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皮小k吧 关注:58贴子:7,515

组织胚胎学----【简答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请简述骨骼肌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
答:光镜结构:长柱状,一般无分支,细胞多个,位于肌膜下,有明、暗相间的横纹。超微结构:包括肌原纤维、横小管和肌浆网。肌原纤维是骨骼肌纤维中的细丝状结构,是肌纤维收缩的结构基础,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由粗、细两种肌丝规律性排列而成,并形成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粗肌丝位于A带,中央固定于M线,两端游离;细肌丝一端固定于Z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之间。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分子有序排列组成。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而成,它垂直于肌膜表面。哺乳动物骨骼肌横小管位于I带与A带交界处,同一水平的横小管相互吻合环绕在每条肌原纤维周围。其功能是将肌膜的电兴奋快速同步地传至每个肌节。


IP属地:日本1楼2011-12-27 09:21回复

    比较近曲小管与远曲小管结构和功能的异同?
    答:(1)近曲小管与远曲小管结构的异同:近曲小管管腔小且不规则,光镜下,管壁由单层立方形或锥形细胞构成,细胞界线不清,游离面有刷状缘,基底部有纵纹,电镜下细胞侧面伸出许多侧突并与相邻细胞的侧突相互交叉;胞核:大,圆形,淡染,偏于基部;胞质:强嗜酸性。光镜下,远曲小管管腔较大且规则,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界限较清晰,排列紧密,游离面无刷状缘,基底部纵纹不甚明显;质:少,弱嗜酸性,色淡。
    (2)近曲小管与远曲小管的功能异同:近曲小管管壁细胞具有排出Na+、对原尿重吸收的作用;而远曲小管能重吸收Na+和水、排出K+、H+和NH3,从而具有调节体液酸碱平衡和浓缩尿液的作用。


    IP属地:日本3楼2011-12-27 09:22
    回复
      2025-05-10 19:44:07
      广告

      结合气--血屏障结构,简述肺泡的气体交换?
      答:是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及内皮。由肺动脉流过来的血液中含有的氧气浓度较低、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当流到肺中的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中,氧气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并随红细胞到达机体的每一个部位。气体在肺泡处的交换是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壁进行的。气体在肺泡的交换是以气血屏障微结构基础并以扩散的方式进行,气体由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扩散实现的,由于肺泡气和血液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压不同,因此,在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就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IP属地:日本4楼2011-12-27 09:22
      回复

        肺泡的组织结构是怎样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
        答:肺泡上皮由I型和II型两种肺泡细胞构成。Ⅰ型肺泡上皮占95%肺泡表面积,为肺泡提供一个完整的面,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细胞只有含核部分略厚,其余部分扁平菲薄,有利于气体交换;II型肺泡细胞散在分布于Ⅰ型肺泡细胞之间,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的重要作用。
        简述肾上腺的组织结构。
        答:肾上腺由被膜和实质组成。被膜为致密结缔组织,含有少量的平滑肌和未分化的皮质细胞团块。对实质起保护作用。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是肾上腺的主要部分,位于肾上腺的外周,占绝大部分。根据细胞的排列方式,皮质又分为多形带、束状带和网状带;髓质:位于肾上腺的中央,与网状带在成相互交错状分界,髓质中心有一条中央V,汇合皮质和髓质的血液。髓质内含有两种细胞:嗜铬细胞和交感神经节细胞。
        简述垂体的组织结构。
        答:脑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又由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组成;神经垂体又由神经部、正中隆起和漏斗部组成。
        (1)腺垂体远侧部细胞分类、显微结构特点及其分泌的激素:远侧部是垂体前叶最主要的部分。光镜下根据腺细胞嗜色特点可分为:嗜酸性细胞占40%左右,圆形或椭圆形,胞体大,胞质中含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染色为红色。嗜碱性细胞占10%左右,数量少,胞体比嗜酸性细胞大,胞质中含有嗜碱性颗粒,染色为蓝色。嫌色细胞占50%,数量最多,胞体小,胞质少,着色浅,细胞界限不清。可分化为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


        IP属地:日本5楼2011-12-27 09:23
        回复

          简述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胃的组成及组织结构差异。
          答:单胃黏膜含有大量的胃腺,黏膜表面有许多凹陷形成的小窝,胃无腺部为复层扁平上皮,有腺部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由富含网状纤维的结缔组织构成,主要由大量密集排列的胃腺所占据,肌层较厚,由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构成,外膜为浆膜。反刍动物的胃属于多室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成。前三个胃的黏膜衬以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角化,且黏膜内无腺体,皱胃的黏膜内有腺体,机能同一般的单室胃。


          IP属地:日本9楼2011-12-27 09:25
          回复

            试述小肠腺的光镜结构及其功能。
            答:小肠腺又称肠隐窝,是小肠上皮下陷到固有层形成的,与绒毛上皮相连续,开口于绒毛之间。肠腺为单管状腺,肠腺由以下五种细胞组成。 ①柱状细胞 数量最多是构成肠腺的主要细胞,结构和肠绒毛的柱状细胞相似,纹状缘很薄或没有。 ②杯状细胞 其形态和功能同小肠黏膜的杯状细胞。 ③潘氏细胞 为分布于肠腺底部的一种分泌细胞,常三五成群。细胞较大,呈锥状或柱状,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胞质内含有大而圆的嗜酸性分泌颗粒,其中含有微量元素锌、溶菌酶和肠肽等。 ④未分化细胞 位于肠腺的基部,夹在其他细胞之间。细胞较小,呈矮柱状,胞质嗜碱性。这种细胞是肠上皮干细胞,它不断分裂增殖井向上迁移,可分化为肠腺细胞和绒毛上皮细胞。⑤内分泌细胞


            IP属地:日本10楼2011-12-27 09:25
            回复

              叙述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答:消化管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或浆膜构成。
              (l)粘膜:由上皮、固有层、粘膜肌层组成。是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上皮:类型依部位而异。两端(口腔、咽、食管及**)为复层扁平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其余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收为主。上皮与管壁内的腺体相连。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胃、肠固有层内含腺体和淋巴组织。粘膜肌:薄层平滑肌,其收缩可促进固有层内腺体分泌物排出和血液运行,利于物质吸收和转运。
              (2)粘膜下层: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含小动脉、小静脉和淋巴管。食管和十二指肠的该层含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还有粘膜下神经丛,由多极神经元和无髓神里纤维构成,可调节粘膜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出,形成皱壁。
              (3)肌层:除食管上段与**处为骨骼肌外,其余大部分为平滑肌可分为内环、外纵两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可调节肌层的收缩。
              (4)外膜或浆膜: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者为外膜,分布于食管和大肠末段;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者为浆膜,见于胃、大部分小肠与大肠,其表面光滑,利于胃肠活动。


              IP属地:日本11楼2011-12-27 09:26
              回复

                试述小肠粘膜的光镜结构与功能?
                答: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段,其粘膜都由粘膜上皮、固有膜和粘膜肌组成。
                (1)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①吸收细胞,数量最多,呈高柱状,核椭圆,位基部,细胞游离面有纹状缘。②杯状细胞:散于吸收细胞间,分泌粘液,有润滑保护作用。从十二指肠至回肠末端,杯状细胞渐增多。③内分泌细胞:能分泌少量激素,调节小肠局部内环境。
                (2)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含丰富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大量的小肠腺固有层淋巴组织丰富,空肠和十二指肠多为孤立淋巴小结,回肠为**淋巴小结。小肠腺为单管状腺,由上皮下陷至固有层形成,又称Lieberkuhn隐窝,直接开口于肠腔。小肠腺细胞: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及内分泌细胞。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含有孔毛细血管和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能运输氨基酸、单糖和低级脂肪酸等消化终产物。固有层结缔组织内还有少量散在的平滑肌纤维,能帮助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Paneth细胞:为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位于腺体底部,细胞锥体形,胞质顶部充满粗大嗜酸性颗粒,合成吞噬素和溶菌酶等,对肠道微生物有杀灭的作用。干细胞:位于小肠腺的下半部,普通标本中不易辨认,能不断增殖、分化更新为其它小肠腺细胞。
                (3)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组成。


                IP属地:日本12楼2011-12-27 09:26
                回复
                  2025-05-10 19:38:07
                  广告

                  简述小肠绒毛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答:小肠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突出形成小肠绒毛。其表面为上皮,中轴为固有层结缔组织。上皮为单层柱状,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及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吸收细胞游离面有许多排列整齐的微绒毛,其表面尚有一层细胞衣,由细胞膜内镶嵌蛋白的胞外部分构成,其中有双糖酶和肽酶,还有吸附的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微绒毛扩大吸收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中轴固有层内为细密结缔组织,含有孔毛细血管、中央乳糜管和少量平滑肌。吸收细胞吸收的葡萄糖、氨基酸进入毛细血管运输,甘油一酯与脂肪酸在吸收细胞内合成甘油三酯,再形成乳糜微粒,进入中央乳糜管运输,平滑肌收缩也有利于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


                  IP属地:日本13楼2011-12-27 09:27
                  回复

                    试述肝的组织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
                    答:⑴肝的组织结构特点:①肝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肝小叶;②肝小叶中央为中央静脉,肝细胞单层排列成肝板,肝板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③肝板之间为肝血窦,血窦经肝板上的孔互相通连,血窦接受来自小叶间动、静脉的血液,汇入中央静脉;血窦内有定居的肝巨噬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④血窦内皮与肝细胞之间有狭小的间隙,称为窦周隙,内有贮脂细胞;⑤肝细胞相邻面质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称为胆小管;⑥肝细胞有3种不同的功能面,即血窦面、细胞连接面和胆小管面;肝细胞连接面有紧密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结构,血窦与胆小管互不相通。
                    ⑵与上述组织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功能:①肝细胞有较大面积与血液接触,利于肝细胞从血液获得葡萄糖、氨基酸、胆红素等,以贮存糖原、合成血浆蛋白、产生胆汁等;糖原分解成的葡萄糖、合成的血浆蛋白,可直接释放入血中;②肝细胞可较快的从血中摄取代谢过程所产生的有毒产物和从肠腔吸收的有毒物质,及时进行生物转化或解毒;③血窦内的肝巨噬细胞可及时处理从肠道进入肝的细菌和异物等;④肝细胞合成的胆汁,可直接释放入胆小管内。


                    IP属地:日本14楼2011-12-27 09:27
                    回复

                      试述脾脏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答:组织结构:(1)被膜与小梁:脾的被膜较厚,有丰富的平滑肌,由覆盖有浆膜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形成索状分支的小梁,与门部伸入的小梁相互连接,构成脾的支架。被膜和小梁内平滑肌收缩可调节脾内的含血量。(2)实质:由白髓,边缘区和红髓三部分构成。白髓:在新鲜切面上呈散在的白色小点,故称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相当于淋巴结的皮质),包括脾小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边缘区:位于白髓与红髓之间,宽约100微米。该区淋巴细胞比白髓稀疏,但比红髓密集,含有B、T淋巴细胞(以B淋巴细胞为主),还含有巨噬细胞和浆细胞中央A的许多分支开口在边缘区,它是血液和淋巴细胞进入脾内的重要通道;也是脾内免疫细胞捕获、识别、处理抗原和诱发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也就是说它是大部分血液进入红髓之前被过滤和脾内各种细胞首先接触抗原物质的地方。红髓:占实质的大部分。分布于被膜下、小梁周围、白髓及边缘区的外侧。因含大量血细胞,在新鲜切面上呈红色,因而得名。红髓包括脾索和脾血窦。功能: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含大量B细胞,少量T细胞,除具有与淋巴结相似的功能外,还有造血和清除自身衰老的血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的功能。主要有过滤血液,参与免疫反应,储存血液,造血作用。


                      IP属地:日本15楼2011-12-27 09:28
                      回复

                        什么是淋巴组织?淋巴组织有哪两种存在形态?
                        答:又称免疫组织。是以网状组织为基础,网孔中充满大量的淋巴细胞和一些巨噬细胞、浆细胞等。淋巴组织主要有两种形态,(1)弥散淋巴组织:无固定的形态,是以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形成支架,网孔中分布有大量松散的淋巴细胞,与周围的结缔组织无明显分界,其中除含有T、B淋巴细胞外,还有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弥散淋巴组织中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其特征是内皮为单层立方或矮柱状,故又称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当弥散淋巴组织受抗原刺激时,可出现淋巴小结。(2)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呈圆形或椭圆形密集的淋巴组织,小结的形态明显,界限清晰,通常直径为0.2~1.0mm。淋巴小结内有大量的B淋巴细胞,尚有少量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小结的形态结构随生长发育程度和免疫功能状态而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IP属地:日本16楼2011-12-27 09:28
                        回复

                          什么是脐带、胎膜、胎盘?它们的功能各是什么?
                          答:(1)脐带:起源于胚胎早期的体褶,随着胚胎发育逐渐向胎儿腹部脐区集中缩细;由于羊膜腔的扩大,使尿囊柄和退化的卵黄囊柄靠拢的缩细,并被羊膜包围形成长索状称脐带。(2)脐带的结构:脐带外被覆着一层光滑的羊膜,内部主要为中胚层产生的粘性结缔组织。(3)胎膜:家畜的胎膜有羊膜、绒毛膜、卵黄膜和尿囊。(4)胎盘:是胚胎的尿囊绒毛膜的绒毛和母体子宫粘膜结合部位结构的总称;前者称胎儿胎盘;后者称母体胎盘。(5)家畜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借助胎膜和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吸取营养,排泄废物,创造胚胎发育的条件,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简述黄体的生成?
                          答:黄体的生成:成熟卵泡排卵后,其卵泡壁塌陷形成皱襞(猪、牛在排卵前,成熟卵泡壁就已出现皱壁),卵泡内膜毛细血管破裂,基膜破碎,因此卵泡腔内含有血液,称之谓血体(红体)。同时卵泡内膜伸入腔内,由于促黄体素的作用,颗粒层细胞及内膜细胞增生分化,分别形成粒性黄体细胞和膜性黄体细胞,血液很快被吸收,形成一个体积很大又富有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为黄体。


                          IP属地:日本17楼2011-12-27 09:30
                          回复

                            简述卵 巢的主要功能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有哪些?
                            答:卵 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 子和分泌多种激素,与此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分别为:①家畜性成熟后卵 巢的皮质内含有成熟卵泡,成熟卵泡发育到一定阶段开始排卵,即可产生卵子。②分泌雌激素的结构:卵泡内膜及颗粒细胞、间质腺细胞;分泌孕酮的结构:黄体粒性细胞;分泌生长因子的结构: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分泌雄激素的结构:卵 巢门细胞、间质腺细胞;分泌催产素的结构:黄体细胞。
                            


                            IP属地:日本18楼2011-12-27 09:31
                            回复
                              2025-05-10 19:32:07
                              广告

                              请解释:卵泡的募集、卵泡波、优势卵泡。并阐述家畜在一个发情周期中仅有极少数卵泡排卵的原因?
                              答:①卵泡的募集—大量卵泡被进行选择或淘汰的过程称为卵泡的募集;卵泡波—被募集的卵泡形成一个发育基本同步的卵泡群,即卵泡波;优势卵泡—在卵泡波中能发育到排卵的卵泡称为优势卵泡。②卵泡一旦被选择为优势卵泡,它就会抑制同组的非优势卵泡的生长和分化,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个发情周期中仅有极少数卵泡排卵的原因。


                              IP属地:日本19楼2011-12-27 09: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