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听荷语吧 关注:9贴子:640
  • 3回复贴,共1

赵本山小品《捐助》的三大败笔四大败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年除夕,因故没能看春晚,本不想论及春晚相关话题,可今天一上网,便看到几篇炮轰小品《捐助》的文章。看后文章,在惊诧更兼好奇的心态驱使下,笔者花了21分钟耐心看完了小品《捐助》的视频。 看完小品后,尽管笔者不尽赞同媒体对于赵本山的批评观点,尤其是垄断文化一说,可对于本山团队的表现却深感失望,笔者认为小品《捐助》是非常失败的。其失败之处在于: 一、情节不合情理。给上不起学的大学生捐款的地点不可能设在银行,因为银行的营业网点大多都是很繁忙的;捐款刷卡时不可能不经捐赠者确认;捐款三万帮助一个大学生显然太多;受赠大学生母亲不可能买国窖酒作为礼品;受赠大学生母亲和捐赠者显得太过亲热…… 二、丑化弱势群体。小品《捐助》极尽丑化弱势群体之能事:受赠大学生母亲以送高档酒、下跪、暗示以身相许等方式向捐赠者表示感谢,显示出这样的农村女性严重自卑、不懂自爱、不思进取等思想实质,并且还一再被强调为寡妇。此表现形式严重丑化农村妇女形象,严重丑化弱势群体。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1-12-09 12:41回复
    三、节目时间过长。小品《捐助》耗时21分钟19秒,此节目或为春晚最长节目,抑或为历年小品最长节目。据笔者身边很多朋友说,他们根本没有耐性看完这个小品。笔者看来,21分钟的小品是在挑战观众的耐性极限。 赵本山在红了这么多年后,为什么会晚节不保向观众现出如此失败的小品《捐助》呢?笔者看来,原因如下: 一、创作团队不力。从小品《捐助》的情节及演员选择来看,赵本上缺乏强有力的创作团队。首先,编剧缺乏对善良人性的深度了解及深入挖掘。捐赠原本是善举,理应得到社会的推崇,可整个小品演下来却难以给人美的享受,只能给人以低俗、恶搞的感受;其次,小品《捐助》的演员中,除王小 利表现较为突出外,其他人皆流于平常,女演员的表演甚至令人心生厌恶。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1-12-09 12:43
    回复
      2025-05-28 06:10:47
      广告
      二、本山急功近利。坦白说,对于赵本山的成功,笔者是持肯定态度的,他从一个二人转演员,能够成长为小品王、成功企业家确实非常不容易。可从本届春晚来看,赵本山显然是急功近利。首先,赵本山急于推其弟子。可能是由于年龄抑或是身体的原因,近两年春晚本山都刻意地推自己的弟子,今年尤甚。或许在赵本山看来,即使某一天他离开春晚舞台,其弟子的身影也能唤起民众对他的回忆;其次,植入广告显得太重利。小品《捐助》成功植入了搜狐网、搜狗输入法、国窖1573等广告。赵本山团队可能因此获利颇丰,可从效果来看,极不自然的广告植入严重降低小品的表现力。笔者看来,此举得不偿失。 三、观众期望过高。自赵本山小品走红电视荧屏以来,很多观众对赵本山小品都持期待的态度,对其小品的质量、效果大多抱过高的期望,这样,期望值越高,失望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实,赵本山只不过是一个小品演员而已,其成功的作品是由于有了好的剧本、有了好的搭档、有了好的状态,如此而已。我们不必对其抱太高的希望,中国小品界,若没有赵本山,亦应会出现钱本山、孙本山、李本山等。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1-12-09 12:44
      回复


        5楼2011-12-10 08: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