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蒸肉
出品:山水甲洛宁
在洛宁,在我印象里最深的地方特色小吃莫过与蒸肉了。蒸肉的来历无从考究,一直在我们那里广泛流传,也是我们那里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最高待遇。每逢老人过生日,或者其他的重要的亲人聚会,这是大家首选的食谱,在洛宁,有人邀你吃蒸肉,可你莫大的荣幸。
蒸肉的主要原料是猪肉和粉条和大葱了,虽然其他的肉也可以做,但始终没有猪肉做出的香。
小时候,每到年关,几乎村村都要杀猪的,平常不怎么吃肉的乡亲们这时都要割上几斤肉,再穷,过年也要吃肉啊,谁家到这时候也舍得花这个钱了。我们经常围着看大人们杀猪,当猪被开膛破肚,去除皮毛后,旁边的大人就会说:“去,回去叫你家人来割肉。”我们便高兴的跑回去,拉了父母的手,一块来割肉。看着哪锋利的刀子划下属于自己家的一块肉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因为我们这些小谗鬼就可以美美的过上一顿肉瘾了。
有了这猪肉,在我们哪主通常是这几种吃法:一是包饺子吃,这是过年必不可缺少的吃法;二是炒菜时用,因为过年时总要来个亲戚,招待人家,菜里没肉是很丢人的;三是做蒸肉吃,这也是显示自己家里是否殷实的象征。有的人家穷,除了包饺子的肉就不会再买更多的肉了。吃蒸肉,在当时也是一种奢侈的象征,以前一家人一年是吃不了几回蒸肉的。
作蒸肉的另一种原料就是粉条,以我们当地产的红薯粉条为最佳。我们哪盛产红薯,每年刨红薯时,总有不少从地里刨出来刨伤的红薯,这些受伤的红薯,是不能长时间保存的,大家就把这些红薯拿去粉碎了,用清水过滤后沉淀成淀粉,在把淀粉和成半黏状,用漏瓢(一个开了许多小孔的瓢)盛了,在烧着开水的铁锅上面用力摇晃,一条条粉线连续不断的从小孔流出落入锅中,经水煮后捞出凉干(经常是冻干)就成了焦黄透亮粉条,这粉条可长年保存不坏,食用时,再把它放入水中煮了,就可以食用到光滑绵甜的粉条了。此方法间接解决了红薯不容易保存的问题,并且粉条在市场上更便于流通,并受人青睐,后来就直接用红薯做粉条了。
以粉条和猪肉为主要原料作菜成名的应首推东北名菜:“煮肉炖粉条”,其是把粉条和切成丁的猪肉入锅加水炖而成(大约这样吧),但其汤水过多,只当“菜”吃了。而我们的蒸肉,同样是以这两种原料作成的,其不但是菜,更确切的说是 “饭”了,你可甩开了吃,在你不食用任何其他实物的同时让你“管饱”!可就是这么道好菜,可能是做法过于烦琐,加工时间比较长的缘故,使其始终没有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实在遗憾!
说起蒸肉的做法,我还没亲自操刀作过,小时侯,都是父亲作,我经常在一边看,后来自己到外边了,更没吃的机会了,可是我每年回老家时,父亲必然要作给我吃。再后来,结婚了,想吃也是妻子去作(她始终认为她比我作的好),可妻子作的,总是有点地方不到位,怎么感觉都不如父亲作的好吃,为了不打击人家的积极性,每次我也是高兴的吃了。
每到快过阴历年的时候,也就是腊月26左右,在老家有这个习惯:家家和面蒸馍(馒头)。父亲头天就把面和好了,每次最起码都要和40斤左右的样子,和好的面团放在一个大盆里,盖上笼布,放到炉子附近一晚上,让他发发,这样蒸出来的馍才又软又大。这么多的面,要分几锅去蒸的,也是件累人的事,父亲总是动员我们说:“明天你们不许出去玩,在家帮我干活,就给你们蒸肉吃。”
第二天,一清早起来,父母就开始忙活开了,我们也作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剥葱,烧火,加水,把今天一天需要的柴劈好等。父亲照例会实现它的承诺,先作蒸肉吃。
首先,要把干粉条放到热水里泡了,等到粉条发软后就可捞出,拌入适量的面粉和玉米面粉搅拌,以不黏手为准;猪肉事先洗净要切成小块,以肋条肉为上选,然后把植物油、五香粉、酱油(以面酱为好)、盐、切成大块的蒜等一齐搅拌均匀,然后把粉条和猪肉放到一个盆里,并放入切成5厘米左右的葱段(大葱一定要多放),继续拌匀了,粉条、肉、葱的重量比例一般为5:3:2。再用白面杆成一张2毫米厚,笼屉大小的薄面饼放在笼布上,其目的是为了吸收蒸肉时流出的油,就把拌好的粉条和肉放到上面,加笼盖,烧火蒸。
蒸肉最好选用大口径铁锅和铁制笼屉,用柴火蒸为好。先猛火烧水,等有蒸汽从笼屉缝隙间喷射冒出后,可小点火,继续蒸30分钟左右,这时就有香气冒出了,老远就能闻的见。再继续蒸15分钟,就可大功告成了。
吃的时候,一般整屉取出,连笼屉一起放到餐桌上,一家人四周围了坐,用筷子直接从笼屉上夹了吃,想吃肥的就吃肉,想素点的就多吃粉条,这时肉上的油一部分已经浸润到粉条里面去了,再加上粉条上还有一层薄薄的面粉,所以粉条和肉并不怎么互相黏连,吃起来肥而不腻。有时,还会在里面同时放入几根骨头同时蒸,其香味会更加浓烈,吃的时候,骨头就成了小孩子们挣抢的对象。这时,我们的争吵声,拌着蒸肉的香气,和着全家人迎接新年的喜气,便会溜出家门,在全村的上空悄然散开。
等大家都吃饱了,父母就开始揉面蒸馒头,这一天蒸完的馒头够我们吃一个正月的,这预示着来年吃穿不愁。就这样,每年的这一天,成了我最喜欢的一天了。
虽然现在生活过的好了起来,什么时候想吃蒸肉,就可以自己作了吃,但始终找不到了先前的感觉了,自己孩子眼里再也没有了自己以前期盼的眼神,再也没有一大家子在一起吃饭的气息,我们用上了电磁灶、煤气灶,更没机会用大锅烧柴作饭的条件,作出来的蒸肉,总不是哪个味。
想念老家的蒸肉。
想念过去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