3)判断句 15.(1)第二天;明天 (2)土地方圆;地方 (3)侍卫;方位名词 (4)批评议论;毁谤 16.①国别战国策劝谏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课文阅读理解】 17.jiàn jī 18.①劝谏 ②满 ③就,于是 19.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②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0.(略) 21.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2.“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23.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二、肴之战【语文基础知识】 1.春秋 左传 发生 发展 结局 蹇叔论战 王孙满观兵 弦高犒师 先轸论战 2.D 3.①B ②D ③C ④D 4.①D ②B 5.①(秦军)及滑,……(郑国弦高)以乘韦先…… ②郑穆公使(人)视客馆,则(见秦军)束载、厉兵、秣马矣。(郑穆公)使皇武子 ③……(百里孟明等人)则在舟中矣。(阳处父)释左骖…… 【课文阅读理解】(一) 6.B 7.D 8.B 9.D (二) 10.D 11.B 12.①C ②A 13.原轸怒斥文嬴纵囚,阳处父追囚不得。(三) 14.C 15.C 16.D 17.D 18.(略)


            17楼2011-12-29 21:07
            回复

              三、烛之武退秦师【语文基础知识】 1.①quē ②fú ③gǔ ④pù ⑤kuī ⑥jī ⑦qiǎng ⑧xié 2.①D ②C ③B 3.A 4.D 5.D 6.A 7.C 8.D 9.①D②B 10.①B②C③D 11.B 12.①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困难的。为什么要吞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②我不赞成个人之勇,希望大家同进同退。前进就想到将得赏赐,后退就想到将受刑罚;像这样,就有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 ③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廷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四方疆界之内的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您受蒙蔽很厉害了。 ④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作长远打算。您送燕后的时候,握着她的脚为她哭泣,惦念并伤心她的远嫁啊,也够悲哀的了。” 13.①C ②A 【课文阅读理解】 14.AB(AB项,同为状语后置。介词,对,对于。C项,介词,比。D项,介词,由于。) 15.B(B为连词表目的关系。其他三项“以”,介词) 16.①越过别国把边远的郑国作为秦国边境,您知道它的难度,怎么用灭亡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②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益,怎么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呢? 17.第一层:越国以鄙远,说明亡郑不利于秦。第二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说明舍郑于秦有利。第三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说明晋君言而无信。第四层:夫晋,何厌之有?说明晋君贪得无厌,亡郑必有后患。 18.A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为了突出烛之武的性格特点。 19.烛之武,有勇有谋。“夜缒而出”分四层意思来说服秦君。郑伯,善于纳谏,勇于自责。晋君,能权衡利弊,自我克制,作出撤兵决定。


              18楼2011-12-29 21:07
              回复

                第二专题
                五、鸿门宴【语文基础知识】 1.D 2. C 3.A早B纳C邀D背 4.C 5.(略) 6.A 7.C 8.B 9.C 10.B 【课文阅读理解】(一) 11.①动词,跟随,跟从 ②动词,逃亡,逃离 ③动词,抵挡,抵抗 ④副词,本来 ⑤动词,交游,交往 ⑥动词,道歉 ⑦副词,趁机,借此机会 ⑧副词,将 12.(1)善①动词,结交,交好 ②副词,好好地(2)故①名词,旧交情 ②连词,所以,因此(3)之①助词,无义 ②代词,这件事 ③动词,到 ④代词,他的话 ⑤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以①介词,把,将 ②介词,用来 ③介词,把,将 ④与“所”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二) 13.D 14. C 15.B 16.A 17.C (三) 18. A 19. C 20. C 21. A 22. A
                六、信陵君窃符救赵【语文基础知识】 1.A 2.A赞:引见、介绍 3.C 4.B 5.B 6.D 7.C 8.C 9.D 10.D 11.D 【课文阅读理解】 12.D 13.B 14.C 15.B 16.B 17.①公子把别人的困难当做自己的急难的品质表现在哪呢? ②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用处呢?还要门客做什么呢?


                20楼2011-12-29 21:08
                回复



                  22楼2011-12-30 18: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