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金狂潮吧 关注:4,865贴子:124,139

中国人很少知道历史真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1楼2011-12-09 22:16回复

    无毒不丈夫,其实应该是无度不丈夫,度量的意思。
    赵子龙“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
    孔子没说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话是八旗鞑纸创造的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话在历史典籍中确实找不到对应的话句
    仁者无敌
    正确的解释:真正仁慈的人、爱一切的人,眼中没有对立(没有敌对的人和事)。
    错误的解释:施行仁义的人,就天下无敌了
    人定胜天
    正确的解释:人若能彻底静心(定力),那么将会超越天地(这里的天地=Matrix系统)对自身的束缚。
    错误的解释:人只要肯努力拼搏,就可以战胜大自然
    汉朝的爱字里面有个心


    3楼2011-12-09 22:17
    回复
      夏商周汉唐宋明的女子很开放(不是现代的洋开放),她们不仅读书,而且还练武,研究易经天文,擅长古琴、围棋、诗、词、歌、赋、汉舞、刺绣、纺织、制汉服。毛笔问世后,书法绘画她们皆习以为常。
      大汉女子,对于爱情、婚姻,都有着美好的梦想,她们都怀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念。一旦对方变心,爱上别的女人或有意纳妾,她们会毅然决然提出分手,决不留恋。《有所思》中的女子,听说对方变了心,立即将精心准备的贵重礼物玳瑁簪折断之后烧成灰,并且把那灰抛洒在风中;《白头吟》(《西京杂记》说是卓文君得知丈夫司马相如准备娶茂陵女子为妾时所作)中的女子,知道丈夫有齐人一妻一妾之志,立即提出分手,“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一番自我鼓励之后,明确宣言:“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最后,对男人的不重意气重金钱(“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进行了谴责。至于《羽林郎》里的胡姬拒绝霍家奴冯子都的金钱诱圌惑,《陌上桑》中秦罗敷嘲笑太守的纳妾求圌欢,更是闪耀着汉朝女子品性中纯洁、坚贞的光芒。另外,大汉女子不裹脚。
      大唐女子以苗条为美,女子无论胖瘦,腰都不能像木桶那样粗。大唐女子也不裹脚。
      大宋大明裹脚的女子只是在部分贵圌族间流行,平民是不裹脚的,将门女子更不会裹小脚
      大汉四百多年,皇宫男子或礼服或甲胄,女子穿上衣下裙。反观同时期的匈奴,衣不蔽体,不以为耻。那些说古代女子全都裹脚的砖家是不是脑子被驴踢了


      5楼2011-12-09 22:17
      回复

        四书六经
        大汉,大曹魏,大冉魏,大晋,大宋:《易经》《诗经》《乐经》《礼经》《尚书》《左传》
        大唐,大明:《易经》《诗经》《乐经》《礼经》《尚书》《春秋》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宋人抽圌出《礼经》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
        因《乐经》失传,就成了常听说的四书五经。
        华夏现存最早的民谣歌曲是诗经
        中国古代的辞赋诗词都是唱出来的,优雅脱俗,刚柔并济。不是现在的民歌和八旗鞑胤子的京剧能比的。
        古人唱歌吹奏很讲究气的运用,其实就是歌唱时的呼吸方法,一般是用‘腹式呼吸’,就是睡觉时所用的呼吸方法,人躺在床胤上时很自然就用此呼吸方法;呼吸方法的不当会造成身胤体的不适。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成文于上巳节(农历三月三日,有曲水流觞等习俗,为上巳节。傣族的泼水节可能与此有关。倭国农历三月三的女儿节源与此)
        


        6楼2011-12-09 22:18
        回复

          中国农耕文明不是无骨气的,“男子上城,女子馈饷”的惨烈抗战是正史所载。我们的祖先是一只手握着宝剑砍下敌人的头颅,一只手拿着书籍保持着最高贵的礼仪。
          洋人总是惊异倭国的武士刀最锋利,可是他们不知道,倭国的冶铁技术是宋人传过去的,蒙元严禁汉人炼铁,因而这些工艺失传;南宋的造船技术比18世纪前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发达,根据刚打捞上来的南宋船“南海一号”和相关史料,南宋船长三十米,阿拉伯人惊叹道“东方的宝船简直是一个城市”;汉民圌族是世界上最早将火圌药应用于战争中的,制作了当时最好的火器,可是后来蒙元严禁汉人制造火圌药;南宋时期,皇帝权力极其小,诏书必须有皇帝太后宰相和三位辅臣联圌名才会有效,而人民经常集圌会议论朝政,北宋末年罢蔡京杀六贼,不是太学生陈东和十几万百姓联圌名上圌书施压的结果吗?丁大全当政时,陈宗则联合杭州市民集圌会要求理宗罢圌免之。而南宋学风自圌由活泼,技术人员备受重用也是其他文明国家所远远不及的。航运促进了大型贸易,商业文明大发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伴随的纸币的流行,资本主义萌芽正在茁壮成长,此时洋人依然在耶教的麻圌醉下昏昏入睡。
          苗刀刀身直而修长,形似禾苗,大唐称单刀或长刀,明后逐渐称作苗刀。大宋亡天下后,倭人的倭刀成弯曲的了。
          弯刃刀利于匈奴骑战,因为马匹在冲锋之时骑兵主要使用劈砍,突刺的后果是匈奴会把对方穿在刀上(糖葫芦),造成严重后果——不便匈奴拔圌出进行第二轮攻击,或许冲力太大连带匈奴自己也闪了腕子。
          倭寇受蒙古贼骑影响将唐大刀制成弧形也是要把其运用到骑兵上。至于中国,骑战军士善使直刃短兵器,或关刀和枪矛之类的长兵器。
          明朝倭寇扰华时这种刀形也确实让已然开始衰落的明军吃了大苦头。不过后来戚大将军想出了办法——将唐大刀(其时称苗刀,以其刀身修长)带回军中,结果大破倭寇。原因很简单——浙闽沿海一带尽是湿地和沙滩,不利骑兵行进,明军多数靠步行;至于小日本大老远的乘船来侵华,也没多少骑兵。这一步战交锋,自然是直刃苗刀优于弧形的倭刀了。现在就有人将唐大刀称为“戚刀”或“继光刀”(这名字,听着就带劲)。
          


          8楼2011-12-09 22:18
          回复

            一个凯尔特愤青寄语中国人:黄龙的子民, 你无权污蔑我们正义的DRAGON(龙).
            我醒了,满身伤口的我已经沉睡了千年之久, 自从一千多年前上次倒在日尔曼人的利斧下,我本不该醒来. 但我被阵阵龙泣而惊醒,红色大龙竟然还活着.望着绿地白云间那血色大龙(MYDRAGON), 它伏下圌身子,低下高傲的头委屈地向我说道, 他们说我邪恶, 侵略者和邪圌教徒说我邪恶说了几千年, 而今天我东方远亲黄龙的子民,有个叫吴友富的二日尔曼鬼子,竟然也说我邪恶,他知道什么西方?他懂什么西方的龙吗?
            在几千年前的黄金时代, 地球到处生活着龙, 他们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是许多善良民圌族的守护神,它们腾云驾雾,喷火撒水,与子民们一同生活, 他们帮助东方华夏人的布雨看云, 协助东欧汪达尔人看守作物, 为西欧凯尔特人开山劈路.
            我自于4000年前的欧洲大森林,我叫凯尔特愤青,我有着白色的肤色,红色的头发, 我的兄弟姐妹曾经遍布欧洲大陆和小岛,我们开垦土地,冶炼金属,加工铜器,建设文明. 我们有自己的守护神, 它的名字叫DRACO,如今你们管它叫DRAGON,它是我们凯尔特人的守护神, 性情刚猛, 正直无私,它坚强的利爪能劈开巨石, 雄厚的双翼能飞腾于群山, 它炽圌热的火焰能融化冰雪,它善良的心地能感动上苍. 我们生活遍步欧洲,DRACO也和我们一起走遍欧洲.
            但后来罗马人来了,他们装备精良, 人多势众, 我们没有战胜他们, 不过我们用战士和龙的血换来了自治, 也换来了龙的光辉, 它被刻在罗马骑兵的盾牌上,象征着威武不屈,战无不胜. 后来罗马人懒了, 败了, 走了. 东方高原上的日尔曼人来了, 野蛮而卑鄙的撒克逊人穿白衣来了,他们屠圌杀平民,奸圌淫掠夺, 夷平村庄,破坏文明.我们努力反抗,无奈他们人多势众,凶狠野蛮, 并且高举邪恶的来自东方的十字到处施展巫术,蛊惑人心. 我们失败了, 大龙也失败了,凯尔特人被到处奴役驱赶凌辱,我们的龙也被丑化污蔑歪曲,他们说它贪婪凶残,却不说它如此善良仁慈, 他们说它阴险狡诈, 却不知它如此聪明无私.他们编造了种种谎言,将我们的龙丑化不堪,但即使如此他们还没有忘记将他们的精锐骑兵称为龙骑兵(DRAGOON),可想而知我们龙的战斗力使他们如此印象深刻而念念不忘.
            但被奴役的我们没有忘记, 奴役有多重,反抗就有多重, 红色大龙生活在我们凯尔特愤青的心中, 每当起圌义的号角吹响, 战斗的龙旗必定飘扬在空中.流圌血与牺牲, 今天我们终于胜利, 无数次的失败与牺牲, 凯尔特虽然已经消亡, 但反抗之火在我们的后人心中仍然雄雄燃烧.终于圌红色大龙又一次站立在白云和绿地之间,一个独立的威尔士代表着红色大龙的子民的自圌由和尊严. 可在这时红色大龙的东方远亲,黄龙的子民却也在日尔曼人和十字邪圌教的蛊惑下,忘记了龙, 背叛了龙, 于是有人说,龙是邪恶的, 西方人都讨厌龙, 我们为了和西方友好, 不应该崇敬龙. 可我们才是西方人, 我们是真正欧洲本地人,红色大龙是我们的象征, 是我们的文化, 是我们的根, 而你们所谓的西方人不过是一群来自东方高原的野蛮人, 手举着的邪恶的十字破坏了文明和自圌由.
            中国人--黄龙的子民,你无权污蔑我们正义的DRAGON.
            (注释: 目前只有在爱尔兰, 苏格兰,威尔士等地还保留部分凯尔特人的血统和语言, 在他们的传说和故事中, 龙仍然是让人敬佩的圣物. 威尔士国旗:是绿白各半的第色, 中间为一高昂头的红色大龙, 象征威尔士人生活在白云与绿草之间, 不知道我们PROFESSOR WU是否建议威尔士取消自己的国旗?,而在东欧,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地的传说中.龙是看守农田的圣物, 在维京人的传说中龙是能在冰天雪地中开路的先锋, 因为它会喷火而且视力极佳能洞穿冰层, 所以维京人多做龙舟,对于龙的彻底否定来自于基督教, 一个产生在公元前后的小亚细亚的邪门犹圌太圌教派
            


            10楼2011-12-09 22:19
            回复

              大汉打败的是横扫欧洲的匈奴。大唐打败的是横扫欧亚的突厥。大明打败的是横扫欧亚的蒙古,而且是世界上最先民圌族自救和民圌族解放而独立起来的。
              唐朝的中国 gdp 世界85% 北宋80% 伪元战乱屠圌杀元气大伤 明朝恢复到50%
              满清初30% 靠汉人的老底仍然是世界第一 晚清10%
              向天再五百年原是大英雄郑成功的歌曲。原歌词是“血淹没人间,安得太平美满”
              十六菊纹本是中国传统纹饰,后来竟成为倭国皇室标志。
              中国11世纪开始使用纸币,而欧洲17世纪后才开始使用纸币。公元1661年,瑞典才发行纸币,成为欧洲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一千多年前中国的货币比今天的美元、欧元要坚圌挺吃香,中国的钱币物超所值。


              11楼2011-12-09 22:19
              回复

                忘了朱棣征大漠横扫北元的那份荣耀,却相信“农耕文化的懦弱性。”
                忘了大明国产红夷大炮令倭寇闻风丧胆的那份自豪,却相信“古中国无科学。”
                忘了“为官应直谏,为史应直书”的那份尊严,却相信“汉人奴性乃根深蒂固。”
                汉文化是包容的,但不是精神的垃圌圾桶。游牧民圌族的陋习竟然从此被“兼收并蓄”,难道
                


                12楼2011-12-09 22:20
                回复

                  汉圌族不是糊里糊涂、惟命是从、苟且偷生、勾心斗角、一盘散沙的劣等民圌族;要知道,大明最后一个汉圌族皇帝是上吊自杀的;满清攻占台圌湾时,台湾的汉圌族英雄郑圌经(郑成圌功之子)是拔剑自杀的。然而满清最后一个八旗鞑纸酋长不自杀,反而成立了满州国,帮助倭寇打中国人;最可笑的是,这位汉圌奸酋长被俘后依然不自杀,天下有这样无耻的人吗?
                  


                  13楼2011-12-09 22:20
                  回复

                    中国不等于东方,东方也不等于中国,在西方人的词语里,鞑靼人意思就是指东方人,而西方人心里也知道东方有中国和古印度这两个文明的,他们不会把东方的鞑靼人跟东方的中国混淆,因为鞑靼人根本没有文明,他们在屠圌杀抢夺西方文明的时候,让西方人见识到了这群东方来的人的野蛮和疯狂,记得伊圌斯圌兰教的圣人穆圌罕圌默圌德曾经说过,真知在中国,求知不怕中国远···全世界所有的民圌族都知道东方的中国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度,只有现在的中国人不仅不为无知而感到羞愧,反而自卑自弃。中国可以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但是中国不能代表鞑靼人,这对中国是不公平的···因为鞑靼人是野蛮的,而中国是礼仪之邦,无法代表东方的鞑靼。。。一句话就是中国可以代表东方文明及东方文明人,但代表不了东方人···因为东方不仅仅有文明的中国人,也有东方乃至地球上最野蛮的鞑靼人···


                    14楼2011-12-09 22:21
                    回复

                      《八千里路云和月》(作词:李国俊 作曲:黄石)
                      片尾曲《战神》没有字幕,歌词是
                      北风萧萧 征途迢迢
                      马上儿郎逞英豪 逞英豪
                      江水滔滔 归路渺渺
                      一片孤忠天可表 天可表
                      物换星移 大鹏展翅 传奇终迷离
                      感天动地 壮士悲歌 事迹长记取
                      青烟袅袅 叶落飘飘
                      风波亭上雨潇潇 雨潇潇 雨潇潇
                      满清法律规定太监只能是汉人,而宫女只能是旗人,这是为什么?英国大使说,这象征着鞑靼人繁殖、中国人绝种。


                      17楼2011-12-09 22:22
                      回复

                        洋历1992年4月,“四方会议” 在土耳其召开,“藏圌独”、“满独”、“蒙独”、“疆圌独”拉手,组织分裂同盟。
                        洋历2006年11月,Paty撤消了满独分子赵友三吉林市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职位,Paty正在调查赵友三的宣传“东北满洲论”的分裂国家的罪行。
                        洋历2008年3月,金孝杰任“满洲国临时政圌府”第二任傀儡皇帝,公然宣布武装叛乱。
                        洋历2008年9月,满洲国临时政圌府日本支部成立,在东亚进行分裂活动。
                        洋历2009年5月,川岛志明纵容警圌察,教唆暴民举行反圌华聚会游圌街,策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反圌华暴圌乱,暴圌乱遍及全国,持续一周,华侨损失惨重。
                        洋历2009年5月,满洲国临时政圌府美国支部成立,继续在北美洲进行分裂活动。
                        洋历2010年3月,满洲国临时政圌府巴西支部成立,在南美洲进行分裂活动。
                        洋历2010年3月,爱新觉罗·崇基当选为满洲国临时政圌府第三任傀儡皇帝,宣称以武装斗争恢复“满洲国”。官方网站原文:“在这几年之间要求某位前我国陆军中尉(川岛志明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重新组织军队,现在已经逐步恢复了我大满洲帝国的军事力量,更加得到当年保卫满洲的关东军支持。”


                        18楼2011-12-09 22:22
                        回复

                          五四时期批判吃人的礼教,也即所谓在礼教的约束下,妇女只要有稍微违背礼法,就可能遭受羞辱,甚至被剥夺性命。鲁迅的小说《祝福》中就描绘了祥林嫂因为嫁了两个丈夫,就遭受种种歧视,以至最后悲惨死去。
                          可实际上,这种现象真是中国文化正常发展的结果吗?明朝的情形是什么样的?
                          稍微看一些明人的记载以及当时通俗小说中所描绘的情形
                          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说
                          “‘父一而已,人尽夫也’,此语虽得罪于名教,亦格言也。父子之恩,有生以来不可以移易者也。委禽从人,原无定主。不但夫择妇,妇也择夫也。谓之人尽夫,亦可也”
                          人尽可夫,在现在看来也是一句骂人的话,但在谢肇制的解释下,这句话却被赋予了一定程度上婚姻恋爱选择自圌由的意味,也就是男人固然可以选择自己老婆,妇女也可以选择自己丈夫。既然可以选择,那范围当然就大了,只要是个人,当然至少应该是没有血缘关系男人,都可以是丈夫。所以谓之人尽夫,亦可也
                          五杂俎还有一段话是说
                          “即今国家律令严于不孝不忠,而妇再适者无禁焉。淫者,罪止于杖而已,岂非以人情哉?抑亦厚望于士君子,而薄责于妇人女子也?”
                          也就是按照大明法律,并不禁止妇女改嫁,对通奸的行为,处罚也很轻微。
                          


                          21楼2011-12-09 22:23
                          回复

                            当时的普通百姓又如何呢?大家不妨看看明人编写的《三言二拍》,《喻世明言》里的第一个故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的老婆王三巧在丈夫外出经商时,和别人勾搭成奸,蒋兴哥回来得知,并没有因此对王三巧如何打骂吵闹,相反只是自己伤心之余,写了休书,听凭王三巧改嫁。王三巧的父母也没有怎么责怪她,反而安慰她说“恁般容貌,怕没人要你?少不得别选良姻,图个下半世受用。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
                            王三巧真改嫁的时候,蒋兴哥不忘旧情还把十六个箱笼当陪嫁送给她。甚至后来两人因为不忘旧情还破镜重圆。
                            说句实话这里不但看不到什么礼教吃人,而且当事人的态度似乎比现代人还开通。现在如果丈夫发现老婆在外偷情,那还不视为奇耻大辱?勃然大怒,恩断义绝,夫妻彼此视为仇敌估计是少不了的。就算离婚,恐怕也要为争夺财产闹得鸡飞狗跳。


                            22楼2011-12-09 22:23
                            回复
                              再看《警世通言》的第三十五卷《况太守断死孩儿》,讲的是大明宣德年间,一个丘姓人家,丘元吉,娶妻邵氏,夫妻两人非常相爱,丘元吉不幸病死,邵氏非常哀痛,发誓终身守
                              结果怎么样?男方和女方的亲属,是看见她要守寡,非常高兴,大力怂恿吗?恰恰相反!非但不鼓励不支持,反而轮番上来劝说她不要守寡,“父母家因其年少,去后日长,劝他改嫁。叔公丘大胜,也叫阿妈来委曲譬喻他几番。那邵氏心如铁石,全不转移。……众人见他主意坚执,谁敢再去强他。自古云:‘呷得三斗醋,做得孤孀妇。’孤孀不是好守的。替邵氏从长计较,到不如明明改个丈夫,虽做不得上等之人,还不失为中等,不到得后来出丑。正是: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从这个描写来看,原来在大明,亲属对守寡的态度是不支持的。作者的态度,也分明是不支持寡妇守节的,所以才说“替邵氏从长计较,到不如明明改个丈夫”
                              


                              23楼2011-12-09 2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