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吧 关注:23,713贴子:265,121

[论文]雍正诗文中的雍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方伟 黄山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摘 要:雍正是一个在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人物,是一个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起过重要进步作用的人物。雍正是一个封建社会后期很有作为的君主。他在当政的13年中在政治上打击朋党,清查钱粮,整肃吏治,选拔贤才,提倡勤政务实的治政作风,提高官场的办事效率,使治政风气为之一新,进一步巩固了清朝政权。雍正登基以后对朝政的改善比康熙严格很多,正因如此当时朝中的官场风气保持着很好。对他诗文的研究主要是有利于帮助我们更一步的认识雍正,了解他的性情,以及在执政期间的所作所为的看法。对于雍正的研究主要是从诗文中的心态分析再到雍正的人生以及雍正对待亲臣的作为,这一条线来研究他的形象,更加形象地展现了雍正皇帝伟大的一生。
关键词:雍正帝;态度;兄弟关系;“为君难”


1楼2011-12-07 15:08回复
    雍正是一个在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人物,是一个既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起过重要进步作用,也是一个有明显缺陷的人物,总的来说,雍正仍是一个封建社会后期很有作为的君主。他在当政的13年中在政治上打击朋党,清查钱粮,整肃吏治,选拔贤才,提倡勤政务实的治政作风,提高官场的办事效率,使治政风气为之一新,进一步巩固了清朝政权。
    对于雍正的研究还有一点就是出于自己对于雍正的欣赏,虽然他在后期也做了一些影响文化的改革,可是总体上来说雍正对于历史的贡献是不能否认的,他是清朝以来最勤勉最刻苦的皇帝,对于他对清朝的付出他儿子是远远比不上的。
    历史上对于雍正的争议很大,所以想这篇论文让大家多了解一些雍正皇帝,了解他的付出。
    御宇海内,六亲绝。是个无情人物。
    指点江山,挥洒处,睥睨周郎赤壁。
    钦废贱籍,驱兵西藏,白骨纷如雪。
    弟兄相竞,枉生多少豪杰!
    寂寞九五天尊,红墙金瓦,芳草催华发。
    沥血十年,弹指间,经历人生明灭。
    大义觉迷,世人皆笑他,任其生发。
    凛然千古,此心可对明月。
    这首诗加深了我们对雍正帝初步的认识,我们想对雍正进一步交接可以从雍正的诗文创作中知道雍正的一生为大清所作出的贡献,以及那种对待自我地位的评价和如何看待政敌的态度。关于清朝皇帝胤禛诗文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清朝雍正时期的历史政治,帮助我们更深一步的探究历史上最勤勉的雍正帝对清朝政治所付出的贡献。


    2楼2011-12-07 15:09
    回复
      一. 雍正诗文中的雍正
      (一)诗文中雍正其人
      人说见其文,就如见其人。所以想了解一个人,我们就可以从他的文学作品中去了解他的心里。雍正帝才华横溢,作品集很多,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去看雍正的情感态度.性情以及政治观点。
      1.雍正之孤独
      我们看到的雍正,大多是强势的,可又有谁知道她内心的孤独?记得曾听人说过,他做臣子时,是孤臣,做皇帝时,是孤王……孤臣、孤王,多么可悲的两个词,海天风雨独往来,他是否也会在夜深人静时落寞彷徨?
      曾经也看过《雍邸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首《花下偶成》,在登位之后,还有这样的情怀:
      为酒吟诗花劝饮,花前得句自推敲。
      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做契交。①
      在我所看过的有限的帝王诗里,多是志气满怀,雄图大略的。就如曹操那首著名的《龟虽寿》一般。可是独独这首,当皇帝,哪像平民间存在推心置腹的密友,他有孤寂之感,就把清风明月鲜花美酒当做知心朋友,聊以消遣。他像是一个郁郁孤者,天下之大,却无友无人理解,只得与自然之风之月做友。千杯把盏,也只能对月而叹。
      《大义觉迷录》里有一句不是不让人心酸的,“挥泪书此,再示臣民,天下亦可知朕之心矣。②”诚然,雍正帝的《大义觉迷录》有着自己的目的在,毕竟作为一个皇帝他要安民心安臣心,必然不会全真,但多多少少也有他自己心情的所书。何必,何必。那般要强的一个人竟被岁月的刻刀磨成了这般模样。刚强的帝王如此示弱世人,又有何人怜你?身处紫城九重殿上,便是世人仰望的最高处,便是安享荣华富贵的最高处。何人明白那一份辛酸苦辣。何人明白那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3楼2011-12-07 15:10
      收起回复
        4.真性情的雍正帝
        雍正为人处事刚正不阿,爱憎分明,在他认为任何臣子,都不能欺骗他,糊弄他,不能和他耍心眼,更不能背叛他。他最欣赏的君臣关系,是“义固君臣,情同契友”。只不过,他这个“朋友”不好交。谁要是辜负了他这一番“好意”,那么,翻起脸来,就要比一般的朋友反目厉害得多。
        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无情。岂止有情,甚至感情用事。兴起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比如:“好事好事!读此奏书之后而不高兴嘉奖的,除非不是皇帝。”或“李枝英真不是个人!大笑话!真笑话!”“传口谕给他,朕笑得了不得,真武夫也!”他还会在奏折上连批四字:“该!该!该!该!”真是爱憎好恶溢于言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完全不摆皇帝架子,故作圣人状。难怪史家公认,读雍正御批,尤有趣味,可以读出一个真实的雍正来。⑤


        6楼2011-12-07 15:11
        回复
          (二)诗文中的兄弟情
          1.允祥.允禄.允礼
          雍正一生孤独,他的宠信过的兄弟寥寥无几,只有允祥、允禄、允礼。但是从雍正的诗文中可以发现雍正此人是一个重情之人,他登基后,所有兄弟都需将胤改为允,只有允祥,不必避讳,保留原名,胤祥死后,他赐胤祥“忠敬诚直谨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的谥号。这应该就是因为只有允祥真心待他吧!在雍正回忆允祥时说:
          辅政之初,阿其那包藏祸心,扰乱国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揽势招权,实赖(怡亲)王一人挺然独立于其中,镇静刚方之气,俾奸宄不得肆其志。⑥
          是的,此处就可说明雍正与允祥的关系最密切,雍正四年(1726)七月,雍正亲书“忠敬诚直谨慎廉明”八字匾额赐予允祥,他解释:允祥的忠是“公而忘私,视国事如家事,处处妥帖,能代眹劳,不烦眹心。”敬是“小心兢业,无纤毫怠忽。”诚是“精白一心,无无欺无伪。”直是“直言无隐,表里如一。”勤为“黾勉奉公,夙夜匪懈。”慎乃“一举未尝放逸,一语未尝宣漏。”廉乃“清洁之操,一尘不染。”明乃“见理透彻,莅事精详,利弊周知,贤愚立辨。”⑦从此翁可以看出他对于允祥的评价是何其的高,一代帝王如此高度评价一个人,这不仅仅是为他是雍正的弟弟,更是体现他对允祥的情谊。


          7楼2011-12-07 15:11
          回复
            一.我看雍正
            有人说,字如其人,那么就从胤禛的字说起吧。雍正帝是才管满盈的康熙大帝亲自教授的,自然有过人之处。他与众多皇子一样,他的书法可圈可点。雍正的书法运笔流畅.娴熟,结构严谨,颇见功力。记得曾经看过一幅手书对联,“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不愧天地啊,想必是忍受了许许多多的非议之后,才写出的吧。是出自真心的感叹吧。流言四起,人心动荡。他说他刻薄寡恩,他又说他不识亲情,他竟说他荒淫无度。鞠躬尽瘁换来的却是止不住的流言,人嘴两张皮,越传越玄乎,所以后期沉稳冷静的雍正皇帝,竟会去做一件那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写了那样一本《大义觉迷录》。有人说康熙皇帝的字庄重有余而丰润不足,乾隆皇帝的字虽是飘逸却骨力不足。而雍正的字有才有气,不像是帝王之字。
            有这般字,这般诗的胤禛,不是你们所说的,刻薄寡恩。我深信,能写出“躬行至孝”能写出“积善成德”,能写出“和仁正中”的雍正皇帝,定是满身的浩然正气。
            雍正登基,勤勉有余,休息不足,在当时的环境来说,其多个兄弟相残,暗坏祸心,而多地灾情严重,因为康熙年间和雍正年间的战事,国库空虚,其各地贪官不绝,哪一桩都是劳心伤神的大事。雍正即位之始,人们就怀疑他得位不正。但在我看来,并无不妥,康熙选中他,或许是看清了究竟是谁才能大刀阔斧的改革,缔造一个真正的盛世,而不是瞻前顾后,为博仁名纵容贪官。有人替八爷党鸣不平,确实老八有其才,善笼络人心,而人心必须是钱换的啊,作为天子,应独有其道,人心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民心。康熙圣祖,何其圣明,他当然不会选错人。当然,这一切的一切也与雍正的步步为营,精心谋划密不可分:在两废太子的过程中,他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诚孝皇父,友爱兄弟,勤慎敬业,戒急用忍,暗中筹划,令他人放松了对自己的警惕,博得了康熙信任。反观八爷,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谋划的太早、太好。


            10楼2011-12-07 15:14
            回复
              ===========================完=====================


              12楼2011-12-07 15:15
              回复
                骗了啊骗了啊……


                IP属地:北京13楼2011-12-07 15:36
                回复
                  没经验啊没经验啊,你们多指导啊多指导啊


                  14楼2011-12-07 15:37
                  回复
                    我发现这篇文写的好弱,题目名为雍正诗文中的雍正,但通篇也就那么两三首诗,第一首貌似还是自编的吧,就引用了那首花下偶成,而且还介绍错了,这诗应该是雍正登基之后写的吧,应该不是在《雍邸集》吧。更多的是在写雍正是怎样,但没有从诗文这个角度去论证。好吧,以后写论文要引以为戒。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1-12-07 19:49
                    回复
                      看标题我也以为什么高级文章呢。。。唉。。。。。水平不济啊。。。
                      ====================
                      颂圣颂的,作为粉丝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四哥有这么好么????
                      矮油。。。


                      17楼2011-12-08 07:54
                      回复
                        不要这样啦,写论文很纠结的,要鼓励啦。。。
                        就是这个作者写这个论文不知道神马初衷,应该不会是毕业论文啥的吧,也不会是粉丝效应吧,为了粉去写论文,好夸张啊~


                        18楼2011-12-08 08:50
                        回复
                          这文可真是写的……不正经~和我以前看的一篇《小议康乾时期治河活动中的利益冲突》一个样子不专业。那篇看得我看得我莫名其妙的==确切说作者的论述前后不太连贯,结论的导出显得很突兀,是怎么体现了“地方利益”于“中央利益”的博弈,漕运的知识亦没有作简略介绍、各个列举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情况、漕粮的相关知识、靳辅等人的生平简介……这些都没有说。


                          IP属地:北京19楼2011-12-08 15:58
                          回复
                            一直觉得大义这本书,是雍正心酸的诉说,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1-12-10 07: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