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原帖:http://tieba.baidu.com/p/524792826?pid=5281503261&cid=0# 由于乱码不能正常阅读,所以旧文重发,感谢@々里阳
作为三国时代鲜有败绩的部队,陷陈营的作战阵形,武器装备,部队素质等,这些都很值得其它部队借鉴。值得惜墨如金的陈寿花大手笔称赞高顺的人格与其所带部队的战斗力,可见陷陈营在当时绝对名声赫赫。
先对陷陈营的兵种作出猜测。个人认为,陷陈营应是由步骑精锐联合组成的攻防兼备的军队,其中以骑兵为主力,以“快速,猛烈,冲击力大”为特色的部队。有人考究应该是配带各种武器(弓,孥,枪,刀)重甲步兵,也是很有道理的。我在此发表一家之言,决不是否定其它人作出的推测,毕竟对这支部队的史料评论太少,多一家观点,高顺迷就能多出一个方面考虑并了解高顺及其部队。
并州军团是一个极其重视骑兵作战的军队,这和吕布本人不无关系。高顺就在其中挑选出七百多可匹敌武将的骑兵战士组成一支特殊的部队,类似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
也就是说,一个重视骑兵的元帅往往都会喜欢挑选最能干的骑兵士兵出来重组。 假若陷陈营是一支步战部队,那这只能是用于防御守阵的重甲重组部队,仅仅七百余人,能发挥出什么威力?又怎么能表达出陷陈营中“陷”的威力?要知道,“陷”字在古代的源始解释是“高下”的意思。你可以想像出七百余步兵在三国时代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可能性。当然,在三国特意重组的步兵还是有的,比如张颌所帅的“大戟士”,也是由几千武艺超群的死士组成,以重戟为象征的部队,然而仅仅是为了克制“白马义从”而编制的。陈到所帅的“白耳兵”,曾以几百人堵住上万吴兵的追击,但这个部队纯粹是为了“保帅”。
所以可以看出陷陈营是由视死如归的骑兵战士(步战马战皆熟)备带优良马匹所组成,并做为吕布军团的精锐。为什么说是精锐呢?又是从哪里看出吕布对陷陈营的高度重视?首先装备是 非 常 精 良的 , 非 常齐全( 史载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 )。大家再想想,高顺所带的所有的兵就只有这七百多号人(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而且还是吕布手下的首席大将并载入史册。这点可能说明许多了。结果呢,吕布竟仍然夺其兵权,把陷陈营交给他的亲戚(小舅子)魏续,平时由高顺训练,打仗时仍由高顺带领,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吕布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想想其中的原因吧,不用多说也可以看出吕布有多么看重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了。它不像“大戟士”那样用来专门克制敌军某类兵种,也不是像“白耳兵”“虎豹骑”一般用来给吕布做保镖,而是用来冲锋陷阵,或是白天如旋风般冲入敌阵,直奔敌人主帅,或是夜间偷袭敌营,攻其不备。又或者乘胜追击,又或者是断后阻敌。也只有这样的骑兵死士,这样的存在目标才能体现出“每所攻击无不破者”之陷陈营的无限战意。
高顺被俘身亡后,这支部队就真的销声匿迹了吗?曹操难道会把他们全部砍头?或者遣散为民?想想当时曹操的处境就知道 ,建安三年末,曹操已经和袁绍闹矛盾,肯定会收编吕布的军队。叛将,盗贼(青州兵)都收编,还不敢收吕布的兵?但对于爱才如命的曹操,他会如何处置陷陈营呢?
当我看到后来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时候,那样地冲锋陷阵,那样地直捣黄龙,那样地追击退敌,那种以八百死士杀入十万敌阵,取主帅之命,这决不是甘宁的夜袭曹营,关羽侥幸取得颜良首级可比的,试问真正的三国里面,还有谁敢以八百对十万,以对阵的方式光明正大的作战?又有谁有这种气魄在万军之中来回救出未全身而退的战友?(赵云迷请别回答,我也喜欢赵云,但仅限于三国游戏和小说)即使是霸王再生了不过如此。这样的主帅,这样的死战之士,这样的攻坚士气,不正是当年高顺和他的陷陈营的写照吗?
张辽冶军的风格以及他自身的人格,与高顺何其相似!难道张辽当年的投诚,就是为了保全陷陈营全体?八百死士中有当年的陷陈营中的老战友,也有新生有力的青年面孔,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忘记当年未逢一败的战绩,都不忘记陷陈营的光荣番号,最终在逍遥津,一吐陷陈营多年前的豪迈。
作为三国时代鲜有败绩的部队,陷陈营的作战阵形,武器装备,部队素质等,这些都很值得其它部队借鉴。值得惜墨如金的陈寿花大手笔称赞高顺的人格与其所带部队的战斗力,可见陷陈营在当时绝对名声赫赫。
先对陷陈营的兵种作出猜测。个人认为,陷陈营应是由步骑精锐联合组成的攻防兼备的军队,其中以骑兵为主力,以“快速,猛烈,冲击力大”为特色的部队。有人考究应该是配带各种武器(弓,孥,枪,刀)重甲步兵,也是很有道理的。我在此发表一家之言,决不是否定其它人作出的推测,毕竟对这支部队的史料评论太少,多一家观点,高顺迷就能多出一个方面考虑并了解高顺及其部队。
并州军团是一个极其重视骑兵作战的军队,这和吕布本人不无关系。高顺就在其中挑选出七百多可匹敌武将的骑兵战士组成一支特殊的部队,类似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
也就是说,一个重视骑兵的元帅往往都会喜欢挑选最能干的骑兵士兵出来重组。 假若陷陈营是一支步战部队,那这只能是用于防御守阵的重甲重组部队,仅仅七百余人,能发挥出什么威力?又怎么能表达出陷陈营中“陷”的威力?要知道,“陷”字在古代的源始解释是“高下”的意思。你可以想像出七百余步兵在三国时代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可能性。当然,在三国特意重组的步兵还是有的,比如张颌所帅的“大戟士”,也是由几千武艺超群的死士组成,以重戟为象征的部队,然而仅仅是为了克制“白马义从”而编制的。陈到所帅的“白耳兵”,曾以几百人堵住上万吴兵的追击,但这个部队纯粹是为了“保帅”。
所以可以看出陷陈营是由视死如归的骑兵战士(步战马战皆熟)备带优良马匹所组成,并做为吕布军团的精锐。为什么说是精锐呢?又是从哪里看出吕布对陷陈营的高度重视?首先装备是 非 常 精 良的 , 非 常齐全( 史载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 )。大家再想想,高顺所带的所有的兵就只有这七百多号人(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而且还是吕布手下的首席大将并载入史册。这点可能说明许多了。结果呢,吕布竟仍然夺其兵权,把陷陈营交给他的亲戚(小舅子)魏续,平时由高顺训练,打仗时仍由高顺带领,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吕布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想想其中的原因吧,不用多说也可以看出吕布有多么看重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了。它不像“大戟士”那样用来专门克制敌军某类兵种,也不是像“白耳兵”“虎豹骑”一般用来给吕布做保镖,而是用来冲锋陷阵,或是白天如旋风般冲入敌阵,直奔敌人主帅,或是夜间偷袭敌营,攻其不备。又或者乘胜追击,又或者是断后阻敌。也只有这样的骑兵死士,这样的存在目标才能体现出“每所攻击无不破者”之陷陈营的无限战意。
高顺被俘身亡后,这支部队就真的销声匿迹了吗?曹操难道会把他们全部砍头?或者遣散为民?想想当时曹操的处境就知道 ,建安三年末,曹操已经和袁绍闹矛盾,肯定会收编吕布的军队。叛将,盗贼(青州兵)都收编,还不敢收吕布的兵?但对于爱才如命的曹操,他会如何处置陷陈营呢?
当我看到后来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时候,那样地冲锋陷阵,那样地直捣黄龙,那样地追击退敌,那种以八百死士杀入十万敌阵,取主帅之命,这决不是甘宁的夜袭曹营,关羽侥幸取得颜良首级可比的,试问真正的三国里面,还有谁敢以八百对十万,以对阵的方式光明正大的作战?又有谁有这种气魄在万军之中来回救出未全身而退的战友?(赵云迷请别回答,我也喜欢赵云,但仅限于三国游戏和小说)即使是霸王再生了不过如此。这样的主帅,这样的死战之士,这样的攻坚士气,不正是当年高顺和他的陷陈营的写照吗?
张辽冶军的风格以及他自身的人格,与高顺何其相似!难道张辽当年的投诚,就是为了保全陷陈营全体?八百死士中有当年的陷陈营中的老战友,也有新生有力的青年面孔,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忘记当年未逢一败的战绩,都不忘记陷陈营的光荣番号,最终在逍遥津,一吐陷陈营多年前的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