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摩斯吧 关注:3贴子:167
  • 3回复贴,共1

回复:【好电视剧】我认为很不错的电视剧!您看过吗?怎么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沉默的证人》
《沉默的证人》从一桩普通的谋杀案开始,由此牵引出在郊区同坑掩埋的几具尸骨。经法医鉴定,确认这是历时10年、手法单一的连续杀人案……在纷乱无序的线索中,年轻警察周马在老刑警刘宝生的指导下,在犯罪心理学专家陈俊危的启发下,从死者身份、经历、身世、学历等人文特征入手,逐步接近凶手的内心世界……正当案件有所进展的时候,老刑警刘宝生却神秘失踪,案情再次变得扑朔迷离......
 免费观看:(需下载专用播放器)http://www.aimv.net/movie/detail/id_701.html


2楼2006-09-08 14:11
回复
    《反恐24小时》
     耗资3500万美元、被誉为“近几年全球最著名电视剧”的美国电视剧《反恐24小时》,该剧在美国曾获得多个大奖,包括第54届“艾美奖”、“戏剧组最佳剧本”及“最佳单镜头简介奖”以及第61届“金球奖”最佳连续剧奖等,并在美国、英国等地都创下了惊人收视率。
     剧虽然用了16位编剧、10位导演、6位执行制片,而且每集的导演编剧风格不尽相同,但是全剧情节紧张、环环相扣,每一集里至少有4个线索,时而并行、时而交错,营造了很强烈的纪实感。看过碟片的观众说:“《反恐24小时》连贯性很强,如果头几集没看,可能后面就不容易看明白了,它是环环相扣的,你第一环没看,第二环就看不明白,第三环就稀里糊涂,下面的就看不懂了。”
    相关网站:http://ent.163.com/06/0308/16/2BN3G5IL00031GVM.html


    3楼2006-09-08 14:22
    回复
      2025-05-12 11:35:24
      广告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幻化形象刻划得独具特色。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三百年来,《聊斋》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历久不衰,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这部短篇小说集在他创作之初便有人传抄,成书之后流传更加广泛。十九世纪中叶传播到国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聊斋志异》在叙述、描写人和各种灵异之物的交往时,往往按照同类相应、同气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节。同类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指的是同类事物能够彼此趋近,产生感应,实现生命层面的沟通。《聊斋志异》的许多故事,就是以同类相应、同气相求为契机而发生、延展的……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聊斋志异》在进步的思想内容中也夹杂着一些落后的成分,如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鬼神迷信和因果报应思想,追求功名利禄的庸俗倾向等,是我们阅读时应注意分析批判的。
      相关:http://www.tv960.com/tv/neidi/200603/103.html


      4楼2006-09-11 05:00
      回复
        《惊天东方号》
         
         剧以20集的篇幅,讲述了国际刑警组织对国际走私活动的恐怖分子,所展开的一系列打击活动。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走私活动猖獗。迹象表明,多起大宗走私均为一组织严密、结构优化的跨国集团所为,且其行径多为恐怖手法。尽管受各国警方通缉,却因武装精良、来去无踪而逍遥法外。2002年初夏,一个针对中国皇陵的国际走私恐怖行动秘密展开,正邪交锋……其中恐怖与反恐怖,生死系于一线,天堂之路瞬间已成死亡之旅;劫持与反劫持,死亡恐怖如影随形,时机稍纵即逝……该剧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被罩上了“荒诞”的外衣。 

         《惊天东方号》的反派角色全是洋面孔。因为它讲述的是跨国集团的犯罪,为了给观众更真实的感受,剧中反派角色扮演者,均来自南非、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几位专业演员。 

         在该剧中,曾主演《雷霆出击》等影视片的王诗槐饰演我公安反劫持小组成员徐枫。“首席执行官”石凉饰演反劫持负责人宇文长延。王姬则饰演徐枫妻子苏颖。潜伏多时的恐怖分子朱立安,由香港演员徐锦江饰演。

         主演:王诗槐、徐锦江、王姬

         剧情:2002年初夏,一个针对中国皇陵的国际走私恐怖行动秘密展开,正邪交锋,集团副首脑美奈子落入我公安部反劫持小组徐枫(王诗槐饰)手中,数月后,首脑申克用重型武装劫持了中国开往莫斯科的东方国际列车,数百中外旅客成为人质。多方交涉未果,反劫持负责人宇文长延(石凉饰)开始营救,可几名突击队员被杀,部分人质被申克杀死,不得不释放美奈子并将1500万赎金交给了潜伏多时的恐怖分子朱立安(徐锦江饰)。赎金到手,一个策划已久的恐怖计划又展开,安准备将申克连同整列列车一并炸毁,唯一的知情者竟是徐枫妻子苏颖(王姬饰),当警方获悉这一情报,最后的营救机会已失去……

        相关网站:http://ent.gxu.com.cn/2006/2006-02-06/8673.html


        6楼2006-09-11 05: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