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如己”乍听之下,好像不是什么高超的爱的理想。平常我们一提到爱,就会想到牺牲自己、舍弃自己,甚至于死于自己。可是当耶稣被问到什么是最大的诫命时,他却说:“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这是最大也是第一条诫命。第二条与此相似: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系于这两条诫命。”(玛22:37~40)为何耶稣把爱人如己的诫命看得如此重要?
我对爱人如己的看法,起初也认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是,多年的心灵沟通和祈祷经验,愈来愈体会到爱人如己真是一个富有智慧的诫命。它要求一个人先正确的去爱自己;然后,按照爱自己同样的方式去推己及人。所以这个诫命是以爱自己为出发点,实际上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不懂得爱自己的时候,也不会真正去爱别人。这就是智慧的所在。
让我们先从消极的一面看起。当一个人不会或不懂得如何爱自己的时候,他就会用各种不正常的方式和态度来对待自己,例如自卑、自狠、自责、害怕自己、处罚自己、贬抑自己、逃避自己等等。这些人之所以如此地对待他们自己,实在大半都是由于别人先用不爱的方式对待了他们。他们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吸收,内在化成为自己对自己的态度。其中详细的原因和经过当然不是这篇短文所能分析的。实际上,在市面上讲这种心理过程的书非常之多,不必在此重复。有了这种对自己消极或甚至积极伤害的态度和做法之后,这种人往往不自觉的或无法自制的来折磨自己,伤害白己的生命。其中最严重的当然就是自杀了。
当一个人有这些消极对自己的态度或积极伤害自己的做法后,同样地,他也会在他对人的关系中,有对应的态度和做法。举例来说,一个人有很大的自卑感。自己看不起自己。可是他对自己的这种态度,使他自己受不了他自己;因此他对别人的轻视非常的敏感。所以,他必须在别人面前用一些好的东西伪装自己,表示自己很了不起,免得别人轻视他。其实,他这种骄傲的外壳,就好像一个汽球一样。人家只要稍稍的对他贬抑,他马上会像泄了气的皮球;或者用很厉害的方式来反击别人,护卫自己受伤的自尊心。因此许多有这样困难的人,他们非但不能够做到爱人如己,却很容易做到恨人如己。
从以上的种种看来,如果我们想要真实的爱人,必须先改良我们对自己的态度,用一个正确的方式来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和爱自己。这样才能够帮助我用同样的方式来爱别人。这样的道理,听起来好像非常简单。但如果想在生活中具体地去实践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许多从小养成对自己的态度和做法,根深蒂固地在我们的生命中,好像改变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如果我们只注意某些对自己外在的做法,我们可能只收到暂时的效果。时间一长,我们就会重蹈覆辙。如果我们用强力去改变我们内心对自己的态度,我们会发现这样会是另一种伤害,扭曲我们的人格。而且,有的时候,我们并不一定做得到。我们不能够在这些以前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后果上打转,必须追溯我自己为何有这样做法的根源?为何我有这样对待自己的态度?最深的原因何在?必须从根着手真正改变自己的办法、态度。实际上病根只有一个,就是缺乏正常而丰富的爱;特别是我们在生命的初期缺乏真实而正确的父爱和母爱,就容易在我们生命中造成各式各样对自己不正常的态度和做法。
如果现在我已长大成人,父母或早期生活的其他不好影响在我生命和个性中已经根深蒂固,那么我究竟有什么方法和力量才能够改变这些呢?按照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只有耶稣基督可以做到这点。一般的心理辅辅导可以帮我认识问题的根源何在,但是要真正补足我所缺乏的爱,却是很难做到。我可以认识问题的根源,然后容忍它,慢慢的改变它。但到某一程度,我就会感到无能为力。这时只有耶稣基督能更深的进到我的生命中,补偿我所缺的爱,改变其他的一切。
为了要达到这点,我必须要在耶稣基督的面前,把我过去整个的生命开放,让耶稣基督的爱进到我过去许许多多不愉快的记忆中(这些记忆现在仍不断地塑造我的人格)。首先,我需要真实的痛悔我的罪过,好能接受耶稣基督的宽恕之爱,消除所有对自我不正常的罪恶感。一旦我体会到自己真实蒙受耶稣基督无条件的宽恕之后,那么也比较容易去宽恕自己所有的罪。一旦我体会到耶稣无条件的接纳这个真实的自我,包括我的缺点、我的软弱、我的过去种种挫折失败、我的限制,我也比较容易接受自己的这一切。由此推己及人,我也比较容易宽恕别人得罪过我、伤害过我的地方,使我不再用仇恨、暴力、恐惧和其他不正常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无论我们自己向耶稣祈祷或借别人的帮助向耶稣祈祷,请耶稣进到我们过去许许多多受伤受挫折或缺乏爱的经验中,弥补我所缺的爱,医治许多过去的创伤,慢慢我的记忆在耶稣基督的爱中被释放、被治愈、被整合,我的生命也慢慢被重建。这就是所谓内心治愈的祈祷或记忆治愈的祈祷。借着这样的祈祷,能重新恢复自己的自尊、自信、正确的自爱。这才是“爱人如己”坚固而稳定的基础。
这是一个学习和释放的过程,我从耶稣基督对我的态度上,慢慢学习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来爱自己。我把许多因着我过去对自己消极的态度和做法,所造成的藩离、束缚撤去。我开始体会到作“我”真好,我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因为耶稣爱了我。同样的,在这种对自己态度的学习和释放的过程中,我也慢慢知道如何用同样的态度去尊重别人、去宽恕别人、去容忍别人、去相信别人,与别人建立一个爱和亲密的关系。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这是耶稣借保禄所传爱的福音。我们必须在具体生命中被慢慢懂得如何对己、对人都如此去做,才能够真实分享爱的甜美果实。阿门。阿肋路亚!
《圣经》金句:“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13:7)
我对爱人如己的看法,起初也认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是,多年的心灵沟通和祈祷经验,愈来愈体会到爱人如己真是一个富有智慧的诫命。它要求一个人先正确的去爱自己;然后,按照爱自己同样的方式去推己及人。所以这个诫命是以爱自己为出发点,实际上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不懂得爱自己的时候,也不会真正去爱别人。这就是智慧的所在。
让我们先从消极的一面看起。当一个人不会或不懂得如何爱自己的时候,他就会用各种不正常的方式和态度来对待自己,例如自卑、自狠、自责、害怕自己、处罚自己、贬抑自己、逃避自己等等。这些人之所以如此地对待他们自己,实在大半都是由于别人先用不爱的方式对待了他们。他们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吸收,内在化成为自己对自己的态度。其中详细的原因和经过当然不是这篇短文所能分析的。实际上,在市面上讲这种心理过程的书非常之多,不必在此重复。有了这种对自己消极或甚至积极伤害的态度和做法之后,这种人往往不自觉的或无法自制的来折磨自己,伤害白己的生命。其中最严重的当然就是自杀了。
当一个人有这些消极对自己的态度或积极伤害自己的做法后,同样地,他也会在他对人的关系中,有对应的态度和做法。举例来说,一个人有很大的自卑感。自己看不起自己。可是他对自己的这种态度,使他自己受不了他自己;因此他对别人的轻视非常的敏感。所以,他必须在别人面前用一些好的东西伪装自己,表示自己很了不起,免得别人轻视他。其实,他这种骄傲的外壳,就好像一个汽球一样。人家只要稍稍的对他贬抑,他马上会像泄了气的皮球;或者用很厉害的方式来反击别人,护卫自己受伤的自尊心。因此许多有这样困难的人,他们非但不能够做到爱人如己,却很容易做到恨人如己。
从以上的种种看来,如果我们想要真实的爱人,必须先改良我们对自己的态度,用一个正确的方式来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和爱自己。这样才能够帮助我用同样的方式来爱别人。这样的道理,听起来好像非常简单。但如果想在生活中具体地去实践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许多从小养成对自己的态度和做法,根深蒂固地在我们的生命中,好像改变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如果我们只注意某些对自己外在的做法,我们可能只收到暂时的效果。时间一长,我们就会重蹈覆辙。如果我们用强力去改变我们内心对自己的态度,我们会发现这样会是另一种伤害,扭曲我们的人格。而且,有的时候,我们并不一定做得到。我们不能够在这些以前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后果上打转,必须追溯我自己为何有这样做法的根源?为何我有这样对待自己的态度?最深的原因何在?必须从根着手真正改变自己的办法、态度。实际上病根只有一个,就是缺乏正常而丰富的爱;特别是我们在生命的初期缺乏真实而正确的父爱和母爱,就容易在我们生命中造成各式各样对自己不正常的态度和做法。
如果现在我已长大成人,父母或早期生活的其他不好影响在我生命和个性中已经根深蒂固,那么我究竟有什么方法和力量才能够改变这些呢?按照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只有耶稣基督可以做到这点。一般的心理辅辅导可以帮我认识问题的根源何在,但是要真正补足我所缺乏的爱,却是很难做到。我可以认识问题的根源,然后容忍它,慢慢的改变它。但到某一程度,我就会感到无能为力。这时只有耶稣基督能更深的进到我的生命中,补偿我所缺的爱,改变其他的一切。
为了要达到这点,我必须要在耶稣基督的面前,把我过去整个的生命开放,让耶稣基督的爱进到我过去许许多多不愉快的记忆中(这些记忆现在仍不断地塑造我的人格)。首先,我需要真实的痛悔我的罪过,好能接受耶稣基督的宽恕之爱,消除所有对自我不正常的罪恶感。一旦我体会到自己真实蒙受耶稣基督无条件的宽恕之后,那么也比较容易去宽恕自己所有的罪。一旦我体会到耶稣无条件的接纳这个真实的自我,包括我的缺点、我的软弱、我的过去种种挫折失败、我的限制,我也比较容易接受自己的这一切。由此推己及人,我也比较容易宽恕别人得罪过我、伤害过我的地方,使我不再用仇恨、暴力、恐惧和其他不正常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无论我们自己向耶稣祈祷或借别人的帮助向耶稣祈祷,请耶稣进到我们过去许许多多受伤受挫折或缺乏爱的经验中,弥补我所缺的爱,医治许多过去的创伤,慢慢我的记忆在耶稣基督的爱中被释放、被治愈、被整合,我的生命也慢慢被重建。这就是所谓内心治愈的祈祷或记忆治愈的祈祷。借着这样的祈祷,能重新恢复自己的自尊、自信、正确的自爱。这才是“爱人如己”坚固而稳定的基础。
这是一个学习和释放的过程,我从耶稣基督对我的态度上,慢慢学习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来爱自己。我把许多因着我过去对自己消极的态度和做法,所造成的藩离、束缚撤去。我开始体会到作“我”真好,我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因为耶稣爱了我。同样的,在这种对自己态度的学习和释放的过程中,我也慢慢知道如何用同样的态度去尊重别人、去宽恕别人、去容忍别人、去相信别人,与别人建立一个爱和亲密的关系。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这是耶稣借保禄所传爱的福音。我们必须在具体生命中被慢慢懂得如何对己、对人都如此去做,才能够真实分享爱的甜美果实。阿门。阿肋路亚!
《圣经》金句:“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