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3日漏签0天
柘皋高中吧 关注:103贴子:1,72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6回复贴,共1页
<<返回柘皋高中吧
>0< 加载中...

柘皋考释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程磊最棒
  • 1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柘皋考释(2) 时间:2010-11-02 16:54来源:巢湖学院学报 作者:宁业高 点击: 689 次 ⑧ 橐:“橐,……橐皋,吴地。”(《康熙字典》)“橐,……橐皋,地名……橐皋,在淮南逡遒县东南。”(《中华大字典》) ⑨ 皋:《中华大字典》:“皋,……橐皋,县名。汉置,属九江郡。故城在今安徽巢县西北,即春秋吴邑。” ⑩ 柘:“柘,又县名,《前汉地理志》:属淮南郡。”(《康熙字典》) 2·古今名称的读音柘皋的各种名称,尤其是古名的读音,众说纷纭。以尊重历史文献,尊重前贤研究成果为原则,下面并呈诸说,聊备今人阅读参考和研究检索。 ① 射叴:读音为shè qiú(社求)。《康熙字典》:“射,《唐韵》:神柘切;《集韵》:食夜切;《韵会》、《正韵》:神夜切,蛇去声。”“叴,《唐韵》:巨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渠尤切,求音。” ② 矤叴:读音为shè qiú(社求)。“矤叴”是“射叴”古文,读音相同。 ③ 橐:读音为ɡǎo(稿)。唐学者颜师古认为“橐皋”之“橐”音应是:“乃以公老反音之,则‘稿’字也。”(《功臣侯表》) ④ 橐:读音为tuó(驼)。晋学者臣瓒注《汉书》标“橐皋”之“橐”音为“拓”。清史地学家全祖望赞同此说,并批驳颜师古之说:“橐,臣瓒曰:‘音拓’。瓒音是也。而师古于《功臣侯表》:乃以公老反音之,则稿字也。大谬。” [16]《康熙字典》:“橐,《唐韵》、《集韵》:他各切,音拓。橐皋,吴地。”《辞海》、《辞源》等给“橐皋”之“橐”标音,均为“驼”(tuó)。《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橐皋县,春秋吴邑。……橐,拓音……” ⑤ 橐:读音为zhè(柘)。晋学者范宁注《春秋谷梁传》:“公会吴于橐皋。橐皋,某地。橐,章夜反,一音讬。”《中华大字典》标:“橐,之夜切,音柘,马韵;他各切,音拓,药韵。橐皋,地名。” ⑥ 皋:读音为ɡū(姑)。三国魏学者孟康注《汉书》:“橐皋,音拓姑”。南宋学者洪迈考证:“九江之‘橐皋’为‘拓姑’”。[17]《中华大字典》:“皋,攻乎切,音姑,虞韵。橐皋,县名。” ⑦ 皋:读音为zhè(柘)。明末清初史学家张岱对地名中的“皋”音异读特作考证,认为:“(平皋)皋,由去声,郑地。橐皋,皋,章夜切,在淮南。”[18] ⑧ 柘皋:读音为zhèɡāo(这高),此读音现今通行。柘皋(橐皋)等名称,是地域名,也是政区名,是镇名,也是城邑名。“橐”、“皋”、“柘”,均为简称。“柘皋”,是为现称,大约经历了自南宋迄今的800多年史程,通行于公文私笺和地方志史文献,现读音为zhèɡāo(这高),已约定俗成。“橐皋”,相对“柘皋”而言为古称,相当于人的原名、本名。“射叴”,可谓是初称,或者叫做原称,似人之乳名、小名、初名。“矤叴”为“射叴”古文写法。“吴会城”,系缘于重要的历史事件,是盛会,是佳话,堪作雅称。“拓皋”,可谓之讹称。“秦皋”,此称仅见于“巢湖之窗”网络文章,因其专门考证并罗列巢湖镇名,录此聊备甄别。地名一般都是有些来历的。上述诸名,引起我们思考者有三:首先是其初名——“矤叴”、“射叴”。此名出现于包山楚简,说明这个名称已公认并应用于社会了,其形成至晚也在周代。中国古代地名、人名、姓氏、氏族名往往彼此关联,其地名、氏族名又往往与当时当地的地理特征,物产特征,或生产生活方式,或土地主人的姓氏,或信仰图腾崇拜有涉。由此而测,所得有二:一是这里早期可能居住或曾流落过一个相对独立的以游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叴”氏族部落;二是这里早期居民既以农牧业为生,又擅长以制造、收集、出售牧猎工具、禽毛兽革甚至兵器斗械,并就地形成了一个贸易集市。



  • 程磊最棒
  • 1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柘 皋 考释(下)
宁业高
三·文史地位与影响 《安徽省志》编者在介绍柘皋建置沿革前曾特意吁发一番慨叹:“巢湖市境除东晋南北朝大乱时期侨置一批已不留陈迹的郡、县外,古代县以上治所则只有位今市区西北24公里,直属市的柘皋镇了。”[25]其实,检点安徽全境,秦汉时期建置设县的除了合肥、宣城、繁昌、歙县、黟县、枞阳、萧县等少数的尚保留原有名称与地位外,居巢(巢县)、寿春(寿县)、舒县(舒城)、浸县(临泉)、皖县(潜山)、松兹(宿松)、夏丘(泗县)、谯县(亳县)等均更改名称,平阿(故城在今怀远平阿集)、竹县(故城在今宿县符离集)、郸县(故城在今濉溪郸城集)、城父(故城在今毫县东南城父村)、临湖(故城在今无为临湖圩)、鲖阳(故城在今临泉西北鲖城)、浚遒(故城在今肥东县龙城乡龙城村)等则衰落式微为村镇,而更多的诸如东城、成德、曲阳、向县、安风、阳泉、阴陵、杼秋、阜陵、建阳、相县、虹县、钟离、洨国、梧县、符离、铚县、淮陵、博乡、富波、湖陵邑、新郪、慎县、僮县、蕲县、襄安等皆沉沦堙灭,除了在黄卷故纸里尚可寻得点滴印象外,在地面上往往连一丝遗物也不复存在了。 橐皋(柘皋)能够在严凌的历史风雨中顽强存在下来,并朝气蓬勃地生活了几千年,必有其殊因可究。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作全面系统的介绍,拟取一些不曾见众的史料并就其略加评述。


2025-05-13 03:25:37
广告
  • 程磊最棒
  • 1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侯国首脑会议重地 《史记》载:“十三年,吴召鲁、卫之君会于橐皋。”此“十三年”,系吴王夫差13年(前483年),吴王夫差邀请鲁哀公、卫出公到橐皋会盟。结果是鲁哀公应邀而至,但卫出公并没有来。卫出公没来是因为卫、吴间曾有杀伐之仇,他害怕吴王或其它人会在他赴会橐皋期间遭受报复、杀害。《左传》记述了这段史实,及卫君臣就吴王之邀的议谋过程:“吴征会于卫。初,卫杀吴行人且姚而惧,谋于行人子羽。子羽曰:‘吴方无道,无乃辱吾君,不如止也!’子木曰:‘吴方无道,国无道,必弃疾于人。吴虽无道,犹足以患卫。往也!……’” [26]大臣意见不一,结果是卫出公选择个中间方案,会谈是可以的,但不能在橐皋,必须更换地点。吴王接受了这个条件,直到秋后,才会晤于郧(今山东莒县南)。 当时的天下政治军事形势是,周室衰微,中原诸侯纷争,相互杀伐,各自损伤,而控制着长江下游两边广袤肥山富水的吴国,正日夜向北窥视,谋略霸业。柘皋是吴国通联中原的一座“城堡”,被吴王看重为北扩的战略要地,因以被选为与中原诸侯国君臣们进行政治外交重地。 “橐皋之会”是吴王夫差实施“欲霸中国以全周室”的第一步国际外交活动,大约正因为橐皋是夫差精心经营的吴国在江淮之间的政治可靠、军事安全的重要城邑,但在他国诸看来,却最不安全而可怕。也许不敢来橐皋赴会的中原诸侯不只卫出公一人,所以,于第二年(前482年)夏召开的多国首脑会议,夫差只好改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参加这次会晤的有鲁哀公、晋定公等中原诸侯,当时还有东周使臣卿士单平公在座,史称“黄池之会”。 然而,在吴王热做霸王梦的时候,其后院起火了,越王勾践趁夫差到黄池会盟其国内空虚的机会,统率精兵4万、亲兵6千伐吴,大军直捣吴国国都,获斩吴国太子友、王孙弥庸、寿于姚。当吴王得知消息返回后,见大势已去,不敢反攻,便派人以厚礼送越,请求和好。越王勾践自度当时亦无力灭吴,便答应休战。然而,几年后,越王勾践再度连年伐吴、围吴,逼迫夫差自刎而吴灭。 设若吴王梦成,称霸天下,或者吴国不灭,橐皋可能将会是另一番地位与景象。 越灭吴,这是与孔子得意门生端木赐(字子贡)的游说有密切关系。吴国的崛起与强大,不仅威胁着邻居越国,也让中原诸侯都不敢安枕而日夜注视着它的动静,甚至连偏心中原(尤其是鲁国)的孔子及其弟子都由文化的鄙薄而转向政治的格杀。子贡是孔子最喜爱也最器重的弟子之一,被精心培养成鲁国的出色外交家。他最典型的成就就是,公元前484年,当齐国准备伐鲁时,他即去游说齐国不如用伐鲁之兵去伐吴而获利将更大,当齐国接受他的主张后,他又暗地去吴国游说借救鲁而伐齐,此虽然正投合夫差盟鲁称霸之愿,但其忧虑越国会趁他北伐之机来骚扰,打算在伐越之后再伐齐。子贡则找理由劝夫差暂缓伐越,理由是“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此可成霸业。当吴王点头后,子贡又匆匆赶到越国,要越王趁吴军北上之时出兵伐吴。随后又回到晋国,诫其加强防范,以备吴国进攻。经过子贡的精心设计与导演,终于引发了一场诸侯混战,兵马干戈几千里,尸骨积山,血染江淮,吴国灭亡了,鲁**安了。子贡此为,司马迁给与了高度赞赏:“子贡一出,有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10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诚如朱启新先生说:“这样的人才,与孔子的培养是分不开的。”[27]子贡灭吴,何也?其中是否与其老师孔子一行入吴地、游橐皋遭受尴尬有关呢?(详见后文)


  • 程磊最棒
  • 1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江淮军事战略要地 吴王特别看重橐皋,亦非吴王独具慧眼。橐皋地处江淮之间,雄踞南北要冲,且水陆四通八达,物丰气润,历代军政首脑无不关注此地,无不视为战略要地而建为军事据点。诚如《安徽省志》所说:“柘皋,为古代的重要战场。” 春秋战国期间,这里不是战场,就是兵道,差不多是干戈连年、硝烟不熄。 古代的战争起因似乎很简单,边民纠纷会引发战争,君主一怒就会号令发兵征伐。譬如:“(楚平王)十年,楚太子建母在居巢,开吴。吴使公子光伐楚,遂败陈、蔡,取太子建母而去。楚恐,城郢。初,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钟离。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灭钟离、居巢。楚乃恐,而城郢。”[28]这场战争,结果是巢国、钟离灭亡,陈国、蔡国遭殃,连居住在巢城的楚故太子建的母亲都拘拿而去,吓得楚国赶忙迁都于郢(在今湖北江陵县东北6里)。奇怪的是,却没有提到地处巢国、钟离之间的橐皋遭受什么影响。


  • 程磊最棒
  • 1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军情火急,驻扎在江南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的刘锜率军渡江往救庐州,与赶来的宋军王德、杨沂中部协同奋战,相继收复了和州、无为、含山县、巢县、全椒县和昭关等地。面对英勇作战的宋军,金兵节节败退,直退到柘皋镇,认为此地平坦,利于发挥他们的骑兵优势,便把数万骑兵分为左、右两翼,夹道而阵,以待宋军决战。宋军发起进攻,双方展开大战,宋军见金骑兵指挥官被射伤而混乱之机,发步兵乘势呐喊冲锋,挥舞长柄大斧突入金兵“拐子马”阵营,经过激烈鏖战,金军惨败而逃,一直北逃到紫金山(今寿县东南),被迫退出庐州。柘皋大战的捷报让宋朝军民欣喜若狂。老臣庞恭孙(字谦孺)当即作《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诗10首,愤怒控诉南侵金兵罪行,热情歌颂抗金英雄战绩,无情嘲讽投降乞和派,其云:“铁鹞乘时转海津,兜牟闪闪白如银。只今边郡羞投拜,淮北淮南正杀人。”“闻道诸军遣军嵬,柘皋合战打头回。不烦宣抚亲提剑,铁塔前锋一布摧。” “


  • 程磊最棒
  • 1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胡马纵横压上流,朝廷岁岁讲防秋。相公必欲安淮甸,早发官兵扰寿州。” 给柘皋留下战争痕迹并铭下光荣记录的是发生在**战争中的“柘皋防御战”。


  • 程磊最棒
  • 1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好多。。。。。自己百度柘皋考释,,,,很多,,,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6回复贴,共1页
<<返回柘皋高中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