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暴雨吧 关注:13贴子:1,038
  • 4回复贴,共1

呵呵,我又来水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楼2011-12-03 21:16回复
    因为文学社征稿, 我把上次思考的内容整理了一下


    IP属地:广东2楼2011-12-03 21:17
    回复
      认识你自己
      也许从我开始质疑自己的人生观开始,我的人生开始发生质的飞跃。因为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具有价值的。我想一切的疑问最终都会回归于对自我的探索,因为一切质疑的源头都来自于“我”。
      巴特农神庙刻了一句千古名言:认识你自己!像“我是谁”“我为什么我是我”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过去时有闪现,但仅带来片刻的迟疑,真正对它系统地进行思考与探索是从一句“众生平等”开始的。
      “众生平等”以前理解为众生地位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不算错,却理解的不透彻,自我稍微接触了佛家的微言大义之后,我觉得平等应作为“无差别”解为更妥当,即众生无差别。这个见解导致了我对自我的思考,现在且说说无差别。
      打个比方,假设把1—9这9个自然数看做一个整体,其中“5”代表“我”。那么我们会发现,自“我”(即“5”)以上的数皆比我大,自“我”以下的数皆比我小,这个时候差别就出来了。但如果跳出来的话,就会发现,其实他们都没有区别的,之所以有区别是因为我们把“5”当作主体,进而产生比较。跳出来,则它们只是一组数字罢了,或者由线条构成由点运动而来,就像世间万物实质是由基本粒子在不同种类、数量、组合、状态构成的罢了。所以世间万物的差异只来自于把“我”以及“我”所认知的事物而作为主体而区分开来罢了。也许有人会这么说:“差异本身存在。”但我想,没有“有”哪来的“无”,没有“彼”哪来的“此”,没有“我”去意识到差异,又怎会有差别?
      所以消除分别心是人们所说的天人合一,坐忘,天地与我同在等。但这么想让我感到恐慌,因为这是一个作为“非我”的存在,用“我”去思考“我”变成“非我”,让我有一种理论崩溃无法思考的感觉。就好像去思考“死”一般,我们从降生那一日就不曾死过,永远不知死是什么,等到我们死了,就更无法知道死是什么了,因为我们已经死了。而实际,不愿死,说到底就是不肯抛弃那个自我意识罢了——这也许是生死的差别,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想必未知“我”亦不知“非我”吧。那么由此进入主题,去认识我自己吧。
      谈“我”,首先得知道,“我”是什么,抑或说,什么才是“我”。是这具身体吧,还是我的思想性格,还是那不知是否存在的灵魂?于是我想起了那个古老的实验——特修斯之船。
      “他描述的是一般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与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直到所有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
      所以,真正的特修斯之船一定不是单纯由零件构成的,否则的话,当第一块零件替换的时候,它已不再是特修斯之船了——至少不全是。而事实是,就算所有零件都被替换了,它仍是那艘船,一位吧友说得好:
      “船的做工、颜色、延伸功能可以只是变化,‘运行机理’可不能一天一套。故真正的特修斯之船,从它诞生开始,就一直没有变化。”
      再回到人本身,“灵魂”就相当于那“运行机理”,是真正的“我”。而这具身体会随着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具全新的躯体。至于思想性格,我想十年前十年后的差异足以看成两个人了吧。灵魂应是无意识的,它只是一个“运行机理”,通过各种因素影响外化成就我们的思想性格,成为了有意识的主体。
      然而“我”是怎么产生的呢?我想,应是人体的构造产生的。我想应不会有脱离于形体之后的独立意识吧?然则,若是有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构造,岂不是会产生许多个“我”。就像特修斯之船的“运行机理”,我们可以凭借它制造许多特修斯之船出来,但明显它们有所不同,不同在于“经历”。所以,真正确定一个“我”还不仅仅是灵魂,更包含了性格思想经历。之前一直以“十年前十年后我不同”来否定“我”的单一性,但显然我错了,似然两者在不同的时空,差异明显,却是作为一个流动的有机统一体。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这么说道:
      “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否定了的,同样的,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而代替花朵。这些形式不但彼此不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但是,他们的流动性却使他同时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必须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样的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
      上天赋予了我识别的功能。有时我会想:“为什么我会这么想?为什么我会问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如此为什么,可无限推演下去。必定有一个起点。识别功能就是一切的源头。就好像在读我这篇文的时候,你在用你的识别功能——不肯能没用,否则就不会去读了。我们经常说客观地看待世界,但所谓的客观同样是用识别功能去识别到的。而当我不停地为什么的时候,就是荒谬地用这个识别功能去识别识别功能本身。如同眼睛有“看见”这功能,我们却硬要用眼睛去看见“看见”了,我们看见的只能是事物,不是“看见”。所以我们有一个识别功能,所以我们去识别了,就这么简单。
      可是,上天赋予我们这个识别功能,又怎能保证我们的所思所想都是正确的呢?他完全可以给我们一个错误逻辑,让我们越走越远,永远无法了解世界的真面目。所以,我开始怀疑现有的价值体系,是非道德伦理,以及周遭世界。但我想,应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的,如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原理,人类的认知会随着时间推演而越来越趋于正确,在行为和思维的模式越来越起主导作用。
      而为什么凭借我们的识别功能观察的世界会是这样的,我也想也可以用霍金的人存原理来解释:
      “我们之所以看到宇宙是这样的,是因为如果它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在这里观察它。”
      当我们深入搜索自我以至于觉得我不是我的时候,便会觉得现实的荒谬与无谓,心仿佛在外太空遨游。然而,这不是我们的目的。因为上天赋予了我们的思想,这是多么令人觉得美好的事啊,我们在更好地把握自我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所不同的是我们将更好地看待“我”与世界的关系。


      IP属地:广东3楼2011-12-03 21:18
      回复
        言近而指远·~~


        4楼2011-12-04 14:19
        回复
          问好,我又得回校


          IP属地:广东5楼2011-12-04 17: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