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最后的进攻-------严冬里的撕杀,
阿登战役
(于2005年5月14日下午完全手工写成,全凭记忆和发挥,如有不足之处,请谅解和斧正。) 背 景
1944年6月6日,在盟军登陆诺曼底后,战局对德国来说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东线的苏军也在D日的16天后即1944年6月22日(3年前巴巴罗撒的日子),用4个方面军,在1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对德军实施全面反攻。在12月分,历经半年东西夹击的德军就要顶不住了。 此时的东普鲁士也岌岌可危,因此从波兰撤退的德军也不能被抽调到西线而只能增援
东普鲁士防御。斯大林甚至在战后说,防御东普鲁士的决策简直莫名其妙,他甚至有些可怜希特勒的愚蠢--------抽调兵力去一个被隔断的半岛型的阵地,还不如早点退守本土更有利于防御,进入袋形阵地的增援部队一来就是包围圈里的牺牲品。 东线兵败如山倒,苏联凌厉的攻势使得希特勒不得不一次次的抽调党卫军师前去压阵。精锐的武装党卫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暂时和苏军在东欧僵持住了。此时的问题就是西线越来越迫近的盟军,前锋直指德国本土,一路杀来,解放了西欧北欧的大片国土,充足的给养和补充使得他们马不停蹄。
一定要趁东线僵持的这个机会喘口气,把西线的一边倒的战局阻止住。尽管武装SS的几个精锐师被反复的拆来拆去,到处补洞,但在11月,德国传说中的神圣的不可能被敌人踏上的国土还是被占领了------亚琛,一个小城。希特勒渐渐悟出了盟军得以步步进逼的命门-----由出自安特卫普放射状的补给线,一直延伸至最前线,而两侧正是美英的两个集团军来护航。一定要捣毁这个给养站才能把盟军制止住甚至重新赶回海里。可此时的德国航空兵大部分已经没有战斗力,因为国内的给养和生产基地早已被盟军炸得一塌糊涂,缺少燃油和飞行员的空军,连本土防空都难以保证了,雷达预警线已经收缩至国境线以内。此刻空军已经不能象过去那样横扫长空了,派空军去捣毁安特卫普已经不可能了,只有用地面部队了。
“阿登战役地图”
阿登战役
(于2005年5月14日下午完全手工写成,全凭记忆和发挥,如有不足之处,请谅解和斧正。) 背 景
1944年6月6日,在盟军登陆诺曼底后,战局对德国来说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东线的苏军也在D日的16天后即1944年6月22日(3年前巴巴罗撒的日子),用4个方面军,在1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对德军实施全面反攻。在12月分,历经半年东西夹击的德军就要顶不住了。 此时的东普鲁士也岌岌可危,因此从波兰撤退的德军也不能被抽调到西线而只能增援
东普鲁士防御。斯大林甚至在战后说,防御东普鲁士的决策简直莫名其妙,他甚至有些可怜希特勒的愚蠢--------抽调兵力去一个被隔断的半岛型的阵地,还不如早点退守本土更有利于防御,进入袋形阵地的增援部队一来就是包围圈里的牺牲品。 东线兵败如山倒,苏联凌厉的攻势使得希特勒不得不一次次的抽调党卫军师前去压阵。精锐的武装党卫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暂时和苏军在东欧僵持住了。此时的问题就是西线越来越迫近的盟军,前锋直指德国本土,一路杀来,解放了西欧北欧的大片国土,充足的给养和补充使得他们马不停蹄。
一定要趁东线僵持的这个机会喘口气,把西线的一边倒的战局阻止住。尽管武装SS的几个精锐师被反复的拆来拆去,到处补洞,但在11月,德国传说中的神圣的不可能被敌人踏上的国土还是被占领了------亚琛,一个小城。希特勒渐渐悟出了盟军得以步步进逼的命门-----由出自安特卫普放射状的补给线,一直延伸至最前线,而两侧正是美英的两个集团军来护航。一定要捣毁这个给养站才能把盟军制止住甚至重新赶回海里。可此时的德国航空兵大部分已经没有战斗力,因为国内的给养和生产基地早已被盟军炸得一塌糊涂,缺少燃油和飞行员的空军,连本土防空都难以保证了,雷达预警线已经收缩至国境线以内。此刻空军已经不能象过去那样横扫长空了,派空军去捣毁安特卫普已经不可能了,只有用地面部队了。
“阿登战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