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回
却说诸葛亮在汉中,听说了东吴在石亭大破曹军,于是不久招来参军和部将们商议,说道:“如今东国大破贼军,令孤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就不用说了,忧的是,盟国取得胜利,而我们年初在街亭败绩,蜀国本是僻小,今又无功,不免令盟国轻视我们,若是不以我为盟国,反倒结曹魏共同灭我,则悔无所及。不如以威武自强,北向再伐关中。如今,曹睿战败,有复仇雪恨之心,他已经下诏给一直在宛城驻扎的骠骑大将军司马懿,命其修治水军,制作战船,欲顺汉水南下,再攻东吴。曹魏河南之军(黄河以南之军)一时不得西来,并且,曹睿诏命今年一直停驻关中的张郃,督关中之军,以赴宛城,受司马懿节度,以备伐吴。唯今驻守关中的,只有长安曹真,孤欲提数万之众,再向北伐,以入关中,必能得利。”
下面有参军就说:“丞相,虽然关中相对空虚,曹魏战略重点压在河南,但是目今已是冬天,冬日出征,野田无粮草可打,只能自带给养,这样粮食有限,怕不能支撑太久啊。不如以待来年夏季。”
诸葛亮摇摇头,说:“如今也是冬日,司马懿要南伐。我若出汉中,必能大助孙权,令盟国对我们敬感有加,以巩固孙刘联合。若待来年,令东吴反复与曹贼周旋,未为得计也。”
参军杨仪也说:“是啊,若是东国不支曹贼,反倒与曹媾和,把祸水引向西来,诱使曹军相与共同西伐,我们明年虽然有谷,岂能安食。”
于是,就把隆冬北上的决议定下来了。那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魏延又发话了,说道:“丞相,这次北上,不如还是给我一万人马,我出子午谷道东去,直趋长安,丞相自出褒斜道,攻破眉县,一起向东,会于潼关,则整个关中可定。”
诸葛亮鉴于上次跑到西远的陇右,出祁山北上天水郡,结果虽然躲开曹魏的基地很远,但还是没捞到任何好处,这次,也打算不再西远去,平取什么陇右了,而打算直接入关中。
诸葛亮说道:“曹真坐镇长安,一时难图,我军一分为二,亦为不便。我看,还是从西侧,绕行故道,出陈仓,东图关中,卷击长安为宜。”
从汉中北上关中,有三条道,一是从沔阳西去,有秦岭与南面的大巴山形成的喇叭状开口(西东摆置,西宽东窄),出喇叭口,循秦岭的西南侧缘而进,经过此处的沮县,然后西北去(脱离秦岭的西侧了,是较平的地面),经成县,西北上到祁山,入陇右诸郡的天水郡,而从沮县往西北去,不到成县,就改往东北走,缘秦岭西侧,翻越相对较低的秦岭西部,登到故道县,过故道不远,即下山到陈仓县,今宝鸡,乃是关中最西部,其东五十公里即是褒斜道北开口处及眉县。第二条道,是从沔阳以东的南郑,直接走褒斜道北上,这是位于秦岭中部偏西的路,出斜口,奔关中的眉县。第三条路,是东走子午谷道,出至长安,这是秦岭东部的路。诸葛亮打算走故道、陈仓的路,因为相对好走,虽然比褒斜道绕远,但是安然一些。而且褒斜道北部赤崖一带的栈道,还刚刚被赵云烧了。
魏延见自己的计划还是不被用,没有办法,只得领令,跟着丞相(准备地说,右将军)的大军,出发了。此时已经年底十二月,蜀军全靠自己携带粮食。运粮是件难事,按《孙子兵法》说:出动战车一千乘,就需要另外一千辆辎重车运输给养。据司马迁说,向前方转运三十石粮食,只有一石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因为半路损耗很大。一旦有一只牛闹肚子走不动了,整个一车粮食都只好抛弃路边。而且运输的人马自己也要吃,要吃掉总量的四分之一。
蜀国则还有一个更难的事情,即便跟着数千辆运粮车,在崎岖险道上,也是走不了的,所以,诸葛亮此次出征,还包括上次出征,则根本没有辎重车(也就是运粮运器械车)相随,也就是说,没有什么牛马车和人车拉粮食,全是士兵自己背着口粮。以这样来计的话,一个人自背的粮食,够吃一个月就是极限了。
蜀军数万,各自背着粮食,向西而行,出喇叭开处的阳平关,又西北上,快到成县,改往东北走(秦岭西部呈<状,需要绕过这个西端的尖儿),东北走走,又是秦岭的大山了,但是不是太陡峭,慢慢上山而行,越过顶峰,这里夹道有个散关,但是没有多少曹军戍守,然后随即进入故道县境内,再下山北下,走入秦岭的北坡了,然后往下渐走渐低,还没到地面的时候,就遇到了矮山中的陈仓县。整个路程,五百来里,又是冬日行军,穿越山岭,蜀军深入险阻、不辞劳苦,这一场行军,本身就是一场战役啊。
却说诸葛亮在汉中,听说了东吴在石亭大破曹军,于是不久招来参军和部将们商议,说道:“如今东国大破贼军,令孤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就不用说了,忧的是,盟国取得胜利,而我们年初在街亭败绩,蜀国本是僻小,今又无功,不免令盟国轻视我们,若是不以我为盟国,反倒结曹魏共同灭我,则悔无所及。不如以威武自强,北向再伐关中。如今,曹睿战败,有复仇雪恨之心,他已经下诏给一直在宛城驻扎的骠骑大将军司马懿,命其修治水军,制作战船,欲顺汉水南下,再攻东吴。曹魏河南之军(黄河以南之军)一时不得西来,并且,曹睿诏命今年一直停驻关中的张郃,督关中之军,以赴宛城,受司马懿节度,以备伐吴。唯今驻守关中的,只有长安曹真,孤欲提数万之众,再向北伐,以入关中,必能得利。”
下面有参军就说:“丞相,虽然关中相对空虚,曹魏战略重点压在河南,但是目今已是冬天,冬日出征,野田无粮草可打,只能自带给养,这样粮食有限,怕不能支撑太久啊。不如以待来年夏季。”
诸葛亮摇摇头,说:“如今也是冬日,司马懿要南伐。我若出汉中,必能大助孙权,令盟国对我们敬感有加,以巩固孙刘联合。若待来年,令东吴反复与曹贼周旋,未为得计也。”
参军杨仪也说:“是啊,若是东国不支曹贼,反倒与曹媾和,把祸水引向西来,诱使曹军相与共同西伐,我们明年虽然有谷,岂能安食。”
于是,就把隆冬北上的决议定下来了。那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魏延又发话了,说道:“丞相,这次北上,不如还是给我一万人马,我出子午谷道东去,直趋长安,丞相自出褒斜道,攻破眉县,一起向东,会于潼关,则整个关中可定。”
诸葛亮鉴于上次跑到西远的陇右,出祁山北上天水郡,结果虽然躲开曹魏的基地很远,但还是没捞到任何好处,这次,也打算不再西远去,平取什么陇右了,而打算直接入关中。
诸葛亮说道:“曹真坐镇长安,一时难图,我军一分为二,亦为不便。我看,还是从西侧,绕行故道,出陈仓,东图关中,卷击长安为宜。”
从汉中北上关中,有三条道,一是从沔阳西去,有秦岭与南面的大巴山形成的喇叭状开口(西东摆置,西宽东窄),出喇叭口,循秦岭的西南侧缘而进,经过此处的沮县,然后西北去(脱离秦岭的西侧了,是较平的地面),经成县,西北上到祁山,入陇右诸郡的天水郡,而从沮县往西北去,不到成县,就改往东北走,缘秦岭西侧,翻越相对较低的秦岭西部,登到故道县,过故道不远,即下山到陈仓县,今宝鸡,乃是关中最西部,其东五十公里即是褒斜道北开口处及眉县。第二条道,是从沔阳以东的南郑,直接走褒斜道北上,这是位于秦岭中部偏西的路,出斜口,奔关中的眉县。第三条路,是东走子午谷道,出至长安,这是秦岭东部的路。诸葛亮打算走故道、陈仓的路,因为相对好走,虽然比褒斜道绕远,但是安然一些。而且褒斜道北部赤崖一带的栈道,还刚刚被赵云烧了。
魏延见自己的计划还是不被用,没有办法,只得领令,跟着丞相(准备地说,右将军)的大军,出发了。此时已经年底十二月,蜀军全靠自己携带粮食。运粮是件难事,按《孙子兵法》说:出动战车一千乘,就需要另外一千辆辎重车运输给养。据司马迁说,向前方转运三十石粮食,只有一石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因为半路损耗很大。一旦有一只牛闹肚子走不动了,整个一车粮食都只好抛弃路边。而且运输的人马自己也要吃,要吃掉总量的四分之一。
蜀国则还有一个更难的事情,即便跟着数千辆运粮车,在崎岖险道上,也是走不了的,所以,诸葛亮此次出征,还包括上次出征,则根本没有辎重车(也就是运粮运器械车)相随,也就是说,没有什么牛马车和人车拉粮食,全是士兵自己背着口粮。以这样来计的话,一个人自背的粮食,够吃一个月就是极限了。
蜀军数万,各自背着粮食,向西而行,出喇叭开处的阳平关,又西北上,快到成县,改往东北走(秦岭西部呈<状,需要绕过这个西端的尖儿),东北走走,又是秦岭的大山了,但是不是太陡峭,慢慢上山而行,越过顶峰,这里夹道有个散关,但是没有多少曹军戍守,然后随即进入故道县境内,再下山北下,走入秦岭的北坡了,然后往下渐走渐低,还没到地面的时候,就遇到了矮山中的陈仓县。整个路程,五百来里,又是冬日行军,穿越山岭,蜀军深入险阻、不辞劳苦,这一场行军,本身就是一场战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