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给一个新出道的小歌手,还是需要勇气的。换做今日,是决计不可能发生的事。所以很多人都怀念华星,这家公司大概是整个香港乐坛最能挖掘歌手潜在实力的唱片团体。可惜,死掉了。好人不长命这个定律,放之四海而皆准。
1997.11 酝酿
《一滴眼泪》在台湾的成功让华星对陈奕迅充满了信心,而《陈奕迅》获得的评价跟销量都比较中庸,这种情况下,华星推出的第三张专辑也是走国语,主攻台湾,而粤语专辑方面,陈奕迅和华星决定改变策略出击,花时间精心打磨。而在粤语专辑即将完整之时,吸取之前两张专辑一起发影响销量的教训,这次国语专辑先行出发,在97年末推出。
吴旭文、黄中原、何启弘等人联手打造的这张《酝酿》相当于《一滴眼泪》的加强版,走中规中矩的路线,似乎这样应对台湾市场是最稳妥的。主打歌《预感》和《酝酿》路数相当,调换个名字也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酝酿》中,陈奕迅终于开始摆脱模仿的影子,而录音方式也改变了,少了那么多后期的加工,陈奕迅的声音更加真实,沉稳而略带沙哑。用自己的声音来提升歌曲的质量,陈奕迅从《酝酿》就已经开始。
这张专辑的亮点是深白色打造的《Taipei City》,这首台北市邀请陈奕迅演唱的歌曲,朗朗上口,风格清新,也是我个人在这张专辑中最为欣赏的歌曲。整首歌中传达出的是洒脱自信、积极向上的讯息,这样一个摆脱苦闷情爱的陈奕迅,是最可爱的。
1998.02 与我常在
这是陈奕迅第一次转型的标志性专辑。在这张专辑中,你几乎可以找到以后和他有过漂亮合作的所有词曲监制人的名字。
陈辉阳、柳重言、林夕、黄伟文、刘志远、潘源良、刘卓辉、Beyond、因葵、Jim Lee、周耀辉、金培达,等等等等,除了这时候还在全心打造王菲的Cy Kong之外,陈奕迅往后所有专辑的重要制作人都现身了。首先说林夕和陈辉阳这对将来横扫香港乐坛的“夕阳组合”。这个时候的陈辉阳刚刚涉足乐坛,还在和因葵搞“余力机构”,跟林夕还没什么往来,所以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歌《现场直播》自然是因葵作词。这首歌本身就很独特,因葵的歌词风格愤世嫉俗是出名了的,配合节奏感十足的鼓点和陈奕迅懒洋洋的唱腔,值得反复玩味。主打歌《与我常在》的优秀不用多提,按林夕自己的话来说,每次见到陈奕迅,总要哼上两句“除非你是我,才可与我常在”。这首歌扫尽当年各大奖项,有那么一点“小天王”的意思。《与我常在》可以看作陈奕迅粤语作品的分水岭,从这个时候开始,陈氏情歌的路线开始逐步定型。歌词中你看到几乎都是那些常见的情爱词汇,但汇集到一起,却让人完全感觉不到一丝烂熟和矫情。“除非你是我,才可与我常在,一个人,从镜内发展恩爱;除非你是我,才可昼夜同在,恋不来?从厌倦里面偷取恨爱.”林夕的这首词作堪称佳作,把一个人的自爱,两个人的互爱写得妙趣横生。尤其是最后的点睛之句,“在一起,会有多美?在一起,也会不美。一个人,同偕到老不靠运气。”相当有意思。究竟是一个人好还是两个人好?林夕没有给出答案。倒是若干年后黄伟文在01年的专辑《The easy ride》里给出了一个参考答案,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与我常在》几乎出现在陈奕迅每次演唱会上,并且与《明年今日》《K歌之王》一起作为压轴曲目,看得出这首歌在陈奕迅心中分量。
这张专辑里还有一首Beyond和其老搭档刘卓辉写的《爱没有左右》。多年后黄家强在演唱会上也自己演绎了一把,感觉上比陈奕迅要低不少。《那一夜有没有说?》是黄伟文给出的压轴作品,这首歌里,黄伟文收起了玩世不恭,认真描绘了情侣分手前的一幕,很让人感动。
《与我常在》几乎尝试了陈奕迅日后大行其道的各类风格,虽然专辑还没有彻底摆脱之前《陈奕迅》以及国语专辑的中庸慢板情歌路线,但这种尝试取得的成功,各大奖项和销量的肯定都让陈奕迅获得了一个日后能完全展示自我的空间。一个天王,从此徐徐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