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小萱总觉得每天空出来的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实在有些浪费,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一下的话,说不定可以挖掘出更多的价值。而教学机构生意的起伏也让小萱不得不为自己考虑一些不备之需。
工作两年之后,小萱身边的一些学生,希望她能够帮助自己进行一些额外的补习,按照每小时100元的价格付费。小萱一想,这下可是一举两得,既可以充分开发自己每天的空余时间,同时也可以实现增收的目的。不仅如此,为了扩大自己的“生源”,她又和大学时结交的许多外国朋友分享了这个想法,大家这么一张罗,小萱的课时很快就排满了。一个月下来,收入过千,小萱觉得自己的荷包硬气多了。几年累积下来,小萱也有不错的收益,存折上已经有了30万。按照这个进度,再有两年的时间久可以达到50万的目标了。
攒钱第二步 省下钱才有资本
年轻人光靠节省当然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50万元的理财目标,但是如果不能节省的话,就没有了将来做投资理财的资本。
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社会新人来说,收入来源非常单一,工资往往是唯一途径,这时,想要积累到自己的第一个50万势必需要依靠工资结余,而如果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月光族,又怎能把这个目标变为现实呢?反之,通过合理的收支规划省出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既不会降低生活品质,又能积少成多攒下第一桶金,何乐而不为呢?
用记账来约束冲动
案例:杨阳
攒钱秘籍:记账
“学会记账后,我的冲动型、后悔型花销明显减少了。”艺术院校毕业的杨阳一直对数字不太敏感,虽然设计公司的工作给她带去每月近4000元的收入,但毕业一年时间,储蓄账户的余额一直没有突破8000元大关。而现在,开始记账不到一年的她已经结余25000元了!“工资上涨500元的作用当然不小,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
杨阳开始尝试记账是今年年初的事情。大概是受到专业的影响,杨阳喜欢造型可爱、色彩斑斓的记账本作为记账工具,“我觉得要坚持一件事就要先喜欢上它,要我坚持记账,每天对着那些枯燥的数字,我就必须有本漂亮的、一看就喜欢的本子,偶尔还能在上面画些插图,这样不就多了很多乐趣吗?”杨阳的记账之路由此开始。
起初,她只是机械地把每天的支出进行整理,“1月3日,午餐KFC23.5元、手提包288元、上衣480元;1月4日,帽子128元、晚餐56元……”后来,为了分清每笔支出究竟是现金、信用卡还是借记卡,她开始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这样一来,不仅每月核对信用卡账单更加方便,就连借记卡明细账单上的每笔支出也都了然于心。”
几周过后,她养成了出门带账本的习惯,“随时随地都可以记录,还能时刻提醒自己花费情况。”此时的杨阳已经对花费多少有点感觉了,“在买东西时,我常常会冒出‘这个该买吗?’‘好像我已经有类似的了。’‘不急需的再考虑考虑吧。’等等诸如此类的想法。”同时,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习惯,杨阳开始对每笔花费做上记号,“√”代表计划购买且在预算内买下的,“×”代表计划购买但超出预算的,“☆”代表临时看中、冲动型购买的宝贝,“○”是买完后有些后悔的东西等等。“这样大概又过了一两个月,我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所了解了。我发现在所有开销中,占比最大的是服装和饮食,而冲动型购物多数是服装,很多衣服在刚刚上市时就买下了,当时觉得可以赶个时髦,没想到才穿几次商场就打折了,所以我的本子上有很多“○”和“☆”。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杨阳在购买服装前都会多掂量一下,“今年秋装刚上市时,我忍了一下,果然国庆假期时很多商场、品牌都开始打折了。虽然折扣不像换季清仓那么厉害,但总比原价购买划算很多。一件600的上衣打7折就能省下180元呢!”现在,杨阳的账本上还是会出现几个“○”和“☆”,但数量明显少了很多。
点评:
对开支比较缺乏感觉的年轻人不妨通过记账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个直观的了解。当然,就如杨阳所说,要想坚持下来,首先要选择合适自己的记账工具。
工作两年之后,小萱身边的一些学生,希望她能够帮助自己进行一些额外的补习,按照每小时100元的价格付费。小萱一想,这下可是一举两得,既可以充分开发自己每天的空余时间,同时也可以实现增收的目的。不仅如此,为了扩大自己的“生源”,她又和大学时结交的许多外国朋友分享了这个想法,大家这么一张罗,小萱的课时很快就排满了。一个月下来,收入过千,小萱觉得自己的荷包硬气多了。几年累积下来,小萱也有不错的收益,存折上已经有了30万。按照这个进度,再有两年的时间久可以达到50万的目标了。
攒钱第二步 省下钱才有资本
年轻人光靠节省当然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50万元的理财目标,但是如果不能节省的话,就没有了将来做投资理财的资本。
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社会新人来说,收入来源非常单一,工资往往是唯一途径,这时,想要积累到自己的第一个50万势必需要依靠工资结余,而如果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月光族,又怎能把这个目标变为现实呢?反之,通过合理的收支规划省出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既不会降低生活品质,又能积少成多攒下第一桶金,何乐而不为呢?
用记账来约束冲动
案例:杨阳
攒钱秘籍:记账
“学会记账后,我的冲动型、后悔型花销明显减少了。”艺术院校毕业的杨阳一直对数字不太敏感,虽然设计公司的工作给她带去每月近4000元的收入,但毕业一年时间,储蓄账户的余额一直没有突破8000元大关。而现在,开始记账不到一年的她已经结余25000元了!“工资上涨500元的作用当然不小,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
杨阳开始尝试记账是今年年初的事情。大概是受到专业的影响,杨阳喜欢造型可爱、色彩斑斓的记账本作为记账工具,“我觉得要坚持一件事就要先喜欢上它,要我坚持记账,每天对着那些枯燥的数字,我就必须有本漂亮的、一看就喜欢的本子,偶尔还能在上面画些插图,这样不就多了很多乐趣吗?”杨阳的记账之路由此开始。
起初,她只是机械地把每天的支出进行整理,“1月3日,午餐KFC23.5元、手提包288元、上衣480元;1月4日,帽子128元、晚餐56元……”后来,为了分清每笔支出究竟是现金、信用卡还是借记卡,她开始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这样一来,不仅每月核对信用卡账单更加方便,就连借记卡明细账单上的每笔支出也都了然于心。”
几周过后,她养成了出门带账本的习惯,“随时随地都可以记录,还能时刻提醒自己花费情况。”此时的杨阳已经对花费多少有点感觉了,“在买东西时,我常常会冒出‘这个该买吗?’‘好像我已经有类似的了。’‘不急需的再考虑考虑吧。’等等诸如此类的想法。”同时,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习惯,杨阳开始对每笔花费做上记号,“√”代表计划购买且在预算内买下的,“×”代表计划购买但超出预算的,“☆”代表临时看中、冲动型购买的宝贝,“○”是买完后有些后悔的东西等等。“这样大概又过了一两个月,我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所了解了。我发现在所有开销中,占比最大的是服装和饮食,而冲动型购物多数是服装,很多衣服在刚刚上市时就买下了,当时觉得可以赶个时髦,没想到才穿几次商场就打折了,所以我的本子上有很多“○”和“☆”。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杨阳在购买服装前都会多掂量一下,“今年秋装刚上市时,我忍了一下,果然国庆假期时很多商场、品牌都开始打折了。虽然折扣不像换季清仓那么厉害,但总比原价购买划算很多。一件600的上衣打7折就能省下180元呢!”现在,杨阳的账本上还是会出现几个“○”和“☆”,但数量明显少了很多。
点评:
对开支比较缺乏感觉的年轻人不妨通过记账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个直观的了解。当然,就如杨阳所说,要想坚持下来,首先要选择合适自己的记账工具。