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皋考释(2) 时间:2010-11-02 16:54来源:巢湖学院学报 作者:宁业高 点击: 689 次 ⑧ 橐:“橐,……橐皋,吴地。”(《康熙字典》)“橐,……橐皋,地名……橐皋,在淮南逡遒县东南。”(《中华大字典》) ⑨ 皋:《中华大字典》:“皋,……橐皋,县名。汉置,属九江郡。故城在今安徽巢县西北,即春秋吴邑。” ⑩ 柘:“柘,又县名,《前汉地理志》:属淮南郡。”(《康熙字典》) 2·古今名称的读音柘皋的各种名称,尤其是古名的读音,众说纷纭。以尊重历史文献,尊重前贤研究成果为原则,下面并呈诸说,聊备今人阅读参考和研究检索。 ① 射叴:读音为shè qiú(社求)。《康熙字典》:“射,《唐韵》:神柘切;《集韵》:食夜切;《韵会》、《正韵》:神夜切,蛇去声。”“叴,《唐韵》:巨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渠尤切,求音。” ② 矤叴:读音为shè qiú(社求)。“矤叴”是“射叴”古文,读音相同。 ③ 橐:读音为ɡǎo(稿)。唐学者颜师古认为“橐皋”之“橐”音应是:“乃以公老反音之,则‘稿’字也。”(《功臣侯表》) ④ 橐:读音为tuó(驼)。晋学者臣瓒注《汉书》标“橐皋”之“橐”音为“拓”。清史地学家全祖望赞同此说,并批驳颜师古之说:“橐,臣瓒曰:‘音拓’。瓒音是也。而师古于《功臣侯表》:乃以公老反音之,则稿字也。大谬。” [16]《康熙字典》:“橐,《唐韵》、《集韵》:他各切,音拓。橐皋,吴地。”《辞海》、《辞源》等给“橐皋”之“橐”标音,均为“驼”(tuó)。《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橐皋县,春秋吴邑。……橐,拓音……” ⑤ 橐:读音为zhè(柘)。晋学者范宁注《春秋谷梁传》:“公会吴于橐皋。橐皋,某地。橐,章夜反,一音讬。”《中华大字典》标:“橐,之夜切,音柘,马韵;他各切,音拓,药韵。橐皋,地名。” ⑥ 皋:读音为ɡū(姑)。三国魏学者孟康注《汉书》:“橐皋,音拓姑”。南宋学者洪迈考证:“九江之‘橐皋’为‘拓姑’”。[17]《中华大字典》:“皋,攻乎切,音姑,虞韵。橐皋,县名。” ⑦ 皋:读音为zhè(柘)。明末清初史学家张岱对地名中的“皋”音异读特作考证,认为:“(平皋)皋,由去声,郑地。橐皋,皋,章夜切,在淮南。”[18] ⑧ 柘皋:读音为zhèɡāo(这高),此读音现今通行。柘皋(橐皋)等名称,是地域名,也是政区名,是镇名,也是城邑名。“橐”、“皋”、“柘”,均为简称。“柘皋”,是为现称,大约经历了自南宋迄今的800多年史程,通行于公文私笺和地方志史文献,现读音为zhèɡāo(这高),已约定俗成。“橐皋”,相对“柘皋”而言为古称,相当于人的原名、本名。“射叴”,可谓是初称,或者叫做原称,似人之乳名、小名、初名。“矤叴”为“射叴”古文写法。“吴会城”,系缘于重要的历史事件,是盛会,是佳话,堪作雅称。“拓皋”,可谓之讹称。“秦皋”,此称仅见于“巢湖之窗”网络文章,因其专门考证并罗列巢湖镇名,录此聊备甄别。地名一般都是有些来历的。上述诸名,引起我们思考者有三:首先是其初名——“矤叴”、“射叴”。此名出现于包山楚简,说明这个名称已公认并应用于社会了,其形成至晚也在周代。中国古代地名、人名、姓氏、氏族名往往彼此关联,其地名、氏族名又往往与当时当地的地理特征,物产特征,或生产生活方式,或土地主人的姓氏,或信仰图腾崇拜有涉。由此而测,所得有二:一是这里早期可能居住或曾流落过一个相对独立的以游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叴”氏族部落;二是这里早期居民既以农牧业为生,又擅长以制造、收集、出售牧猎工具、禽毛兽革甚至兵器斗械,并就地形成了一个贸易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